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种猪的9个选育阶段

合集下载

规模化种猪场种猪选种育种流程

规模化种猪场种猪选种育种流程

首届全国猪育种高峰论坛暨联合育种技术与组织模式国际研讨会259论文集规模化种猪场种猪选种育种流程林善波1,刘 芳1(重庆市69原种猪场,重庆 黔江 401349)种(良种猪)、料(营养饲料)、舍(猪舍环境控制)、病(猪病防治)、管(经营管理)等是构成现代养猪生产的五大基本要素。

而以上要素中,品种改良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约为40%,饲料营养贡献率20%,饲养管理贡献率20%,疫病防治所带来的贡献率为15%,其他方面的改善和提高贡献率为5%。

由此可见,猪种质量的好坏对养猪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科学合理的选种育种流程又是提高种猪质量的关键点。

1 关键名词解释父系指数:通常是指个体作为父本的综合估计育种值,它包含包括个体达100kg 日龄估计育种值和背膘厚估计育种值2个性状。

各个场根据自己实际可以调节两个性状在指数中的加权系数。

母系指数:通常是指个体作为母本的综合估计育种值,它包含包括个体达100kg 日龄估计育种值、背膘厚估计育种值和总产仔数估计育种值3个性状。

各个场根据自己实际可以调节两个性状在指数中的加权系数。

根据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小组相关文件提供的各个品种指数计算公式为:(1)杜洛克父系指数=100-4.21AGE-17.1BF母系指数=100-3.16AGE-12.85BF+43.4NB (2) 长白父系指数=100-3.62AGE-14.7BF母系指数=100-2.5AGE-10.17BF+34.33NB (3) 大白父系指数=100-3.79AGE-15.4BF母系指数=100-2.54AGE-10.33BF+34.88NB 其中,AGE :达100kg 体重日龄的育种值;BF :背膘厚的育种值;NB :总产仔数的育种值。

摘 要:科学合理的选育种流程能够保证育种方案实施和育种目标的实现,全文结合本场实际,根据本场育种方案制定了从母猪选配、哺乳阶段选育、断奶阶段选育……九大阶段种猪选育流程,实行流水线式操作模式,使育种工作流程化,精细化,可管理化,促进了选育种工作的开展。

养猪场配种流程

养猪场配种流程

养猪场配种流程一、挑选种猪。

这可是配种流程里特别重要的一步。

咱得挑那种身体倍儿棒的种猪。

就看那猪啊,得长得壮实,毛色光亮,这就像找对象得找个身体好的一样重要。

公种猪呢,得有那种雄性的活力,要是病恹恹的,那可不行。

母猪呢,也要挑那种体型适中的,太胖或者太瘦都会影响配种。

就像人一样,太胖太瘦都可能会有生育上的麻烦事儿。

我们在挑选的时候,还要看看猪的家族史,要是家族里老是有各种疾病或者生育问题的,那这猪咱就得再考虑考虑了。

二、母猪发情判断。

母猪发情是配种的关键信号。

这母猪发情的时候啊,可有点小调皮呢。

它会变得特别不安分,在猪圈里走来走去的,不像平时那么老实。

耳朵也会竖起来,好像在告诉大家“我现在有点不一样哦”。

还有啊,它的外阴会变得红肿,就像害羞的脸红红的一样。

这时候的母猪还会发出一些特别的声音,像是在吸引公猪的注意。

我们这些养猪人就得时刻盯着母猪的这些小变化,可不能错过这个好时机。

要是错过了,那就得再等下一次发情,这可就耽误事儿了。

三、配种环境准备。

在配种之前啊,咱们得把环境给整好了。

配种的地方得干净卫生,不能脏兮兮的。

就像人结婚也得有个温馨干净的新房一样。

我们要把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把那些粪便啊、杂物啊都清理出去。

然后呢,还要确保温度合适,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

太冷了猪会冻得哆哆嗦嗦的,哪有心思配种啊;太热了猪也会烦躁,没那个心情。

而且啊,周围得安静点,要是太吵闹了,猪也会分心的。

四、配种操作。

公猪和母猪配种的时候啊,也是挺有意思的。

我们要把公猪引到母猪那里去,这时候公猪就会特别兴奋,就像看到了心爱的姑娘一样。

有时候公猪可能还会有点小紧张,不过没关系,我们稍微引导一下就好。

在配种的时候呢,我们得在旁边看着,确保配种过程顺利。

要是有什么突发情况,像公猪或者母猪突然变得很暴躁之类的,我们就得赶紧采取措施。

配种的时间也得把握好,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太短了可能配种不成功,太长了对猪也不好。

