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_苔丝_兼评有关苔丝命运悲剧的历史观点
女性主义视角下探究苔丝悲剧成因

2019年第1期博览阅读一、女性主义视角下悲剧成因探究《德伯家的苔丝》设定于新旧社会生产方式发生着大变革的时代,苔丝悲剧的形成,根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英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和小农经济在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渐走向了衰落。
西方资本主义剥削人,压迫人的黑暗面逐渐暴露,许多农业劳动者迫于生计,背井离乡;与此同时,大资本家、官僚主义者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越发肆无忌惮地压榨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大众,处于穷苦阶层的女性更是首当其冲,受尽压迫与剥削。
苔丝正是其中的一员。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不得已去到当地富有的做工,结果不慎被亚雷所诱奸,这也是整个悲剧的起源。
她的父亲小贩杰克·德比在无意中得知了自己是古老的贵族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子孙后变得狂妄自满,结果在一次蜂窝的贩卖中由于喝醉了,结果改由苔丝驾着马车去集市贩卖,结果家中的老马被撞死了,这是苔丝去“德伯”家做工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苔丝家是德伯氏,而亚雷家也是所谓的“德伯氏”,因此苔丝的父母希望苔丝能去拜访他们,然后让他们看在亲戚的份上伸出援手。
当时英国社会的氏族观念仍然存在,没落亲戚去拜访富余亲戚,不仅能得到他们在金钱上的帮助,并且这也是没落一方走向上层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及以苔丝父亲为代表的碌碌无为,妄图无劳而获的小市民阶层的贪婪与虚伪皆原形毕露。
安吉尔的出现一度被认为是苔丝悲惨命运的转机,她出身于牧师家庭,家境宽裕,并且为人善良,真诚,深爱着苔丝。
但是在当他听到苔丝曾被诱奸时,他无情的撇下了苔丝,独自远赴南美。
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即使是在像安吉尔一样相对开明的知识青年面前,女性的贞洁仍然被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也正是安吉尔的舍弃让苔丝如坠深渊,进一步推进了苔丝的自我毁灭。
相比之下,悲剧的另一推动者亚雷,他好色,贪婪,自私,恶毒因为垂涎于苔丝的美貌,便设计骗苔丝去他家的农场工作,并诱奸了苔丝。
后来,他趁着苔丝家穷困潦倒之际,打着赎罪的幌子,又迫使苔丝成为了他的情妇。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在失去克莱尔之后,苔丝开始对自我价值进行反思,最终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 自己的手中,选择了与仇人同居以缓解家境窘迫的局面。虽然这种选择带给她 无尽的痛苦,但这也体现了她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苔丝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偏见和压迫,也是因为她在追求自我价值和 爱情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难。然而,尽管在面临困境时苔丝曾经陷入迷茫 和痛苦之中,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并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计而 努力奋斗。这种勇敢的精神和对命运的坚韧不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是一个美丽、善良、勤劳、坚韧的女孩。然 而,在那个男权主导的社会,苔丝的美丽和独立个性却成为了她的原罪。她被 诱奸,被迫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订婚,然后在新的婚宴之夜向丈夫坦白过去的 不幸。然而,她没能得到丈夫的谅解,两人分居,苔丝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苔丝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杰作,被誉为“威塞克斯系列”中的 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部小说中,哈代通过对苔丝·德伯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 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下一个贫穷乡村女孩的挣扎与抗争。苔丝的悲剧不仅 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扭曲所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生活的贫困使她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到一 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然而,她在那里却被少爷亚历克诱奸。这个事件对苔 丝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她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亚历克的诱奸行为不 仅侵犯了苔丝的身体,更是对她纯洁心灵的摧残。这种伤害使得苔丝在以后的 情感道路上始终挣扎在阴影之中。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 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深入的社会 问题探讨和生动的人物塑造而著名。这部小说描绘了女主角苔丝的悲剧命运, 以及她在男权社会中与三个男人的复杂情感纠葛。本次演示将从女性主义视角 出发,对苔丝的悲剧进行深入解读。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一、引言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
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
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
