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精品PPT课件

母亲的恩情
PPT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新偏旁“示部”;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 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精读课文
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他看到母又亲多的了头几根白发
上 湿润
,
眼睛 了。
精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幅图的意思。
精读课文
骨肉之情 痛痒相关
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
精读课文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 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 子说:“郊儿,你可要早 点儿回来呀!”孟郊听了 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 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 眼睛湿润了。
2、标好自然段号,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学习字词
ēn
恩
恩情 报恩
zhēn
针
打针 针尖
zhù
shì
注视
注意 关注
电视 视而不 见
学习字词
chí cùn
迟寸
迟到 推迟
方寸 分寸
yǒng
永
永远 永久
学习字词
湿润 恩情 抚摸 注视 慈爱 光辉 沐浴 报答 铭记 著名 缝衣裳 生机勃勃 又细又密
学习字词
(
)岁母那亲年的写恩完情成的,
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着
(
)。
初读课文
听老师讲故事并给下
面的图片标出文中对应的
段落。
①
②
页脚›
初读课文
听老师讲故事并给下
面的图片标出对应的段落。
(二年级语文教案)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二年级语文教案课时目标:1、能够读准15个生字(包括二类字)的读音,尤其是“恩、根、针”等前鼻音和“孟、缝、铭”等后鼻音;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够做到字词音准、句子通顺、古诗有节奏;3、通过指导阅读文中三个长句子,学习长句的朗读方法;4、通过联系字形和生活实际,领会“恩情”的意思,并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母亲对孟郊的恩情;5、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报”,重点指导“报、迟、恩”的书写,正确、美观地书写文中10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母亲指导读准词语平时生活中,我们怎么称呼自己的母亲呢?(妈妈)2、这儿还有一个生词朋友,板书“恩情”,口述:“恩”上面一个因为的“因”,下面一个“心字底”。
前鼻音,谁来读这个词,“恩”字中哪个部分最引起你的注意?(大大的心字底)“心”字底与什么有关?(感情)从这样的心中涌出来的感情一定(很深很大很多很重,师动作引导,顺着学生的思路),所以恩情就是一份出示手板(深厚)的感情,齐读,“恩”还能组成哪些词?(恩重如山、恩爱、感恩、恩师)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母亲的恩情,师补充课题。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先读准拼音,再读读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3、交流字词缝补针脚铭记湿润抚摸沐浴一根一针针一线线分屏出示:①指读第一屏,哪个字音特别注意,带读针脚:前后两针之间的距离,看实物②指读第二屏,齐读抚摸:谁做做个动作给我看?(轻轻地摸)师示范“抚摸”,老师轻轻抚摸着你的头,妈妈亲切抚摸着你的背,有什么感觉?抚摸表达了对你的爱。
谁还发现这排词语的小秘密?(相同偏旁的字组成词或两个字的意思相近)③指读第三屏,齐读一根:书上说一根白发,还有一根什么?(针、面条、线、粉丝、火腿肠)你们发现没有,后面的物品都是长长的。
一根表示只有一个,那么“一针针一线线”是不是也表示一个呢?一针又一针一线又一线,很多很多。
《母亲的恩情》优秀8篇

《母亲的恩情》优秀8篇《母亲的恩情》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9《母亲的恩情》(p52)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文包诗。
文章通过文本的描述,再现了《游子吟》的创作情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读悟,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课文文共有5个自然段,1~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
这首小诗共三句,第一自然段再现了前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通过慈母灯下“密密缝”,让人领悟到“意恐迟迟归”的辛酸。
这两句诗比较形象和直观,学生较易理解。
而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难点,理解第3自然段便是解决这一难点的突破口。
全文共三幅插图,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每一幅插图都很好地再现了每一自然段(1~3自然段)的情境,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合理地利用课文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为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服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5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游子吟》。
3.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4.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读熟课文,结合文、图,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掌握寸、永的笔顺。
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能联系课语文内容,说说《游子吟》的意思。
学习余下的生字。
会用“忙着”造句。
第三课时:巩固前两课的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情导入,诱发感恩。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一块唱首歌好吗?——《世上只有妈妈好》2.我们叫“妈妈”还可以用什么来称呼她呢?——引出“母亲”并板书。
3.听(唱)过这首歌之后,假如你的妈妈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话要说?——引出“恩情”并板书。
