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试卷《学前心理学》答案
学前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 快速变化B. 相对稳定C. 缓慢发展D. 停滞不前答案:A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快速变化,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2.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解析: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主要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属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更高级阶段,通常出现在学龄期以后。
二、填空题1.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
答案: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解析: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这些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交往。
2.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通常经历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程。
答案:他律到自律解析: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通常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即从依赖成人的规则和指导到能够自我约束和理解道德规范。
三、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包括对同伴关系的重视、合作与竞争的初步形成、道德感的萌芽以及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建立友谊,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
2. 描述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案: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几个阶段包括:安全感的建立、情感表达的多样化、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以及同理心的发展。
这些阶段反映了儿童在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成长。
四、论述题1.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设计更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
其次,认识到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A. 抽象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逻辑思维D. 直觉思维答案:B2.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于: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龄前期D. 学龄期答案:B4.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 语言能力B. 游戏能力C. 同伴关系D. 认知能力答案:C5.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 以自我为中心B. 以他人为中心C. 以规则为中心D. 以情感为中心答案:A6.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 情绪表达B. 情绪理解C. 情绪控制D. 情绪识别答案:C7.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皮亚杰B. 弗洛伊德C. 埃里克森D. 维果茨基答案:A8. 学前儿童的依恋类型主要包括:A. 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B. 安全型、反抗型、回避型C. 安全型、焦虑型、反抗型D. 安全型、反抗型、回避型答案:B9. 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 环境刺激B. 认知能力C. 社会支持D. 情绪状态答案:A10. 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主要通过:A. 观察学习B. 模仿学习C. 社会互动D. 自我反思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具体到抽象C. 从被动到主动D. 从不稳定到稳定答案:ABC2.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A. 家庭环境B. 同伴关系C. 教师态度D. 社会文化答案:ABCD3.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A. 情绪表达的直接性B. 情绪体验的短暂性C. 情绪调节的困难性D. 情绪理解的复杂性答案:ABC4.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包括: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B5. 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哪些途径:A. 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B. 鼓励自主探索C. 限制规则和框架D. 增强社会支持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由简单到复杂B. 由具体到抽象C. 由低级到高级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项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A. 语言敏感期B. 运动技能发展期C. 社会情感发展期D. 认知发展期答案:A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A. 自我评价B. 自我控制C. 自我认知D. 自我调节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答: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单音节到多音节词,从模仿到创造性使用语言。
此外,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密切相关。
2. 描述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阶段。
答: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阶段包括:早期的生理反应阶段,情绪表达阶段,情感认知阶段和情感调节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理解和他人的情感。
三、论述题1. 论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能力的逐步发展。
儿童通过感官体验世界,记忆能力逐渐增强,思维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语言能力则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
对教育的启示是,教育者应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鼓励儿童探索和实践,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1. 某幼儿园的小明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答: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同伴关系等。
教育策略应包括:增强家庭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小明学习非攻击性的社交技能;鼓励小明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通过正面强化,奖励小明的积极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科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科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什么?A. 形式运算阶段B. 具体运算阶段C. 前运算阶段D. 感知运动阶段3. 以下哪个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思维发展迅速D. 独立性差4. 学前儿童在社交能力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 语言能力B. 运动能力C. 同伴交往D. 抽象思维5.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经济因素6. 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 词汇量的增加B. 语言理解能力C. 语言表达能力D. 所有选项都是7.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A. 情绪表达直接B. 情绪稳定性强C. 情绪调节能力弱D. 所有选项都是8. 学前儿童在道德认知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 对规则的遵守B. 对公平的理解C. 对他人情感的同情D. 所有选项都是9.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A. 自我认知B. 自我评价C. 自我控制D. 所有选项都是10. 学前儿童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 绘画能力B. 音乐能力C. 舞蹈能力D. 所有选项都是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 描述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
3. 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家长和教师应如何引导?4. 学前儿童在语言能力发展中,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其发展?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学前儿童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2. 分析学前儿童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案例:小明是一个5岁的男孩,最近在幼儿园表现出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但他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经常因为不懂得分享而发生冲突。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学前⼼理学》试题及答案《学前⼉童⼼理学》考试试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理学家( )A.霍尔B.华⽣C.盖塞尔D.施太伦2.当物体触及新⽣⼉⼿掌⼼时,他会⽴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B.达尔⽂反射C.巴布⾦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3.⼈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会感到桔⼦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B.相继对⽐C.同时对⽐D.感觉相互作⽤4.“绘⼈测验”所使⽤的研究⽅法属于( )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5.⼈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性的期望⽽逐渐形成的⾏为,是( )A.亲社会⾏为B.攻击⾏为C.合作⾏为D.性别⾓⾊⾏为6.当孩⼦情绪⼗分激动,⼜哭⼜闹时,有经验的幼⼉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会慢慢停⽌哭闹。
