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的选育

合集下载

猪场种猪选育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猪场种猪选育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产性能下降 , 疾病流行等 9 营养 、 环境 、 健康水平等
后果 。这就要求应加
的管理 。
比低 , 屠宰率 、 瘦 肉率高 , 饲养经济效益也高等特点 ,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3 . 6
也起 了示范带头作用 ,但 是在猪种引进 和杂交繁育
方 面 也存 在一 些认 识上 的误 区。
规模化猪场引进种猪应 当从规模 大 ,生产技术 强, 管理严格规范 , 无疫病的种猪场引进种猪 。同时,
自身 的种猪 鉴 定 水平 也 应 提 高 , 对 猪 的品 种 、 杂 交 优 势、 饲养等有全面科学的认识 。只有这样 , 养猪的经 济 效 益才 会进 一 步提 高 。
择 要 饲养 的品种 。
民收入 , 促进了当地养猪水平 的提高。这些养猪场一
般 多 选 用 国 内外 的优 良品 种 ,这对 当地 的 品种 改 良
3 杂 交 利 用
不 同品种 之 间 的杂交 所 体 现 出的杂 交 优 势是 建 立在 父 本 与母 本 生 产性 能 优 势 的基础 之 上 ,只 有用
怒张后 , 用装有细针头的注射器 , 在血管一旁刺破皮 肤前行刺入血管, 缓缓抽取血液 。采血完毕及时用干
棉球压迫止血 , 避免形成淤血块 。由于鸡皮肤较松 , 血管易滚动 , 刺人血管时一定要从血管一旁刺入。采 血速度一定要缓慢 ,防止静脉 内压突然降低致使血
管壁接 触并 阻塞针 头 。
兽 医 临 床 勋
采血部 位为鸡 翅膀 三角 区顶端 处静 脉分 支顶 点。 采取 侧 卧保 定 , 展 开 翅膀 。在采 血部 位拔 掉羽 毛 , 先用 2 %碘酒 , 再用 7 5 %酒精脱 碘 , 采用点状螺旋式 消 毒 。采 血者 1只手用 拇指 压 迫血 管近 心端 , 待 血管

猪场种猪选育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猪场种猪选育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猪场种猪选育应考虑的几个方面作为生产猪的基因来源,猪场种猪的选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猪场种猪选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性能生产性能是猪场种猪选育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常用的生产性能指标包括育肥期、出栏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割猪率、背膘厚度等。

在选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性能指标,选育适宜的品种和亲本猪,提高其生产性能,增强其生产实用价值。

二、遗传随机猪场种猪的遗传随机对于选育工作有非常大的影响。

遗传随机是指猪之间的基因差异、基因突变和表达随机性等因素所带来的变化。

在选育过程中,需要考虑繁殖猪之间的遗传随机对后代猪的影响,选择具有较高遗传优势的猪种进行育种,减少遗传缺陷的发生。

三、疾病抗性疾病抗性是猪场种猪选育中需要考虑的方面之一。

猪场选育的品种和亲本猪应具有强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在繁殖和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猪病的发生,减少疫情对生产带来的损失。

四、性状遗传性状遗传是指个体在遗传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状,例如毛色、耳型、体型等。

在选育过程中,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具有较好性状的繁殖猪,同时通过基因组学技术等手段探讨性状的遗传机制,以便更好地进行猪场种猪的选育工作。

五、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猪场种猪选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会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选育过程中,应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优化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创造良好的生长和生产环境,提高猪场种猪选育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猪场种猪选育需要考虑的因素十分复杂,需要充分了解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选育工作,才能最终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和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优良品种。

