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题[卷]100道判断
沥青混合料(题)

沥青混合料一、填空题1、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合理选择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适量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2、沥青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分类,可分为、、、、。
3、沥青混合料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类,可分为和。
4、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和。
5、沥青混合料按沥青混合料制造工艺分类可分为、、,目前公路工程中最常用的是。
6、目前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有和两种。
7、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有、、三个类型。
8、沥青与矿料之间的吸附作用有与。
9、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与。
10、根据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原理,沥青用量要适量,使混合料中形成足够多的沥青,尽量减少沥青。
11、沥青混合料若用的是石油沥青,为提高其粘结力则应优先选用矿料。
12、我国现行国标规定,采用试验和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其技术指标项目包括、和。
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和三个阶段。
14、在AC—25C中,AC表示;25表示;C表示。
15、沥青混合料悬浮—密实结构中的粗集料数量比较,不能形成骨架。
它的粘聚力比较,内摩阻角比较,因而高温稳定性。
16、标准马歇尔试件的直径为mm,高度为mm。
17、目前最常用的沥青路面包括、、和等。
18、沥青混合料按施工温度可分为和。
19、沥青混合料按混合料密实度可分为、和。
20、沥青混合料是和的总称。
21、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是研究高温状态对的影响。
22、通常沥青-集料混合料按其组成结构可分为、和三类。
23、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和两个参数。
24、我国现行标准规定,采用、方法来评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25、我国现行规范采用、、和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2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和三个阶段。
27、沥青混合料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可分为和两个步骤。
28、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如不符合要求,可采用掺加的方法来提高水稳定性。
29、马歇尔模数是和的比值,可以间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能力。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题简答200道

1、什么是集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答:集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量;集料的堆积密度是指烘干集料颗粒矿质实体的单位堆积体积(包括集料颗粒间空隙体积、集料矿质实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2、什么是改性沥青,用于沥青改性的聚合物主要有哪几类?答: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数值该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是沥青或沥青掺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树脂、橡胶、热塑性弹性体。
3、什么是屈强比,有什么实际意义?答:屈强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称为屈强比,反应钢材的利用率和结构安全可靠程度。
屈强比越小,表明结构的可靠性越高,不易因局部超载而造成破坏;屈强比过小,表明钢材强度利用率偏低,造成浪费,不经济。
4、AC-13、AM-20、SMA-13和OGFC-13分别表示哪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答:AC-13表示细粒式最大公称粒径尺寸为13.2mm的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M-20表示中粒式最大公称粒径19mm的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SMA-13表示细粒式最大公称粒径13.2mm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OGFC-13表示细粒式最大公称粒径13.2mm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5、现有甲、乙两厂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矿物组成成分表,试分析两厂各自所生产的水泥水化特性?答:甲厂生产的水泥: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增长不明显,水化放热量大,水化速度快;乙厂生产的水泥: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水化放热量较低,水化速度慢,但抗腐蚀能力较强。
6、影响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组成材料因素有哪些?答:单位用水量;水灰比;砂率;水泥品种和细度;集料。
7、何谓SMA混合料?有何特点?答:SMA混合料是沥青马蹄脂碎石的英文缩写,是一种以沥青混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马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中组成一体所形成的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考试试卷(每日一练)

沥青混合料考试试卷(每日一练)1、一般情况下,测定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
()•A,15℃•B,20℃•C,25℃•D,30℃正确答案:A2、用灌砂法测定压实,采用量砂应洁净,量砂粒径为()mm。
()•A,0.25-0.50•B,0.30-0.50•C,0.25-0.60•D,0.30-0.60正确答案:D3、量砂松方密度标定时,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用灌砂筒在标定罐上灌砂,测定()。
标定应进行三次。
()•A,装满标定罐后的剩余砂质量•B,装满圆锥体后的剩余砂质量•C,装满标定罐和圆锥体后的剩余砂质量•D,装满标定罐和圆锥体内的砂质量正确答案:C4、当被测层粗糙度较大时,应()。