五、配种后护理。

种猪留选标准

种猪留选标准

种猪留选标准种猪是繁殖的基础,种猪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所以,种猪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目标,只有将种猪选好才能生产出优良的后代,因此种猪的选择又是繁殖技术中关键的一步。

它包括外形选择、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选择。

本文以江西某猪场为例,将从初生仔猪、保育仔猪和育成猪几个阶段详细介绍。

1.初生仔猪符合以下条件的初生仔猪可以编打耳号,初步留作种用:类型雄性仔猪雌性仔猪纯种长白和大白符合以下条件的仔猪,每窝选最好的1-3头编打耳号,初步留作种用:a) 同窝健仔数在6头(含6头)以上b) 仔猪活力好c) 初生重1.2千克以上d) 同窝无单睾、隐睾等遗传缺陷e) 符合以上条件的优秀血缘后代全留符合以下条件的仔猪全部编打耳号,初步留作种用:a) 同窝健仔数在6头(含6头)以上b) 有效乳头数6对(含6对)以上,排列整齐c) 仔猪活力好d) 本身无遗传缺陷杜洛克或皮特兰符合以下条件的仔猪,每窝选最好的1-3头编打耳号,初步留作种用:a) 同窝健仔数在5头(含5头)以上b) 仔猪活力好c) 初生重1.2千克以上d) 同窝无单睾、隐睾等遗传缺陷e) 符合以上条件的优秀血缘后代全留符合以下条件的仔猪全部编打耳号,初步留作种用:a) 同窝健仔数在5头(含5头)以上b) 有效乳头数5对(含5对)以上,排列整齐c) 仔猪活力好d) 同窝无单睾、隐睾等遗传缺陷杂交品种皮杜大长或长大母符合以下条件的初生仔猪全部编打耳号,初步留作种用:a) 仔猪活力好b) 初生重在1.0kg(含1.0kg)以上c) 本身无遗传缺陷符合以下条件的初生仔猪全部编打耳号,初步留作种用:a) 仔猪活力好b) 有效乳头数6对(含6对)以上,排列整齐c) 本身无遗传缺陷2.保育仔猪符合以下条件的保育仔猪可以进入测定站或生长舍继续选择:类型雄性仔猪雌性仔猪纯种长白和大白肢蹄结实、健康状况良好,优秀血缘后代尽量多留,平均每窝选1.5-2头。

肢蹄结实、健康状况良好的全部选留,发育明显不良,肢蹄差的不选留。

种猪的选育

种猪的选育

养猪技术
3.胴体性状 猪的胴体性状主要有 胴体性状 背膘厚度、胴体长度、眼肌面积、 腿臀比例、胴体瘦肉率等。胴体 性状的遗传力估值为0.40-0.60, 个体表型选择有效。由于超声波 和电子仪器测量背膘仪、眼肌扫 描仪、x射线照相等现代高新技 术设备的应用,为实现活体度量 提供了可能性。
养猪技术
(1)背膘厚度 背膘厚度。一般是指背部皮下脂 背膘厚度 肪厚度。在国外是测量皮膘厚,其 主要原因是国外猪种皮肤普遍较薄。 测量的部位有两种: 一种是测定左侧胴体第六和第七胸 推结合处,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 厚度和皮肤的厚度。另一种侧量方 法是测平均膘厚,即以肩部最厚处、 胸腰稚结合处和腰荐结合处三点平 均膘厚。
养猪技术
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母猪排出的卵子 均多于产仔数,可达14-20枚之多。我 们将猪在一个发情周期内的排卵数称为 猪的潜在繁殖力。 猪的潜在繁殖力 猪的胚胎成活率一般较低,这是导致实 际繁殖力与潜在繁殖力之间有明显差距 的主要原因。猪胚胎的死亡大部分发生 在受精后25-30d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着床以前主要取决于合子的生活力, 而在此以后则取决于子宫内环境条件。
养猪技术
二、猪的选种方法 选种是选育工作的核心。选种首先是从 现有群体内筛选出最佳个体,然后通过 这些个体的再繁殖,获得一批超过原有 群体水平的个体。 主要采用的选种方法有个体表型选择、 同胞选择、系谱选择、后裔侧定和综合 指数选择等。
养猪技术
1.个体表型选择 根据猪本身性状的表型值 个体表型选择 进行的选择,称为个体表型选择。只有遗 传力高的性状,个体表型选择才可取得良 好的效果,而遗传力低的性状进行个体表 型选择,收效甚微。 2.系谱选择 系谱是一个体各代祖先的记录 系谱选择 资料。系谱选择就是根据个体的双亲以及 其他有亲缘关系的祖先的表型值进行的选 择。一般不单独使用系谱选择,而是与其 他方法(如个体表型选择〕结合使用。