种猪的选育

种猪的选育

养猪技术
3.胴体性状 猪的胴体性状主要有 胴体性状 背膘厚度、胴体长度、眼肌面积、 腿臀比例、胴体瘦肉率等。胴体 性状的遗传力估值为0.40-0.60, 个体表型选择有效。由于超声波 和电子仪器测量背膘仪、眼肌扫 描仪、x射线照相等现代高新技 术设备的应用,为实现活体度量 提供了可能性。
养猪技术
(1)背膘厚度 背膘厚度。一般是指背部皮下脂 背膘厚度 肪厚度。在国外是测量皮膘厚,其 主要原因是国外猪种皮肤普遍较薄。 测量的部位有两种: 一种是测定左侧胴体第六和第七胸 推结合处,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 厚度和皮肤的厚度。另一种侧量方 法是测平均膘厚,即以肩部最厚处、 胸腰稚结合处和腰荐结合处三点平 均膘厚。
养猪技术
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母猪排出的卵子 均多于产仔数,可达14-20枚之多。我 们将猪在一个发情周期内的排卵数称为 猪的潜在繁殖力。 猪的潜在繁殖力 猪的胚胎成活率一般较低,这是导致实 际繁殖力与潜在繁殖力之间有明显差距 的主要原因。猪胚胎的死亡大部分发生 在受精后25-30d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着床以前主要取决于合子的生活力, 而在此以后则取决于子宫内环境条件。
养猪技术
二、猪的选种方法 选种是选育工作的核心。选种首先是从 现有群体内筛选出最佳个体,然后通过 这些个体的再繁殖,获得一批超过原有 群体水平的个体。 主要采用的选种方法有个体表型选择、 同胞选择、系谱选择、后裔侧定和综合 指数选择等。
养猪技术
1.个体表型选择 根据猪本身性状的表型值 个体表型选择 进行的选择,称为个体表型选择。只有遗 传力高的性状,个体表型选择才可取得良 好的效果,而遗传力低的性状进行个体表 型选择,收效甚微。 2.系谱选择 系谱是一个体各代祖先的记录 系谱选择 资料。系谱选择就是根据个体的双亲以及 其他有亲缘关系的祖先的表型值进行的选 择。一般不单独使用系谱选择,而是与其 他方法(如个体表型选择〕结合使用。

种猪的选育-----良种母猪的选留和培育

种猪的选育-----良种母猪的选留和培育

疫病防治
免疫接种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
健康检查
定期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患病个体,防止疫病的传 播。
环境卫生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降低病原体的存活率,减少疫病的 发生。
04
良种母猪的繁殖
发情期管理
发情鉴定
准确判断母猪是否发情,可以通过观察母猪的行为、外阴变化以及接受公猪的爬跨情况来进行判断。
发情期护理
在发情期,要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营养丰富的饲料,同时要防止母猪受到惊吓或 过度压迫。
配种方式
自然交配
让公猪和母猪自然交配,这种方式简 单易行,但要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
人工授精
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处理后,用人 工的方法将精液输入母猪的子宫内, 这种方法的受胎率较高,可以减少疾 病的传播。
种猪的选育-----良种母猪的 选留和培育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种猪选育的重要性 • 良种母猪的选留 • 良种母猪的培育 • 良种母猪的繁殖 • 良种母猪的养殖效益
01
种猪选育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
良种母猪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 ,能够提高产仔数和仔猪成活 率,从而增加养殖效益。
良种母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 转化率高,能够缩短养殖周期 ,降低养殖成本。
产仔期护理
产仔前的准备
在母猪产仔前,要做好产房的清洁消毒工作,准备好接产用的各种工具和药品 。
接产与初乳
在母猪产仔时,要保持安静,及时处理难产,保证初乳的质量和数量,增强仔 猪的抵抗力。
05
良种母猪的养殖效益
提高养殖效益的途径
优化饲料配方
根据母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饲料,提高饲料转 化率,降低养殖成本。

优良种猪引进与选育的技术

优良种猪引进与选育的技术

调查引种资源
收集有关优良种猪的资料 ,包括品种特点、产地、 供种单位或养殖户的信息 等。
确定引种规模
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和实际 需求,确定引种的规模和 数量。
引种途径与选择
直接从优良品种的原产地引进
01
选择优良品种的原产地,如中国瘦肉型猪、长白猪等,确保引
进的种猪品种优良。
从专业供种单位引进
02
选择具有资质和信誉的专业供种单位优良种猪进行疫 病防治,包括免疫接种、 驱虫、消毒等,确保其健 康状况良好。
02 优良种猪选育技 术
常规育种技术
人工授精
通过采集优良公猪的精液,经 过处理后,再输送到发情期的 母猪体内,使其受孕,从而生
产出优良后代。
杂交育种
利用不同品种、品系之间的公猪和 母猪进行杂交,从中选出具有优良 性状的杂交后代,进而培育出适合 当地养殖的优良品种。
03 优良种猪繁殖与 饲养管理
繁殖管理
引种选择
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的种猪,以获 得更好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繁殖计划
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包括配种、妊娠、分娩等 阶段的管理,确保种猪的正常繁殖和生产。
健康检查
对种猪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并及时处理繁殖 障碍和疾病,以保持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疫病防治
科学免疫
根据种猪的免疫状况和 疫病流行特点,制定合 理的免疫程序,并采用 高质量的疫苗,确保种 猪接种安全、有效。
定期检测
对种猪进行定期的健康 检查,包括采血、临床 观察、病理检查等,以 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 险。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种猪患病,应 立即采取治疗措施,防 止疾病扩散。
健康监测
日常观察
近交系育种