()•A,更换被测层位置•B,整平被测层表面•C,在挖坑前测定填充表面空隙所需的量砂质量•D,在挖坑前测定填充孔隙所需的量砂质量正确答案:C5、该光盘引用规程中的两种干密度计算方法有无实质性区别?()。
()•A,有•B,无正确答案:B6、通常沥青用量超过最佳用量的,就会使沥青路面的抗滑性明显降低。
()•A,0.30%•B,0.50%•C,0.80%•D,1.00%正确答案:B7、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将()。
()•A,增加•B,出现峰值•C,减小•D,保持不变正确答案:C8、离心分离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中.应考虑露入抽提液中矿粉的含量,如果忽略该部分矿粉质量,则测得结果较实际值( ). ()•A,大•B,小•C,相同正确答案:A9、沥青马歇尔标准试件的高度是()mm。
()•A,63.5?1.3•B,63.5?1.5•C,63.5?1.0•D,63.5?1.8正确答案:A10、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 )的验证性指标。
()•A,耐久性•B,低温抗裂性•C,高温稳定性•D,抗滑性正确答案:C多项选择题(共9 题)1、车辙试验试件尺寸可以为() ()•A,300?300?50mm•B,300?150?50mm•C,300?300?40mm•D,300?200?30mm正确答案:ABC2、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题100道多选

1、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A、B、C、D)A、高温稳定性B、低温抗裂性C、耐久性D、抗滑性2、矿质混合料的最大密度曲线是通过试验提出的一种(B、C)。
A、实际曲线B、理论曲线C、理想曲线D、理论直线。
3、可用(A、D)指标表征沥青材料的使用安全性。
A、闪点B、软化点C、脆点D、燃点4、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A、BC、D)A、高温稳定性B、低温抗裂性C、耐久性D、抗滑性5、针入度的试验条件有(A、B、C)。
A、标准针及附件总质量100gB、试验温度25℃C、针入度试样时间5SD、针入试样深度6、软化点的试验条件有(A、C)。
A、加热温升速度5℃/minB、试件直径C、加热起始温度5℃D、软化温度7、延度试验条件有(B、C)。
A、拉断长度B、拉伸速度C、试验温度D、试件大小8、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A、B、C、D)A、高温稳定性B、低温抗裂性C、耐久性D、抗滑性9、蜡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主要为(A、B、C、D)。
A、高温时沥青变软B、低温变脆C、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D、路面抗滑性能;10、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下列那些指标用于校核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A、B)A、最大水灰比B、最小水泥用量C、浆集比D、砂率11、通常情况下,在沥青混合料设计中,矿质混合料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下列那些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A、C、D)。
A、0.075B、1.18C、2.36D、4.7512、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可以检测混凝土的(A、B、C、D)。
A、粘聚性B、保水性C、含砂情况D、塑性13、下列那些指标可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能(A、B、C)。
A、空隙率B、饱和度C、残留稳定度D、流值14、在沥青混合料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类型一般是根据(A、C、D)选定。
A、道路等级B、气侯条件C、路面类型D、所处的结构层位15、通常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有(A、B、C)。
A、悬浮-密实结构B、骨架-空隙结构C、密实-骨架结构D、悬浮-空隙结构16、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是(B、C、D)。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题单选300道

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B), 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A.5℃B.10℃C.0℃2、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 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C)mm。
A.150B.200C.1003、道路石油沥青必须按品种和标号分开存放, 贮存温度不宜低于(C)℃, 并不得高于170℃, 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 加盖苫布。
A.145B.150C.1304、液体石油沥青在制作、贮存、使用的全过程中必须通风良好, 并有专人负责, 确保安全。
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严禁超过(A)℃, 液体沥青的贮存温度不得高于50℃。
A.140B.150C.1305、道路用煤沥青严禁用于热拌热铺的沥青混合料, 作其他用途时的贮存温度宜为(B)℃, 且不得长时间贮存。
A.60~90B.70~90C.80~906、用作改性剂的SBR胶乳中的固体物含量不宜少于(A), 使用中严禁长时间暴晒或遭冰冻。
A.45%B.50%C.55%7、改性沥青的剂量以改性剂占改性沥青总量的(A)计算, 胶乳改性沥青的剂量应扣除水以后的固体物含量计算。
A.百分数B.质量比C.体积比8、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 也可在拌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 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A)℃。
A.180B.170C.2009、用溶剂法生产改性沥青母体时, 挥发性溶剂回收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C)%。
A.1B.3C、510、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 采集的试样宜(B)在现场灌模。
A.当天B.立即C.不能超过第二天11、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钢渣、矿渣等,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B)和矿渣。
A.破碎砾石B.筛选砾石C、钢渣12.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 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C)t/m3, 吸水率可放宽至3%, 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 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A.2.5B.2.6C.2.4513、钢渣作为粗集料在使用前, 应进行活性检验, 要求钢渣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大于(B)%, 浸水膨胀率不大于2%。
