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套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机制126 _______________ 姓名:孙梓宸学号:1120180058指导老师:郑军 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4年6月29日 __________机械鸟汽车工程曇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__________ 机制226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1.1.20:L80058 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 孙梓宸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 郑军__________________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4年6月29日设计任务书 (4)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5)序言 (5)一、.......................................................... 零件的分析6二、........................................................ 工艺规程设计7三、........................................................ 专用夹具设计14四、......................................................... 课程设计总结16五、................................................................ 致谢18六、............................................................ 参考文献19附件 (20)机碱鸟汽车工程拷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生产纲领中批或大批)设计内容:1、任务书和对应零件图1套2、毛坯图1张3、机加工工艺过程卡1套4、机加工工序卡1套5、夹具设计图(含装配图和必要零件图)1套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班级机制126设计者孙梓宸指导教师郑军2014年6月29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二级齿轮传动减速器)模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2)二、传动方案的分析及说明 (2)三、电动机的选择 (4)四、确定传动方案的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5)五、计算传动方案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6)六、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8)七、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1)八、轴的设计计算 (21)九、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32)十、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34)十一、联轴器的选择 (36)十二、附件的选择 (36)十三、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尺寸 (38)十四、润滑与密封 (38)十五、参考资料目录 (4)十六、设计小结 (40)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2、技术参数:注:运输带与卷筒以及卷筒与轴承间的摩擦阻力已在F中考虑。
3、工作条件:单向连续转动,有轻微冲击载荷,室内工作,有粉尘。
一班制(每天8小时工作),使用三相交流电为动力,期限10年(每年按365天计算),三年可以进行一次大修。
小批量生产,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3%。
4、生产条件:中等规模机械厂,可加工7-8级精度的齿轮和蜗杆,进行小批量生产(或单件)。
二、传动方案的分析及说明根据要求及已知条件,对于传动方案的设计选择V带传动和二级闭式圆柱齿轮传动。
V带传动布置于高速级,能发挥它传动平稳、缓冲吸振和过载保护的优点。
二级闭式圆柱齿轮传动能适应在繁重及恶劣的条件下长期工作,且维护方便。
V带传动和二级闭式圆柱齿轮传动相结合,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且传动平稳,能实现一定的传动比,满足设计要求。
传动方案运动简图:取0A =112,于是得:53.3033.32355.611233110=⨯=≥n P A d mm 因为轴上应开2个键槽,所以轴径应增大10%-15%,取15%,故11.35%)151(53.30=+⨯≥d mm ,又此段轴与大带轮装配,综合考虑两者要求取min d =38mm 。
毕业设计——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机电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概述 (1)1.1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 (1)1.2 输送机的分类 (2)1.3 驱动装置 (3)二、运动方案的拟订 (5)三、减速器设计 (8)3.1 选择电动机 (8)3.1.1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8)3.1.2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9)3.2 计算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 (10)3.3 运动参数的计算 (10)3.3.1计算各轴转速: (10)3.3.2 各轴的功率和转矩 (10)3.4 传动零件(齿轮)的设计 (12)3.4.1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2)3.4.1.1 选择材料、齿轮精度等级、类型及齿数 (12)3.4.1.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3)3.1.4.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15)3.4.1.4几何尺寸计算 (17)3.4.2 低带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8)3.4.2.1 选择材料、齿轮精度等级、类型及齿数 (18)3.4.2.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8)3.4.2.