养猪场开展种猪选育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养猪场开展种猪选育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养猪场开展种猪选育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作为原种猪场,在做好常规性的生产管理工作同时,究竟应该如何开展种猪选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1、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定期总结,掌握家底原种猪场的日常档案繁多,包括种猪系谱卡、公猪配种计划表、采精登记表、配种纪录表,母猪配种产仔登记卡、仔猪出生与断乳转群记录表、免疫注射记录表等等。

为掌握公、母猪繁殖性能,每次生产变动,都必须有完整纪录,并且每周一小结以发现生产问题,以便下周及时调整;每月一汇总,报告场级领导掌握动态;每半年及年终都必须进行全面总结,对公母猪生产性能进行排序,以便作好下阶段配种、生产计划。

2、建立育种核心群、区分种猪扩繁群一个规模化的原种猪场,一般种猪群年更新比例都在30%左右,通常是在2~5 胎的原种群中挑选同窝仔数多且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符合要求并生长速度快的留做后备进行补充。

但为了加快世代更替,提高选育进展水平,一般拟采取头胎留种,争取一年一个世代。

为此,必须建立育种核心群,区分种猪扩繁群。

3、核心群的选育方法核心群组建后,原种猪场的育种工作主要在核心群进行。

性能测定的注意事项(1)为保证选留种猪准确性,供测猪应在尽可能同一分娩季节中选择,时间力求接近。

(2)测定猪管理:一要按常规程序做好预防注射与驱虫,一般在60~70 日龄内进行。

二要尽量减少环境误差。

同类供测猪的圈舍、圈养头数、饲料营养、饲喂方法等条件要保持一致。

测定舍由固定的饲养人员饲喂,力求供测猪待遇一致。

(3)为降低人为误差,测定技术人员应相对固定,尤其是应用B 超进行活体背膘测定时更不能轻易变换。

母猪配种和繁殖阶段终选这时后备种猪已经过了3 次选择,对其祖先、本身生长发育和外形等方面已有了较全面的评定。

所以,该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繁殖性能。

对下列情况的母猪可拟再次淘汰:(1)至8 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2)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 次未受胎者;(3) 断乳后2~3月龄无发情征兆者;(4)母性太差者;(5)产仔数过少者。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种猪选种和选配是现代畜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选种和选配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种猪选种和选配的全面指导。

首先,种猪选种是指从品种库中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征的种猪。

在选种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种猪的遗传背景。

一个优秀的种猪应该来自于优良的品种。

因此,在选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种猪的家族背景,包括父母辈的遗传信息以及其它近亲种猪的生产性能。

只有在了解了种猪的遗传背景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评估其潜在的繁殖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种猪的外观特征。

优秀的种猪应该具备标准的体型和外貌特征。

比如,在选种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种猪的体型大小、肌肉发育情况以及四肢结构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种猪的外貌特征,如皮毛颜色、眼睛形状等。

这些外观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种猪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的一些线索。

另外,我们还需考虑种猪的生产性能。

不同品种的种猪在生产性能上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在选种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养殖目标来确定需要哪些生产性能。

比如,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猪肉产量,那么就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的种猪。

而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繁殖能力,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早熟性、繁殖力强的种猪。

选好了种猪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选配。

种猪的选配是指将不同优良品种的种猪进行配对,以期产生出更好的后代。

在选配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种猪的配对比例。

一般来说,种猪的配对比例应该是一公一母,即一头公猪配一头母猪。

这样可以保证种猪的遗传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后代。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配对的种猪的遗传特征来确定配对方案。

比如,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猪肉产量,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高产肉性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对。

而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繁殖能力,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高繁殖性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对。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种猪的亲繁能力和相互之间的亲繁关系。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猪的育种与选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育种与选种方法,可以提高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包括种猪选择、育种目标、选种指标和常见的育种方法等。

一、种猪选择在猪的育种与选种中,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猪作为育种的基础。

种猪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优良遗传背景: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猪,例如猪的生长快、体型大、肉质好等。

