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改造设计概念(立意)

合集下载

旧村改造方案

旧村改造方案

旧村改造方案近年来,旧村改造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关注的焦点。

旧村改造指的是对老旧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以提升整个社区的生活品质和环境。

旧村改造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点、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因素。

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旧村改造方案的设计。

一、建筑风格旧村改造的建筑风格设计需要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特色,让整个社区的建筑风格更加统一和协调。

在保持历史遗留建筑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现代化元素,以提升生活品质。

比如,加入现代化设施和公共活动区,为老年人和孩子提供更多便利。

二、交通道路旧村改造的交通道路设计需要解决交通瓶颈、提升交通效率同时考虑当地的环境保护。

比如,可以设计隐形道路或者两旁绿化隔离带,增强道路美观性和生态性。

同时,整合社区内部的交通资源,提高交通配套设施完善程度,以便居民出行更便捷更舒适。

三、环保意识在旧村改造时,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

除了加强对建筑排放的限制,还要从生活习惯方面着手,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比如,建立环保意识教育宣传中心,开展环保主题的知识讲座、活动等。

同时也可以创造环保条件,如开发太阳能、雨水回收等绿色节能技术。

四、文化旅游旧村改造还可以发挥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作用,提升整个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需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和历史遗留文化,建立文化旅游体验区,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并且增加村庄的收益,致力于实现文化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旧村改造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社区历史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情况等等,以达到社会和谐、文化繁荣、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旧村委改造方案

旧村委改造方案

旧村委改造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久失修的旧村委开始被纳入到城市更新和改造行列中。

旧村委改造,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更能让原本面临退化和荒废的社区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目标与意义通过旧村委改造,旨在打造一个更为人性化、更具活力和魅力的社区。

改造后的村委,应该是一个集居住、娱乐、商业、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社区,让社区居民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对于城市的发展,旧村委的改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造后的旧村委,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旧城区面临的环境污染、城市治理和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让城市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改造方案1.建设绿化景观在旧村委改造的过程中,应在旧村委内部建设美丽的绿化景观,如花坛、草坪、林荫道、庭院等,打造村落美丽的生态环境,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2.重建屋顶雨水收集系统村庄内的屋顶应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居民生活中产生的雨洪自然地累积下来,进行分流,减少雨水直接注入地下水资源中,达到环保的目的。

3.修缮老旧建筑旧村委中,有许多废弃、老旧的建筑,有的要面临废弃拆除,有的则需要进行修缮和改造,提高耐久度和便利性,让居民形成安全的居住环境。

4.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在旧村委中,应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小区商业区、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通过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5.发展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均可以成为旧村委优化产业结构的理想产业。

此外,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如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等也为旧村委增强特色和活力,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实施步骤实施旧村委改造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以确保改造的顺利进行。

实施步骤如下:1.收集村委现状数据了解旧村委现状和拟建设的功能区域,包括了解每个区域的区划、绿化设施、交通情况、文化历史、公共设施的优缺点等,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2.制定改造方案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诉求,制定出基本改造方案,明确每个区域的改造内容、重点、工作流程和经费预算等。

对旧城改造项目的理解和案例

对旧城改造项目的理解和案例
7. 开发模式问 题研究
8. 拆赔方案研 究
➢核心功能区 ➢规划如何为土地增值 ➢指标如何使利润平衡 ➢指标如何使土地增值
➢改造前后规划建筑风格的统一性问题 ➢新建建筑与整体风格相容性问题 ➢改建建筑与整体风格相容性问题 ➢街区改造与整体风格相容性问题
➢改造主体分析 ➢改造中利润实现主体与风险控制主体考 虑 ➢整体改造与局部改造 ➢整体开发与分期开发
对城市未来发展预 见
•对未来准确的 预见是领导决策 的基础
对城市旧城改造剖 析
•剖析旧城
•旧城改造对城 市未来的影响
旧城改造发展纲领 与策略
•实施应具备的 条件
•实现条件的策 略
8
内容 动因 注重 内涵
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的比较,对旧城改 造进行重新界定
旧城改造
城市更新
局限于物质性改造为主 阻止城市物质性老化(有形磨损)
➢政府资金援助条件及方式 ➢投资收益细目的分类列举及平衡计算 ➢新增土地价值清算
4. 开发控制问 题研究
➢政府在开发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及收益
➢开发商在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及收益 ➢社会及国家在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及收益 ➢风险控制
12
需解决的关键点(续)
5. 功能布局与 规划指标问 题研究
6. 建筑风格问 题研究
紧邻淮海中路-南至自忠路
--东至西藏南路 原自然街坊23个
新天地
原居住人口7万人
15
新天地的改造只是太平桥改造规划中的一部分
太平桥改造规划 ➢A太平桥人工湖绿地, 占地4.4万,水面面积 1.2万,地下为车库, 已成为市中心景观 ➢B新天地,占地3万, 建面6万,分南、北里。 ➢C翠湖天地高级住宅 小区,总建68万 ➢D企业天地甲级写字 楼区,总建面50万, 兴建办公楼、酒店、商 场等 ➢E瑞安集团总部大楼, 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理念

