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笔下的一部深刻描绘社会悲剧与个体命运纠缠的杰作。
作品以女主角苔丝为中心,细腻展现了她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大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不幸。
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深入剖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多重因素。
文章将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性格以及道德观念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以期对苔丝的命运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探讨,本文旨在引发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
二、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之源可以追溯至她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她的父母,尽管深爱着女儿,但却无力为她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在生活的压力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苔丝能够借助婚姻改变家庭的困境,这无形中为苔丝的未来铺设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苔丝的成长环境也充满了挑战。
她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要应对社会对贫困家庭的偏见和歧视。
她的纯真和善良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也为她日后遭遇的种种不幸埋下了伏笔。
在苔丝的成长过程中,她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引导,这使得她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常常显得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家庭与成长环境下,苔丝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她的纯真和善良成为了她最大的软肋,使她在面对世俗的丑恶时,无力抵抗。
而她的家庭背景则成为了她无法摆脱的枷锁,使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因此,可以说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是她悲惨命运的根源之一。
然而,尽管苔丝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她的坚韧和勇敢却让人深感敬佩。
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时,从未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她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虽然对个体的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个体的坚韧和勇气同样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展现了19世纪英国乡村生活中的阶级观念、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苔丝的悲剧成因涉及到社会制度的不公、个人性格的局限和命运的无情等多重因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苔丝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是她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小说开篇,我们了解到苔丝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贫困的小农,母亲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苔丝的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和地位可以支持她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她注定只能在贫困和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家庭环境中生活。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阶级制度严格,贫穷的家庭很难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使得苔丝注定要受到社会的不公对待。
苔丝的个人性格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苔丝是一个善良而纯洁的少女,她对待生活充满着乐观和善良,但同时她也有一种敏感和纯真的天性。
她对自己的命运充满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她的纯真与社会现实的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她的内心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小说中,苔丝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但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和乐观,这也是她的个人性格使她更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之一。
苔丝的爱情经历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小说中,苔丝爱上了徳伯家的少爷安吉尔,她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对方身上。
但是由于她的贫穷和社会地位的差距,使得她和安吉尔之间的爱情注定是无法成真的。
安吉尔最终选择了另一个高贵的女性作为妻子,而苔丝只能独自一人面对社会的嘲讽和压力。
苔丝的爱情经历使她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这也使她更加迷茫和无助。
社会道德和宗教伦理观念的约束也是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
苔丝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无法违背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对道德的坚守,她选择保守自己的贞操和清白,而这也成为了她放弃和安吉尔之间爱情的决定。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19世纪英国乡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主人公苔丝·埃弗德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的悲剧成因在于社会的偏见、性别歧视、以及她自身的软弱和无助。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社会的偏见是苔丝悲剧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阶级观念严重,贫穷的农村女孩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尊贵。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家境非常贫困。
