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笔下的一部深刻描绘社会悲剧与个体命运纠缠的杰作。
作品以女主角苔丝为中心,细腻展现了她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大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不幸。
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深入剖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多重因素。
文章将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性格以及道德观念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以期对苔丝的命运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探讨,本文旨在引发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
二、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之源可以追溯至她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她的父母,尽管深爱着女儿,但却无力为她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在生活的压力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苔丝能够借助婚姻改变家庭的困境,这无形中为苔丝的未来铺设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苔丝的成长环境也充满了挑战。
她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要应对社会对贫困家庭的偏见和歧视。
她的纯真和善良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也为她日后遭遇的种种不幸埋下了伏笔。
在苔丝的成长过程中,她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引导,这使得她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常常显得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家庭与成长环境下,苔丝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她的纯真和善良成为了她最大的软肋,使她在面对世俗的丑恶时,无力抵抗。
而她的家庭背景则成为了她无法摆脱的枷锁,使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因此,可以说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是她悲惨命运的根源之一。
然而,尽管苔丝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她的坚韧和勇敢却让人深感敬佩。
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时,从未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她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虽然对个体的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个体的坚韧和勇气同样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展现了19世纪英国乡村生活中的阶级观念、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苔丝的悲剧成因涉及到社会制度的不公、个人性格的局限和命运的无情等多重因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苔丝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是她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小说开篇,我们了解到苔丝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贫困的小农,母亲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苔丝的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和地位可以支持她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她注定只能在贫困和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家庭环境中生活。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阶级制度严格,贫穷的家庭很难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使得苔丝注定要受到社会的不公对待。
苔丝的个人性格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苔丝是一个善良而纯洁的少女,她对待生活充满着乐观和善良,但同时她也有一种敏感和纯真的天性。
她对自己的命运充满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她的纯真与社会现实的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她的内心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小说中,苔丝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但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和乐观,这也是她的个人性格使她更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之一。
苔丝的爱情经历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小说中,苔丝爱上了徳伯家的少爷安吉尔,她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对方身上。
但是由于她的贫穷和社会地位的差距,使得她和安吉尔之间的爱情注定是无法成真的。
安吉尔最终选择了另一个高贵的女性作为妻子,而苔丝只能独自一人面对社会的嘲讽和压力。
苔丝的爱情经历使她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这也使她更加迷茫和无助。
社会道德和宗教伦理观念的约束也是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
