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顺序-教案.docx

合集下载

《写作__说明的顺序导学案》

《写作__说明的顺序导学案》

《写作__说明的顺序》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导学案,学生将能够掌握写作说明的顺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导入引导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写作说明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

无论是写作一篇说明文、操作手册,还是写作一篇实验报告,都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确保读者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那么,在写作说明时,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内容的顺序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究讨论1. 了解写作说明的定义及特点写作说明是一种表达性强、逻辑性强的写作形式,主要目标是向读者传达特定信息或指导特定行为。

在写作说明时,作者需要清晰明了地陈述事物的特征、性质、过程或方法,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并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操作。

2. 探讨写作说明的顺序在写作说明时,安排内容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组织:- 确定写作说明的主题:明确写作说明的中心思想或内容。

- 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性质:描述事物的外观、结构、功能等特点。

- 揭示事物的过程或方法:说明事物的操作步骤、实施方法等。

- 提供相关例证或实例:通过具体案例或实例来加强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 总结归纳:对整个说明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出建议或展望。

三、实践演练1. 请写一篇说明文,介绍如何制作一道简单的沙拉。

按照上述顺序安排内容,确保逻辑清晰。

2. 请根据以下提示,撰写一篇操作手册,介绍如何应用某款手机App。

同样按照上述顺序进行组织。

四、拓展延伸1. 请查找一篇实际的说明文,分析其内容顺序的安排,看看是否符合我们上述提到的顺序。

2.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思考在写作说明时,如何更好地安排内容的顺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对写作说明的顺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确保读者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我们的意图。

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中不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成为优秀的作者。

叙事作文顺序教案

叙事作文顺序教案

叙事作文顺序教案教案名称:叙事作文顺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叙事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如何编写有条理和清晰的叙事作文;3. 掌握叙事作文的顺序结构,包括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4.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何为叙事作文,向学生解释叙事作文的定义和特征。

2. 通过举例子,向学生展示一个优秀的叙事作文,让学生对叙事作文的结构和内容有初步了解。

步骤二:讲解叙事作文的顺序结构(15分钟)1. 向学生解释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在叙事作文中的重要性,并解释两者的区别。

2. 列出时间顺序词(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和逻辑顺序词(如因此、所以、然而等)的例子,让学生熟悉它们的用法和作用。

3. 通过举例子,讲解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如何帮助叙事作文的连贯性和清晰度。

步骤三:练习叙事作文的顺序结构(20分钟)1. 分发几篇简短的叙事文章给学生,让他们进行阅读。

2. 要求学生标出文章中使用到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词,让他们分析这些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3. 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篇短篇叙事作文,要求他们合理运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组织文章结构。

步骤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写的作文,让他们阅读对方的作品,并给予反馈和评价。

2. 回顾和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和技巧,再次强调叙事作文的顺序结构的重要性。

步骤五: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长一点的叙事作文,要求他们运用所学到的顺序结构,并注重文章的连贯性和清晰度。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2. 对学生完成的短篇叙事作文进行评分,评估他们是否能正确运用顺序结构。

备注:教案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写作顺序的讲解教案

写作顺序的讲解教案

写作顺序的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写作顺序的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写作顺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描述事物发展或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的写作技巧。

3. 能够运用写作顺序的技巧撰写连贯、有条理的文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包含写作顺序的定义、示例和练习题的教案。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顺序的概念,并解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描述事物发展或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的写作顺序。

讲解:1. 教师详细解释写作顺序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在写作中使用写作顺序可以使文章更易于理解和组织。

2. 教师介绍写作顺序的常见表达方式,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

示范:1. 教师提供一个新的例子,并展示如何使用写作顺序的技巧来描述事物发展或事件发生的顺序。

2. 教师逐步写出文章的每个部分,同时解释自己选择使用写作顺序的原因。

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话题,例如自己的一天、一个假期或一次活动,并使用写作顺序的技巧撰写一篇文章。

2. 学生互相交换文章,进行互评和改进。

总结:1. 教师总结写作顺序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使用写作顺序,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写作顺序的技巧撰写其他类型的文章,如说明文、议论文等。

2. 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并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写作顺序来组织内容。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写作顺序的技巧。

2. 教师评估学生撰写的文章是否具有连贯性和有条理性。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写作组织方式,如比较对比、因果关系等,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技能。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教案:写作说明的顺序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撰写一篇写作说明。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见物品,如铅笔、手机等。

2. 打印几篇不同类型的写作说明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请学生猜测这些物品的使用方法。

2. 鼓励学生以口头方式描述使用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

提示顺序:1. 分析目标受众:引导学生思考使用说明的目标受众是谁,例如,年龄段、文化程度等。

2. 确定主题和标题:要求学生明确写作说明的主题,并为其起一个恰当的标题。

3. 步骤分解:学生需要将使用方法按照顺序进行步骤分解。

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安排步骤。

4. 使用清晰的语言:鼓励学生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或专业术语。

实践与评价:1.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物品或自己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自己的写作说明。