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20)3.4.2.4几何尺寸计算 (22)3.5 轴的设计 (22)3.5.1 轴的材料 (22)3.5.2轴径的初步估算 (22)3.5.3 轴的结构设计 (23)3.5.4按弯扭合成进行轴的强度校核 (25)3.6 轴承的选择 (35)3.6.1 轴I上的轴承的选择 (35)3.6.2 轴II上的轴承的选择 (37)3.6.3 轴III(输出轴)上的轴承的选择 (41)3.7.1 高速级大齿轮与轴的联接 (43)3.7.2 低速级大齿轮与轴的联接 (44)3.8 箱体结构设计 (44)3.9 联轴器、润滑、密封、公差及其他附件设计 (47)3.9.1 联轴器的选择设计 (47)3.9.1.1 高速轴联轴器 (47)3.9.1.2 低速级联轴器的选择设计 (48)3.9.3 密封 (52)3.9.4 公差与配合 (53)3.9.5 其他附件的设计 (53)四、驱动滚筒设计 (56)4.1 驱动滚筒的选择设计 (56)4.2 驱动滚筒轴的设计 (61)4.2.2滚筒轴的校核 (61)4.2.3 滚筒的周向定位 (61)五、托辊的设计 (65)5.1 作用 (65)5.2 托辊的类型 (65)5.3槽形托辊 (67)5.4 缓冲托辊 (68)5.5 回程托辊 (69)5.6 调心托辊 (70)六、机架 (73)七、拉紧装置 (74)总结 (75)致谢 (76)参考文献 (77)一、概述1.1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随着世界装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及我国带式输送机产品的技术进步,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带式输送机产品研发和制造基地指日可待,5年后我国带式输送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左右。
花键传动轴设计说明书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090314 姓名:张建学号: 09031432 评分:指导老师:(签字)2012年11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传动轴花键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1 零件图 1张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3. 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4. 夹具设计零件图1张5. 课程设计说明书12张班级:09031432姓名:张建2012年11月目录一零件分析 (1)二工艺规程设计 (1)三夹具设计 (9)四设计心得 (10)五参考文献 (11)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花键传动轴,为花键传动中的传动轴,起传动的作用。
二、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选择锻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1)基准的选择:该零件既是花键轴又是阶梯轴,其加工精度又要求较高,因此选中心孔B3/7.5做为设计和工艺基准。
(三)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工艺路线方案:工序一下料工序二夹一端,车端面,见平即可,钻中心孔B3/7.5工序三倒头装夹工件,车端面,保证总长175工序四以中心孔定位装夹工件粗车外圆各部。
工序五去毛刺工序六以两中心孔定位装夹工件。
精车,半精车各部尺寸,倒角工序七一夹一顶装夹工件,粗,精铣花键工序八热处理:调质处理255—302HB工序九按图样要求检查各部尺寸及精度。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花键传动轴”,零件材料为40MnB,硬度为255—302HB,毛坯质量为6.37kg。
生产类型为小批量生产,锻造毛坯。
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 外圆表面延轴线方向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φ32内孔及端面)。
机械制造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机械制造是一门涵盖众多领域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其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
本设计说明书旨在详细阐述一款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包括设计目标、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目标本次机械制造设计的目标是开发一款新型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用于提高某特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具体要求包括:1、设备能够实现连续、稳定的生产运行,生产节拍达到每小时____件。
2、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在±____毫米范围内。
3、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强度。
4、设备易于维护和保养,使用寿命不低于____年。
三、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标,经过多轮方案论证和比较,最终确定了以下设计方案:1、总体结构采用框架式结构,由机身、工作台、输送装置、加工单元等部分组成。
2、动力系统选用____电机,通过____传动方式将动力传递至各个执行机构。
3、控制系统采用基于____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和监控。
四、结构设计1、机身设计机身采用优质钢材焊接而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时,在机身内部设置了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结构强度。
2、工作台设计工作台采用高精度平面导轨,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和运动平稳性。
工作台上设置了多个定位夹具,以适应不同规格产品的加工需求。
3、输送装置设计输送装置采用链条传动方式,链条上安装了特制的夹具,用于抓取和输送工件。
输送速度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调节,实现了工件的连续输送。
4、加工单元设计加工单元由刀具、主轴、进给机构等组成。
刀具选用高性能硬质合金刀具,主轴采用高精度滚珠丝杠驱动,进给精度达到____微米。
五、材料选择1、机身材料机身选用 Q235 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机械性能。
2、工作台材料工作台选用 HT250 铸铁,经过淬火处理后,表面硬度达到HRC____,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带轮设计说明书

《零件工艺编制训练》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 10241学生姓名冷佰忠指导教师陈新刚2011 年 12 月 22 日目录一、设计内容 (2)二、V带传动总体设计 (2)三、各带轮的设计及结果 (4)1、结构尺寸设计 (4)2、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设计 (4)3、3D软件设计零件 (5)四、轴的设计 (6)五、机架的设计 (6)六、零件的装配 (7)七、设计小结 (8)八、参考资料 (8)一、设计内容。
1. 已知条件:电机功率P=7.5Kw ,小带轮转速n 1=1440 r/min, 传动比i=2.5,传动比允许误差≤5%±轻度冲击;两班制。
2. 设计内容和要求。
1)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2) 轴径设计。