苔丝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无法违背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对道德的坚守,她选择保守自己的贞操和清白,而这也成为了她放弃和安吉尔之间爱情的决定。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19世纪英国乡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主人公苔丝·埃弗德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的悲剧成因在于社会的偏见、性别歧视、以及她自身的软弱和无助。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社会的偏见是苔丝悲剧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阶级观念严重,贫穷的农村女孩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尊贵。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家境非常贫困。
由于家庭的贫困,苔丝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被视为低下的劳动阶级。
在当时的社会中,贵族和富人们对贫穷的人和低下阶层的人持有歧视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人注定是悲剧的命运,是注定要被社会所边缘化的。
社会的偏见使得苔丝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她被剥夺了应有的幸福和尊严。
性别歧视也是苔丝悲剧的成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地位。
苔丝在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和朋友的支持,她不得不去寻找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的工作选择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文化和技能的女孩来说更加困难。
苔丝找了很多工作,但都因为一些外部条件而不得不辞职。
她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使得她的生活更加困难和无助。
苔丝自身的软弱和无助也是导致她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苔丝是一个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女孩,但她内心却缺乏坚强和勇气。
她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总是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在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她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而是选择了逃避和放弃。
她在与天真的安吉拉和富家子弟阿雷克斯之间的感情纠葛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主要包括社会的偏见、性别歧视,以及她自身的软弱和无助。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苔丝的悲剧结局。
苔丝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一面,更让人们意识到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苔丝·德比菲尔德从小到大的悲剧人生。
苔丝的悲剧成因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的束缚、爱情的挫折和命运的无情。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
家庭的束缚也是苔丝悲剧的一大成因。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没有父母的关爱,甚至没有人教她读写。
在这样的环境下,苔丝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她没有得到正常的教育和家庭照料,从小就要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她迷失自己的道路上,她的家庭没有给予她足够的支持和关爱,甚至在关键时刻对她的决定不予支持,这对苔丝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爱情的挫折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个成因。
苔丝是一个追求真爱的女孩,她对爱情抱有美好的期待,但是现实的打击使她陷入了深深的挫折之中。
在小说中,苔丝经历了对安吉尔的爱情和对阿雷巴德的短暂婚姻,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到幸福的结局。
安吉尔对苔丝的爱情是一种理想化的崇拜,他要求苔丝对他的忠诚和纯洁,但是却不能理解苔丝的处境和内心的真实情感。
而阿雷巴德只是想要利用苔丝来满足他的欲望和得到金钱,他对苔丝的感情是虚伪和自私的。
苔丝的爱情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最终使她陷入了孤独和绝望之中。
命运的无情也是苔丝悲剧的重要成因。
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是多灾多难的,她从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保护,自己要努力奋斗才能生存。
遭受多种磨难和打击后,苔丝所受的伤害和痛苦是非常沉重的,她的人生充满了挣扎和不公平。
即使在当她终于找到了真爱和幸福的时候,命运的无情还是夺走了她的一切,使她最终走上了绝路。
在这个过程中,苔丝对命运的抗争以及最终的妥协,成为了她悲剧的最终注定。
苔丝的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的束缚、爱情的挫折和命运的无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苔丝的命运。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苔丝的人生悲剧最终成为了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析《苔丝》中的悲剧原因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
他在作品中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描写法,这种方法具有种种不同的具体形式。
他的对比是多种层次和范围的:人和社会环境、人和大自然,人的粗暴的感情因素和理智因素,人的外貌和他的内心世界等。
