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提出了一条永远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
他总在思考一个教育者应该怎样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这个大问题,而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工作中我常常对不遵守纪律、懒散、任性的孩子束手无策,看到孩子对我的教育方式无动于衷时,我很懊恼。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指出“学生不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
教师往往只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
经验,更多的是痛苦的经验使我相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
在实践中,他遵循的原则是: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对个体教育和整个集体的教育密切结合。
在引导儿童自觉地改正错误这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维佳的例子。
一年级:发现维佳有偷东西的苗头,先是拿了一个小姑娘的玩具,后来把教室橱窗里的球拿走了。
分析:就偷东西而言,不用孩子们的批评,维佳自己也知道是不对的。
策略:在此后几年的教育过程中,时时注意给维佳创造适当的环境,以便使他经常有机会在两种不同行为中做出选择:或者为了集体的利益选择诚实的,高尚的行为,或者选择不诚实的不道德的行为,而这一切都得由孩子自己做出抉择。
干坏事情,可以不费力气,可是集体马上就会说他是个干坏事的孩子,表现出高尚的品德确实要难得多,但同学们会发现他的优点,而且给以好评。
手段; 一年级:教师提倡学生攒钱集体订一份儿童报纸并由维佳保管钱。
发现:教师观察到维佳用了很大的劲儿才做到了对集体的钱分文不动,但他毕竟战胜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做到了这一点。
结果:钱保管的很好,分文不差。
二年级:一个小男孩锯上的几根小锯条不翼而飞,教师家访刚好碰上维佳在锯东西,教师什么也没有说,可是维佳却十分窘迫,脸也红了起来。
手段:全班搜集破铜烂铁用卖得的钱买小锯条。
发现:维佳干的特别卖劲儿。
他在将功补过。
结果:这件事情以后,不论是单独或是和同学们一起留在工作室里,都在没有带走过锯条或是胶合板。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孩子,我完全相信》是一本令人感动而又真实的教育故事集,作者王悦微是一位知名的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她通过书中的40多个故事和十几封给家长的书信,展示了她与孩子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教育理念。
这本书的故事充满了温情和智慧,不仅反映了孩子们的天真和可爱,也探讨了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
王悦微不仅仅是一位教育者,她更像是孩子们生活中的朋友和引路人。
她用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给予他们真实的关怀和支持,以及无条件的信任。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中的力量和意义。
王悦微用她的言行和行为影响着每个孩子,引导他们成长并塑造他们的人格。
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信任,他们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通过这本书,我对于教育的看法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教育并非只是灌输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情商和社交能力。
王悦微始终以身作则,以她的情操和修养影响着每个孩子。
她坚定地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并努力发掘他们的特长和潜能。
此外,我也被书中那些温情的家长们所感动。
他们与王悦微一同努力,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积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更有可能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
《孩子,我完全相信》令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潜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展示自己。
只有在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自由地成长,展现他们真实的自我。
这本书不仅仅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意义,也让我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也应该相信自己的潜力,并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拥有自信和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孩子,我完全相信》是一本富有教育智慧和人性关怀的书籍。
【精品】PPT课件 ——《要相信孩子》读书心得PPT共18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精品】PPT课件 ——《要相信孩子》 读书心得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要相信孩子》读书分享1.ppt

个人感悟:
“老师xxx又和谁打架了!”“老师他今天作业没完 成!”…每天这样一句句的状告都在我身边跑来跑去。我会 愤怒地、毫不犹豫地进行惩罚。竟敢打架、竟敢不完成老师 布置的作业!把孩子叫到身旁劈头盖脸的进行一顿说教,而 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检讨…只想说我错了,教师的黔驴技 穷是故步自封的结果,没能揣着一颗童心与孩子进行沟通。 高高在上的审问换来的是无声的反抗,多数时候孩子不会和 你顶撞,只能把委屈憋在心中,无人处悄然泪下。
作者简介
《要相信孩子》简介
目
经典语句收集
录
个人感触
总结
《要相信孩子》主 要内容
《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献给刚刚投身教育事业的年轻 工作者的礼物,是作者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期间的经验总结, 是25年来作者在教育事业中写下的动人诗篇,期间有过快乐也有 过忧伤,全书突出了“要相信孩子”这一主题。在面对问题学生 时,他总是给自己提出四个问题并予以解决:
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 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
过重伤。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 校长。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 1948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 1970年逝世,享年53岁。
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物,只有胸怀此念头 才是合格的教师。在以后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愿意做 一个勤劳、友好、善良的园丁,用心呵护每一朵小小的花朵。 不放弃每一个可爱的孩子,用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心 去塑造孩子。弯下腰来,听一听花语,嗅一嗅芬芳,这样的 教师才美。生活中、学习上,多给孩子些理解,多些倾听, 多些帮助,多些尊重,给予足够的关注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 景。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我相信孩子读后感,是一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尊重和鼓励。
阅读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是一种心灵的交流,通过读书,孩子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此,我认为孩子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孩子读后感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文章中,孩子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真诚。
在这篇读后感中,孩子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他们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让人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刻。
阅读是一种启发思维的过程,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此,我认为孩子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读后感,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让人更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孩子的读后感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书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简单复述,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现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世界。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孩子的读后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
这些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简单复述,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现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世界。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总的来说,我相信孩子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因此,我会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写读后感,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充分信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读后感