试验检测员考试公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模拟试卷8

试验检测员考试公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模拟试卷8(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一组马歇尔试件的个数为5个,则5个测定值中,某个数值与其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 )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
(分数:2.00)A.1.15B.1.46C.1.67 √D.1.82解析:解析:依据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JTG E20—2011 T0709),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与其平均值之差大干标准差k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当试件数目n为3、4、5、6个时,k值分别为1.15、1.46、1.67、1.82。
2.计算残留稳定度需要测定试件浸水( )后的马歇尔稳定度。
(分数:2.00)A.24hB.48h √C.3dD.7d解析:解析:依据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JTG E20—2011 T0709),试件的残留稳定度: MS 0 =(MS 1/MS)×100%式中:MS 0——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 MS 1——试件浸水48h后的稳定度(kN);MS——试件的稳定度(kN)。
3.m a、m f、m w分别表示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中干质量、表干质量和水中质量,若水的密度为ρw,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A.(m f一m a )/ρw为毛体积;(m a一m w )/ρw为表观体积B.(m f一m a )/ρw为表观体积;(m a一m w )/ρw为毛体积C.(m f一m w )/ρw为表观体积;(m f一m w )/ρw为毛体积D.(m f一m w )/ρw为毛体积;(m a一m w )/ρw为表观体积√解析:解析:依据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水中重法)(JTG E20—2011 T0705、T0706),毛体积密度ρf =m a/(m f一m w)×ρw,则(m f—m w )/ρw为毛体积;表观密度ρa =m a/(m a一m w)×ρw,则(m a一m w )/ρw为表观体积。
试验检测员考试公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模拟试卷6

试验检测员考试公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模拟试卷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的区别在于( )不同。
(分数:2.00)A.剩余空隙率√B.矿粉用量C.集料最大粒径D.油石比解析:解析:依据(JTG F40—2004),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的区别在于剩余空隙率不同。
沥青混凝土剩余空隙率一般为3%~6%,沥青碎石的剩余空隙率一般为6%~12%。
2.密实一悬浮结构采用( )类型,这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较差。
(分数:2.00)A.连续型密级配√B.连续型开级配C.间断型密级配D.间断型开级配解析:解析:密实一悬浮结构采用连续型密级配,粗料少,细料多,形成的沥青混合料可以获得较高的密实度和较大的黏聚力,但内摩阻角较小,其强度特性取决于黏聚力,粗集料不能形成骨架作用,所以,高温重载条件下容易出现热稳定性不足而产生车辙等病害。
3.SMA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断型密级配形成( )结构,减缓了夏季高温车辙的形成和冬季低温开裂的出现,是一种良好的路面结构类型。
(分数:2.00)A.悬浮一密实B.骨架一空隙C.密实一骨架√D.骨架一悬浮解析:解析:依据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理论,SMA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断型密级配形成密实一骨架结构,具有较高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因抗剪强度高因而具备良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由于SMA形成的沥青玛蹄脂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低温抗变形能力,因此,减少了沥青路面冬季低温裂缝。
4.当低温( )不足时,沥青混合料就会出现裂缝。
(分数:2.00)A.抗剪强度B.抗拉强度√C.抗压强度D.抗弯强度解析:解析:低温情况下,沥青混合料随温度下降,劲度增大,变形能力降低,当外界荷载作用使得部分温度应力来不及松弛而累积下来,这些累积应力在超过抗拉强度时即发生开裂,沥青混合料就会出现裂缝。
5.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评价指标为( )。
(分数:2.00)A.稳定度B.残留稳定度C.动稳定度√D.残留强度比解析:解析:依据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JTG E20—2011 T0719),车辙试验的评价指标为动稳定度DS,单位:次/mm。
试验检测员考试公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模拟试卷3

试验检测员考试公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模拟试卷3(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某地夏季炎热,冬季温暖且雨量充沛,则该地气候分区可划分为(. )。
(分数:2.00)A.1-3-2B.1-3-2C.2-4-1D.1-4-1 √解析:解析:依据(JTG F40—2004),高温为一级区划(420题),低温为二级区划(421题),气候分区的雨量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的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作为反映沥青路面受雨(雪)水影响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区划的三级指标。
按照设计雨量分区指标,三级区划分为42.针入度指数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 )。
(分数:2.00)A.越小√B.越大C.越敏感D.无变化解析:解析:依据沥青针入度试验(JTG E20—2011 T0604),针入度指数PI用以描述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针入度指数PI越大,沥青对温度的敏感性越小。
PI=30/(1+50A)一10 式中:A——针入度一温度感应性系数。
3.若取来的沥青试样含有水分时,首先应放入烘箱,在( )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