2. 健康情况:选择身体健康、疾病抗性强的种猪,以确保后代的健康与稳定性。

3. 繁殖能力:选择具有较高生殖性能的种猪,包括雌性猪的发情周期短、繁殖率高以及雄性猪的精液质量好、精子数量多等。

二、育种目标在猪的育种过程中,需要明确育种的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种和育种。

常见的猪的育种目标包括:1. 生长速度和体型: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体型,以增加市场上的出栏率和肉质鲜美程度。

2. 肉质和肉色:改善猪的肉质,使之更加嫩滑、多汁,肉色更加鲜艳。

3. 繁殖性能:提高猪的繁殖性能,包括雌性猪的繁殖率、仔猪成活率以及雄性猪的精液质量等。

三、选种指标为了达到育种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选种指标,对种猪进行评估和筛选。

常见的选种指标包括:1. 生长性能:体重增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2. 肉质性能:瘦肉率、脂肪含量、肉纹理等。

3. 繁殖性能:种猪发情周期、受孕率、产仔数等。

四、常见育种方法为了获得优质的猪种,人们开展了多种育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1. 纯系育种:选择同一品种的纯种猪进行配种,以保持品种纯正和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

2.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猪的育种交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生长速度、繁殖能力等性状。

3.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以获得特定性状的猪种。

4. 精确选择育种:根据选种指标,对种猪进行精确地选择和配对,以达到育种目标。

综上所述,猪的育种与选种是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猪选择、明确育种目标、制定选种指标和有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优良品质的猪种,提高猪的产量和肉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技术
(2)胴体长度。侧量有两种方 胴体长度。 胴体长度 法:一是由耻骨联合前缘至第 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的斜长, 称胴体斜长;一是从耻骨联合 前缘至第一颈推前缘的直长, 称胴体直长。胴体长与瘦肉率 呈正相关。胴体长的遗传力高 达0.62,表型选择有效。
养猪技术
(3)眼肌面积。眼肌面积指背最长肌 眼肌面积。 眼肌面积 的横断面积。国内一般在最后肋骨 处而国外多在第10肋骨处侧定。胴 体测定时可用游标卡尺测量眼肌的 宽度和厚度,然后用公式求眼肌面 积=宽度(cm)x厚度(cm)x0.7。这仅 仅是近似值。 眼肌面积的遗传力较 高,约0.48。国内外多利用眼肌面 积作为主选性状 主选性状。 主选性状
养猪技术
2.亲缘选配 亲缘选配是根据交配双 亲缘选配 方的亲缘关系远近程度进行选配的 方法。亲缘选配可相对地划分近交 和远缘交配。当猪群中出现个别或 少数特别优秀的个体时,可采用近 交。 在采用近交时,为防止出现遗传缺 陷,必须事先对亲本进行严格选择, 还可采取控制亲缘程度克服近交衰 退。
养猪技术
养猪技术
(4)腿臀比例。指腿臀部重量占胴体 腿臀比例。 腿臀比例 重量的百分率,一般用左半胴体计 算。 (5)胴体瘦肉率。指瘦肉(肌肉组织) 胴体瘦肉率。 胴体瘦肉率 占所有胴体组成成分总重的百分率。 这是反映胴体产肉量高低的关键性 状。测定方法是左侧胴体去除板油 和肾脏后,将剖析为骨、皮、肉、 脂四种组分,然后求算肌肉重量占 四种成分总重量的百分率。
养猪技术
2.生长性状 也称肥育性状。 生长性状 在生长性状中以生长速度和饲 料转化率为最重要。 (1)生长速度。通常以平均日 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 增重来表示,平均日增重是指 在一定的生长肥育期内,猪平 均每日活重的增长量。一般用 克表示。
