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笔下的一部深刻描绘社会悲剧与个体命运纠缠的杰作。
作品以女主角苔丝为中心,细腻展现了她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大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不幸。
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深入剖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多重因素。
文章将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性格以及道德观念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以期对苔丝的命运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探讨,本文旨在引发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
二、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之源可以追溯至她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她的父母,尽管深爱着女儿,但却无力为她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在生活的压力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苔丝能够借助婚姻改变家庭的困境,这无形中为苔丝的未来铺设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苔丝的成长环境也充满了挑战。
她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要应对社会对贫困家庭的偏见和歧视。
她的纯真和善良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也为她日后遭遇的种种不幸埋下了伏笔。
在苔丝的成长过程中,她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引导,这使得她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常常显得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家庭与成长环境下,苔丝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她的纯真和善良成为了她最大的软肋,使她在面对世俗的丑恶时,无力抵抗。
而她的家庭背景则成为了她无法摆脱的枷锁,使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因此,可以说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是她悲惨命运的根源之一。
然而,尽管苔丝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她的坚韧和勇敢却让人深感敬佩。
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时,从未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她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虽然对个体的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个体的坚韧和勇气同样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展现了19世纪英国乡村生活中的阶级观念、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苔丝的悲剧成因涉及到社会制度的不公、个人性格的局限和命运的无情等多重因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苔丝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是她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小说开篇,我们了解到苔丝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贫困的小农,母亲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苔丝的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和地位可以支持她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她注定只能在贫困和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家庭环境中生活。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阶级制度严格,贫穷的家庭很难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使得苔丝注定要受到社会的不公对待。
苔丝的个人性格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苔丝是一个善良而纯洁的少女,她对待生活充满着乐观和善良,但同时她也有一种敏感和纯真的天性。
她对自己的命运充满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她的纯真与社会现实的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她的内心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小说中,苔丝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但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和乐观,这也是她的个人性格使她更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之一。
苔丝的爱情经历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小说中,苔丝爱上了徳伯家的少爷安吉尔,她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对方身上。
但是由于她的贫穷和社会地位的差距,使得她和安吉尔之间的爱情注定是无法成真的。
安吉尔最终选择了另一个高贵的女性作为妻子,而苔丝只能独自一人面对社会的嘲讽和压力。
苔丝的爱情经历使她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这也使她更加迷茫和无助。
社会道德和宗教伦理观念的约束也是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
苔丝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无法违背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对道德的坚守,她选择保守自己的贞操和清白,而这也成为了她放弃和安吉尔之间爱情的决定。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一、引言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
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
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
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着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
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内容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个性、家庭、社会及宗教的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个人性格悲剧,伦理道德悲剧,社会家庭悲剧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
《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
作品中的悲剧性主要有性格悲剧、伦理道德悲剧和社会家庭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作者通过讲述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
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二.《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向往人生的真和善,却遭到伪恶势力的打击。
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独有的方式和命运抗争,但个人性格、伦理道德、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终使这位纯真的女人走向了毁灭。
1.个人性格悲剧亚里士多德曾不无歧视地为女人下了这样的定义:“女人之为女人是因为她们的身体缺少某些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陷而遭受痛苦。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苔丝·德比菲尔德从小到大的悲剧人生。
苔丝的悲剧成因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的束缚、爱情的挫折和命运的无情。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
家庭的束缚也是苔丝悲剧的一大成因。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没有父母的关爱,甚至没有人教她读写。
在这样的环境下,苔丝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她没有得到正常的教育和家庭照料,从小就要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她迷失自己的道路上,她的家庭没有给予她足够的支持和关爱,甚至在关键时刻对她的决定不予支持,这对苔丝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爱情的挫折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个成因。