取45号刚时,按下式估算:3m in 110 1.03p d n≥⨯,并圆整;3) V带轮的结构设计。
选择带轮的材料、结构形式、计算基本结构尺寸;4) 用3D 软件设计零件及装配图,并标注主要的特征尺寸;5) 生成大带轮零件图(工程图),并标注尺寸、粗糙度等。
二、 V 带传动总体设计1. 确定计算功率ca P 。
由表8-7查得工作情况系数AK =1.2,故Pca=AK *p =14.3kw2. 选择V 带的带型。
根据caP 、n 1由图8-10选用A 型。
3.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d ,并验算带速v 。
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d d 。
由表8-6和表8-8,取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d d =125mm 。
2)验算带速v 。
按式(8-13)验算带的速度。
9.42m/s因为5/30/m s v m s <<,故带速合适。
3)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根据式(8-15a ),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2d d 。
d d2=i d d1=312.5mm ,由表8-8圆整d d2=315mm4. 确定V 带的中心距a 和基准长度dL 。
1) 根据式(8-20),初定中心距 a 0=500mm 。
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说明

长沙学院CHANGSHA UNIVERSITY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学生姓名:文益峰学生学号: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班级:机械1301班指导教师姓名:刘裕职称中级工程师陈小平职称中级创业指导师二○一五年五月制目录第一部分过程管理资料一、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4)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6)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 (7)四、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 (8)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五、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10)2015届毕业设计资料第一部分过程管理资料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015 届毕业生)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题目: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学生姓名:文益峰学号:指导教师:刘裕职称:中级工程师2015年5 月10 日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长沙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系(部):继续教育学院说明:各项成绩的百分比由各系部自己确定,但应控制在给定标准的20%左右。
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2015届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2015届)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文益峰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职称最终评定成绩2015年5 月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点阵式LED字符显示器设计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学号:学生姓名:文益峰指导教师:刘裕副教授2015 年5月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首先对输送机作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带式输送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些设计准则与计算选型方法按照给定参数要求进行选型设计;接着对所选择的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
量具设计说明书

量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机制3116班
姓名权鹏飞
学号11311621
指导老师刘苍林、李智
量具设计
一:概述
量规不能指示量值,只能根据与被测件的配合间隙、透光程度或者能否通过被测件等来判断被测长度是否合格的长度测量工具。
量规结构简单,通常为具有准确尺寸和形状的实体,如圆锥体、圆柱体、块体平板、尺和螺纹件等
二:设计项目
内孔ø42、尺寸精度是IT9级,表面粗糙度Ra0.8。
内孔ø42所用工作量规为塞规。
三:设计方案
1、量具材料:T12A
2、被检验工件的极限偏差:ø42孔ES=+0.062 EI=0
3、查出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T和位置要素Z值,并确定量规的形位公差
制造公差T=0.005 位置要素Z=0.008 形位公差=T/2=0.0025 4.工件和量规的公差带图
5.计算塞规的极限偏差
通端上偏差=EI+Z+T/2=0.0105
下偏差=EI+Z-T/2=0.0055
磨损极限=EI=0
止端上偏差=ES=+0.062
下偏差=ES-T=0.057
6.塞规的工作图
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设计不仅使我们对原课程有了更清楚认识,更使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知识。
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温习了许多旧知识。
虽然这次设计遇到了许难,但我们还是一一克服。
这是我们这次设计最大的欣慰对于以后,我们清楚的认识,设计的难度与复杂性,这点不使我们再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对此予以重视,这些是我们自身方面的问题。
当然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必须付出大的实践练习我们还恳求老师在以后能够多练习一这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设计任务概述1.1 设计的主要内容机械加工课程设计是在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所有专业课之后进行的,是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复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所给定的零件图,确定合适的加工机床、刀具、切削用量,合理的进给路线,制定经济高效的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图一张、毛坯图一张、编制工艺过程卡,数控加工工序卡,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撰写设计说明书。