2. 学生互相交换写作说明,并互相反馈,督促彼此改进。

3. 教师收集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评价。

拓展练习:1. 让学生找出一则真实的写作说明,并分析其顺序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尝试撰写其他类型的说明,如烹饪、组装等。

面对困惑与错误处理:1.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及时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2. 多展示优秀学生的写作范例,以启发其他同学。

3. 提供有关撰写写作说明的技巧和建议。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如电子产品、运动器材等,设计并撰写一份专业的写作说明。

这将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和专业知识。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撰写写作说明的顺序和技巧。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扩展阅读:学生可以找一些实体物品的使用说明书,与家长一起阅读,并对比分析其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写记叙文的步骤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写记叙文的步骤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写记叙文的步骤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步骤与技巧。

3.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写作。

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2.记叙文的写作步骤与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在写作中发现观察、倾听、感知和思考的经验。

2.如何让学生进行角色设定、情节设计和结构组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范文和写作素材。

2.整理相关教学材料。

3.准备书面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让学生看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是一段描写自然景色、人物活动或小动物趣事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2.通过讨论或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二、讲解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10分钟)1.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2.引导学生认识到记叙文是通过事件的叙述来表达对人、事、物的感受和见解。

3.介绍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如真实性、感受性、生动性等。

三、分析记叙文的结构与语言技巧(20分钟)1.分析记叙文的一般结构,即引子、事件、描写和结尾四个部分。

2.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的语言技巧,如比喻、拟人、对话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四、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步骤(2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步骤:选择主题、构思情节、设置人物、安排结构。

2.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主题选择情节,并对角色进行设定和塑造。

3.引导学生讨论记叙文的结构安排,如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五、示范和操练(30分钟)1.教师示范一篇记叙文的写作过程,进行实地观察或倾听后进行自由写作。

2.学生交流、分享并互评,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感受和思考的经验,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技巧。

3.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短暂的事件,并按照教学中所学的步骤进行写作。

2.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作文与范文的异同,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

作文写作步骤教案设计

作文写作步骤教案设计

作文写作步骤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概述:本教案旨在教导学生如何编写一篇完整、有条理的作文。

通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写作,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1. 了解作文写作的基本步骤;2. 学会使用合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一、引入(10分钟)1. 导入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

二、步骤一:理解题目(10分钟)1. 分析题目,确定文章要写的内容。

2. 确定作文的对象、形式和要求。

三、步骤二:准备素材(15分钟)1. 找寻与题目相关的资料、观点和例子。

2. 进行思维导图或草稿的编写。

四、步骤三:构建大纲(15分钟)1. 根据素材和思维导图,确定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安排。

2. 编写文章的引言、主体和结尾。

五、步骤四:展开写作(25分钟)1. 按照大纲的结构,逐步展开各段落的内容。

2. 使用恰当的过渡词和句子连接段落。

六、步骤五:修改润色(20分钟)1. 检查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通顺。

2. 修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检查拼写、标点和语法错误。

七、步骤六:总结回顾(10分钟)1. 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作文。

2.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方法:1. 交互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示范引导:教师模拟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参考。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部分练习或任务。

教学辅助工具:1. 讲义、课件;2. 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安排:一、引入(10分钟)1. 导入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

(教师可以举例子或讲述个人经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写作动力。

)二、步骤一:理解题目(10分钟)1. 分析题目,确定文章要写的内容。

2. 确定作文的对象、形式和要求。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三、步骤二:准备素材(15分钟)1. 找寻与题目相关的资料、观点和例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上册作文序列(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上册作文序列(二)

一班级上册作文序列〔二〕课题:识字4训练内容:走进大自然教法提示:一、读识字内容。

二、播放?识字4?课件。

三、老师示范说句子。

〔用上识字表词语〕如:我发觉了好多小昆虫,有,有,还有。

蝴蝶在花丛中飞。

四、指导同学说话。

1、自由练说。

2、个别生说。

3、评价。

课题:识字5训练内容:看图说话教法提示:一、回忆识字内容。

二、指导看图。

联系课本中的插图,让同学充分说一说,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秀丽富有。

三、指导同学连贯地说话。

大海里有和。

1、自由练说。

2、个别说。

3、评价。

课题:识字6训练内容:看图说话教法提示:一、回忆识字内容。

二、指导看图。

联系课本中插图,让同学了解大城市里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成就。

三、指导同学连贯地说话。

大城市里有〔〕,有〔〕,还有〔〕。

课题:9大海睡了训练内容:继编课文教法提示:一、齐声背诵课文。

二、师:大海睡着了,她是这样的安静。

小伴侣,你宠爱这样的大海吗当太阳又一次升起时,大海就在风儿和浪儿的笑闹声中醒来了。

你能想象一下大海睡醒时的情景吗1、同学争辩。

2、沟通。

三、继编课文1、出示:风儿,浪儿,早晨到,大海。

她抱着,她背着,那忽急忽缓的潮声啊,是她的歌声。

2、同学自由练说。

3、指名说。

4、评价。

课题:10冰花训练内容:仿句式说话教法提示:一、指导看图朗读课文想象。

二、出示句子:窗上的冰花像。

弯弯的月牙像。

像。

三、指导说话1、自由练说。

2、师范说。

3、评价。

课题:11北风和小鱼训练内容:看图说话教法提示:一、指导看图。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看图补充句子。