养猪场如何才能选好养好和用好种公猪?

养猪场如何才能选好养好和用好种公猪?

养猪场如何才能选好、养好和用好种公猪?种公猪在养猪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头种公猪每年可影响到成百上千头仔猪的好坏;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每头公猪每年可繁殖数千头仔猪。

因此,选好、养好和用好种公猪,对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育和引进优良种公猪怎样选好种公猪,对大型猪场来说,最好是自己生产选育,而对乡镇配种站、小型猪场和养公猪专业户来说,最好到专门种猪场购买种公猪。

而购买什么样的种公猪,首先要根据本场的养猪生产目标来决定,多数应购买产瘦肉多、生长快的培育品种种公猪,以提高猪的瘦肉产量和生长速度;其次是选择与本地母猪杂交效果好的优良种公猪。

种公猪必须从无疫病和育种水平比较高的养猪场购买,挑选健康、精神好、身腰长、四肢结实、后躯发育好、无遗传病的个体。

种公猪最晚应在配种使用前60天购买,购进后应隔离饲养30天以上,期间进行观察,实施防疫注射、驱虫保健等措施,只有确认新购进的种公猪无疫病后,才能邻圈饲养。

二、种公猪的饲养1.按照饲养标准灵活掌握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均衡全面。

种公猪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多少与品质类型、体重大小等因素有关。

我国种猪资源丰富,其成年体重大小差异较大,所以饲养标准不尽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当饲养标准确定以后,饲料配方可以灵活掌握。

确定饲料配方时,首先应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其次要保证所配饲料营养均衡全面,适口性好,价格便宜,且体积不能过大。

另外,还应常补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并加喂鲜嫩的青绿饲料。

供给种公猪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丰富的饲料,就可增加精液数量、提高精液质量、延长精子寿命,从而提高种公猪的利用效率。

种公猪的饲料可以按照配方自行配制,也可以购买配合好的混合料。

总的要求是饲料种类尽可能多,蛋白质饲料最好是豆饼、花生饼和菜籽饼等多种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搭配使用,且在配种期还要增加鱼粉、蚕蛹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这样既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又能保证种公猪的需要,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规模化猪场种猪的多阶段选育方法

规模化猪场种猪的多阶段选育方法

116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5年 第1期规模化猪场种猪的多阶段选育方法董斌科,雷 彬,孙 华,宋忠旭(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武汉 430070)规模猪场通常都有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大的群体规模和一定的技术能力,每年大约有30%的种猪需要更新。

由于引进种猪潜在疫病的危险,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在场内进行种猪的选育。

猪的各种性状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选种应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根据其生长特点并采用相应的选育措施,经过多阶段的选择才能够使优良的种猪脱颖而出。

1 断奶前的选择要进行种猪的选育必须对仔猪编号标记,使每一头猪都有记录可查,并详细记录出生时间、体重、父母等信息,为以后的选择奠定基础。

断奶时种猪的各种性状还没有表现出来,主要是根据父母的成绩、同窝仔猪的整齐程度、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体质外形和有无遗传缺陷等进行窝选。

由于产仔数、初生重和断奶头数等繁殖性状已经表现出来,断奶时应该根据这些性状进行选留。

2 保育结束的选择2.1 25~30 kg 阶段仔猪该阶段仔猪受母体影响逐渐消失,其本身遗传性能开始显现,应参考个体生长发育情况,参考父母遗传性能和哺乳期间的生产性能,淘汰生长发育差、有遗传缺陷和体形外貌不符合选育目标的个体。

有条件的猪场可把选留的种猪聚集在饲喂条件相对较好的栋舍,安排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应体重大致相同、公母分开并且注意饲养密度。

