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绪言
九年级化学绪言PPT 课件

用途与制法
三、巩固练习
1、在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利用化学反应改善人类 生存条件的是 ******* 。
2、近代化学的基础是************,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的重要结论******************。
3、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 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 人类的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3、化学发展史
(1)古代化学:火和简单工具,陶器、铜器、 铁器、纸、火药、酒、染料。
(2)近代化学:道尔顿——原子论 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能源、材料、医药、信息、
环境和生命科学。 “ 绿色化学”
4、什么是绿色化学?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无毒、无害、零排放”
二、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的 研究对象)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
教师:郭红晓
绪言
化学使世界 变得
绚丽多彩
一、思考: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有哪些? 3、化学发展过程中的成就有哪些?(古代、
近代、现代) 4、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什么是“绿色化
学”?
1、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的及其变化,它不仅要
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 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九年级化学绪言教案

九年级化学绪言教案绪言(2时)一知识教学点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1重点: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定一个转变是物理转变仍是化学转变。
3疑点:物理的转变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明确目标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明白得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定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整体感知作为启蒙化学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什么缘故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发学习者对本学科的爱好、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教学进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腕,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觉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转变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转变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需学会观看实验的方式。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伙儿观看几个演示物质转变的实验,要紧观看转变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进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2观看实验的方式:转变前的颜色、气味、状态,转变时发生的要紧现象(如发光、发烧等),转变后生成物的颜色、气味、状态。
[提问]:实验一、2有什么一起特点?实验3、4有什么一起特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结物理转变与化学转变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重新认识化合反应和水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展开直观概括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自学从具体内容至通常的概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勤于思考、细致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水解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五、教学过程
氧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的特点,理解氧气
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知识考点

初三预科
绪言
一、提出问题
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
二、过程
化学的兴史:由古代炼金术诞生到近代首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说奠定了现在化学的基础,再到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正式使得化学研究变得有规律有寻。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例如:化学丰富了衣服着装,丰富了我们的食物、提高了农业生产、制造了新材料等
三、结论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定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通常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的改变)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定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
(像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等)
物理性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
(像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三、变化和性质之间的联系
通常性质是物质固有属性,描述型的,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
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是化学性质,但是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绪论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
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在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发展。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化学的作用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重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难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点的科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果没有化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观看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化学研究的对象?1.化学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氮气、水、金刚石、食盐等)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塑料、纳米铜、橡胶、药品等)2.从分子层认识物质:例如:冰、水、水蒸气只是状态不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3.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制备物质,实验步骤;探究实验: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性质实验。
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二、化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古代化学:老师引导下归纳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手写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手写一、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的定义。
-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 例如,研究水(H_2O)的组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研究铁(Fe)的性质,铁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等。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 古代化学。
- 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取暖、熟食等)。
- 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近代化学。
-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 现代化学。
- 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
例如,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和分子的图像。
- 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石蜡受热熔化等。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例如,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铁生锈,铁表面生成红棕色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_2O_3)。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2.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
(二) 核心素养要求1.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
2.感悟科学家崇尚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学习科学家爱国、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品格。
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本单元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科学本质”。
要求学生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特征;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悟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与品格。
2.化学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一门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育目标的学科。
本课题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精美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许多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渐实现。
展示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从而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3.教科书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科书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地接触过化学,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曾经产生过化学的火花,因此在本课题学习过程中应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视频绪言课

初中化学教学视频绪言课篇一:九年级化学绪言课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绪言》课教学设计邵阳县九公桥镇中学唐芳云九年级化学的“绪言”课,是化学学科的入门课。
“绪言”课的教学目标怎么确定,教材内容如何整合,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学生活动如何安排,一直是一线化学老师面临的难题。
鉴于传统的《绪言》教学中教师灌输、教学无序、学生茫然的弊端,本人在教学中一次又一次地对《绪言》课的教学进行改进,这期开学,经过再三思忖,总结经验,终于解开了一些疙瘩,获得了一些感悟。
现将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呈现出来,以引发大家对“绪言”课教学的再思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都市的夜幕下,霓虹闪烁;欢乐的节日里,焰火缤纷;宽阔的国道上,车辆奔驰;绿色的田野中,化肥润苗??这一切都和我们即将要学到的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密切相关。
化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它,认识它(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首先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有趣的实验(板书:有趣)。
活动1:感受化学的有趣演示1:“清水”变“牛奶”——请生将一吸管放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并对着吸管向杯中吹气。
(边演示边讲述:试管里盛装的液体,看上去像清水,对其中吹气后,我们发现,原先澄清的液体变浑浊了,从外观上看,这澄清的液体颇似——牛奶)。
演示2:“清水”变“红酒”、“红酒”变“清水”——向一澄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后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演示前讲述:谁又有什么办法让另一杯“清水”变成“红酒”呢?滴酚酞变色后,谁还有什么魔力又让它变回原来的颜色呢?每次学生实验成功后,都号召全班同学掌声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3:魔棒点灯——将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的玻璃棒靠近未点燃的酒精灯灯芯(边演示边讲述:点燃酒精灯通常情况下用的是火柴,今天老师想把玻璃棒当火柴使,能成功吗?请同学们观察)。
过渡:刚才这三个趣味小实验都是和化学变化相关的,感受了化学的有趣,我们再来领略一番化学的神奇(板书:神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设计者:审核者:执教: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初步地了解化学及化学史。
2. 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难点),关心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一部分学习探究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1页初步了解化学。
启慧:为什么说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2-4页初步了解化学史
1.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科
学。
2.到了近代,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
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的破裂和________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会破裂,而________不会破裂,但是可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的方向发展。
启慧:为什么说化学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任务三初步探索学习化学的方法
启慧1:化学学科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学习?
启慧2:其他学科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可以移植到化学学科上来?
教师问题创生:
学生问题发现:
第二部分达标检测
1. 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实验 B.测量 C.推理 D.理论
3.如图(教材P4图8),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A.绝热
B.透气
C.导电
D.透水
4.※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如:①新型的半导体②电阻几乎为零超导体③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④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它是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下列不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A.生产无害化工产品
B.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C.对化学工艺进行改良,使资源能循环利用。
D.开发新型燃氢汽车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