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12溶剂提取法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总结

中药化学总结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一)溶剂法1。

常用溶剂及性质石油醚、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CO)、乙醇(EtOH或Alc)、甲醇(MeOH)、水等。

极性越来越大。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化学物质的极性是根据介电常数计算的,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与极性有关。

化合物极性大小判断:有机化合物,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氧越多,极性越大;含氧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极性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含氧官能团极性羧基>羟基>醛基>酮基>酯基);酸性碱性两性极性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性极性小,解离型极性大)。

比较极性(汉防己甲素(甲氧基取代)<汉防己乙素(羟基取代)。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相似相溶原理(提取溶剂的选择)4.提取方法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

其中浸渍法和渗漉法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

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

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

三法比较,煎煮法只能用水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较大,连续回流提取法节省溶剂,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二)水蒸气蒸馏法能够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中药成分必须满足3个条件,即挥发性、热稳定性和水不溶性(或虽可溶于水,但经盐析后可被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出,如麻黄碱)。

凡能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中药化学成分均可采用此法提取。

如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槟榔碱等)、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牡丹酚)等。

(三)升华法适用于具有升华性的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的醌类成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以及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属于单萜的樟脑等。

中药化学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中药化学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中药化学⼁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注意:在提取前,应对所⽤材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部位、采集时间与加⼯⽅法等进⾏考查,并系统查阅⽂献,以充分了解和利⽤前⼈的经验。

(⼀)溶剂提取法注意:⼀般如⽆特殊规定,药材须经⼲燥并适当粉碎,以利于增⼤与溶剂的接触表⾯,提⾼提取效率。

(教材内容)补充: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对杂质溶解度⼩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法。

其作⽤原理是溶剂穿透⼊药材原料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将其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的。

⼀般提取规律:(教材内容)①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类化合物因为极性较⼩,易溶于三氯甲烷、⼄醚等亲脂性溶剂中;②糖苷、氨基酸等类成分则极性较⼤,易溶于⽔及含⽔醇中;③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因为存在状态(分⼦或离⼦形式)随溶液⽽异,故溶解度将随pH ⽽改变,可⽤不同pH的碱或酸提取。

补充:溶剂的选择1.常见溶剂类型 溶剂按极性可分为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性有机溶剂和⽔。

常⽤于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 ⽯油醚<四氯化碳<苯<⼆氯甲烷<氯仿<⼄醚<⼄酸⼄酯<正丁醇<丙酮<甲醇(⼄醇)<⽔。

2.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的极性: 极性较⼤的:苷类、⽣物碱盐、糖类、蛋⽩质、氨基酸、鞣质、⼩分⼦有机酸、亲⽔性⾊素。