要求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定加工方案。
同时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的指导思想2>适当采用数控加工条件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
3>降低生产成本,1>保证零件加工质量适应性强。
4>工艺合理,工艺资料齐全,说服力强。
5>结合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择相应的工艺装夹设备,便于提高精度和生产效率。
第二章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2.1零件的作用端盖属于盘类零件它的主要作用有:1、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2、防尘和密封除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配件合以达到密封作用3、位于车船电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到传送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钢度耐磨性和韧性,以适应端盖的工作条件。
2.2零件的材料热及处理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150,它是一种灰铸铁,线性收缩率较小约为0.4%—0.46%左右。
硬度范围为HB150—200。
摩擦面间的单位面积压力不大于490kpa。
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比钢低得多,通常σb约为120~250MPa,抗压强度与钢接近,一般可达600~800MPa,能承受中等载荷的零件,塑性和韧度近于零,属于脆性材料,不能锻造和冲压;焊接时产生裂纹的倾向大,焊接区常出现白口组织,焊后难以切削加工,焊接性差;灰铸铁的铸造性能优良,铸件产生缺陷的倾向小;由于石墨的存在切削加工性能好,切削加工时呈崩碎切屑,通常不需加切削液;灰铸铁的减振能力为钢的5~10倍,是制造机床床身、机座的主要材料;灰铸铁的耐磨性好,适于制造润滑状态下工作的导轨、衬套和活塞环等。
2.3零件的结构形状该零件的加工表面有:1)Φ27圆柱表面2)左右两端高为9端面3)φ20的孔4)φ7孔5)φ9的孔6)φ16H7的内孔表面2.4零件的加工质量分析该端盖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于一般的盘类零件。
其主要加工表面有宽为27的凸台上端面和M27×1.5螺纹,φ20H7、φ16H7以及φ9、φ6的孔。
其中φ16的孔经加工后要满足表面粗糙度为Ra 1.6,宽为27的凸台上端面以及φ9、φ6的孔和螺纹经加工后要满足表面粗糙度为Ra 6.3,两个φ16H7的孔经加工后,要满足两孔中心轴线间距离为26.76±0.016。
由以上分析及结合零件图(见附录)可知:其中各个孔的端面都为平面,可以防止在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该零件除φ16H7的孔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比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磨床的加工就可达到要求。
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切削力、切削热和夹紧力的影响而产生变形,减少切削力与切削热的影响,粗、精加工应该分开进行;使粗加工产生的变形在精加工之前得到矫正。
第三章毛坯的确定3.1确定毛坯类型由于该零件结构简单,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受很大的力。
由于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强度和冲击韧度,和较好的组织,毛坯选用铸件,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采用及其造型方法铸造毛坯,选择HT150。
HT150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减震性、耐磨性和切削加工性,适合铸造该端盖零件。
3.2确定各毛胚表面的加工余量加工时如果余量留得过大,不但浪费材料,而且增加机械加工劳动量和生产工时。
使生产成本增高,余量留得过小,一方面使毛坯制造困难,另一方面在机械加工时也常因余留得过小而迫使用画线找正等方法,不仅增加了生产工时,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废品,因此,必须合理的选择加工余量。
零件的材料为HT-150,毛坯(铸件)图是根据产品零件设计的。
根据《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端盖上的孔都用钻,M27的圆柱面左端面留加工余量5mm,右端面留加工余量3mm。
6-φ7的孔上端面留3mm的加工余量。
3.3毛坯图(见附录)第四章工艺路线的拟定4.1定位基准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提高生产效率。
否则,就会使得加工工艺过程问题百出,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
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得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由零件图分析,该零件的设计基准为Φ27的轴线和左端面。
2)定位基准工件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与工艺过程的制定有关系。
因此在选择定位基准时要多考虑几种方案加以比较,使之符合工艺要求,提高加工精度,保证产品质量.(1)在选择粗基准时,以保证其他各加工表面又足够的加工余量为重点,保证不加工面的尺寸、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因此选择原则是:综上所述:粗基准的选择根据该零件的结构特点、重量轻,比钢的硬度低,加工难度要增加,但是该材料易于加工磨合与低碳钢类似。
(2)对于精基准的考虑重点是如何减少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和安装方便,最限度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一般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一、基准重合原则,应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特别是在一个零件的最后加工阶段,为保证精度避免因基准不重合而引起定位误差。
二、基准统一原则,各工序间应尽可能采用同一基准来加工零件各表面,提高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三、互为基准原则,适用于一个零件中两个表面相互位置较高,四、有些精加工工序加工余量小而且均匀时,常以加工面本身作为精基面。
综上所述:精基准的选择加工后的φ27的轴线和左端面为精基准,符合基准重合的原则。