这种帮助孩⼦控制情绪的⽅法是( )A.转移法B.⾃我说服法7.认为⼉童智⼒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童智⼒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增加。
这种理论属于( )A.智⼒分化论B.智⼒复合论C.智⼒内容变化论D.智⼒多元论8.⼉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B.1岁半~2、3岁C.2、3~4、5岁D.4、5~6、7岁9.在⼉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对思维活动作⽤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由⼩到⼤,语⾔的作⽤由⼤到⼩B.动作的作⽤由⼤到⼩,语⾔的作⽤由⼩到⼤C.动作和语⾔的作⽤均由⼤到⼩D.动作和语⾔的作⽤均由⼩到⼤10.⼉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1岁半~2岁B.1岁~1岁半C.2岁~2岁半D.2岁半~3岁11.幼⼉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较,是( )A.意义记忆效果好B.机械记忆效果好C.两者都很好D.两者都很差12.幼⼉正在教室⾥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阵喧哗声,孩⼦们不由⾃主地探头去看,或侧⽿倾听。
大专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专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以下哪个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A. 婴儿期B. 学前期C. 学龄期D. 青春期答案:B2.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马斯洛答案:B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学前儿童主要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抽象思维能力成熟D. 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答案:C5.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自我评价B. 自我控制C. 自我认识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答案:认知能力7.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发展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情感8.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能力是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
答案:交往9.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是其道德发展的重要表现。
答案:同情心10.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教育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答案:品德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认知能力逐渐成熟,情感表达丰富多样,社会交往能力逐步增强,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以及道德观念开始萌芽。
12. 描述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
答案: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包括中心化思维,缺乏守恒概念,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以及象征性思维的初步发展。
13. 阐述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包括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的儿童尚未形成道德观念;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遵循成人的规则和命令,道德观念受外界影响;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开始理解规则的相对性,能够自我调节行为。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以下哪项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 语言能力B. 社交能力C. 自我认知D. 运动能力答案:C4.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A. 父母的情绪表达B. 同伴的互动C. 教师的引导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个理论是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A.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在感觉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使用象征性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思考。
7. 描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几个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包括自我认知的增强、自我评价的初步形成、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8. 解释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儿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亲子互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答案:亲子互动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关爱、支持和引导能够促进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形成。
亲子互动还能帮助儿童学习社会规则、发展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中,哪个阶段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前期D. 学龄期答案:B2.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是在哪个时期?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前期D. 学龄期答案:C3.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处于哪个阶段?A. 前道德阶段B. 他律道德阶段C. 自律道德阶段D. 后道德阶段答案:B4.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以什么为主?A. 直观动作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D. 创造性思维答案:B5.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是?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前期D. 学龄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满分15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快速性B. 可塑性C. 稳定性D. 连续性答案:A、B、D2.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A. 情绪表达的直接性B. 情绪体验的短暂性C. 情绪反应的强烈性D. 情绪控制的困难性答案:A、B、C、D3.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领域包括?A. 感知B. 记忆C. 思维D. 语言答案:A、B、C、D4.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A. 亲子关系B. 同伴关系C. 师幼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A、B、C、D5.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包括?A. 道德观念的初步形成B. 道德行为的模仿性C. 道德判断的他律性D. 道德情感的内化性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满分10分)1.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在婴儿期就已经形成。
(错误)2.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完全依赖于成人的教导。
(错误)3.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
(错误)4. 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具有情绪表达的直接性和情绪体验的短暂性。
(正确)5.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通过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来实现。
(正确)6.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专试卷《学前心理学》答案姓名年级专业层次教学单位··················密···················封·····················线··················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 分)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3.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 题,每题2 分,共10分)D )。