特别是突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和弱小,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个性的毁灭。
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为《苔丝》)中,它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代表作,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
《苔丝》中的悲剧原因主要有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一、社会悲剧女性主义认为自从女性传统地位丧失以后,特别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妇女生活便进入父权主义一统天下的漫漫长夜。
女性作为男子的附属物和点缀物,其自然属性沦为被奴役的对象,女性被当作一个不完整的存在而遭到以男性为权力核心的社会的压迫。
她们在社会上找不到立足之地:她们为寻找自我和刻社会承认而付出的种种努力最终多以悲剧而告终。
在不同的社会层次和心理程度上沦为男权文化的牺牲品。
哈代的创作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动荡的时期。
当时英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由此而产生了各种尖锐的矛盾和危机。
《苔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一些最严峻的问题的关切和同情。
哈代在书中描绘了新兴的工业化和都市文明给古老、乡土的威塞克斯地区带来了冲击,揭露了禁锢众思想、强调贞洁、压抑妇女社会地位的虚伪道德。
主人公苔丝所受的压迫是双重的。
在自给自足的小家经济不能维持的条件下,她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农业资本家的剥削,并受到富家子弟的污辱。
_德伯家的苔丝_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探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杨菲菲《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探究王国真(菏泽学院外语系,山东菏泽274015)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著名作品,作品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托马斯·哈代笔下所塑造的人物苔丝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纯真的女人,然而,这个简单的女人最终却走上了绞刑台。
该文就《德伯家的苔丝》内容进行介绍,并具体分析主人公苔丝的人物形象,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苔丝;形象分析;悲剧命运;根源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2)05-0215-02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19世纪末,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
与之相符合的作家也以此为出题开始表达女性解决思想的作品。
托马斯·哈代也开始批判男性中心主义,通过对悲惨无辜女性主人公的描述来表达对男女平等精神的渴望。
1《德伯家的苔丝》主要内容《德伯家的苔丝》主要介绍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命运。
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然而,这个原本极为纯洁的姑娘却因为现实而经历了种种挫折。
《德伯家的苔丝》女主人公是乡下的美丽少女,因为轻信了亚历克的话而失身,导致怀孕。
怀孕后的苔丝备受世人嘲笑和欺凌,婴儿生下后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定重新开始生活。
她到一家牛奶厂工作,在那里,苔丝遇到了牧师安玑·克莱,两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最终走进了婚姻殿堂。
新婚之夜,纯真的苔丝为了更好地经营婚姻,将自己之前被玷污并怀孕的事情告诉了丈夫安玑·克莱,出乎苔丝意料的是丈夫无情地对待苔丝,并为了躲避她而去了巴西。
对婚姻、对爱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苔丝倍受打击,她想过自杀,但想到自己的家人,她只好忍受屈辱和苦难。
同时,善良的苔丝真心希望丈夫还可以回到自己身边,开始幸福生活。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苔丝从一个乡村女孩成长为一个经历种种挫折的女性的故事。
苔丝的悲剧成因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苔丝的出身就决定了她的命运。
苔丝出身于农村贫苦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喜欢酗酒、爱赌博的农民,母亲则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女人。
这样的家庭环境决定了苔丝从小便要承受很大的生活压力,她要照顾家务,照料家人,过着贫困困苦的生活。
这种贫困生活使得苔丝从小就缺乏了良好的教育和正常的成长环境,她的心灵和情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苔丝的纯真天性也成为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苔丝自小在福利委员会的幼儿园长大,长大后成为给哈代家族做女佣的女仆。
她天真纯洁,善良善解人意,然而这样的性格却遭到了很多人的伤害。
她对世界的无邪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在酸雨一般的现实面前显得太过玻璃般脆弱,她最后因为对爱情的迷蒙与追求而陷入了深渊,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终点。
苔丝的仁慈和善良也成为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故事中,苔丝对待他人总是满怀善意和同情心,她对家里的老大人失去了现实的希望,她对父亲的深情孝心,她对爱情的全部投入,她慈爱的对待哈代家族的儿童,都体现了她的善良与仁慈。
这样的善良和仁慈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却被人利用和践踏,她最终遭受的伤害也正是因为她过分的信任和仁慈。
苔丝的不甘沦为命运的牺牲品也使她走向了悲剧。
苔丝一直都对自己的命运抱有不甘,她并不愿意沦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然而命运却对她一直并不友好,她不得不承受种种的被动和伤害,最终导致了她的身心崩溃。