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着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
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德伯家的苔丝文学批评

德伯家的苔丝文学批评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女主角苔丝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道德和性别角色的束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影响。
在文学批评中,苔丝被视为一个反抗社会道德和传统性别角色的女性形象。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生活方式,不愿意被传统的家庭和婚姻观念所束缚。
然而,她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她的悲惨命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自由和权利的限制和歧视。
批评家们通常认为,苔丝的命运是哈代对于社会道德和性别角色的批判。
哈代通过苔丝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自由的限制和对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发展,也导致了她们的悲惨命运。
此外,批评家们还认为,《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描写女性命运的悲剧。
苔丝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女性群体的悲剧。
她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以及女性在追求自由和权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综上所述,《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深刻反映女性命运和社会道德的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苔丝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限制和歧视,以及女性在追求自由和权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_从女性主义观析_德伯家的苔丝_

,
。
被遗 弃 的
,
与现 代 主 义 精 神息 息 通 相
。
J
,
苔 丝 又 回 到 娘 家 在 一 家 农场 干 着 男 人 们 一 样 的 繁
重工 作
。
成 了英 国 小 说 中现 代 主 义 的一 个先 驱
”
20 世纪 之
亚 雷 又 来纠 缠她 她 在苦 痛 之 余 写 了一 封
,
,
后 哈 代 成 为 英 国 当 时最 著 名 的 作 家 受到 普 遍 的
接受 认亲
、
” ,
、
,
身 份地 位 建 立 在克莱 对 她 的爱情 墓 础 之 上 心 甘 情
愿 放 弃 自 己 的 主 观 能 动性 她 的 言语 中就 透 薄 着她 就 把 她 与丈 夫 的 关 系 当 成 是 主 人 和 奴 隶 的 关
“
” “ ”
上 的纯 洁 的 婚 姻
。
即使 遭 受 如 此 重 的 打 击 她仍 然
她 们 受制 于 男 性 听 从 于 他 们 的 安 排
,
、 、 ,
女 性人 物 都 具 有 更 深 刻 的 社 会 意 义
“
,
因 为 她 有 时被
,
。
她 们在 经 济
。
认 为是 唯 一 的 一 位 逃 脱 了决 定 主 义 的人 她 的悲 剧
” 。
上 心 理 上 生 活 上 依 附 于 男 性 而 男 性 亦 习 惯于 此
着 巨大 的 同 情 描 写 了 苔 丝 的形 象 她 纯 朴 感 情真
挚 有 着 一 颖 善 良的 心 灵
, 、
存 在 的 问题
,
。
尤 其 是 男 女 不 平 等 问题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重要小说,它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心理描绘,呈现了主人公苔丝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苔丝,这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乡村的女性,她的命运似乎总是被环境和社会所左右,而她自身的选择又使得她在道德和伦理的困境中挣扎。
然而,当我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小说时,会发现苔丝的悲剧成因远非表面看来的那么简单。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将女性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理论视角,它认为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了这种生态女性观。
苔丝从小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她对自然界的熟悉和热爱,以及她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和维护,都使得她成为了生态女性观的典型代表。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苔丝的悲剧命运显得更为深刻和引人深思。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我们将分析苔丝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及她如何在社会和道德的双重压迫下挣扎求生。
我们也将探讨导致苔丝悲剧的经济和政治因素,以及苔丝自身在道德和伦理困境中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苔丝悲剧的成因,以及生态女性主义对于理解和解决这一悲剧的重要性。
二、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苔丝,这位《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她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她的命运与大自然的律动息息相关。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体现了她作为生态女性的独特魅力,更揭示了她的悲剧成因中隐含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