A.0-1 岁B.0-3 岁C.0-5 岁D.0-6 岁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 想象B. 记忆C. 知觉D. 感觉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C )。
A. 形状知觉B. 大小知觉C. 深度知觉D. 方位知觉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学家是(D )。
A. 陈鹤琴B. 布鲁纳C. 皮亚杰D. 艾宾浩斯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A )。
A. 工具性攻击行为B.敌意性攻击行为C .言语性攻击行为D.生理性攻击行为三、简答题(共5 题,每题10 分,共50分)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3.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不断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4.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5. 简述学前儿童攻击__ 的特点。
(1)幼儿攻击__ 频繁(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4)幼儿的攻击__ 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20 分,共20分)案例兰兰今年三岁多点儿,活泼可爱,特喜欢画画、拼图。
每次画画总是拿起笔来就画,偶尔画出一种图形,就高兴地说:“哈,小鸟,瞧,我画了只小鸟!”画出来的像什么就说是什么。
拼图也是这样。
爸爸见此很不满意。
每当兰兰要画画了,他总是要求兰兰说:“你告诉爸爸,你想画什么,想好了再画画!”兰兰不听,还是拿起笔来就画。
兰兰爸爸非常生气,经常批评兰兰“做事之前不动脑筋!”。
请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有关理论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兰兰的行为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请对此趋势以及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作简要说明。
2 .兰兰爸爸的要求和批评是否合理?请就如何正确、引导像兰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些建议或对策。
1 、答: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趋势。
兰兰现在的思维处于直觉行思维,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不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所以兰兰画画时是画出来像什么就说是什么,不是先想好了再画出来通常没有目的性。
2 、答;不合理。
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我的建议是:1) 聆听孩子的表达孩子自己的想法是通过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的,仔细去聆听一下孩子的想法,你会发现他的创意和发展。
(2)给予孩子以肯定的鼓励。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用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给予肯定的鼓励是对孩子发展最大的帮助。
(3)耐心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和习惯。
你的耐心引导会激发孩子学习和表达的激情。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xx-08-17 10:24:37)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心理2. 注意3. 形象记忆4. 再造想象5. 创造性思维二、填空: ( 每个空1分,共30分〉1. 1879 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 在( ) 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 ) 中分离出来。
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 心理现象分为( ) 和( ) 两大类。
前者包括( ) 、〈〉和( ); 后者主要是从〈〉、( ) 和( - .) 等方面反映出来。
3. 幼儿的活动主要有( ) 、( ) 和( ) ,其中〈〉是主导活动。
4. 注意不是〈〉的心理过程,但任何一种( )自始至终都离不5. 一个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仅凭经验是难以正确断定的。
对于一个多动的儿童,必须根据生活史、( ) 观察、( ) 检查、( .) 测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学前儿童的好动当作多动来对待。
6. ( . ) 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 ),也是个体与( )保持平衡的保障。
7.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 ) 再( ) 然后是( ) 。
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参照辨别,因此,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 ) 示范。
8.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 、( ) 、( ) 三个基本环节。
9. 言语是(. . ) 借助( ) 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三、解释心理现象:' ( 每小题2分,共10分〉1. 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应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
2. 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参加者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饭,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一下子转到" 小花园飞而走到沙坑去玩了。
()3. "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4. 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 强、平衡、灵活型”。
()5. 有的儿童绘画能力突出,有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还有的儿童能歌善舞,对音乐、韵律特别敏感⋯⋯()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 分,共10 分)1. ? 学前心理学》的《注意》一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3--5 分钟,中班幼儿可达到10 分钟,大班幼儿可延长到10--15 分钟。
" 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小、中、大班单个〈或一次〉教育活动时间分别应该控制在多长?为什么?2. ? 学前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 布卢姆以17 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设其智力为100%,得出各个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 一岁,20%; 四岁,50%; 八岁,80%; 十二岁,92%; 十七岁,100%" 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这段材料对我们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五、简答题:( 每小题-10 分,一共20分〉1.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2. 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谈谈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意义及途径。
六、论述题: (20 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前后有什么不同?《学前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 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心理: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 注意: 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 形象记忆: 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 再造想象: 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5. 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 ( 每个空1 分,共30分〉1. 冯特、德国莱比锡、哲学2.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3. 游戏、学习、劳动、游戏4. 独立、心理过程5. 临床、神经系统、心理6. 感知觉、基础、环境7. 上下、前后、左右、" 镜面"8.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9. 个体、语言三、解释心理现象: (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2. 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 适应4. 气质的掩蔽现象5. 说明幼儿在能力的类别上存在差异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 分,共10 分)1. 能说出小班15 分钟,中班20 分钟,大班25 至30 分钟,给3分: 能够举出一些实例或能从理论方面表述清楚即给2 分。
共5 分。
2. 能结合实际,说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即可酌情给3-5 分。
五、简答题: ( 每小题10分,共20分〉1.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2. 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说明儿童性格塑造的重要性可给2 分: 以下每条2分,没有举例的只给1分: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2) 树立良好榜样; (3) 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4) 重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作用。
六、论述题:(20 分〉1.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并能从多个角度举出实例来论证( 15-20 分)2. 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也能结合部分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举例但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