苔丝身上的女性特质也成为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展现出了女性的纯真、温柔、坚韧和牺牲,但这些美丽的品质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在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苔丝的女性身份注定了她只能成为被动的牺牲品,她的命运被男人的利益所左右,最终导致了她沦为悲剧的结局。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命运及悲剧根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 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d u c a t i o n
Ma v . 2 0 1 4 Vo l J 3 l N o . 5
第3 1卷第 5期
个 美丽 、 纯朴 、 天 真的 农 家 少女 在 家庭 窘 境 与 社 会 传 统 习俗 的 双 重 挤 压 之 下 , 通过和 亚雷 、 克 莱 尔 两 个 男人 的 爱 情 纠
葛, 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故事。作品反映 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 中小农经济和农 民阶级的毁灭 , 对资产阶级的虚伪 本质进行 了无情 的批判 。本 文首先重点讲述 了苔丝命运轨迹 的三个阶段 , 进 而从性格 因素 、 家庭 因素、 社会 因素 、 思 想 因素 , 政 治
起 初苔 丝是 一个 纯 洁 的女 人 , 天真无 邪 , 受过传 统 的教育 , 拥 有传 统女 性 的优 点 , 她 天 生聪 慧 , 有 着 天 生 的清 新之 气 , 但 是 她 的 心 中也 有 一 种 梦 想 , 憧 憬 着 未
送 人耻 辱 的坟墓 。在其 短 暂 的一 生 中 , 在 向社 会 传 统 道德 观念 和封建 观 念 的一 次 次 挑 战 和搏 斗 的过 程 中 , 她 的形 象更 加丰 满 , 更加鲜明, 深深 地 印在 了我们 的脑 海 中。
பைடு நூலகம்
尊严 , 以穷 困潦倒 的本 家 身 份 去 向 别人 伸 手 乞 讨 要 生 活并 非易 事 , 但 是 为 了改变 家庭 的处境 , 懂 事而 早熟 的 苔 丝认 为是 自己导致 了家 庭 陷入 困境 的 , 应 当承 担 起
作者简介 : 焦金华( 1 9 7 9一) , 女, 山西昔 阳人 , 助教 , 研 究方 向为英 美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根源
作者:贾红王雨容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2期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描写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作品。
本文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及自身性格三个方面解读苔丝的悲剧根源;其悲剧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必然联系,也与她的自身性格息息相关。
【关键词】苔丝;悲剧;根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洛德·西蒙曾说:“《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颗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
在美丽的苔丝身上人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恶势力的苦苦挣扎。
”[1]哈代塑造了众多的悲剧人物形象,苔丝形象的塑造格外鲜明,她的悲剧命运不仅引起了广大读者共鸣;也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与不幸命运抗争的人们。
苔丝的不幸,不仅有来自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因素。
聂珍钊先生曾明确指出:“直接决定这个女子悲惨命运的是她的贫穷、社会上虚伪的伦理道德和不公道的法理制度。
” [2]苔丝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其悲剧的前提条件,贫穷的家庭时其间接因素,双重的个人性格是其悲剧的直接因素。
一、前提因素:社会环境
19世纪后期的英国,资本主义得到空前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盛;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给工业文明和社会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也让自给自足的个体农民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遇。
然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故苔丝命运悲剧,是社会进步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必然。
[3]
(一)社会制度:给予身体打击
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律对其不公正待遇是重要因素。
她的悲剧是由所处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当时正处男权主义社会,虽然富家子弟亚雷侮辱苔丝,将苔丝一步步推向苦难;但当时的社会并未保护弱势群体。
世俗不仅没有给予苔丝应有同情,其反而却遭到人们的讥讽和嘲笑;亚雷不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反而逍遥法外,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至此,我们不得不感慨,其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社会的必然。
(二)社会道德:给予精神摧毁
资产阶级道德的败坏、宗教信仰的腐朽是另一重要因素。
“当时英国的社会,是以男权主义思想的社会;男人不仅是社会的中心,也是家庭的主宰。
女人只是社会和男人的附属品,无
权选择自己的命运和幸福。
”[4]苔丝在被亚雷诱骗怀孕后,当时社会不仅没有谴责强奸犯亚雷,而对苔丝嘲讽讥笑,以致苔丝受到失身的道德伦理指责。
不仅如此,就连“宗教派来的信徒”也不给苔丝接生;孩子一出生就夭折后,对于苔丝来说:又要承受世俗的压力,又陷入失身和孩子夭折的精神的双重折磨。
她的不幸,是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写照,也是折射社会道德败坏、宗教信仰腐朽的典型。
张玲指出:“苔丝的不幸,是她所处社会经济、政治和阶级地位使然”。
[5]
二、间接因素:家庭贫困
19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扰乱了乡村田园生活的生活方式的习惯。