苔丝从小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这使得她对自然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认知。
她熟悉草木花卉的生长和变化,了解它们与土地、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相互关系。
这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使得苔丝的行为和决策都充满了生态女性的智慧和关怀。
苔丝对生态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上,她更理解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哈代《德伯家苔丝》创作[论文]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哈代《德伯家苔丝》创作[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4f4915650e52ea5518981e.png)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通过对哈代塑造的女主人公—苔丝形象的剖析来了解其创作思想,从作品中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女性解放、女性幸福的热切关注和思考,男性作家特有的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苔丝女性意识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讲述了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故事。
苔丝因貌美而被地主少爷亚历克玷污了贞节,当她和年轻英俊的安琪儿热恋并在两人的新婚之夜被安琪儿认为是失贞女人而抛弃后无奈地投靠了亚历克,然而却等来了亚历克迟来的忏悔。
最终,绝望的苔丝杀死了让自己饱受欺凌的亚历克,而她将要面对的是无情的绞刑。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是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女性形象。
作者通过对环境细致描述,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精心刻画勾勒出质地鲜明、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
他一方面力图还原现实生活中普通妇女的真实面目,让人们对她们有一个正确、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另一方面向世人展示她们真实的生存状况,使人们了解她们一生经历的苦痛和无奈,从而生出对现实的憎恶和不满。
从苔丝这一主人公的塑造中,作者创作的思想、意识及对女性的态度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哈代融入自己的热情和理解来描写苔丝不幸的一生,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这位乡间女子的钦佩和怜惜之情。
一、一个纯洁的女人《德伯家的苔丝》诞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作家哈代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个失贞并犯过杀人罪过的女人—苔丝,作品以它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随之也带来众多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苔丝的纯洁性。
在哈代所处的时代,在很多人看来,苔丝是一个通奸者、一个未婚母亲、一个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简直是令人难以容忍的。
特别是哈代给作品加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更被视为是对传统道德、宗教以及社会舆论的公然挑战。
从作者对整个作品的布局,情节设置和细节的描述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苔丝的创造者哈代对其人物有着强烈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作者:宋媛媛来源:《北方文学·中旬》2014年第03期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
哈代从苦难与无奈,忍受与反抗等几个方面来刻画该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苔丝,这无疑体现出了苔丝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分析苔丝与影响她一生的两个男人的复杂关系,并从中挖掘其被毁灭的深层社会根源。
关键词:女性主义;苔丝;悲剧苔丝生活在男性为中心的世界里,女性无论是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还是法律地位、婚姻家庭地位都在男性之下,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更为可悲的是,由于男性语言已成为社会的主流语言,再加上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已使大多数女性不仅甘于服从男性的压迫,而且对自己的附属地位产生了认同,将这种压迫内在化。
男性主义的文化意识一直把女性作为“物”来看待,她们可以被随意玩弄、践踏和抛弃,豪无个人意志和能动的选择性可言。
男权社会传统的审美标准以“性”的力量和动因将女性划为“圣女”和“淫妇”,可是苔丝既不属于“圣女”也不属于“淫妇”,她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品格,并且反抗男权社会传统所规定的女性角色的内容。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假如说女人好像是永世回不到本质的非本质,其原因是她们还没有试图恢复自己的本质。
”[1]苔丝已经有了争取自己独立的愿望,她把自己的软弱和力量同时作为武器,本能地在别人强加于她的道路上,即被动的道路上寻找得救的办法,同时又积极地要求自己的主权。
在苔丝与亚雷的纠葛中,她始终保持着精神的独立性。
虽然贫困的家庭使其陷入亚雷设计好的物质圈套中无以自拔,可是她的本心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支撑贫苦的家,并不想依赖亚雷的有目的的慷慨的物质帮助,她不想因为亚雷的帮助而失去独立性,所以总是处在拒绝与感激的两难境地。