2.2 50~60 kg 阶段的选择经过前2个阶段的选择基本上把生长性能低下和有遗传缺陷的种猪排除,在此阶段种猪受母体的影响很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个体生长性能,同时应考虑体形外貌和繁殖性能需要。

如基金项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6)、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团队项目(2011-620-001-003)、湖北省公益性科技研究(2013BBB15)作者简介:董斌科(1983- ),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E-mail :*************50~60 kg 体重阶段只据其生长速度进行选择,其繁殖性能的优良基因可能丢失,故该阶段进行早期选育应借鉴体重达100 kg 阶段,将繁殖性能考虑进去。

简述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各阶段科学养殖技术优化措施

简述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各阶段科学养殖技术优化措施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大幅度提升了养殖的经济效益,但其生长发育快,易感病,需采取合理的营养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其健康快速成长。

根据保育猪的生理特征,论述了其在消化道功能、免疫功能和温度调节等方面的特征,本文简述了大型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舍内温度、加强营养供给、加强日常观察、加强猪群疾病控制、优化养殖环境,分析了发展规模化保育猪养殖技术的意义。

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可显著提高保育猪的生长、繁殖及品质。

一、保育猪的基本特征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将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断奶前的泌乳期,此时仔猪以哺乳为主,约5周;第二阶段,断奶后这个阶段是泌乳早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发育不完善,对外界条件(尤其是饮食、生存环境等)的变化极为敏感,如不及时干预,极易导致生长发育受阻。

第三阶段为生长与育肥阶段,此阶段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

现将保育猪的基本特征介绍如下:1、胃肠功能还不完善由于其生长受限,消化功能较差,部分食物消化功能较差,致使其胃肠功能及质量无法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且其产酸功能较弱,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能力较弱。

新生保育猪在断奶后,因其体内乳酸菌数量减少而引起的胃酸分泌减少,从而使其正常的消化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8周龄之后,泌乳保育猪的乳糖酶活性会逐步降低,此时主要食用纯粮,这段时间有可能导致猪胰蛋白酶、淀粉酶等活性降低,导致断奶后出现腹泻症状。

因此,保育猪的肠胃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善,还需要在饲养过程中加以高效管理,时刻关注保育猪的状态,避免出现肠胃方面疾病问题。

2、体温调节机理尚需深入研究保育猪没有完善的神经系统,所以对外界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外界变化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应对措施,例如,在冬季来临的时候温度降低免疫力就会降低,从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生病。

但因其毛少,需较多热量,易受外界刺激。

因此,在保育猪的养殖技术应用与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针对性的保育猪相关问题防范技术,开展针对性工作,从而降低保育猪的生病率。

种猪选择时间及注意事项

种猪选择时间及注意事项

种猪选择时间及注意事项猪的选种时间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断奶时选、六月龄时选和母猪初产后选。

现把不同阶段的选种要求介绍如下:断乳时选:应根据父母和祖先的品质(即亲代的种用价值),同窝仔猪的整齐度以及本身的生长发育(断奶重)和体质外形进行鉴定。

外貌要求无明显缺陷、失格和遗传疾患。

失格主要指不合育种要求的表现,如乳头数不够,排列不整齐,毛色和耳形不符合品种要求等。

遗传疾患如疝气,乳头内翻,肛,隐睾等。

这些性状在断奶时就能检查出来,不必继续审查,即可按规定标准淘汰。

由于在断奶时难以准确的选种,应力争多留,便于以后精选,一般母猪至少应达2:1,公猪4:1。

六月龄时选:这是选种的重要阶段,因为此时是猪生长发育的转折点,许多品种此时可达到90公斤活重左右。

通过本身的生长发育资料并可参照同胞测定资料,基本上可以说明其生长发育和肥育性能的好坏。

这个阶段选择强度应该最大,如日本实施系统选育时,这一淘汰率达90%,而断奶时期初选仅淘汰20%。

这是因为断奶时期对猪的好坏难以准确判断。

六月龄选重点选择从断奶至6月龄的日增重或体重、背膘厚(活体测膘)和体长,同时可结合体质外貌和性器官的发育情况,并参考同胞生长发育资料进行选种。

机能形态应注意以下几点:结构匀称,身体各部位发育良好,体躯长,四肢强健,体质结实。

背腰结合良好,腿臀丰满;健康,无传染病(主要是慢性传染病和气喘病),有病者不予鉴定;性征表现明显,公猪还要求性机能旺盛,睾丸发育匀称,母猪要求阴户和乳头发育良好;食欲好,采食速度快,食量大,更换饲料时适应较快;合乎品种特征的要求。