由于家庭的贫困,苔丝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被视为低下的劳动阶级。
在当时的社会中,贵族和富人们对贫穷的人和低下阶层的人持有歧视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人注定是悲剧的命运,是注定要被社会所边缘化的。
社会的偏见使得苔丝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她被剥夺了应有的幸福和尊严。
性别歧视也是苔丝悲剧的成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地位。
苔丝在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和朋友的支持,她不得不去寻找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的工作选择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文化和技能的女孩来说更加困难。
苔丝找了很多工作,但都因为一些外部条件而不得不辞职。
她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使得她的生活更加困难和无助。
苔丝自身的软弱和无助也是导致她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苔丝是一个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女孩,但她内心却缺乏坚强和勇气。
她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总是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在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她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而是选择了逃避和放弃。
她在与天真的安吉拉和富家子弟阿雷克斯之间的感情纠葛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主要包括社会的偏见、性别歧视,以及她自身的软弱和无助。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苔丝的悲剧结局。
苔丝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一面,更让人们意识到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一、引言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
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
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
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着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
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苔丝·德比菲尔德从小到大的悲剧人生。
苔丝的悲剧成因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的束缚、爱情的挫折和命运的无情。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
家庭的束缚也是苔丝悲剧的一大成因。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没有父母的关爱,甚至没有人教她读写。
在这样的环境下,苔丝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她没有得到正常的教育和家庭照料,从小就要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她迷失自己的道路上,她的家庭没有给予她足够的支持和关爱,甚至在关键时刻对她的决定不予支持,这对苔丝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爱情的挫折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个成因。
苔丝是一个追求真爱的女孩,她对爱情抱有美好的期待,但是现实的打击使她陷入了深深的挫折之中。
在小说中,苔丝经历了对安吉尔的爱情和对阿雷巴德的短暂婚姻,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到幸福的结局。
安吉尔对苔丝的爱情是一种理想化的崇拜,他要求苔丝对他的忠诚和纯洁,但是却不能理解苔丝的处境和内心的真实情感。
而阿雷巴德只是想要利用苔丝来满足他的欲望和得到金钱,他对苔丝的感情是虚伪和自私的。
苔丝的爱情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最终使她陷入了孤独和绝望之中。
命运的无情也是苔丝悲剧的重要成因。
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是多灾多难的,她从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保护,自己要努力奋斗才能生存。
遭受多种磨难和打击后,苔丝所受的伤害和痛苦是非常沉重的,她的人生充满了挣扎和不公平。
即使在当她终于找到了真爱和幸福的时候,命运的无情还是夺走了她的一切,使她最终走上了绝路。
在这个过程中,苔丝对命运的抗争以及最终的妥协,成为了她悲剧的最终注定。
苔丝的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的束缚、爱情的挫折和命运的无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苔丝的命运。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苔丝的人生悲剧最终成为了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苔丝从一个乡村女孩成长为一个经历种种挫折的女性的故事。
苔丝的悲剧成因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苔丝的出身就决定了她的命运。
苔丝出身于农村贫苦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喜欢酗酒、爱赌博的农民,母亲则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女人。
这样的家庭环境决定了苔丝从小便要承受很大的生活压力,她要照顾家务,照料家人,过着贫困困苦的生活。
这种贫困生活使得苔丝从小就缺乏了良好的教育和正常的成长环境,她的心灵和情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苔丝的纯真天性也成为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苔丝自小在福利委员会的幼儿园长大,长大后成为给哈代家族做女佣的女仆。
她天真纯洁,善良善解人意,然而这样的性格却遭到了很多人的伤害。
她对世界的无邪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在酸雨一般的现实面前显得太过玻璃般脆弱,她最后因为对爱情的迷蒙与追求而陷入了深渊,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终点。
苔丝的仁慈和善良也成为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故事中,苔丝对待他人总是满怀善意和同情心,她对家里的老大人失去了现实的希望,她对父亲的深情孝心,她对爱情的全部投入,她慈爱的对待哈代家族的儿童,都体现了她的善良与仁慈。
这样的善良和仁慈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却被人利用和践踏,她最终遭受的伤害也正是因为她过分的信任和仁慈。
苔丝的不甘沦为命运的牺牲品也使她走向了悲剧。
苔丝一直都对自己的命运抱有不甘,她并不愿意沦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然而命运却对她一直并不友好,她不得不承受种种的被动和伤害,最终导致了她的身心崩溃。