在被亚雷诱奸后,她的高尚纯洁的情感使她的行为富有理性,毅然离开自己不爱的亚雷,这表现出苔丝自尊自主的独立个性,她不愿成为男人的“玩物”,不愿落人传统女性忍辱屈从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苔丝》Ξ———兼评有关苔丝命运悲剧的历史观点何亚敏1,2(1.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310028;2.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外语教研室,浙江 绍兴312016)摘 要:哈代的代表作《苔丝》历来受到众多学者与读者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大多聚焦在造成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上。
本文论述了其他历史观点的不足,从而认为只有从女性主义批评视野入手才能真正找到苔丝悲剧的源动力,使苔丝式的悲剧不再重演,实现女性真正的解放。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根源;女性主义批评中图分类号:I5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 (2009)02-0072-04一、序言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伍尔夫(W oolf )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其作品横跨两个世纪,承上启下,即承接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博大精深,特别对19世纪末资本主义入侵农村后,个体农民破产与遭受的悲惨命运进行了批判性的悲剧思索。
而在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历久弥新,折射文学家伟大思想光芒的作品,毋庸置疑首推其经典名著《苔丝》(《T 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
小说以苔丝(T ess )悲惨而短暂的一生遭遇为主要情节,描述了这位纯洁姑娘的不幸命运:纯真、善良的花季少女苔丝初入社会,涉世未深,由于老马“王子”惨死,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迫于家庭生计与家人压力来到地主恶少亚雷克(Alec )家谋生,不料却遭亚雷克诱奸而致怀孕,苔丝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苔丝悲情的一生至此拉开序幕;在孩子夭折后,苔丝来到远离家乡的一牛奶场做工,相识了克莱尔(Clare )并与之相爱;新婚夜苔丝出于爱与忠诚,把自己受辱失身的经历坦诚相告,不料被“习俗与成见的奴隶”克莱尔抛弃,苔丝再次陷入困境;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苔丝的娘家此时也陷入极度贫困之中,流离失所,在这种窘境下为了家人,苔丝怀着自我牺牲的精神不得不再次接受了亚雷克的庇护与其同居;而克莱尔此时从国外突然归来,苔丝近于疯狂,为了爱,她毅然杀死亚雷克,在与丈夫短暂相聚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几天后,被捕,凄美地走上了绞刑架。
《苔丝》创作于1891年,“差不多一个世纪过去了,可我们读到它时,还时常觉得在读当代的作品”〔1〕。
为什么当今读者对问世一百多年的《苔丝》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呢?除了其结构、语言、修辞等艺术品质外,更重要的是在艺术品质烘托与承载之上的思想内涵。
苔丝从一位纯情、善良、勤劳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究竟是何种邪恶力量在迫害、摧残、毁灭着这有“诗一般优美、清新气韵,也有诗一般激情……非人工的抒情诗”〔2〕。
究竟是何种意志把苔丝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各个时代不同的人们大到伟大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小到平凡的读者从不同的视野中发出了不同的话语。
二、对苔丝命运悲剧根源探索似是而非、以偏概全的不同历史观点的批评哈代,苔丝这一19世纪最优美的文学女性形象的缔造者,无疑对苔丝悲剧命运根源最具发言权。
遗憾的是由于“哈代深受叔本华(Schopenhauer )和哈特曼(Hartman )的影响,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内在意志力(Immanent Will ),它无所不在,没有意志,不知善恶,盲目作用,控制着宇宙间的一切”〔2〕。
诚然,哈代体察到社会阴暗现状,并也用文学的武器予以揭露,他也曾批判粉饰太平的虚伪乐观主义者,说第29卷第2期2009年3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JOURNA L OF SH AOXI NG UNI VERSITY V ol.29N o.2Mar.2009Ξ收稿日期:2008-08-21作者简介:何亚敏(1977-),男,江西九江人,浙江大学07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助教。
道:“乐观主义者的口号或实践是:对实际病症闭眼不看。
”笔者认为哈代终因自身世界观、命运观及时代局限性,导致无可奈何极度悲观地把苔丝凄惨命运归结为超自然的意志力对人命运的捉弄,在苔丝被执行死刑后,哈代用苍凉的笔触写到“那万神的王者终于结束了对苔丝的戏弄”〔3〕(以下引用原著的皆出自此书,不再加注)。
哈代用神秘莫测、虚无缥缈的宿命论(Fatalism )观点来解释苔丝受苦受难的多桀命运,哈代砸碎了神,却又创造了神。
他的这种观点显然不科学,缺乏对社会本质规律的认识,使其批判性有很大的削弱,诚如《外国文学简编》中所下结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在解释苔丝磨难时,有时也流露出因果报应的思想”〔4〕。
哈代诊断出社会疾病,却没能找到治愈之良药。
另一派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苔丝走向毁灭的核心动力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罪恶。
他们批判分析的方法是着眼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把苔丝的悲剧与社会制度类型紧密相连。
例如“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苔丝,其悲剧是社会规律的必然反映。
所以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就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5〕,“在强大社会转型时期的维多利亚社会,苔丝的悲剧是必然的。