母猪初产后(14-16月龄)选:此时母猪已有繁殖成绩,因此,主要据此选留后备母猪。

在断奶阶段,虽然考虑过亲代的繁殖成绩,但难以具体说明本身繁殖力的高低,必须以本身的繁殖成绩为主要依据。

当母猪已产生第一窝仔猪并达到断奶时,首先淘汰产生畸形、脐疝、隐睾、毛色和耳形等不符合育种要求的仔猪的母猪和公猪,然后再按母猪繁殖成绩和选择指数高的留作种猪,其余的转入生产群或出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场种猪的9个选育阶段
一段选育:待配阶段选育
根据种猪的系谱资料、血缘特点、父系指数、母系指数、和体型外貌评分,结合公猪的父系指数、母系指数外貌特点、待改进点,进行同质异质相结合的选配方法,后备母猪120kg以上参与配种,背膘不低于15mm,初情期不超8月龄,二次发情参与配种。

若连续两胎窝产仔数低于8头、任何一窝中出现遗传缺陷个体且数量在两头以上者进行淘汰。

二段选育:出生阶段选育
仔猪出生打个体耳缺号,查乳头数,个体称重,检查是否有遗传缺陷,对以上数据进行登记。

产后1天内做寄养记录。

仔猪7~12日龄时,把不符合品种特征、有遗传损征、同窝仔数低于6头的公仔猪去势。

所有信息及时输入育种软件。

三段选育:断奶阶段选育
对符合本品种特征、健康、乳头排列整齐且14个以上(杜洛克12个)、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四肢粗壮、无遗传损征的种猪在21日龄称窝重及个体重,淘汰个体断奶重(断奶日龄22天)低于6kg的种猪。

断奶后及时把母猪断奶信息及个体断奶信息输入育种软件。

四段选育:保育阶段选育
下保育转群前一天,对符合本品种特征,体质健壮,乳头排列整齐且14个以上(杜洛克12个以上),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四肢粗壮,生长速度快,发育良好,同窝仔数10头以上的种猪选留。

五段选育:性能测定选育
体重达25~35千克转入测定舍开始生产性能测定,85~115kg体重阶段结束。

始测时用电子磅逐头称重,结测时用B超测定猪左侧倒数3~4肋骨、离背中线4~5厘米处背膘厚度和眼肌深度,用电子笼秤称个体重,做测定记录。

测定数据在测定结束后一天内全部输入育种软件。

六段选育:遗传指数选育
用育种软件对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运用BLUP法执行育种分析,计算父系指数及母系指数,在遗传评估报告中对种猪进行排序筛选,打印待选报告。

任一指数低于85的个体,不予选留。

七段选育:外貌指数选育
组织育种小组成员(3人以上),对待选报告中的每一头猪逐头进行体型外貌评分,对种猪的生殖器官、肢蹄、体型、步态、腹线、健康等进行评定打分,总分低于3分的不予选留。

八段选育:综合指数选育
根据遗传指数和外貌指数进行分级,特级种猪指数≧110,外貌评分≧4,一级种猪100~110分,外貌评分≧3.5,二级种猪指数85~100分,外貌评分≧3。

选留后备公猪时,杜洛克父系指数超过110,母系指数超过100,外貌指数超过4分;大白、长白母系指数超过110,父系指数超过100,外貌指数超过4分,结合公猪血统特点及改进点进行选留。

选留后备母猪时,杜洛克父系指数超过100,母系指数超过95;大白、长白母系指数超过100,父系指数超过95,进行外貌选择,要求符合本品种特征,奶头排列均匀且不低于14个(杜洛克不低于12个),外阴正常,腹线良好,四肢健壮,根据血缘进行选留。

九段选育:核心群选育
选留后备种猪时,以核心群后代为主,当在扩繁群中发现成绩特别优秀者,可加入以上选育流程进行选育,选留比例不超过5%。

选留的优秀后备母猪直接进入核心群,可加快时代更新。

核心群采用灵活机制,优胜劣汰。

母猪要求第一、二两胎平均产仔数高于10.5头(杜洛克9头),断奶头数不低于8头,断奶窝重不低于60kg。

当利用至第四胎后,转入扩繁群。

繁殖指数低于100转入扩繁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