(分数:2.00)A.70℃B.80℃√C.90℃D.100℃解析:解析:依据沥青试样准备方法(JTG E20一2011 T0602),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烘箱温度80℃左右,加热至沥青全部溶化后供脱水用。
4.为防止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沥青试样在灌模过程中,若试样冷却,反复加热不得超过( )次。
(分数:2.00)A.1B.2 √C.3D.4解析:解析:依据沥青试样准备方法(JTG E20一2011 T0602),在沥青灌模过程中,如温度下降可放入烘箱中适当加热,试样冷却后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为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
5.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沥青试样应在温度不超过( )的条件下,仔细进行脱水至无泡沫为止。
(分数:2.00)A.70℃B.80℃C.90℃D.100℃√解析:解析:依据沥青试样准备方法(JTG E20—2011 T0602),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先将沥青置于800c左右烘箱,加热至沥青全部溶化后,再在不超过100℃的条件下,将沥青温度仔细进行脱水至无泡沫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沥青的针入度和软化点都是表示沥青粘滞性的条件粘度。
(√)2、含蜡量、软化点等试验是否涉及到沥青变形性的指标。
(√)3、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高度变化不影响所测流值,仅对稳定度的试验结果有影响。
(×)4、沥路面施工时,若混合料的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易造成沥青路面的泛油。
(×)5、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的碎石、破碎砾石等。
(√)6、SMA沥青用量较高,为防止施工时混合料中沥青偏离,应向混合料中夹入纤维等稳定剂。
(√)7、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的温度越高,则稳定度愈大,流值愈小。
(×)8、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筛分应用“干筛分”。
(×)9、在沥青延度试验中,发现沥青浮于水面,应向水中加入酒精。
(√)10、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有效密度应大于表观密度。
(√)11、道路石油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值划分的。
(√)12、沥青针入度指数是沥青标号划分的依据。
(×)13、沥青延度测试选择不同试验温度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拉伸速度。
(×)14、针入度数是表征沥青的的温度稳定性指标,针入度指数校大,路用性能较优。
(√)15、软化点即能反映沥青感温性的指标,也是沥青粘度的一种量度。
(×)16、对于AH-70沥青,针入度越大,软化点越高,延度越大。
(×)17、对于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应做3次平行试验,在同时试验数量较多、标准针不够时,允许使用一个标准针,但必须洗干净才能进行下一个平行试验检验。
(×)18、测得两种沥青的粘滞度分别为:A、沥青C560=50S,B、沥青C560=100S,则A的粘结力大于B。
(×)19、在用表干法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时,当水温不为25度时,沥青芯样密度应进行水温修正。
(√)20、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21、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有效密度应大于表观密度。
(√)22、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的温度越高,则稳定度愈大,流值愈小。
(×)23、表干法适用于AC-II型、ATPB型较密实吸水率小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24、我国现行国标规定,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25、沥青混合料的试验配合比设计可分为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和沥青最佳用量确定两部分。
(√)26、在通过量与筛孔尺寸为坐标的级配曲线范围图上,靠近上线的是较粗的级配,靠近下线的是较细的级配。
(×)27、细度模数表示砂中粗细颗粒分布情况。
(×)28、沥青的粘稠性越大,针入度越小,沥青的标号则越低。
(√)29、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其工作性就越好。
(×)30、油石比或沥青用量都可用来表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多少,对同一混合料,当沥青用量为5.0%时,油石比为4.7%。
(×)31、细度模数是评价砂粗细程度的指标,细度摸数越大,砂越粗。
(√)32、任何配比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都可以用坍落度试验测定。
(×)33、粗集料的磨光值越大,越容易被磨光。
(×)34、粗集料的磨耗值越高,表示集料的耐磨性越差。
(√)35、用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可以用负压筛法和水筛法,有争议时,以负压筛准。
(×)36、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掺加量超过最大限度,或强度低于商品标号规定的指标时,成为不合格水泥,在工程中严禁使用。
(×)37、为使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测试时必须采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
(√) .38、在沸煮法测定水泥安定性时,当试饼法测试结果与雷氏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39、砂的体积随含水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40、砂率就是砂的用量占混凝土总质量的质量百分率。
(×)41、粗集料的压碎值测试方法对于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是相同的。
(×)42、针入度是在规定温度下测定沥青的条件粘度,而软化点则是在沥青达到规定条件粘度时的温度。
所以软化点既是反映沥青材料热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粘度的一种量度。
(√)43、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值愈大,感温性愈低,抗车辙能力愈强。
(√)44、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决定,大于13.2mm者采用水煮法,小于13.2mm者采用水侵法。
(√)45、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值划分的。