苔丝是一个追求真爱的女孩,她对爱情抱有美好的期待,但是现实的打击使她陷入了深深的挫折之中。
在小说中,苔丝经历了对安吉尔的爱情和对阿雷巴德的短暂婚姻,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到幸福的结局。
安吉尔对苔丝的爱情是一种理想化的崇拜,他要求苔丝对他的忠诚和纯洁,但是却不能理解苔丝的处境和内心的真实情感。
而阿雷巴德只是想要利用苔丝来满足他的欲望和得到金钱,他对苔丝的感情是虚伪和自私的。
苔丝的爱情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最终使她陷入了孤独和绝望之中。
命运的无情也是苔丝悲剧的重要成因。
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是多灾多难的,她从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保护,自己要努力奋斗才能生存。
遭受多种磨难和打击后,苔丝所受的伤害和痛苦是非常沉重的,她的人生充满了挣扎和不公平。
即使在当她终于找到了真爱和幸福的时候,命运的无情还是夺走了她的一切,使她最终走上了绝路。
在这个过程中,苔丝对命运的抗争以及最终的妥协,成为了她悲剧的最终注定。
苔丝的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的束缚、爱情的挫折和命运的无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苔丝的命运。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苔丝的人生悲剧最终成为了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_德伯家的苔丝_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_陈艳玲

[收稿日期] 2007-04-06[作者简介] 陈艳玲(1971-),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冯子函(1979-),女,黑龙江大庆人,黑河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陈艳玲1,冯子函2(1,2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摘 要] 《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社会命运以及其他力量把一个纯洁、质朴、美丽、善良而又勤劳的农村姑娘苔丝逼得走投无路而成为杀人犯,最后付出生命代价的悲惨故事。
苔丝的悲剧性结局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从社会、性格、命运等三方面对苔私的悲剧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苔丝;悲剧;命运;性格[中图分类法]I095.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08)01-0034-02 一、社会因素1.社会环境造成了苔丝的悲剧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社会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是人与社会矛盾的产物。
苔丝的悲剧命运是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必然。
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主宰了英国偏僻落后的农业地区,造成小农经济瓦解,古老的秩序被破坏,给以农业劳动为主的各阶层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幸。
19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作品中,苔丝家境的惨状正是当时农村贫民真实的生活写照。
苔丝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苔丝在小说中露面时,家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她的父亲是个小贩,懒散愚昧又虚荣,嗜酒如命,整天沉醉于名门望族之后的荣耀之中。
母亲先是挤奶工,后来洗衣,庸俗浅薄,不谙世事。
苔丝姐弟共七人,家庭负担的沉重一开始就给她的命运罩上了阴影。
苔丝一离开学校就帮人干活赚钱养家,把家务的担子慢慢移到自己年轻的肩上。
苔丝在替父亲赶马车时弄死了家中唯一的宝贝马“王子”,她被迫抛下自尊去认“本家”,到养鸡场做工,才导致她失身于亚雷。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从亚里士多德理论看苔丝的悲剧《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构成的。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为背景,将时代、个人、命运三个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1、社会环境背景引发了苔丝的悲剧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某种严肃、完美和宏大行为的摹仿,它借助于富有艺术润色功能的各种语言形式,并把这些语言形式分别用于剧中每个部分。
从时代悲剧上看,《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个体农民贫困破产的悲惨状况,愤怒的控诉资本主义制度,揭露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伪善以及法律的不公。
作者通过对苔丝遇见亚雷、克莱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行为摹仿来营造一种悲剧氛围。
2、苔丝性格是悲剧产生的内在因素亚里士多德还提到,悲剧的主人公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
从性格悲剧上看,苔丝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是真诚、勤劳、坚强,富于牺牲精神和反抗性,她很早就承担家庭生计,对家庭的责任感,人的尊严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她在困难和不幸面前表现出坚强的性格。
苔丝的形象有农村妇女的美德。
她淳朴、善良、真诚、热爱劳动,她生活的原则是自食其力,不羡慕荣华富贵,没有虚荣心,她对贵族家世并不稀罕,对克莱德爱是真诚纯洁的,丝毫没有参杂贪图财富与地位的想法。
她一直憎恶痛恨亚雷,当她明确的意识到自己的一生是被亚雷毁掉时,便毅然刺死他,这一行动虽表现出她对社会恶势力强烈的反抗精神,但最终她逃脱不了死亡的悲剧。
3、哈代的宿命论思想为苔丝命运抹上浓重的悲剧色彩从命运悲剧上看,苔丝的一生都带有偶然性和命中注定的色彩,它们相互扭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制约着苔丝的一生,这些看似偶然的因素,却形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将她推向悲剧的结局。
在她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被迫按照父母的意愿到所谓的本家那里找活干,成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开始,她不断遭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_德伯家的苔丝_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探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杨菲菲《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探究王国真(菏泽学院外语系,山东菏泽274015)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著名作品,作品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托马斯·哈代笔下所塑造的人物苔丝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纯真的女人,然而,这个简单的女人最终却走上了绞刑台。
该文就《德伯家的苔丝》内容进行介绍,并具体分析主人公苔丝的人物形象,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苔丝;形象分析;悲剧命运;根源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2)05-0215-02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19世纪末,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
与之相符合的作家也以此为出题开始表达女性解决思想的作品。
托马斯·哈代也开始批判男性中心主义,通过对悲惨无辜女性主人公的描述来表达对男女平等精神的渴望。
1《德伯家的苔丝》主要内容《德伯家的苔丝》主要介绍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命运。
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然而,这个原本极为纯洁的姑娘却因为现实而经历了种种挫折。
《德伯家的苔丝》女主人公是乡下的美丽少女,因为轻信了亚历克的话而失身,导致怀孕。
怀孕后的苔丝备受世人嘲笑和欺凌,婴儿生下后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定重新开始生活。
她到一家牛奶厂工作,在那里,苔丝遇到了牧师安玑·克莱,两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最终走进了婚姻殿堂。
新婚之夜,纯真的苔丝为了更好地经营婚姻,将自己之前被玷污并怀孕的事情告诉了丈夫安玑·克莱,出乎苔丝意料的是丈夫无情地对待苔丝,并为了躲避她而去了巴西。
对婚姻、对爱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苔丝倍受打击,她想过自杀,但想到自己的家人,她只好忍受屈辱和苦难。