但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4.2加工方法的确定4.3加工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的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下端面(2)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安排上端面和凸台表面的粗加工,再安排精加工(3)遵循“先表面后孔”的原则,先加工表面后进行孔加工2)热处理加工铸造成型后,对铸件进行热处理,可消除铸造后产生的铸造应力,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端盖在工作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故采用退火处理即可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3)辅助工序在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过程。
综上所述,该端盖工序安排顺序为:热处理—基准加工—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4.4加工工序的划分与确定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工序集中是指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较多,使总工序数减少,这样就减少了安装次数,减少了机床数量,可以使装夹时间减少,减少夹具数目,并且利用采用高生产率的机床。
工序分散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中进行,每道工序的内容很少,最少时每道工序只包括一简单工步,工序分散可使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刀具等比较简单,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简单,调整和维修方便,工人掌握容易,生产准备简单,易于产品更换。
综上所述:考虑到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易变形,所以采用工序分散。
辅助工序的安排:辅助工序一般包括去毛刺,倒菱角,清洗,检验等。
4.5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金属的切削性能及消除内应力,而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常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和材料的性质,合理的安排。
热处理工序安排得是否恰当,对保证零件的精度、保证零件加工的顺利进行、保证零件机械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热处理工序有:退火、正火、调质、时效、淬火、回火、渗碳、碳氮共渗等。
按热处理的目的,可分为预备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热处理、最终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是为了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消除毛坯制造时的残余应力,改善组织;最终热处理是提高零件的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常安排在精加工工序之前通过分析零件图,考虑到该零件材料在加工中容易变形,因此进行一次时效处理即能满足加工要求,时效处理是为了释放夹紧力和变形,改善加工性能。
4.6拟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的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工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但前提是保证产品质量。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一便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以上各个零部件的分析以及加工工艺确定的基本原则,可以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具体方案如下:工艺路线1:1. 备料毛胚铸造加工.2. 粗铣—精铣宽83的底面3. 粗铣—精铣宽27的上端面4. 粗车—半精车Φ27的圆柱表面5. 铣左右两端高为9的端面6. 安排时效处理7. 以Φ27的圆柱中心轴线为基准依次钻Φ20H7、Φ16H7的孔至Φ18、Φ148. 以两个Φ16H7的孔两中心轴线间距离26.76±0.016为基准钻另一Φ16H7的孔至Φ149. 依次钻Φ7、Φ9的孔至Φ5、Φ710.扩钻、精镗各孔至φ20、φ16、φ7、Φ911.去毛刺12.粗车—半精车—精车M27×1.5的螺纹13. 检验.工艺路线2:1.毛坯铸造热处理使其硬度值达至150HBS2.粗车—半精车宽83的底面3.粗车—半精车宽27的上端面4.以φ27圆柱中心轴线至φ16中心轴线间距离为26.76±0.016为基准依此钻φ16的两个孔至φ145.粗车—半精车φ27的圆柱表面6.钻φ20的孔倒角7.以左右端面为基准依此钻φ7、Φ9的孔至φ5、Φ78.粗精车φ27外圆和尺寸为9的左、右台阶面9.去毛刺10. 粗车—半精车M27×1.5的螺纹11. 检验入库4.7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确定综上所述;两个工艺方案的比较在于方案一基本采用普通铣床来加工平面,而方案二则采用普通车床加工平面,两者比较,方案一采用铣的经济效益更好。
还有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从零件本身来考虑,不对称不规则,尽量把工序集中、考虑装夹和夹具,方案一中采用铣床,比采用车床会减少装夹次数把可以工序稍微集中下,提高效率。
通过分析,优化的方案如下:1.备料毛胚铸造加工.2.安排时效处理3. 粗铣—精铣宽83的底面4. 粗铣—精铣宽27的上端面5. 以φ27圆柱中心轴线至φ16中心轴线间距离为26.76±0.016为基准依此钻φ16的两个孔6. 粗车—半精车φ27的圆柱表面7. 钻φ20的孔倒角8. 以左右端面为基准依此钻φ7、Φ9的孔9. 粗车—半精车φ27外圆和尺寸为9的左、右台阶面10. 去毛刺11. 粗车—半精车M27×1.5的螺纹12. 检验入库4.8 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见附录)第5章零件加工工序设计5.1 05号工序设计设计内容: 铸造毛坯采用硬模铸造5.2 10号工序设计设计内容: 时效处理5.3 15号工序设计设计内容: 铣端盖底面5.3.1 加工设备的选择因为本工序加工精度不高,为节约生产成本,所以选择普通铣床X51,该铣床的参数如下:X51普通铣床参数5.3.2 工艺装备选择1)工装夹具:平口虎钳2)刀具可转位面铣刀刀盘直径φ65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 Z=63)量具游标卡尺规格0.02mm 5.3.3 工步顺序的确定1)粗铣底面2)精铣底面5.3.4 加工余量的确定1)粗铣底面 Z=32)精铣底面 Z=25.3.5 工序尺寸及其上下偏差1)粗铣底面5.3.6 切削用量的选择与确定 1) 粗铣底面Vc =50m/min f=Z ×z f =3×0.12=0.36mm/r pa =3mm由此可算出:n=1000*Vc /π*d=379r/min 按机床选取n=380 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Vc =1000dnπ=98 m/minfV =n ×f=380×0.36=136mm/minPc=Fc*Vc/60000= Kc*p a *f*Vc =814.2*3 *0.36*50/60000 =0.73Kw ≤4.5*0.8=3.6kw它的功率小于机床X51的主轴的最大功率,所以能在这机床上完成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