(√)46、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大于3%,所以沥青路面一般都是透水的。
(×)47、对任一配比的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总大于沥青用量。
(√)48、马歇尔稳定度值是马歇尔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应力,其单位为MPa。
(×)49、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强度测试时,加载速度较快会导致测试结果偏高。
(√)50、钢材的屈强比越小,结构的结构的可靠性越高,钢材的有效利用愈低。
(√)51、沥青延度测试时选用不同的试验温度其拉伸速度是相同的。
(×)52、从本质上将针入度是测定沥青稠度的指标,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沥青材料的粘度。
(√)53、中、轻交通量石油沥青的老化评定方法采用薄膜加热试验。
(×)54、油石比可用来表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多少。
(√)55、沥青的品种不影响沥青的粘附性。
(×)56、高等级公路用沥青的含蜡量不超过5.0%。
(×)57、沥青用量越大,则马歇尔试验流值越大。
(√)58、车辙试验主要用来评定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13、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评定方法中,水浸法适用于小于13.2mm的粗集料。
(√)59、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与沥青道路性能无直接关系。
(√)60、软化点小的沥青,其抗老化能力较好。
(×)61、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与沥青含蜡量无关。
(×)62、在道路工程中,最常用的沥青材料是石油沥青和煤沥青,其次是天然沥青。
(√)63、沥青密度是在规定温度20℃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kg/m3或g/cm3。
(×)64、沥青的改性剂改性效果较好的有:高聚物类改性剂、微填料类改性剂、纤维类改性剂、硫磷类改性剂。
(√)65、石油沥青与煤沥青在元素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石油沥青含碳多而含氢少,煤沥青则碳少而氢多。
(×)66、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面层可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或沥青碎石混合料铺筑。
(×)67、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是为了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率时弯曲破坏的力学性质。
(×)68、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是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主要技术指标。
(√)69、中粒式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范围一般在7—8%。
(×)70、分析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可用三组分分析法,也可用四组分分析法。
(√)71、沥青的相对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煤焦油质量之比。
(×)72、为提高沥青的耐久性,抑制其老化过程,可以加入‘专用碳黑’。
(√)73、沥青中含有较多石蜡,可以改善其路用性能。
(×)74、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大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
(√)75、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试件,是用轮碾法成型的。
(√)76、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对抗滑性影响不大。
(×)77、不同矿质的沥青混合料浸水后强度明显降低,但程度不同如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岩。
(√)78、针入度软化点均能反映出沥青的粘度状况。
(√)66、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砂率过大,砼拌和物流动性小,过时保水性差,易离折。
(√)79、改善砼工作性的唯一措施是掺加相应的外加剂。
(×)80、改善矿质混合料级配即能改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
(√)81、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是表示沥青混合料高温时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的指标。
(√)82、马歇尔试件的高度和直径规定要求,分别是62.5毫米和101.6毫米。
(×)83、沥青混合料掺入石灰粉的目的是提高抗水侵害的能力。
(√)84、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大小与压实功和压实湿度密切相关。
(√)85、沥青的针入度越大,沥青的粘度越大。
(×)86、确定沥青当量软化点和当量脆点,可用于评价道路石油沥青的温度感应性,预估沥青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及低温抗裂能力。
(√)87、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可将集料划分为5个粘附性等级。
(√)88、油石比是指沥青占沥青混合料的百分率。
(×)89、软化点只是反映沥青材料热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与沥青的粘性无关。
(×)90、悬浮—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大,高温稳定性好。
(×)91、动稳定度是马歇尔试验的一项技术指标。
(×)92、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性质为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93、沥青混合料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即为确定最佳的沥青用量。
(×)94.沥青软化点测定时升温速度大于5℃/分,测得的结果将偏高。
(√)95、沥青表面处治施工气温不得低于15℃。
(√)96、稀浆封层一般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也适用于新建公路的下封层。
(√)97、沥青密度试验温度为15℃。
(√)98、测定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是残留稳定度试验。
(√)99、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饱和度将增大。
(√)100、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将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