4.在唐代有一名著名的诗人叫孟郊,他为报答自己的母亲的恩情写了一首诗叫《游子吟》,那么他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补充完课题)9 母亲的恩情,看看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及原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及原文《母亲的恩情》课文原文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孟郊。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母亲的恩情》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
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
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
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
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
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
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
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
”“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这是有利的一方面。
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
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苏教 二下 课文9 母亲的恩情

课文9 母亲的恩情1、恩(ēn)●同音字:蒽(有机化合物)★好处,深厚的情谊:恩爱。
恩德。
恩惠。
恩仇。
感恩。
开恩。
▲恩怨分明:恩:恩惠;怨:仇恨。
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2、补(bǔ)●同音字:占卜、哺乳动物、捕鱼★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补。
补葺。
亡羊补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补。
补充。
贴补。
补习。
滋补。
★益处:不无小补。
于事无补。
▲将功补过:将:拿。
用功劳来补偿过错。
反义词:将错就错▲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3、针(zhēn)●同音字:坚贞、侦探、珍宝、真假、斟酌、鸡胗(鸟类的胃)★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针线。
★细长像针的东西:时针。
★用针扎治病:针灸。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针头。
▲大海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
比喻极难找到。
近义词:难如登天、海中捞月/反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见缝插针: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4、根(gēn)●同音字:跟随★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根植。
根茎。
根瘤。
根毛。
根雕。
须根。
块根。
扎根。
叶落归根。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根底。
根基。
墙根儿。
★事物的本源:根源。
根由。
根本。
知根知底。
★彻底:根除。
根究。
根治。
★依据,作为根本:根椐。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两根筷子。
★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
★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根。
硫酸根。
▲落叶归根: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
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近义词:故土难离、解甲归田反义词:流离失所、离乡背井、四海为家▲盘根错节:盘:盘曲;错:交错;节:枝节。
母亲的恩情优秀3篇

母亲的恩情优秀3篇《母亲的恩情》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古诗,背诵《游子吟》。
了解《游子吟》的意思。
2、通过朗读抓重点句,体会母亲对孟郊的关爱和孟郊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通过反复吟诵,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恩,懂得从小要尊敬、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情读文、读诗,背诵古诗《游子吟》。
难点:在关键词、句处反复诵读,体会、想象,感受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和孟郊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母亲的恩情》。
孟郊在50岁那年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出示)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在这首诗里,孟郊称自己的母亲为——(板书:慈母)二、潜心读“事”,会心谈“话”感受母亲的恩情(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慈母呢?让我们来看看孟郊要出远门时母亲为他做了些什么。
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交流: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呀?相机板书:缝衣送儿3、体会“一针针一线线”描写母亲缝补衣裳时课文中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请你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这个句子。
交流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你为什么觉得感动?读读词语“一针针一线线”4、体会母亲缝衣时的心情孟郊的家乡有一种习俗,家里有人要出远门时,母亲或妻子就要为出门人做衣服。
如果针脚越细密,出门人就会越早回来。
儿行前里母担忧,孟郊母亲心里多担心啊!她想,(出示句子)母亲想的只是让孟郊早点回来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母亲还会想些什么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担心吗?体会“忙着”。
这一段中还有什么地方令你感动?(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难怪孟郊要这样写:(指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5、体会母亲说的话。
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母亲对孟郊的一颗什么心?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好这句话。
母亲的话,孟郊听懂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母亲的恩情》课文解读

无私的母爱
冯老师:读了《母亲的恩情》,你感受到母亲的恩情了吗?