极性⼩的:游离⽣物碱、苷元、挥发油、树脂、脂肪、⼤分⼦有机酸、亲脂性⾊素。

(以上不是绝对的,具体成分要具体分析。

⽐如,有的苷类化合物极性很⼩,有的苷元极性很⼤。

)1.煎煮法 定义:中药材加⽔浸泡后加热煮沸。

优点:简便 缺点:①需加热,含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

②多糖类成分含量较⾼的中药,⽤⽔煎煮后药液黏度较⼤,过滤困难,不宜使⽤。

③对亲脂性成分提取不完全2.浸渍法 定义: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的有效成分的⽅法。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28
红外光谱(IR) 红外光谱(IR)
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所引起的吸收而测 得的吸收图谱,称为红外光谱。 得的吸收图谱,称为红外光谱。
4000
3600
3000
1500
1000
625cm-1
特征频率区 特征官能团的鉴别
指纹区
29 化合物真伪的鉴别
羟基(酚羟基、醇羟基) 羟基(酚羟基、醇羟基) 3600~3200 cm-1 游离羟基 ~3600 cm-1 氢键缔合羟基 3400~3200 cm-1 羰基 1600~1800 cm-1 酮 ~1710 cm-1 酯1710~1735 cm-1 芳环 1600、1580、1500cm-1 、 、 有2~3个峰 个峰 双键 1620~1680 cm-1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1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依据:化学成分的溶解性(极性) 依据:化学成分的溶解性(极性) 关键: 关键:提取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选择原则:相似相溶的原则, 溶剂的选择原则:相似相溶的原则, 价廉、易得、无毒、安全等。 价廉、易得、无毒、安全等。 提取方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 提取方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 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溶解性能同乙醇,但沸点低、易挥发, 丙酮 溶解性能同乙醇,但沸点低、易挥发, 不常于提取溶剂;对色素溶解性好, 不常于提取溶剂;对色素溶解性好, 常用于分离、精制。 常用于分离、精制。
6
亲脂性有机溶剂
对化合物溶解选择性较强 水溶性杂质少、 水溶性杂质少、易纯化 挥发性大、 挥发性大、易燃烧 有毒、价格昂贵, 有毒、价格昂贵, 对提取设备要求高 穿透力较弱, 穿透力较弱,提取时间长 作为提取溶剂不常用 。

中药化学名词解释

中药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总论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作用的化学成分称有效成分.2.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称为有效部位.3。

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4。

相似相溶原则:极性成分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成分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5。

浸渍法:将药材粗粉装入适宜容器中,加入适量溶剂(多用水和乙醇)浸泡提取的方法.6.煎煮法:将药材饮片(或粗粉)置适当容器中,加水加热煮沸,将所需成分提出来的方法.7.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8。

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冷凝管,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9.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10.水蒸气蒸馏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集提取和分离于一体,又基本上不用有机溶剂的新技术。

12。

酸碱溶剂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13。

溶剂分配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4.分级沉淀法:在混合物水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能互溶的溶剂,改变混合物组份溶液中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来的方法.15。

专属试剂沉淀法:某些试剂能选择性地沉淀某类成分的方法。

16.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17。

分馏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18。

膜分离法: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混合物溶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中药师中药化学辅导热点:溶剂提取法

中药师中药化学辅导热点:溶剂提取法

中药师中药化学辅导热点:溶剂提取法2017中药师中药化学辅导热点:溶剂提取法一般指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部位的方法,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叫溶剂提取法。

原理及常用溶剂选用什么样的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和被提取成分的化学结构及溶解性。

溶剂可分为水及酸水或碱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欲提取亲脂性成分应选用亲脂性溶剂,欲提取亲水性成分则选用水及亲水性溶剂。

应注意的是乙醇、甲醇虽然属于亲水性溶剂,它们可与水随便混溶,但很多亲脂性成分可溶于乙醇、甲醇,所以乙醇或甲醇溶液中既有水溶性成分,也有很多脂溶性成分。

乙醇或甲醇中可加入水配成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根据提取成分的情况可选用适当浓度的'醇进行提取。

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等。

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

(1)浸渍法:浸渍法是将处理过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60~80℃)的情况下浸渍以溶出其中成分。

本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以及含多量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中药的提取。

但浸出率较差,特别是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2)渗漉法:渗漉法是向中药粗粉中,不断添加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

当溶剂渗进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故浸出效率较高,浸出液较澄清,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仍嫌麻烦。

(3)煎煮法:煎煮法是将中药粗粉加水加热煮沸,将中药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此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中药不宜用此法,对含有多糖类中药,煎煮后,药液比较粘稠,过滤比较困难。

中药化学的提取分离

中药化学的提取分离
溶性色素),影响进一。一般常结合离子交换法。
• 一般操作流程:
药材
水煎煮或 0.5~1%矿酸渗漉
水溶液
浓缩、 碱化 (氨水、石灰乳等) 苯、 氯 萃 仿 取 等 萃取液
亲脂性总生物碱 浓缩
(2)低极性有机溶剂提取 ——以游离生物碱的形式提出
( 3)
加入氯化钡溶液 滤液 过滤 沉淀(硫酸钡沉淀)
滤液(季胺生物碱盐酸盐)
二、生物碱的分离:
1. 生物碱的初步分离