养猪技术
(2)饲料转化率或饲料效率。一般是 饲料转化率或饲料效率。 饲料转化率或饲料效率 按生长肥育期或性能侧验期每单位 活重增长所消耗的饲料量来表示, 即消耗饲料(kg)增长活重(kg)之比 值。多利用饲料转化率与生长速度 有密切的遗传相关(r=-0.7),对它实 行间接选择,即对生长速度实行直 接选择以取得饲料转化率的相关反 应。
养猪技术
(2)初生重和初生窝重。初生重是 初生重和初生窝重。 初生重和初生窝重 指仔猪在出生后12h内所称得的 个体重。初生窝重是指仔猪在出 生后12h内所称得全窝重。 (3)泌乳力 泌乳力。母猪泌乳力的高低直 泌乳力 接影响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属重要的繁殖性状之一。母猪泌 乳力一般用 日龄的仔猪窝重来 一般用20日龄的仔猪窝重来 一般用 间接表示。 间接表示
养猪技术
(3)采食量。猪的采食量是度量食 采食量。 采食量 欲的性状。在不限食条件下,猪 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称为饲料采 食能力(FIC)或随意采食量(VFI), 是近年来育种方案中日益受到重 视的性状。采食量与日增重呈强 相关(r=0.7),与背膘厚呈中等相 关(r=0.3),与胴体瘦肉量呈负相 关(r= -0.27)。
第二模块 种猪的选育
1. 2. 3. 4. 5. 6.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猪的重要经济性状 猪的选种方法 种猪各阶段的选择方法 猪的选配方源自 猪的选育工作要点 猪的繁育体系建设
养猪技术
一、猪的重要经济性状 1.繁殖性状 主要有产仔数、泌乳力、仔猪初 繁殖性状 生重和初生窝重、仔猪断奶重和断奶窝重、 断奶仔猪数等。 (1)产仔数。产仔数有两个指标,即窝产仔数 产仔数。 产仔数 和窝产活仔数。窝产仔数是包括木乃伊和死 胎等在内的出生时仔猪总头数、而窝产活仔 数是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产仔数的遗传力 较低,一般为0.05-0.1。所以应以家系选择为 主。 产仔数为一复合性状,受母猪的排卵数、受 精率和胚胎成活率诸多因素影响。
养猪技术
四、猪的选配方法 1.表型选配 根据表型性状、 表型选配 不考虑其是否有血缘关系而进 行的选配方法。表型选配有两 种:一种是同质选配;另一种 是异质选配。同质和异质选配 是现场工作中最普遍、最一般 的选配方法。
养猪技术
(1)同质选配。用性能或外形相似的 优秀公母猪配种,要求在下一代中 获得与公、母猪相似的后代。同质 选配能够加速群体的同质化。使其 优点得不到巩固。 同质选配一般是为了巩固优良性状 巩固优良性状 时才应用为使理想的类型及性状出 现理想个体时,多采用同质选配法, 固定下来。 固定
养猪技术
5.综合指数选择法 猪常用综合指数选择法。即 综合指数选择法 把几个性状的表型值综合成一个使个体间可以 相互比较的选择指数,然后根据选择指数进行 选种的方法。 按照每年或每季的淘汰与更新计划,选留各个 测验期指数较高的部分,初选时一般应该比更 新数多留一些,以便按指数预选后,再对预选 猪进行体质、外形、类型的鉴别,从中淘汰那 些有四肢病、体质不良、乳头数及其排列不符 合规定标准以及有其他严重外形损征的个体。
养猪技术
金字塔式繁育体系
约克夏母猪 x 约克夏公猪=>约克夏后代 约克夏母猪 x 长白公猪=>长大父母代
曾祖代 祖代 父母代
长大母猪 x 杜洛克公猪=>商品猪
养猪技术
金字塔式繁育体系比较
旧金字塔 Y x Y→Y 曾祖代 Y x L→LY LY x D→ 商品猪 祖代 父母代 新金字塔
Y x Y 或 C→Y, CY CY x L→LLCY LLCY x D→ 商品猪
养猪技术
二、猪的选种方法 选种是选育工作的核心。选种首先是从 现有群体内筛选出最佳个体,然后通过 这些个体的再繁殖,获得一批超过原有 群体水平的个体。 主要采用的选种方法有个体表型选择、 同胞选择、系谱选择、后裔侧定和综合 指数选择等。
养猪技术
1.个体表型选择 根据猪本身性状的表型值 个体表型选择 进行的选择,称为个体表型选择。只有遗 传力高的性状,个体表型选择才可取得良 好的效果,而遗传力低的性状进行个体表 型选择,收效甚微。 2.系谱选择 系谱是一个体各代祖先的记录 系谱选择 资料。系谱选择就是根据个体的双亲以及 其他有亲缘关系的祖先的表型值进行的选 择。一般不单独使用系谱选择,而是与其 他方法(如个体表型选择〕结合使用。