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理念

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理念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理念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乡下已经成为人们远离喧嚣都市、返璞归真的理想居住地。

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理念应该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结合自然和现代科技的元素,打造一个舒适、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首先,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房子的主要能源来源,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同时,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房子的朝向和采光,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能源的消耗。

在材料选择上,应尽量使用可再生、环保的材料,避免采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材料。

其次,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应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房子应尽可能低调自然,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融。

可以利用生态建筑技术,将房子融入自然景观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房子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的结构,将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提供一个与大自然亲近的生活空间。

再次,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应注重功能与美学的并重。

房子不仅要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还应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可以使用智能科技,将房子变得智能化,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同时,注重房子的美学设计,使其成为乡村风景的一部分。

可以运用简约、现代的设计元素,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乡村居住空间。

最后,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应注重社区和社交互动。

乡下房子通常有着更大的土地面积和更多的社区资源,可以设计成为一个社区式的居住环境。

设计社区休闲空间、集体活动场所,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农耕、农作等乡村生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和乡村精神。

未来乡下房子的设计理念应以环保可持续、自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功能与美学并重、社区和社交互动为核心。

通过这样的设计,未来乡下房子将成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理想居住环境。

雁塔区城中村改造策划方案(后村)

雁塔区城中村改造策划方案(后村)

➢ 昭城苑——在唐代长安城的城坊中,昭国坊正好位于现在的后村所在地,昭 城苑的命名突出了地段文脉和人居氛围。
第二部分 项目定位及依据
后村
二、项目定位:
1、产业定位: 中高档住宅+特色商业街(特色灯具、时尚装饰品、高端家具)
2、文化定位:
以唐文化为依据,以儒释为符号(外部空间为唐文化儒家主题,内部院落为 佛文化主题)
(5)周边住宅情况
借助曲江新区快速发展的影响,围绕着后村建了一大批住宅项目,如:心 情雅苑、天泰花园、金裕花园、城南锦绣等;后村周边分布的社区有:省委家 属院、东小区社区、联建小区、石油家属院、陕西质检所家属院、西影厂家属 院、殡仪馆家属院、情报所家属院、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家属院等。
第一部分 后村基础资料及评价
地块 类别 1、2层 3层
后村(南) 4层 5层以上 集体用房
小计
面积 167694.21㎡ 74083.81㎡ 47215.75㎡ 19301.59㎡ 671.30㎡ 308966.66㎡
总计:513366.66㎡
第一部分 后村基础资料及评价
后村
二、项目地现状
5、计划改造的项目地范围:
➢ 后村可供改造开发的土地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后村(南)287.05亩(含城南锦 绣欲征的72亩地),居委会39亩,后村(北)40亩。
➢ 后村南面毗邻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和亚洲最大的唐文化主题广场 大雁塔北广场隔路相望,西邻陕西省委及家属区,其西面的雁塔路是西北地 区著名的IT一条街,北面是西安较有影响力的南二环大型餐饮带;
➢ 后村地处正在形成的大雁塔商圈内,和城南商业中心小寨商圈相邻,到新建 的李家村特色商业中心约1公里,离西安市中心商业区钟楼约4公里,去绕城 高速曲江入口仅约4公里。

雁塔区城中村改造策划方案(后村)

雁塔区城中村改造策划方案(后村)

02
改造目标与定位
改造目标
1
改造定位
2
3
依托周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后村打造成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文化旅游区
以改造后村为契机,打造一个城市更新的示范区,为其他城中村的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更新示范区
通过改造,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居民生活改善区
社会层面,后村改造将有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和公共设施水平,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政策层面,西安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为后村的改造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项目背景介绍
项目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后村的城中村现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通过改造,将使城市界面更加整洁,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制定具体改造方案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城中村改造领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改造效率和品质。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监管城中村改造过程,确保改造符合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
改造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如拆迁安置、就业、社会保障等。
注重居民权益保障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参考文献
该文献提供了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政策背景和相关规定,为策划方案提供了政策依据。
文献名称: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文件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社会效益评估
改善环境质量
改造后村城中村将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增加绿地等方式,改善区域内的环境质量。
提升生态效益
通过改造后村城中村,可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对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未来乡村社区设计理念