分离依据:生物碱的碱性(弱碱性生物碱的盐 不稳定;中强碱在pH9~10时可以游离)

特殊官能团(酚羟基的酸性,可溶于NaOH溶
液)
分离流程:
总生物碱的酸水液(盐) 氯仿萃取
(2)
H3C N OMe OR O O OMe N CH3
冷苯液 不溶物 (汉防己乙素) 回收 汉防己甲素
汉防己甲素 R=CH3 汉防己乙素 R=H
流程说明:汉防己乙素的隐性酚羟基,使其极性较大, 而在冷苯中的溶解度较小。
(3) 利用生物碱盐的溶解度不同分离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混合物
甲苯溶解 甲苯溶液 流经1~2%草酸溶液


2、离子交换树脂法:

原理:
——将酸水提取液通过强酸型(多为磺酸型)
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使生物碱盐阳离子交换在
树脂上,而其它杂质则随溶液流出。然后用碱
液或浓氨水碱化(使生物碱从树脂上游离出来)
后,再用有机溶剂进行洗脱,回收有机溶剂得 总生物碱。
原理反应式:
(1)RSO3—H+ + ALK+
(2)RSO3—ALK+ + NH4OH
(1)
(1)、氯仿液 (弱碱性生物碱)
1~2%NaOH萃取

中药化学1.2 溶剂提取法

中药化学1.2 溶剂提取法

6、混合:
1、简述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极性的大小。 2、简述常见五种提取方法的溶剂及适用范 围。

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 Et2O B. EtOAc C. CHCl3 D. n-BuOH E. MeOH 2、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 优越性是 A. 节省时间且效率高 B. 节省溶剂且效 率高 C. 受热时间短 D. 提取装置简单 E. 提取量较大
1.2 溶剂提取法
提取:指用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有 效成分从原药材中提出的过程。 常用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2、水蒸气蒸馏法 3、升华法 4、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溶剂提取法


一、基本原理 二、操作技术:溶剂的选择 提取过程 提取方法 三、影响因素
一、基本原理:
“相似相溶”,即极性相似相溶解。 即:极性大的成分在极性大的溶剂中溶解大; 极性小的成的容器中,
加入适量溶剂(水或有机溶剂) 每次浸泡一日以上, 提取2-3 次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 倾取上清液,过滤
药液

提取范围:
适宜含淀粉、树胶等成分较多的药材以及含挥发性成 分,或遇热不稳定易分解或被破坏成分的提取。

提取优缺点:操作简便。 缺点:提取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提取效率不高, 水为溶剂易发霉、变质,必要时加适量防腐剂。
亲 水 性 溶 剂
3、溶剂极性大小的实质: 介电常数不同,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极性大, 介电常数小的溶剂极性小。
溶剂 己烷 苯 乙醚 氯仿 乙酸乙酯 乙醇 甲醇 水 ε 1.88 2.29 4.47 5.20 6.11 26 31.2 81.0 水溶解度(g/100g) 0.007 0.06 1.3 0.1 3.0 极性 弱

(整理)中药化学学习要点.

(整理)中药化学学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提取一.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pet.et)<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密度大于水)<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 )<丙酮(Me2CO)(可与水混溶)<乙醇(EtOH )(可与水混溶)<甲醇(MeOH)(可与水混溶)<水(H2O)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提取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相应极性的溶剂,比如用石油醚提取小极性化合物,用水提取大极性化合物。

水溶性成分一般易溶于水,如生物碱、有机酸类、鞣质第二节:分离一.常用分离方法1.分馏法此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的分离方法。

适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分馏法可分为常压分馏、减压分馏、分子蒸馏等。

2.结晶法此法是利用混合物中的各化合物在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而析出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而精制和纯化固体成分时宜选用结晶法。