五、猪的选育工作要点 1.我国地方猪种的选育要点 我国地方猪种的选育要点 (1)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种质特性。 一是适应性极强。有良好的抗寒能力、耐热 能力、抗病力、对较低营养水平的耐受能力 及对粗纤维的适应能力; 二是繁殖力高。性成熟早,发情明显,排卵 数多,受胎率高,胚胎成活率高,母性强, 乳头数多,奶好,仔猪育成率高; 三是肉质好。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多汁,肌 纤维较细、密度大,肌肉大理石纹分布适中, 没有PSE肉。
养猪技术
(2)我国地方猪种选育要点。应加强选种 选配及杂交利用工作,进行必要的保种工 作。 2.国外引进品种猪的选育 应建立原种场 国外引进品种猪的选育 和种猪测定站,加强选育提高工作。对国 外品种,要避免盲目引进。尤其是对应激 综合征较重的一些品种,如皮特兰、比利 时长白猪等要俱重使用。要注意加强检疫, 严防一些新病的引人。引进后,努力提高 引进猪种的适应性,以便在我国养猪生产 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养猪技术
3.同胞选择 3.同胞选择 根据同胞或半同胞的表型 值进行选种称之为同胞选择。同胞选择在 鉴定时间上可以大大缩短,这样可以缩小 世代间隔,提高选种效率。 4.后裔测定 4.后裔测定 根据后代的表型值进行选种 的方法称为后裔测定。它是准确性较高的 选种方法。在以下情况下采用: ①被选性状的遗传力低或是一些限性性状; ②被测公猪所涉及的母猪数量非常大,为 采用人工授精的公猪。
养猪技术
1.育种场 育种场在金字塔式景育体系中处于塔尖的位置, 育种场 它在完整体系内猪群的 遗传改良上起到核心和主导作用, 因此又称这部分猪群为核心群。在专门化品系的配套策育体 系中又把核心群拥有的曾祖代猪群称为原种猪群。核心群的 主要任务是从事纯种的选育提高和按照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培育新品系。 2.繁殖场 繁殖场在金字塔繁育体系中处于中间阶层,起着 繁殖场 承上启下(商品场)的重要作用。它的基本任务是将育种场所 培育的纯种(系)猪进行扩大繁殖,或按照统一的育种计划进 行品种(系)间杂交而生产杂种幼母猪,以提供商品场补充猪 群所需要的后备幼母猪。
养猪技术
2.已参加繁殖种母猪的选留 已参加繁殖种母猪的选留 主要根据其繁殖成绩,结合 同胞表现,参考亲代和后裔 的表现等决定取舍。头两产 的生产性能与以后各产次的 表现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因 此,以1-2产的检定成绩,即 可确定取舍。
养猪技术
3.己参加繁殖公猪的选留 己参加繁殖公猪的选留 一般以该公猪的生长速度为 主,繁殖成绩为辅的原则,结 合活体侧膘材料,进行选留。 种公猪的繁殖成绩可用它的全 部同胞姐妹和这头公猪的全部 女儿繁殖成绩的均值代表。
养猪技术
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母猪排出的卵子 均多于产仔数,可达14-20枚之多。我 们将猪在一个发情周期内的排卵数称为 猪的潜在繁殖力。 猪的潜在繁殖力 猪的胚胎成活率一般较低,这是导致实 际繁殖力与潜在繁殖力之间有明显差距 的主要原因。猪胚胎的死亡大部分发生 在受精后25-30d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着床以前主要取决于合子的生活力, 而在此以后则取决于子宫内环境条件。
养猪技术
3.胴体性状 猪的胴体性状主要有 胴体性状 背膘厚度、胴体长度、眼肌面积、 腿臀比例、胴体瘦肉率等。胴体 性状的遗传力估值为0.40-0.60, 个体表型选择有效。由于超声波 和电子仪器测量背膘仪、眼肌扫 描仪、x射线照相等现代高新技 术设备的应用,为实现活体度量 提供了可能性。
养猪技术
(1)背膘厚度 背膘厚度。一般是指背部皮下脂 背膘厚度 肪厚度。在国外是测量皮膘厚,其 主要原因是国外猪种皮肤普遍较薄。 测量的部位有两种: 一种是测定左侧胴体第六和第七胸 推结合处,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 厚度和皮肤的厚度。另一种侧量方 法是测平均膘厚,即以肩部最厚处、 胸腰稚结合处和腰荐结合处三点平 均膘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