未来乡村社区设计理念

未来乡村社区设计理念
乡村社区是现代人们追求优质生活的新选择,未来乡村社区应该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生活环境,具备以下设计理念。

首先,未来乡村社区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保留乡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体系,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优良的水质和空气质量,提供清新、健康的生活空间。

在乡村社区的设计中融入绿化景观和生态廊道,提供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色,丰富居民的生活体验。

其次,未来乡村社区的布局应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设计合理的公共空间和社交场所,例如公园、广场、图书馆等,营造出开放、友好的社区环境,方便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方便居民获取各类信息和社区资源,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和居民的满意度。

第三,未来乡村社区应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

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和居委会,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激发居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营造出团结、和谐、友善的社区氛围。

最后,未来乡村社区的设计要紧跟时代潮流,注重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引入新能源和智能化科技,改善乡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并发展绿色产业和
创意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就业机会,实现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未来乡村社区的设计理念应当以保护环境、注重人与人的交流互动、倡导居民参与和自治、推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通过这些理念的融合,可以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社区,提供给人们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

乡村改造汇报总结-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乡村改造汇报总结-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乡村改造汇报总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乡村改造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和发展,旨在提升乡村生活质量、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人口的减少,乡村改造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乡村改造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

通过改造,可使农村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改造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利益和需求,确保改造方案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同时,要注重保护农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确保改造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破坏。

乡村改造的成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如通过举办乡村文化节、乡村旅游推介会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乡村,体验乡村风情和乡土气息。

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布改造成果的报告和宣传片等媒介进行传播,提高乡村改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乡村改造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全面系统的改造,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乡村改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才能取得长远的效益。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介绍乡村改造的相关情况和成果。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并阐明撰写本文的目的。

随后,正文部分将围绕乡村改造的背景、改造计划的实施以及改造成果的展示展开论述。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改造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乡村改造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乡村改造的相关情况,分析改造过程中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果,并对乡村改造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1.3 目的乡村改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优化乡村的自然环境、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就业机会,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港后村改造设计项目
设计概念(立意)
后村算不上什么历史文化的地方,只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沿海的一个很小的村庄,西侧有山环绕,东侧沿海。

从1922年漳州开发区的建立直到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建起,后村面临和我国许多农村一样的问题:在过度追求发展速度的时候,社区地位下降,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拆除,新建筑见缝插针,新旧建筑杂乱无规划,环境污染严重……种种问题使得后村的村民大部分离家去对海岸的厦门发展,如今很多房子虽有四五层高却无人居住,又或是成为租房。

村内大部分以老人、儿童和外来人员为主,如果一旦漳校学生放假或上课时,后村呈现冷清甚至陌生得可怕。

在中国的每个农村地区都有其地方从祖先传承下来的地方文化,就如在后村农历二月二(又称龙抬头)的时候,我能看到村里比平时热闹,可以看到居民忙于祭拜和煮菜果。

菜果是我第一次看到,虽然农历二月二是中国农村的传统节日,但是每个地方过的方式都不一样,我家那里就没有后村这个地方那样在二月二吃菜果。

由于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后村无法对抗外来文化在经济、科技优势而逐渐消失,使得其地方的文化慢慢消失,居民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提高,呈现出其生活无力与失焦的现象。

说到文化,在以前我也会将文化理解成美术展、博物馆或者音乐会等层面,但是我们应该以更宽广的视角来看文化,将文化回归原点,其就是生活的艺术。

“文化的凝聚力在于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展示和对生活强烈的热爱。

”以百年老树为中心,创造出属于后村的文化休闲空间,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

在回归和延续传统风俗文化的同时,处理好后村西侧对学校师生生活、学习及发展的影响,为此需要通过设置书店、书吧、阅览室等来满足师生的教学要求;设置健身房、超市、理发店、餐饮店等来满足生活要求。

后村在前几年,从我来到漳校开始,慢慢的一家又一家的书店倒闭关门,我认为应该在后村沿街处营造出属于大学学校的学习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优秀的发展。

“回归”,从回忆到回归:保留并更新后村传统建筑,使其回归本来就带着生活活力的平凡建筑;回归并保留以前村中自身独特的小巷和趣味的院落空间,营造出邻里感和归属感;回归后村的活力,创造文化休闲空间,从而延续后村的地方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羽,李成章,王曼,殷晓博.日本小城镇的社区营造活动对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12/03.
[2]苏昭英,蔡季勋.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轨迹[M].中国台湾“文建会”,1999.
[3]黄健敏.台湾民众参与的社区营造[J].时代建筑,2009-2.
[4]王冬.乡村社区营造与当下中国建筑学的改良[J].建筑学报,2012-11.
[5]张智强.“社区营造”模式下的农村社区更新研究[D].厦门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