注意选择容易蒸干和利于重结晶的溶剂来进行。

(例如:Et2O不宜蒸干,也不宜用于重结晶,不应选择)3. 萃取法此法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对于分离极性较大的成分(例如亲水性成分),选用正丁醇-水。

中等极性采用氯仿-水。

小极性采用石油醚-水。

而甲醇、乙醇、丙酮均不能从中药水提液中萃取亲水性成分。

PH梯度萃取法:在对于酸性不同的化合物的分离中,可分别用5%NaHCO3、5% Na2CO3、1%NaOH进行萃取。

分别萃出强酸性成分、中等酸性成分、弱酸性成分4.透析法:基于样品组分分子大小不同而分离。

5.层析法:一般为色谱层析,根据不同化合物在不同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不同而进行分离。

(1)离子交换层析法:适用于有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的分离(2)硅胶柱层析法:吸附色谱。

硅胶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色谱时其为极性吸附剂(3)聚酰胺柱层析法:氢键吸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取代基极性大小:在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
情况下,化合物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
大小。
教学ppt
5
常见基团极性大小顺序如下:酸>酚>醇>胺> 醛>酮>酯>醚>烯>烷。
举例: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极性大小。
OH
O
OCOCH3
A
B
C
教学ppt
6
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的极性:
极性较大的:苷类、生物碱盐、糖类、蛋白 质、氨基酸、鞣质、小分子有机酸、亲水性色素。
17
溶剂提取法
提取过程
指溶剂进入药材组织溶解其中化学成分并 将其提出的过程,分以下几阶段:
浸润、渗透 解析、溶解
扩散、置换
教学ppt
18
(三)常用的提取方法
浸渍法 渗漉法 煎煮法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
教学ppt
19
1. 浸渍法:
常用溶剂:水、乙醇 仪器装置:有盖的容器 操作过程:
优点:应用范围广,易过滤,不霉变,易浓 缩回收。
缺点:价高、不安全,需回流设备。
教学ppt
14
如:不同浓度乙醇能最大限度溶出的成分
20%~30%
生物碱盐、蒽醌及其苷
40%~50%
强心苷、鞣质
60%~70%
皂苷、黄酮苷
80%~95%
游离生物碱、挥发油
教学ppt
15
(3)亲脂性的有机溶剂: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 用于亲脂性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生物碱、苷元、 挥发油等。
教学ppt
8
2、极性大小
水(H2O)
亲 水
甲醇(MeOH )

乙醇(EtOH)

丙酮(Me2CO)

正丁醇(n-BuOH)
乙酸乙酯(EtOAc) 亲
氯仿(CHCl3 ) 乙醚(Et2O) 甲苯
脂 性 溶
苯(C6H6)