充分信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读后感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就像被人敲了一下脑袋,突然开窍了一样。
以前我看那些育儿经啊,总觉得是些高大上的理论,离我挺远的。
但这篇文章就不一样,它说的那些事儿就像发生在我身边,或者就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一样。
文章里强调充分信任孩子,这可太重要了。
我就想起我小时候,我爸妈对我那是半信半疑的。
我想自己做个小手工,我妈就在旁边不停地唠叨:“你能行吗?可别把东西弄坏了。
”本来我满心的热情,被她这么一说,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一下子就没劲儿了。
我就想啊,要是当时我爸妈能像文章里说的那样,充分信任我,说不定我现在都成手工大师了呢,哈哈。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信任就像是给他们的超级能量包。
当孩子感受到被信任的时候,他们心里就会想:“爸妈都觉得我能行,那我肯定行!”然后就会充满干劲儿地去做事情。
比如说孩子想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家长要是信任地说:“行啊,宝贝,我们相信你肯定能在台上大放光彩!”那孩子就会特别积极地去准备,因为他们不想辜负这份信任。
而且信任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我有个朋友,他爸妈就特别信任他。
他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他爸妈从来不会说他没出息之类的话。
相反,他们总是相信他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结果呢,我这朋友就像开了挂一样,学习越来越努力,成绩也蹭蹭往上涨。
现在啊,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自信的劲儿,走到哪儿都闪闪发光的。
不过信任孩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像走钢丝一样,得掌握好平衡。
不能盲目信任,啥都不管。
比如说孩子要去玩火,那肯定不能说:“行,宝贝,你玩吧,我信任你。
”这不是信任,这是傻。
我们得在合理的范围内信任孩子,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这篇文章就像一个贴心的小助手,告诉我们这些大人,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充分信任他们。
信任就像阳光一样,能让孩子这棵小树苗茁壮成长。
我觉得以后我要是有了孩子,或者对待身边的孩子,我肯定会把这篇文章里的道理记在心里,做一个会信任孩子的大人。
让孩子们在信任的温暖怀抱里,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长大。
全情陪伴相信孩子读后感

全情陪伴相信孩子读后感
就像文章里说的那样,全情陪伴这个事儿,可不像我们平常想的那么简单。
以前我觉得陪着孩子不就是在他身边嘛,自己该玩玩手机就玩玩手机。
读完才知道,这完全是大错特错啊。
全情陪伴得把自己的心都放在孩子身上,要跟孩子同频共振呢。
比如说孩子在搭积木,咱不能在旁边干瞪眼或者瞎指挥,而是要真的蹲下来,跟他一起感受搭积木的乐趣,分享他每一次成功搭好一块的喜悦。
这就像是和孩子一起走进了一个专属于你们俩的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是主角,咱们是最佳配角。
再说相信孩子这一点,那可太重要了。
咱们大人啊,总是容易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其实孩子的潜力就像一个隐藏的宝藏,只要我们相信他们,他们就能给我们惊喜。
我就想起我家孩子有一次要自己做个小手工送给老师,我一开始还担心他弄得乱七八糟。
结果呢,他做得特别认真,虽然中间出了点小差错,但是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要是我一开始就不相信他,直接上手帮忙,他哪能有这样的成长呀。
这篇文章就像是给我敲了一记警钟,让我意识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家长得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全情陪伴加上无条件的相信,就像是给孩子的成长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我现在就想着,以后要把手机扔得远远的,真正地跟孩子玩到一块儿,相信他每一个小小的决定和尝试。
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做到这些,孩子肯定能茁壮成长,变成一个充满自信又快乐的小大人呢!。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教育始终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过程中,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亲自与孩子沟通,还是要求他们写下读后感,这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阅读的内容。
首先,理解孩子读后感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读后感,孩子能够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思考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也是孩子主动学习的一种形式,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经验。
而忽视孩子读后感的重要性,则可能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浅尝辄止,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上。
其次,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来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方式,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权利。
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开放式对话,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
另外,我们还可以要求孩子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可以是一篇短文、一段话、一张绘画或者其他自由的形式。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整理和组织自己的思绪,提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时,不管内容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这将增强他们自信心和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而不当的批评或过多的干预,则可能压抑孩子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失去分享和交流的愿望。
最后,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主题,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孩子们对文化、科学、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兴趣常常是多样化的。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丰富多样的图书和素材,让他们从中找到共鸣和乐趣,更自觉地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例如,可以选择一本关于动物的科普读物,让孩子读后分享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或者选择一本具有哲理性的童话故事,让孩子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观。
总之,相信孩子的读后感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暑假中,我按照学校的要求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要相信孩子》这本书。
读过之后我再次深刻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感悟到许多东西。
“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
”每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是觉得内心无比惭愧,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教师之所以对个别学生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我们的方法是错误的。
”从我们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十分不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孩子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孩子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书中始终以鲜明、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诠释这一“要相信孩子”这个鲜明主题。
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改进自己的工作:
首先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
关心孩子,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提的每一个意见都应该慎重从事,考虑再三。
在教育中,首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
极大的伤害。
相反的,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老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
走进孩子们心灵,理解孩子们,处理孩子们的问题时,我们应让自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问题,用自己的诚心去碰撞另一颗心。
其次我们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有的习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有的喜欢在课堂上说话;有的怕困难不愿自己独立解答习题而愿去抄别人的,等等。
他们似乎是从干坏事中寻找乐趣。
也许是我们之间的沟通太少了,也许他们正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也许他们正想打开自己的心扉。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这颗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任何一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是向往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渴望能被大家认可,都渴望着其他人赞赏的目光。
在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
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孩子的一次的错误而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结果这个孩子就真的一步步向更坏发展。
一生中从未犯过错误的人是很难找到的,何况一个孩子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想,只要我们有博大的胸襟和一颗慈爱宽容的心,谨言慎行,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的优劣、长短,相信他们一定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一个身心都很健康的,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