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打开后进生心扉的金钥匙

合集下载

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摘要】教育是爱的艺术。

教师要拥有爱心,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强烈的事业心和真诚的爱去启发学生的智慧和心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启发智慧心扉【正文】“马克思说过:‘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可见,教育是爱的艺术。

教师要担负起教育好学生的神圣职责,就要独具匠心——除了必须掌握好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外,更需要我们拥有一颗真挚的爱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去“以心发现心”、“以自己之火点燃别人之火”,用强烈的事业心和真诚的爱去启发学生的智慧和心扉。

用一颗爱心去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用沙里淘金的精神转化一个个后进生。

这是我多年来教育工作的一个体会。

一次,我接手一个新班,这个班的纪律很松散,顽童也较多。

其中有个叫“小煌”的是顽童的“小头目”,个头跟我差不多,无心向学,经常欺负同学,真叫学生害怕,家长无策,老师头疼。

我对他们绝不是歧视和放弃,而更多的是鼓励和帮助。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

我决定先从小煌身上入手,开始了转化工作。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口齿伶俐、智商高、喜爱看故事书、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喜欢指挥别人。

于是,我就抓住他的这些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转化工作。

我首先有意识让他在班上讲故事,讲完了,就表扬他讲得清楚流利,完整生动,很有相声演员的潜质。

这样一来,他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也喜欢跟我接近了。

接着,我又让他当纪律委员,专门负责管理课前的纪律。

这一招可真灵,第一堂课的课前纪律就特别好,教室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坐得端端正正的。

原来他拿着老师的教鞭在座位之间走来走去,如果谁说话,谁不坐好,手脚就要挨一鞭子。

同学们本来就怕他的了,这样一来还有谁敢不守纪律呢?下课后我首先肯定他管的纪律好,帮了老师的忙,再指出他在管理方法上的错误,让他明白到:要管好别人,先要管好自己,要以身作则,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师爱是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师爱是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师爱是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作者:王翠霞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5期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教师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有近半数的后进生存在着不良的心理反应,一些心理问题导致他们学习和精神状况向不良方向发展,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表明,后进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对后进生要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获得全面发展,造就未来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是教师应该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

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与信任。

久而久之,甚至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的,既有社会的、家庭的,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我们只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在后进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

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

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

如何更好地转化后进生,应从其心理健康入手。

重视和加强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爱,开启“后进生”的心扉

爱,开启“后进生”的心扉

爱,开启“后进生”的心扉阿都乡中心完小吴琼芬“后进生”就是指那些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表现尤为落后的学生。

尽管这些人在班级中数量不多,但任其发展,不仅有害身心,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整体水平。

因此,身为教师,转化后进生责无旁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怀和爱抚。

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恶都无动于衷的人。

”由此可见,关爱对于每一个学生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班集体,相对来说总有优、中、差几等学生,优等生人人喜欢,可我认为差生和优生一样,也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个体,也都有自尊、自重、自信的意识,他们的差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导致的。

作为一名在第一线工作的教育者,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策略转化了他们,开启了他们的美好心灵。

一、通情达理的沟通,是打开他们心灵大门的钥匙。

动听的歌声,难以使聋者共鸣;美丽的画卷,不会赢得“育”人的欣赏。

只有当学生心灵的“频道”调谐到了教师的“频道”上来,学生心灵的大门才能对教师敞开;教师的表扬、批评……老师的一切教育措施才能进入学生心中,才能发挥教育作用。

欲动其心,必通其情;人非草本,熟能无情;真情所至,无坚不摧,与他们沟通实事求是,可取其信任;开诚布公,不掩目的,可达成理解;审时度势,区分场合,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充分尊重他们的各种形式,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的心。

宣布纪律既要及时,又要讲明道理,因为明理可增加辨别是非的能力,理达人通。

简单的强制,往往事与愿违。

总而言之,一个恰当的赞许,一个理解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责备的语气……形式多样,法无定法,核心只有一个,关心爱护,尊重帮助他们,长远地为他们好。

他们会逐渐由听你谈话,进而合在你的鼓励、启发下同你交谈,甚至主动找你说心里话。

晓之心理,动之以情的乐观沟通,将会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

二、友爱互助的活动,是拉近师生距离的纽带。

心灵的大门敞开以后,仍需近距离的观察真实、全面的他们。

爱是“后进生”转化的明灯

爱是“后进生”转化的明灯

爱是“后进生”转化的明灯(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黑龙江安达 151400)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