北风吹向了、和。

1、个别说。

2、评价。

课题:12怀素写字训练内容:说话教法提示:一、指导看课文插图。

朗读课文其次自然段。

二、填空:怀素从小就宠爱。

我宠爱画。

我们宠爱。

三、指导说话。

课题:13小河与青草训练内容:仿写教法提示:一、出例如句: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1、齐读。

2、老师用红笔标出"弯弯'和"青青'两词。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生作文写作顺序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生作文写作顺序

小学生作文写作顺序【篇一: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顺序-教案】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顺序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更多的写作顺序的方法。

2、明白写作顺序的作用与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日常交流、写作等方面更通畅,更自然。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如何更好地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过程一、(预设:热闹、喜庆、温馨、团圆、隆重、祥和)北京的春节为什么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2、是啊!美好的事情总是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课文是按-(按时间顺序 )顺序来写的?(预设: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如下日子。

3、从这道练习题中,我们发现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表达方法上特点是:以时为序有详有略)这种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的结构,使得文章衔接自然,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二、日常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候,如果所说的话特别有条理,那么听者会很容易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写作的时候,如果条理清晰了,读者就会很容易读懂你文章的内容。

下面我想大家还记得这些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吧?(对了,大家非常棒)《草船借箭》——————————事情发展的顺序《山雨》———————————时间顺序《记金华的双龙洞》———————空间转移的顺序《鲸》—————————————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小结:在小学阶段,我们了解到的主要就是这些写作顺序:1、事情发展的顺序2、时间顺序3、空间转移的顺序4、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

三、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顺序理清了,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

下面我们详细看看这几个写作顺序的特点。

(一个版块一个ppt)1、事情的发展顺序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记叙文,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的,但有的文章会少一个或几个环节,基本按“起因——经过——结局”来构建的。

如《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发展:周瑜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进一步增加诸葛亮造箭的难度,诸葛亮巧妙地做好借箭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顺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更多的写作顺序的方法。

2、明白写作顺序的作用与意义一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日常交流、写作等方面更通畅,更自然。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如何更好地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过程
一、(预设:热闹、喜庆、温馨、团圆、隆重、祥和)北京的春节为什么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2、是啊!美好的事情总是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
课文是按-(按时间顺序)顺序来写的?
(预设: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如下日子。

3、从这道练习题中,我们发现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表达方法上特点是:以时为序有详有略)这种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的结构,使得文章衔接自然,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二、日常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候,如果所说的话特别有条理,那么听者会很容易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写作的时候,如果条理清晰了,读者就会很容易读懂你文章的内容。

下面我想大家还记得这些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吧?(对了,大家非常棒)
《草船借箭》----------------- 事情发展的顺序
《山雨》-------------------- 时间顺序
《记金华的双龙洞》----------- 空间转移的顺序
《鲸》----------------------- 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
小结:在小学阶段,我们了解到的主要就是这些写作顺序:1、事情发展的顺序2、时间顺序3、空间转移的顺序4、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

三、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顺序理清了,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


面我们详细看看这几个写作顺序的特点。

(一个版块一个PPT)
1、事情的发展顺序
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记叙文,按“起因一一发展一一高潮一一结局”来写的,但有的文章会少一个或几个环节,基本按“起因——经过——结局”来构建的。

如《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发展:周瑜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进一步增加诸葛亮造箭的难度,诸葛亮巧妙
地做好借箭的准备。

高潮: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局: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按时间顺序
常用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如《山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3、按空间位置的转移顺序
一般用于游记、参观记、写活动和写景物等文章,常常会因为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地点的变化而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这种方法只要抓住文章中能够标明的
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很容易地理清构段的形式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按事情的不同方面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文的文章,描写状物时,也会用这种方法。

如:《鲸》鲸有大小---- 鲸的类属和种类--- 鲸的生活习性
从表面上看都是写鲸的,但是作者是通过不同的几个侧面分别叙述的,让人感到有条有理。

四、通过了分析,我们掌握了写作顺序,那么我们就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下面的文章运用了什么的写作顺序呢?
1、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

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

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

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

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
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

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对了)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分别写了小院的西面,北面,东面,南面。

2、小草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与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

秋天,一阵凉
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写作。

3、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
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
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从刺猬的外形特点和习性(用刺保护自己和搬东西)两方面进行写作,这运用了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

4、写完作业,灯光通明的教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快速收拾好书包,熄灭灯,走出教室•。

借着楼道的灯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

来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里的灯没关,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上了楼•。

我关上了楼道的灯,摸黑下了楼。

这个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总结:这一节我们学到了小学常用的几种写作顺序,它们分别是:(PPT出示)
1、事情发展的顺序
2、时间顺序
3、空间转移的顺序
4、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会使文章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它,
六、作业
我们以“家乡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作文,就可以采用学到的顺序选择采艾高、吃粽子、赛龙舟等反映民风民俗的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