同时,善良的苔丝真心希望丈夫还可以回到自己身边,开始幸福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作者:————————————————————————————————日期: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姓名:杨锐
学号:201330280219 班级:1332802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指导老师:熊进萍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地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等重大社会问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故事内容:
在小说中女主角苔丝•德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但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的庄园去做工,后被地主的大儿子亚雷奸污。
怀着身孕的她回到了家乡。
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
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想不到丈夫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独自到了巴西。
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
恰在这时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
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使得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
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
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
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使悲剧达到了项峰。
关键字:
苔丝、悲剧、社会、命运、性格
正文:
一、社会悲剧: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
而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进行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
而女主人公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女儿,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她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而导致苔丝社会悲剧的直接原因则是:女主人公因当时社会背景的压迫,而成为被暴力和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
苔丝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
她十分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
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雷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亚雷身边,则是安吉尔的冷酷无情使然,从而也就更加深了苔丝的不幸。
在安吉尔抛弃苔丝后,饱受生活磨难,才真正的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
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回归”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
安吉尔的归来,两人的重逢。
让苔丝一次次面对残酷的现实,亚雷的丑恶,安吉尔的背弃与回归,对自己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
最终复仇的火焰变成利器与仇恨使之杀死了亚雷。
苔丝用自己的行为,挣脱一切枷锁向安吉尔证明了自己炽热的爱情,用最后的生命之火证明自己的清白,尽管恶人遭到报应,却将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虽然亚雷的毁灭平息了苔丝的仇恨,但资本主义依然笼罩于社会顶端。
依然有千千万万个“苔丝”遭遇着社会的迫害,并以悲剧的形式告终!
二、命运悲剧
苔丝的悲剧有着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它并不是偶然的与不可知的命运所造成的。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通过设置许多偶然巧合的情节让人感到苔丝的一生好像都是由命运在作祟,是命运把女主人公一步步推向悲剧的结局。
实则不然,因为偶然性总是和必然性紧密相连的,偶然性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交叉点,是必然性的一种反映。
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苔丝,她的悲剧命运是体现社会规律的必然反映。
托马斯·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暗示了苔丝的悲剧是因当时的社会所造成的。
托马斯·哈代通过法律判处苔丝死刑的描写,把主人公毁灭的真正原因从神秘的命运移到了现实世界。
卢那察尔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种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化出来的,同时它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
”从而可见,导致苔丝悲剧的不是盲目的无从追究责任的命运,而是环境和社会的力量,却也有着必然性。
假如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她逆来硕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
只有当她想要挣脱命运的摆布时,才有真正的悲剧,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命运所操纵的扯线木偶。
哪怕她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省略、激情和灵感,是超越平时的自己。
悲剧的诠释在于她对灾难的反抗。
当不幸和苦难降临时,苔丝仍然做殊死的抗争,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超越它们,显示出超常的精神力量和抗争的精神,把人的生存本质、自由意志和生命力提升到超然的高度。
虽然命运使纯洁的苔丝被资产阶级虚伪的伦理道德打入深渊,却仍然没有放弃自身的信念。
不屈服于命运的操纵。
却始终无可避免的走入悲剧的漩涡。
托马斯·哈代以满怀的同情和高度的良知给我们诠释了苔丝这一饱受社会压迫的女性悲剧形象。
哈代笔下生动的人物将我们代入了那个时代,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以为男权中心,在社会铁蹄下苟且偷生的妇女所生存的状态。
三、性格悲剧
苔丝的悲剧,同时也是性格的悲剧,我们在论及了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
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
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破害的同
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
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
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
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
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
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
”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
安吉尔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
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
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的不平静。
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安吉尔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
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
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
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
苔丝性格中真善美的毁灭,是社会的扼杀的结果,但悲剧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内在矛盾不可分割。
故而说,苔丝的悲剧特质在命运悲剧前提下,又属于性格悲剧。
因而她的悲剧更深刻、更感人。
参考文献:
[1] 童彦. 苔丝悲剧人生的剖析[J]. 怀化学院学报. 2006(07)
[2] 高玉芬. 苔丝悲剧命运的四维解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6(04)
[3] 万佳. 浅析苔丝的悲剧[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4] 聂珍钊. “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J].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5)
[5] 韩明. 苔丝悲剧成因探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