看似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

“后进生”转化,是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

可有时又成了人们喊的口号。

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一两名学生后进转先进绝非易事。

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分析、座谈、鼓励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劳动。

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应从草根抓起。

班里有个女同学,因她是外地学生,用本地语言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所以班里的同学就笑话她,因此变得沉默寡言。

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成绩也差。

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来和她谈话,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

学习上有困难也不敢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下课找班上比较开朗的几个同学和她一起玩;课堂上我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表扬、鼓励,这样一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让她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一来二去这位学生上课有了兴趣。

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

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有了自信,对老师“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也能够听到她和同学玩耍是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十余年的教学生涯我总结出了: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

“爱”是感化后进生心灵的关键

“爱”是感化后进生心灵的关键

“爱”是感化后进生心灵的关键子夏日:“君子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用现在的话说,老师应做到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

当然,其间心灵美最为重要,即教师要有一颗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红心和为振兴中华而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片爱心,将爱的甘露化作乳汁来感化每一个后进生,从而会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那么。

怎么怎样去感化后进生呢?我认为:从情感入手,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这是感化后进生心灵的关键。

一、信任和尊重是感化后进生基础教师只有信任和尊重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敬爱和信服。

当老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后,学生就会把老师看作最亲近的人尊敬,这样教育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如果我们老师不信任、不尊重他们,他们就容易自暴自弃。

因此,对后进生,老师既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循循善诱,促使个性健康发展,又要注意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充分地信任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既是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又是互相启迪的朋友,从而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感,增加后进生努力的信心,例如:我曾教过的一名小学生,他算得上是“小学本科生”了,小学还没毕业,就降两极,加之他父母离异,无人照管,他的学习和品行较差,经常受到班里学生的歧视,心灵创伤较多,面对这样的学生。

我不嫌弃冷落他,而是竭尽全力去关心他、帮助他,同时让班上的同学与他打成一片,和他一起玩要,在劳动、学习中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还充分信任他,选他担任班委,鼓励他组织班会,搞好班务,教他与同学们一起办板报、演节目、参加争先进,夺红旗等各种竞赛活动,使他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克服自暴自弃和懒惰思想,一年后当他顺利地步入中学继续学习。

捧着录他含着眼泪对我人中学继续学习。

当他当他拿着“三好学生”的奖状给我看时,含着眼泪对我说:“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假如没有您的信任和关爱,我恐怕真是‘小学本生中遇到科生’啦!”二、关心、诱导是感化后进生行为的具体化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后进生的缺点、错误更需要老师坚持正面诱导,这比单纯的严厉批评、训斥后进生的收效大得多。

师爱是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111

师爱是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111

师爱是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摘要:后进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师爱是教育后进生的起点和基础,爱的教育和渗透是他们重新认识自我的金钥匙,是他们修正自我,医治心理创伤的良药。

为人师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就要认清后进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平等地善待,热情地关怀,让他们看到希望,受到尊重,以爱导行,以爱为基点使他们在各方面健康发展,成为有用之才。

关键词:师爱后进生钥匙教育学,心理学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

因此,真正的师爱应是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才能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学习才会产生兴趣,才会萌发进取心,因此用师爱去转化那些生活上、心理上遭挫折,品质、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活学习习惯,尊重他们的人格,做他们的大朋友,可以使他们的心理得以矫治,在知情意行方面健康发展。

一、师爱是教育“后进生”的起点和基础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谈到“我们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总之要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名学生,在上初一年级时我接任他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该生在五、六年级时就是全校闻名的纪律差、学习差的所谓“坏学生”,他曾有一次在期末考试前十几分钟时伙同另一名学生逃学,以逃避考试。

后来我接任他的班主任后首先对他从各方面进行了解,得知他父亲辞去工作回北京当了临时工,他母亲带着他和弟弟生活,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渐渐的使他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但我同时还了解到他对母亲是非常孝顺的。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和平县公白镇东联小学曾秀蕉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是我们教师的典范,她将多年来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母爱”。

热爱学生,永远应当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去对待学生。

爱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应使学生在感受教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感到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学生们都是可爱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一、爱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我认为,对学生的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因为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地爱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爱老师;才会聆听教师的教导;才会努力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