李强:我感受到了。
夜深了,母亲劳累了一天,却在一针针,一线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
从这又密又细的针脚中,我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种强烈的爱。
刘娜:不知不觉天亮了,母亲依依不舍地将儿子送到村外,我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
张莉:母亲嘱咐儿子早点回来,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关爱和牵挂。
冯老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只有付出不计报答,母亲的爱是润物无声的,母亲不仅把这份浓浓的爱融入到一针一线的缝补中,更把母爱融入在平常的点点滴滴中。
母亲的对我们恩情,永远也报答不了。
母亲的恩情作文共九篇

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我读着读着这首唐代大诗人孟郊的古诗《游子吟》,我的眼睛湿润了。
是呀!母爱是人间最神圣的感情。
母亲天天为我做饭,在我生病的时候,母亲照顾我,辅导我学习......真是母亲的恩情说也说不完。
我做为母亲唯一的儿子,要用实际的行动来报答母亲。
在学校,上课应该认真听讲,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听老师的话,下课,不跟同学打闹,在家我要认真完成作业。
其余时间,多帮助妈妈干点家务。
在妈妈累的时候,我会帮妈妈按摩。
我要尽我所能来感恩母亲对我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二)母亲的恩情是严厉的眼光,那一天,我没有弹好钢琴,被妈妈狠狠地训了一顿。
母亲的恩情是遮雨的大伞,那一天,我做完作业,就跑出去玩了,去的时候,天还很晴朗,但回来的时候,却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我跑到小区门口的时候,焦急的妈妈带着伞,等在了门口……母亲的恩情是温柔的语言,那一天,我上英语辅导班,有几个单词一直读不准,妈妈用温柔的口吻对我说:“别着急,慢慢来”陪着我一遍一遍地听,直到我会为止。
母亲的恩情是鼓励的眼神,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给我勇气和信心,困难被我战胜,悄悄的溜走了。
母亲的恩情(三)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抱着我,哭红了眼睛,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妈妈会鼓励我,哄我开心,啊!妈妈的爱是温暖的话语。
当我跳舞不专心的时候,妈妈用责备的目光看着我,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当我认真地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妈妈亲吻了我,啊!妈妈的爱是一个香甜的吻。
妈妈的爱是无穷的力量,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妈妈的恩情,太多太深,怎么也报答不了的。
妈妈,我爱你!江苏靖江城南小学三年级:周宁漫母亲的恩情(四)我们心目中的太阳是谁?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是谁?是谁用乳汁哺育了我们?是母亲!我有一个平凡的母亲,但她对我有着不平凡的爱。
八年前,妈妈经过一场危险的手术,把我生下来,从那时起,她就不顾一切地照顾我,我想要什么她就给我买什么,想吃什么她就尽量满足我,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养育成人,让我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教学设计
创意更改栏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1
教学设计栏 9、母亲的恩情
执笔:张燕审阅:吴华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请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语言描绘,表演再现,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帮助 学生创造
各种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中去感受、体会。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游子吟》的诗意,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教育学生
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1、 学会生字;
2、 理解诗意;
3、 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补充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背诵激趣。
1、 小朋友们,最近我们正在开展“古诗文诵读”的活动, 每周我们
都要学习一首古诗,中午,广播里传出悠扬的古诗 歌曲,我们背诵许
多优秀的古诗文了。
那你听说过《游子吟》 这首诗吗?谁会背诵?指
名背诵。
2、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吗?(孟郊)
3、 孟郊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呢?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动人 的故事
呢!
4、 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母 亲的恩
情》。
二、初读指导,感知课文
1、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诗歌的背后又有怎样令人感动的故 事呢?请
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老师来读课文。
(老师范读)
2、 谁来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3、 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 不明白的
地方做上记号。
4、 小组合作练读,相互正音,相互指导。
5、 指名小组朗读。
师生评议,将难读的句子或小节再读几 遍。
6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孟郊为什么会写《游子吟》吗?
7、过渡:因为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这里的“铭 记”就是深
深地记在心里。
所以,孟郊在 50岁那年才写成 了这首著名的《游子
吟》,所以课文的题目是——《母亲的 恩情》。
(板书课题) 三、学
习生字,识字记形。
1、 这篇课文里有这些词语朋友,小朋友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 恩情缝补 报答抚摸
2、 这些词语里有一些生字朋友想和我们同学交朋友,你认 识他们吗?
认读生字:恩、补、针、根、报、抚、摸、迟、寸、永
3、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记忆字形的好办法。
4、 汇报交流,教师归纳点拨。
① 恩 第五笔是点,报恩从心底而发,所以含有“心”字 底。
词:恩情、恩人、恩重如山、报恩、感恩、恩爱、恩师 ②出示句
子:“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 的针脚。
”
“抚摸”的意思就是用手轻轻摩擦,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 」针针一线线 几根白发 迟迟
归 寸草心 永远
4、 师范写,生书空。
5、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一、 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这两个字吗?