苔丝出生于底层贫穷家庭;父亲是好逸恶劳、愚昧无知、嗜酒成性的小商贩;母亲又是虚荣、庸俗、简单的妇女;家庭贫困没能给苔丝提供足够的教育和爱。
且苔丝家里姊妹众多,苔丝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负担。
在仅有经济来源的最后一匹马死亡的情况下;苔丝被迫去“认亲”,以致于本来单纯、质朴的苔丝被亚雷诱骗失身,现实粉碎与折磨着无助的苔丝。
父亲去世后雪上加霜,一家人被房东赶走;苔丝为了生活,成为亚雷的情妇,其与克莱尔的爱情理想成了幻影;其也成了社会的牺牲品、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故祁光颖认为:“家庭贫困是苔丝悲剧的经济根源。
苔丝的悲剧性命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具有必然性。
” [6]
三、直接因素:双重性格
性格弱点决定苔丝的悲剧人生,性格矛盾是苔丝悲剧的重要因素。
[7]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也决定着未来生活的方式。
苔丝正因其双重的个性性格,使她的人生变得更加艰难,更加曲折。
(一)单纯而理性
苔丝出生贫苦农民,其单纯、质朴。
尽管父母都很世俗,但苔丝丝毫未受父母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父母为自己出身名族得意时,苔丝依旧保持应有的理性,坚称自己是农民的女儿。
在家庭拮据的情况下,苔丝一再忍让,被迫到亚雷家养鸡;可她不知道,亚雷从与她第一次见面时,就对其心怀歹意。
亚雷用尽各种办法靠近苔丝,由于缺乏经验和教育,单纯的苔丝虽然时刻提防,可最终还是难逃亚雷的魔掌。
然在后来与克莱的相爱中,本可过着幸福的生活苔丝;因太单纯将其失身的事告知克莱尔后,克尔莱难以接受便离家出走。
从而使得苔丝的命运再起波澜。
(二)自卑而自强
对于苔丝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心理的痛苦。
在其失身后,他往往从过去的传统习俗、社会舆论来反观自己,说服自己,向现实妥协。
“苔丝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来自多方面,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使他心理承受力超负荷。
” [8]她不甘心于受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律不公的压迫,也不甘心受制于社会道德的束缚,与命运殊死反抗。
不甘
愿沦为亚雷的玩物,毅然离开回到家乡。
可因失身,在落后的家乡受封建势力的指责;再次出走到牛奶厂做工。
其用行动证明了其与封建社会的反抗,勇敢的、坚强的做自己,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在苦难中,不卑不亢,苦难中,顽强的与旧社会拼搏。
故方维维也认为:“苔丝的性格淳朴而善良,大胆而坚韧,是独立的新女性形象,但也有软弱和自卑的一面。
正是这致命的自卑心理,最终让她陷入悲剧不可自拔。
” [9]
(三)保守而抗争
于冬梅说:“苔丝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然而她的性格也包含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她道德观念保守落后的一面是由她生活的社会局限造成的。
” [10]由于苔丝出生环境极度落后,再加上苔丝本身具有的道德保守,失身给她带来的潜意识一直在折磨着她。
一种罪恶感弥漫她的生活,以致她觉得自己配不上克莱尔;这充分说明了苔丝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然从苔丝毅然离家出走,不顾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勇敢、坚强的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甚至为这个理想走向刑场,付出生命的代价,依旧与旧社会艰苦斗争。
故苔丝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是抗争的一生,更是悲剧的一生。
四、结语
“苔丝的悲剧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哈代将她的命运置于时代命运之中;她的毁灭也是一个时代的死亡,这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回避的结果。
” [11]社会环境决定了其悲剧的必然性,家庭贫困让苔丝生活更加艰难,双重的个性性格将她推向死亡。
一个勤劳的农村姑娘,一个底层贫民,却用行动在与封建旧社会作斗争;穷尽一生不折不挠,走向刑场不卑不亢。
其精神令人钦佩;其悲剧发人深省。
作为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在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下是幸运的;但未来还有更多未知,我们也有可能命途多舛。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应正确看待自己,保持应有的理性;在苦难面前不卑不亢,对生活充满信心。
只有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才会更加幸运;只有认清方向,未来才不会人云亦云;只有主动扼住命运的咽喉,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坚定且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高玉蓉等.英国小说鉴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赵淑元.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1(6)
[4]李丹.《纯洁的女人悲惨的命运》[J],许昌学院学报,2003(4)
[5]张玲.德伯家的苔丝(译本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6]祁光颖.《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根源探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08(2)
[7]徐红艳.苔丝悲剧的命运根源 [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8申其元.电影《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根源[M].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11)
[9]方维维.苔丝的悲剧命运根源探析[J].才智,2015(14)
[10]丁冬梅.苔丝的悲剧的性格起源及社会镜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7(7)
[11]杨娟.《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审视[J].语文学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