有一天中午,天下着雨,我正在午休,忽然有同学来报告说陈晓明在教室里打球,打得雪白的墙上满是黄黄的球印。

这下,我可来气了,心想,这个陈晓明为了打球接二连三地犯错误:打碎了教室的玻璃,打烂了走廊的路灯,打伤了同学的额头,今天又弄脏了教室的墙壁。

看来我今天非没收他的球,非对他下一道禁止打球的命令不可。

陈晓明被我叫进了办公室。

由于生气,我把那只脏兮兮的蓝球重重地往桌下一扔,心里琢磨着如何批评他才能接受。

陈晓明赶忙钻到办公桌下捡起篮球,用手抹了抹球上的泥尘。

不知怎的,望着这球及陈晓明如此爱球的举动,我本想责骂他的心又软下来。

这样喜爱篮球的一个学生,他能接收我的“不准打球”的“命令”吗?再说,他打球“犯了规”,我就抑制他的兴趣爱好,这样做对吗?这时,陈晓明已将揩得干干净净的篮球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批评的处理。

我捧起桌上那只令他喜爱的篮球,把它送回陈晓明的手中,陈晓明惊奇而又激动地望着我。

我知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

我叮嘱他,球是可以打的,不过要有节制,要注意场合,要爱护公物。

放学后,陈晓明主动向我认识了错误,并把教室的墙壁洗刷一新,之后他又主动修理了门窗和桌凳,用爱护公物的行为弥补了损坏公物的过失。

爱——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爱——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爱——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从教已有三十多年了,据我了解每个学校每个班的后进生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的班多一些,有的班少一些罢了。

作为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

虽然人数在班上只占少数,但他们对集体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不及时纠正他们的陋习,在他们身上消极的因素多了,日积月累,长大了,想转变他们就难了。

为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要寻找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那就是——爱。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

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

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

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

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

要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小学生正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是打开后进生心扉的金钥匙
不论哪个国家,哪所学校,还是哪个班级,如何转化后进生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我国特级教师斯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工人不爱机器怎能做好工?农民不爱土地怎能种好地?教师不爱学生能教育好学生吗?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做他们真正的教师。

”所以,教师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让爱打开后进生的心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成为转化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1、用爱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情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后进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后进生的生活环境以及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我们班的张丽同学是一个内向的孩子,有时迟到,并且性格孤癖、不爱讲话,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我曾多次找她谈话,让她改正错误,好好学习,她却置之不理,经常回避与我见面。

为此,我去她家家访才知道,张丽家境贫困,她又要学习,还要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生活相当困难。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她那细嫩的肩上还挑着这么重的担。

于是,我发挥集体的力量,为张丽同学搞募捐活动,并让同学们每天放学到张丽家,帮助张丽做家务,共同学习,解决了张丽同学的后顾之忧。

从此,张丽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与我无话不谈,成绩也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期末考试成绩在我们班上列居第六名。

2、要慎重对待、牢牢抓住后进生的积极因素。

后进生的积极因素既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自身优点的偶然发现,不管动机如何,我们都要抓住它,扶植它、使它由小变大、由少变多。

我们班的李佳旭同学,平时在学校里不太好好学习,有时迟到、早退,在同学们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后进生。

一天中午放学的路上,几个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口角而扭打起来,围观的学生很多,却没有一个去制止,而李佳旭却挺身而出,制止了这场事端。

这时,恰好我也经过这里,把事情发生的经过全看在眼里,他的行动使我深受感动,在他的身上发现了闪光点。

于是,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在班上向全班同学表扬了他思想上的进步,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向该生表示欢迎。

从此以后,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与同学团结友爱、遵守纪律,还主动向我谈了他自己对班里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学期末还被评为“热爱集体”的积极分子。

3、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

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人才,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应有各自的工作位置,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他在社会中属于自己的位置。

“朽木不可雕也”,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评价宰予的一句话,现在看来是极不妥当的。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被人们当作废物的锯木、木屑,现在都被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派上了大用场。

这就充公说明,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废物都能变废为宝。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人尽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一个平时连两个数都不会做的后进生,谈起“养鸟经”来却口若悬河;一个六门功课开“红灯”的后进生,居然心灵手巧,能谙熟地拆装多种规格的电视机。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后进生也将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总之,教师的一张和蔼的笑脸,一句亲切的话语,一次小小的表扬,都能使后进生得到满足,有一种归属感,与此同时,他们产生了自尊、自信,有了上进心、责任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用心耕耘心灵,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滋润后进生成长,就会使顽石变成金。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项艰苦的、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