苔丝身上的女性特质也成为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展现出了女性的纯真、温柔、坚韧和牺牲,但这些美丽的品质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在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苔丝的女性身份注定了她只能成为被动的牺牲品,她的命运被男人的利益所左右,最终导致了她沦为悲剧的结局。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他的代表作品。
哈代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深受广大读者同情的悲剧人物——苔丝。
这个美丽、纯洁、善良的姑娘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剧,而她人生的悲剧是其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本文将从主客观多个角度分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标签:苔丝;悲剧;社会;性格;家庭《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作。
小说讲述了美丽善良、勤劳淳朴、坚强勇敢、纯洁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农村女孩苔丝短暂而悲惨的一生:为减轻家庭负担去富贵家庭做工,被富家无赖诱奸、回家后丧子、新婚之夜因旧事遭丈夫抛弃、将又来纠缠她的恶棍刺死,最终自己也走上断头台。
整本书读下来的感觉就是苔丝的一生是由悲劇构成的,但任何悲剧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苔丝悲剧的成因并不是单方面的,是由主客观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
主观因素便是苔丝的性格;客观因素是家庭,社会,传统观念,种种因素共同造成了苔丝的命运悲剧,下面便从这几个角度对苔丝的悲剧成因进行分析。
一、性格因素苔丝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姑娘,在家中唯一的劳力性动物老马死后,因为觉得老马的死与自己有关,出于愧疚和对家庭收入的担忧,就答应了父母让她去德伯家认亲的要求。
对亚雷,她从一开始就有排斥但还是继续待在他们家中干活。
她对亚雷缺少戒备心,在亚雷让她和自己一起回去的时候,她虽然没有多信任但还是依赖着他,和他一起回去,这也造成了她被亚雷诱奸的结果。
因为她的善良不忍心,她生下了自己和亚雷的孩子,可是孩子也因病夭折。
同样也是因为她的真诚,她认为自己不应该隐瞒自己的丈夫克莱尔,于是在婚前选择告诉克莱尔自己的过去,可她没想到克莱尔完全不能接受,两个人还是在新婚之夜分开了。
之后在父亲去世后,一家人无家可归的时候,她又因为自己的对家庭的那种责任感而答应了与亚雷同居。
可不能忽视的是,苔丝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勇于反抗的女孩,于是在克莱尔回来之后,她杀死了亚雷,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原因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原因作者:王琪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1期[摘要] 苔丝,一个纯洁善良的农村姑娘,而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却摧毁了她。
通过对女主人公悲剧的分析,表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苔丝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 苔丝悲剧纯洁宗教伦理道德喜爱《苔丝》,喜爱她那唯美的图画,画中美丽而又单纯的姑娘,即使遭受到恶人的玷污也没有使她的纯洁受到任何的质疑。
不幸一次一次地降临到她的头上,痛恨那个社会的不公和残忍,教人心疼,但他们从未给予过她关心、珍惜和呵护。
即使是克莱后来的幡然悔悟也更让我们为之痛心和无可奈何!最后行刑前,她的美丽而又带着绝望的神情深深让我为之动容,忘不掉苔丝曾经和克莱不期而遇时天空那抹紫罗兰色或粉红色的朝霞;忘不掉为了躲避别的男人的注意,而剃掉自己眉毛的无奈之举;忘不掉面对亚雷再一次纠缠时,她奋力拿起手套砸向对方的情景;更忘不掉当再次看到从巴西回来落魄的克莱时,苔丝那忧伤而又带着一丝悲哀的眼神。
忧愁的艳丽,她,已成为我们心中的经典了。
《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该小说讲述的是纯真美丽的农村姑娘苔丝在家庭经济非常窘迫的情况下,到纯瑞脊“攀亲戚”,遭富人亚雷的奸污。
而后,小生命的夭折及村子里人们的唾骂和讽刺下,苔丝离开了家,来到了塔布篱农场当了一名挤奶女工,和新派青年克莱深深相爱,新婚之夜,苔丝向他倾诉了她的遭遇,但却因此被抛弃。
于是,苔丝便被人视为“道德败坏的女人”。
为生活所迫,苔丝不得不又同亚雷同居。
这时,在巴西学习农场技术染上热病的克莱,苔丝的丈夫,从外回来请求苔丝宽恕。
苔丝因而陷入绝望之中,她认为是亚雷毁了她一生的幸福,便把他杀死。
两个年轻人在树林中的简陋草屋度过了美好的几天后,苔丝被处以了绞刑。
苔丝,是一个很纯洁、很善良可爱的农村少女,是一个担心家庭和丈夫胜过关心自己的伟大女性,再读《苔丝》,我不禁为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不平,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一个勤劳善良,一心想靠自己的双手谋得幸福的少女,最终却作为杀人犯而被送上了绞刑架?“苔丝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远农村个体小农经济带来深重灾难的维多利亚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
学号:************
班级:1332802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指导老师:***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地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等重大社会问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故事内容:
在小说中女主角苔丝•德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但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的庄园去做工,后被地主的大儿子亚雷奸污。
怀着身孕的她回到了家乡。
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
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想不到丈夫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独自到了巴西。
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
恰在这时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
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使得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
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
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
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使悲剧达到了项峰。
关键字:
苔丝、悲剧、社会、命运、性格
正文:
一、社会悲剧: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