……苔丝的悲剧命运是特定历史时期无法抗拒的历史变革产物”〔6〕。
诸如此类的论断不胜枚举,那么果真如此?他们是否完成了哈代毕生追求,想完成而未完成的使命?笔者心存疑虑,不敢苟同,恐怕这种论断有些牵强附会,意识形态的色彩过浓。
确实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获得空前发展,确立了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场的全球霸权地位。
然而经济的繁荣夯实在工人、农民的累累枯骨之上,这是造成苔丝家经济上极度贫困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苔丝走向毁灭的推力之一。
可我们从《苔丝》这部杰作中读出的绝非只有“贫困”二字,它的思想内涵,它所要呐喊出的战斗口号,远超过批判经济剥削的范畴。
在资本主义之前的女性同样有着与苔丝类似凄苦命运,如中国《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传唱千古的祝英台,声声叹息的唐婉等。
这三位在中国家喻户晓分别出生在东汉、东晋、南宋的女性均生于富贵之家,可她们与远在海外,时空相距甚远,经济基础有天壤之别的苔丝这一贫困女却有颇多惊人相似:悲剧均以爱情、婚姻为背景,主人公均为女性,更为令人震撼的是以上几位中外女性均在青春花季时,含恨离世,香消玉殒,让人扼腕叹息。
如果像有些论者把苔丝惨淡人生归结于资本主义,从以上事实来分析,其论点在理论和实际上均显得苍白无力,根基不稳,难以让人信服。
那究竟是何种黑暗势力施展着何种魔咒在控制苔丝、刘兰芝、祝英台、唐婉这些善良、优雅女性的命运,使她们沦为奴隶,成为牺牲品?君不见她们的躯体与灵魂受到这只怪兽的肆意蹂躏与践踏。
从《苔丝》中细细读来,拨开迷雾,这只丑陋无比,浑身散发恶臭,嘴角滴答着女性鲜血却又力量异常强大的怪兽就是充斥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男权中心主义(男权中心主义<Androcentrism >又称男权制<父权制>,是指:注意的中心在于男性及其活动。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男权中心主义枷锁中被绑的苔丝,走向毁灭是其不可选择不可改变的“宿命”。
三、以女性主义批评视野论苔丝悲剧命运不可逆转性的根源哈代,批评界并没有把他定性为女性主义作家(女性主义并没有一个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来源庞杂,学派众多,既有来自马克思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也有来自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但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因此归根结底却可一句话概括:反对男性话语中心,希望建立一种不同于男性的理论话语,从而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但其作品中女性意识极为强烈,尤以《苔丝》最为突出。
在19世纪末,即《苔丝》问世的年代,已出现有些学者所说的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
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
……扼杀苔丝人类‘文明’中,无疑是包括封建的男权主义思想”〔7〕。
以下笔者将从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 )视野阐述苔丝悲剧命运不可逆转性的根源。
《苔丝》出版后,男权中心主义虚伪道德的卫道士们急不可待跳出来对《苔丝》大放厥词,妄图把《苔丝》扼杀在摇篮。
克里斯丁・布里迪(K ristin Brady )在其论文《托马斯・哈代与性问题》中谈到一些批评家的观点“哈代的女性主人公被特别看作为一种,用朱利安・霍索恩(Julian Hawthorne )在《旁观者》中准科学性的陈述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情感生物体’的示威。
……把情欲描写为不忠诚的(苔丝身上最为清晰,甚至那么一位沦落的女性也被期待对她的第一位性伴侣保持忠贞)……这些女主人公与那些遵守一夫一妻制的女士相比更加像贪婪的动物”〔8〕。
正如哈代在《苔丝》第五版序言中所说“这个世界真的是太拥挤了,以至于稍微挪动一下,哪怕是正当地挪动一下,都会触痛某些人脚跟的冻疮”。
铺天盖地对《苔丝》的污37第2期 何亚敏: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苔丝》———兼评有关苔丝命运悲剧的历史观点 47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29卷蔑与诋毁曾使哈代放弃小说而转向诗歌创作。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男权中心主义论者势力之强大。
恩格斯(Engels)曾指出“母权的推翻是女性在世界上历史性的失败”。
自从那时起,“在父权文化的漫长历史中,女性从来都不曾作为主体而存在,没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没有自我身份,没有自我意识,唯有沉默与空白”〔9〕,充斥的只是男权对女性的压迫、嘲笑、污蔑、谩骂与奴役。
妇女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运用自己的理论———女性主义武装自身,肢解男权压迫,铲除男权中心主义的土壤,实现真正男女平等。
现在我们以女性主义的眼光审视《苔丝》中妇女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尸皮,并毫不犹豫地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苔丝青春浪漫,美丽纯洁,在故事欢乐节奏开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可由于老马的死去,家境变得更加艰难,而此时,苔丝家庭想到的唯一妙计则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馊主意,希望利用苔丝姿色出众嫁入豪门,利用女儿婚姻交易,使家庭扬眉吐气。
“‘苔丝应该去我们家族的这个亲戚家……这样很可能遇上个富贵人家娶她。
’”“苔丝答应下来,母亲心里马上呈现出女儿嫁入豪门的美好景象”,“母亲心里只想着把她嫁给有钱的亲戚”。
对于苔丝婚姻问题,从小说文本中渗透出彻头彻尾的交易主义,女性完全成为交易品,成为换取利益的礼品,成为男权社会羔羊般的牺牲。
她显得如此孤立无助,因为她的手足被男权社会压迫牢牢地钉在十字架上,动弹不得。
小说开端即以女性交换拉开苔丝悲剧命运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