四氯化碳(CCl4)
正己烷≈石油醚(Pet.et)。
教学ppt
9
3、溶剂极性大小的实质:
将药材粗粉置容器中 加入适量的溶剂 常温或加热 (40~80 ℃)浸泡(浸泡时应将容器盖严,并经常搅拌振 摇),一般浸泡3—5日或按规定时间倾取上清液过滤得提 取液。(药材可重复浸泡2-3次)。
教学ppt
20
药材粗粉
置于有盖的容器中,
加入适量溶剂(水或有机溶剂)
每次浸泡一日以上, 提取2-3 次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
缺点:溶剂用量大,操作较繁。
教学ppt
23
药材粗粉
加入适量溶剂,装入渗漉筒内
在渗漉筒上端不断添加溶剂, 在渗漉筒的上端不断添加溶剂, 使其渗过药粉,溶出可溶性成分
操作: 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
装筒时注意: ①先用脱脂棉垫底部防药粉泄漏 ②分次装筒,层层压平,约2/3容积 ③上部覆盖滤纸或纱布加重物压住防药粉浮冲 ④开活塞加溶剂至流出,排除筒内空气再关活 塞,加溶剂至高出药粉数cm。
教学ppt
25
工业生产渗漉器示意图:
教学ppt
26
3. 煎煮法
常用溶剂:水 仪器装置:砂锅、铝锅等。 操作范围:
1.2 溶剂提取法
教学ppt
1
提取:指用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有 效成分从原药材中提出的过程。 常用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2、水蒸气蒸馏法 3、升华法 4、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教学ppt
2
溶剂提取法
▪ 一、基本原理 ▪ 二、操作技术:溶剂的选择
提取过程 提取方法 ▪ 三、影响因素
教学ppt
优点:提取专属性强,易回收浓缩。
缺点:价高、易燃、有毒,穿透性差;对设
备要求高。
教学ppt
16
(二)溶剂提取过程
提取过程:指溶剂进入药材组织,溶解其中的化学成 分,并将其提出的过程。
通过扩散、渗透、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使细胞内的 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渗透进入细 胞内,如此反复。
教学ppt
倾取上清液,过滤
药液
教学ppt
21
提取范围: 适宜含淀粉、树胶等成分较多的药材以及含挥发性成分, 或遇热不稳定易分解或被破坏成分的提取。
提取优缺点:操作简便。 缺点:提取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提取效率不高,
水为溶剂易发霉、变质,必要时加适量防腐剂。
教学ppt
22
2. 渗漉法
常用溶剂:水,乙醇。 仪器装置:渗漉装置 提取范围:适宜对热不稳定且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 提取优点:由于有较大的浓度差,提取效率较高。
缺点:用水提取易酶解苷类成分,且易霉 坏变质。某些含果胶、粘液质类成分的中草药, 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难过滤。沸水提取时,中草 药中的淀粉可被糊化,而增加过滤的困难。故 含淀粉量多的中草药,不宜磨成细粉后加水煎 煮。
教学ppt
13
(2)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以乙醇最常用。乙醇 的溶解性能比较好。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 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 乙醇中溶解。
介电常数不同,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极性大,
介电常数小的溶剂极性小。
溶剂
ε 水溶解度(g/100g) 极性
己烷
1.88 0.007


2.29 0.06
乙醚
4.47 1.3
氯仿
5.20 0.1
乙酸乙酯 6.11
3.0
乙醇
26
甲醇
31.2

81.0

教学ppt
10
问题: 1、比水重的有? 2、不溶于水的有? 3、不溶于水极性最大的是? 4、与水互溶的有? 5、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是? 6、极性最小的有机溶剂是? 7、不同浓度乙醇极性大小比较?
3
一、基本原理:
“相似相溶”,即极性相似相溶解。 即:极性大的成分在极性大的溶剂中溶解大;
极性小的成分在极性小的溶剂中溶解度大。
教学ppt
4
二、操作技术
(一)化学成分的极性:被提取成分的极性是选 择提取溶剂最重要的依据。
1、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1) 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大
、碳数多,极性小;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极性小的:游离生物碱、苷元、挥发油、树 脂、脂肪、大分子有机酸、亲脂性色素。
教学ppt
7
(二)溶剂的选择
1、溶剂的分类 水:极性大,渗透力强,介电常数大; 亲水性溶剂:极性较大,介电常数较大, 常用的有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何比 例互溶; 亲脂性溶剂:极性较小,介电常数小,常 用的有乙酸乙酯、氯仿、乙醚、苯、石油 醚。不溶或微溶于水。
教学ppt
11
提取溶剂的选择原则: (1)要对所提取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 解度小。 (2)要与所提取成分不起意外的化学变化。 (3)要廉价、易得、安全。
教学ppt
12
(1)水:最常用。可溶解苷类、生物碱盐、糖 类、蛋白质、氨基酸、鞣质、小分子有机酸、 有机酸盐、亲水性色素、无机盐。其中蛋白质 不溶于热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