抚 摸 形声字 词:爱抚、抚摸、抚慰、安抚、抚养、抚育 形声字
词:抚摸、摸清、摸彩票
③报
汇第四笔是竖,第五笔是横折钩 词:报纸、报答、 回报、申报、报告、报春、报道、报到、报信、报应
④补 缝补与衣服有关, 词:修补、补
偿、 过 形声字,和衣服有关,“
”不要写成“ 所以用衣字旁。
补丁、补品、补写、补养、补血、将功补
根一-很 词:树根、 和植物有关,树木都有“根”
一根、根本、根脚、根治、根深叶茂、根据
针
词:别针、 ”和金属有关,“十”就像线穿过一根针 绣花针、指南针、针对、针头、针孔、时针
迟 半包围,形声字
词:推迟、迟到、迟缓、迟早、
时快
事不宜迟、说时迟,那 ⑧寸 “村”去偏旁 词:
寸心、鼠目寸光、一寸光阴一寸金 尺寸、寸步、寸刻、寸土、
⑨永 “泳”去偏旁 词: 永存、永世、永志不忘
永远、永久、永生、永别、
教学设计栏 创意更改栏
2、寻找和母爱有关的诗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
2、 书空:恩、报、迟。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 指名读诗,评议,齐读。
2、 你读懂了诗的意思吗?哪一句让你特别感动?指名读诗 句。
3、 根据学生的回答,与相关语句相结合理解,指导朗读。
(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
归。
”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用课文 中的语句
回答:一小节中的二、三、四句)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夜 深了,
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阵阵一线线地缝补着。
她想,孩儿 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母亲对孟郊的关心爱护了吗? 找出词
语:忙着、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
指导朗读。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感人的情景吗?
说话练习:
听说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放下手重的家务活
儿, _______________
夜深了
亲_
眼睛
手—
里—
(2)母亲最担心什么呢?母亲最盼望什么呢?(学生想象星星困得眨眼,母 ____ 。
她的 ;她的双 ________________ ; 她的心
教学设计栏 _ 创意更改栏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5
回答)
指名读第二小节,看孟郊与母亲依依惜别。
给“不住地”换个词语。
孟郊注视着母亲,看到了白发,还看到了什么?(红肿 的双眼、
增添了皱纹、受伤的手指、目光中的不舍……)
这感人的场景让我们似曾相识,你有没有和妈妈或其他 家人分别
的经历呢?(学生谈生活经历,加深对母子分别悲 伤心情的体会。
)
现在再读这一小节,我们就更能体会母子俩依依不舍的 感情。
女
生读,齐读。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当孟郊告别了母亲,走在路上,他想了些什么?指名读 第三小
节。
孟郊通过什么来思念母亲?(衣服)这细密的针脚是怎 么来的?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的,回顾诗句: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孟郊把自己当作什么?把母亲比作什么?(寸草,春晖 ――太
阳)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孟郊对母亲的思念呢?
“抚摸”、“注视”
在上一课中,我们知道“抚摸”是用手轻轻摩擦, 你知道“注
视”是什么意思吗?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
注视:集中目光看。
那么,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 脚,他的
眼前仿佛会浮现出什么画面呢?
是啊!母亲是那样地关爱自己,自己怎能报答得了母亲 的恩情
呢!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假如换个说法,你觉得好吗?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 啊!”
是啊,母爱如春晖,像春天的太阳光一样温暖、和煦。
她不强
烈,但却使小草生根发芽;她不冷漠,使小草在冬天
教学设计栏 创意更改栏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6
之后舒展身体,健康成长。
让我们读好这句话,表达出对母 亲的感恩之情。
指导读第三小节的第二句后半部分:母亲的 慈爱
(1)这首诗写得真好!有情有景,感人肺腑。
让我们一齐 来吟诵《游
子吟》。
齐读,试背。
4、 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成的?齐读第四小节。
(1) 离家几十年,孟郊忘记母亲的恩情吗?
(2) “铭记在心”就是永远不忘,深深地记在心里。
(3) 指导朗读第四小节,重读“铭记在心”。
5、 课文学到这儿,你想对孟郊说什么?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什么?
6、 让我们怀着对妈妈的感激和热爱,读好这篇课文。
齐读 全文。
三、拓展阅读,延伸情感。
1、 读补充阅读《妈妈的爱》;
2、 仿写一首小诗,送给妈妈作礼物。
3、 补充《三字经》中
断机杼。
”的故事。
补充词语:
恩人
恩情 报恩 补充 补救 补足 针线 针眼 发根 树根
根本 爱抚 抚摸 轻抚 书报
报告 迟到 迟疑 迟来 分寸 尺寸 永远
针尖 电报 “卄.¥ m 曰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