而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进行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
而女主人公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女儿,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她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而导致苔丝社会悲剧的直接原因则是:女主人公因当时社会背景的压迫,而成为被暴力和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
苔丝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
她十分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
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雷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亚雷身边,则是安吉尔的冷酷无情使然,从而也就更加深了苔丝的不幸。
在安吉尔抛弃苔丝后,饱受生活磨难,才真正的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
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回归”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
安吉尔的归来,两人的重逢。
让苔丝一次次面对残酷的现实,亚雷的丑恶,安吉尔的背弃与回归,对自己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
最终复仇的火焰变成利器与仇恨使之杀死了亚雷。
苔丝用自己的行为,挣脱一切枷锁向安吉尔证明了自己炽热的爱情,用最后的生命之火证明自己的清白,尽管恶人遭到报应,却将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虽然亚雷的毁灭平息了苔丝的仇恨,但资本主义依然笼罩于社会顶端。
依然有千千万万个“苔丝”遭遇着社会的迫害,并以悲剧的形式告终!
二、命运悲剧
苔丝的悲剧有着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它并不是偶然的与不可知的命运所造成的。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通过设置许多偶然巧合的情节让人感到苔丝的一生好像都是由命运在作祟,是命运把女主人公一步步推向悲剧的结局。
实则不然,因为偶然性总是和必然性紧密相连的,偶然性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
然必然性的交叉点,是必然性的一种反映。
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苔丝,她的悲剧命运是体现社会规律的必然反映。
托马斯·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暗示了苔丝的悲剧是因当时的社会所造成的。
托马斯·哈代通过法律判处苔丝死刑的描写,把主人公毁灭的真正原因从神秘的命运移到了现实世界。
卢那察尔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种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化出来的,同时它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
”从而可见,导致苔丝悲剧的不是盲目的无从追究责任的命运,而是环境和社会的力量,却也有着必然性。
假如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她逆来硕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
只有当她想要挣脱命运的摆布时,才有真正的悲剧,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命运所操纵的扯线木偶。
哪怕她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省略、激情和灵感,是超越平时的自己。
悲剧的诠释在于她对灾难的反抗。
当不幸和苦难降临时,苔丝仍然做殊死的抗争,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超越它们,显示出超常的精神力量和抗争的精神,把人的生存本质、自由意志和生命力提升到超然的高度。
虽然命运使纯洁的苔丝被资产阶级虚伪的伦理道德打入深渊,却仍然没有放弃自身的信念。
不屈服于命运的操纵。
却始终无可避免的走入悲剧的漩涡。
托马斯·哈代以满怀的同情和高度的良知给我们诠释了苔丝这一饱受社会压迫的女性悲剧形象。
哈代笔下生动的人物将我们代入了那个时代,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以为男权中心,在社会铁蹄下苟且偷生的妇女所生存的状态。
三、性格悲剧
苔丝的悲剧,同时也是性格的悲剧,我们在论及了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
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
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破害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
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
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
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
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
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
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
”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
安吉尔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
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
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的不平静。
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安吉尔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
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
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
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
苔丝性格中真善美的毁灭,是社会的扼杀的结果,但悲剧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内在矛盾不可分割。
故而说,苔丝的悲剧特质在命运悲剧前提下,又属于性格悲剧。
因而她的悲剧更深刻、更感人。
参考文献:
[1] 童彦. 苔丝悲剧人生的剖析[J]. 怀化学院学报. 2006(07)
[2] 高玉芬. 苔丝悲剧命运的四维解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6(04)
[3] 万佳. 浅析苔丝的悲剧[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4] 聂珍钊. “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J].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5)
[5] 韩明. 苔丝悲剧成因探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