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物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本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本模块划分为以下三个二级主题: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机械能和能源

(一)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课程标准

(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解读:

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分别是什么,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

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4.通过观察和思考演示实验,知道运动独立性.学习化繁为筒的研究方法。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解读: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征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解读:

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方向和作用效果。

2.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F=mυ2 /r和F=mω2 r的含义。

3.会根据力的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作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向心力的

来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定量分析有关问题。

4.知道离心现象。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和防止离心现象的事例。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解读:

1.能列举生活、生产中的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实例。

2.能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解读: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观点,知道这两种观点形成和发展的一些史实。

2.知道描述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4.了解卡文迪许实验及其意义。

5.了解海王星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解读:

1.知道行星和卫星的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导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能说出三个宇宙速度的值和它们的物理意义。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解读:

1.大致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中的长度缩短效应与时间延缓效应。

2.知道在物体运动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经典力学与相对论力学的结论是吻合的。

3.知道相对论的出现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解读:

1.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的能量变化是连续的,而微观粒子的能量不是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

2.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解读:

1.通过实例说明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知道经典力学规律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解读:

1.明白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2.用事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二)机械能和能源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解读:

1.能用实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2.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因素,会用公式W=FSCosα进行分析和计算,知道式中各字母的含义。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意义。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公式P=W/t进行计算。

4.了解生活和生产中与机械功率有关的知识,认识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解读:

1.理解动能的概念,能根据质量和速度计算物体的动能。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理解动能定理,明确动能定理表达式中各

字母的含义。会应用已有的知识推导动能定理。

3.会用动能定理计算功和动能,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例如,用

动能定理解释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等。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解读: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能通过对各小段重力做功积累的分析,认识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的特点。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解读:

1.知道机械能的定义,明白机械能是标量。

2.能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3.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例如,机械钟摆的运动等。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解读:

1.列举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同形式的能量

2.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认识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基本规律之一。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解读:

1.了解能量守恒,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方向性,知道不可能把已耗散的能量又沿相反方向自发地聚集起来,知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2.了解人类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和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关系。

3.能用一些事例说明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有节约能源的意识,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010-12-15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其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繁多,而且内容比较抽象,若是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真正地思考,深入挖掘其内涵,学生就很难学好物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生动地组织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看到过种种现象,却没有深入地思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从而感觉物理知识是深奥的,是晦涩难懂的,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使得物理学习的效率低下,成绩下降。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要将物理现象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保证学习的质量。 我在教学中就曾经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坐在快

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在游乐园坐海盗船,从上往下落有失重现象;长期堆煤的墙角会发黑,这是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等。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学生在熟悉的现象中找寻其存在的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就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有十分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多媒体集声音、图形、视频于一身,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若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而多媒体则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介绍运动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则,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形象地理解运动的过程与规律,从而在脑海中对天体的运动形式形成一个模式,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又如,一些难以亲自操作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像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的过程,课堂上无法做这些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裂变、聚变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其知识性与逻辑性都很强。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只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017年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专辑编者按:2018年1月,教育部 印发了语文等14门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将于今年秋季 开始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 方面进行了哪些改进和完善?其主要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基于什么样的 教育现实展开,凝结着修订组什么样的教育思考?这些变化又将对今后的高中 各科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读者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2017年版),我刊约请包括课标修订组负责人、核心成员等在内的专家学者 对各学科课标进行了分析解读。 实现物理课程功能促成学生素养发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问题探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组负责人/廖伯琴 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 2017年版”)。整体上看,高中课标2017年版进一步强化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均明显增强。高中课标2017年版公 布后,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老师第一时间研读、梳理出一线教师关注的若干问题。以下是陈国文老师与廖伯琴教授的对话整理。 问题1:高中课标2017年版有哪些亮点?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2003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 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高中课标实验版”)进行修订, 总体讲,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有以下变化。 一是凝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根据国际比较、国内调研,以及关于物理课程功能的探索等,修订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凝练出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物理观念”含有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及能量观念;“科学思维”含有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要素;“科学探究”含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含有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要素。 二是优化高中课程结构,注重课程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本次修订既注重课程的基础性,为全体学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提升设计必修课程,又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选择性,为国家物理人才的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由必修1、必修2和必修3构成,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可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构成,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 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对那些拟参加物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则是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和选修3构成,分别侧重物理学与社会 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及近代物理学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由学校或地方自主开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物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本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本模块划分为以下三个二级主题: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机械能和能源 (一)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课程标准 (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解读: 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分别是什么,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 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4.通过观察和思考演示实验,知道运动独立性.学习化繁为筒的研究方法。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解读: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征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解读: 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方向和作用效果。 2.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F=mυ2 /r和F=mω2 r的含义。 3.会根据力的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作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向心力的 来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定量分析有关问题。 4.知道离心现象。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和防止离心现象的事例。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解读: 1.能列举生活、生产中的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实例。 2.能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解读: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观点,知道这两种观点形成和发展的一些史实。 2.知道描述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4.了解卡文迪许实验及其意义。 5.了解海王星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解读: 1.知道行星和卫星的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导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能说出三个宇宙速度的值和它们的物理意义。

物理课标与教材分析报告

物理课标与教材分析报告 1.课程标准研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从教纲、考纲上看,匀速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上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分别作为一级考点、二级考点。知识与技能要求是:理解向心力的来源。目标要求是:掌握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可见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在高中的课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也是考试常考的内容。 在高考中的地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布上看,通过对比四川高考卷和全国课标卷的考题,也可以看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重要性。 2.教科书分析: 1)从目前我们四川使用的教科版教科书来看,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放在必修2第2章第2 节,上承抛体运动下接万有引力定律。教材开始就通过一个小的活动来感受向心力。

紧接着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然后交流讨论力的大小和方向等等。 通过实验探究,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来给出向心力的大小。 最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向心加速度,并由“神州”五号飞船为例题,应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来结尾。 在整过过程中,逻辑清晰,思维严密,值得注意的是整节涉及了大量的实验,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 2)再来看人教版的教科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同样是放在必修2,但是人教版把向心加

速度和向心力分为2节的内容来讲,并且是先讲的向心加速度,然后再讲的向心力。人教版也是首先通过实际生活,小实验来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然后是思考讨论,加上大量的作业题型。 下一节讲向心力的时候,人教版是先给出向心力的定义公式,然后再用圆锥摆验证。 后面同样有大量的作业题型和实验。 3)最后再来分析一下沪科版教材。在沪科版中,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同样是放在必修2 之中,但是没有分别作为一节单独来讲,而是放在了圆周运动中。同样是运用大量实验,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或者验证结论,最后用习题巩固知识点。 从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来看,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这两个知识点上,作者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和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思考,动手的能力,把物理理论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也是新课标下学生需要提高的技能。 3.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是江苏省苏州中学老师讲的一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课程。我做了如下分析: 上课前,老师先用“水流星”实验和播放自行车比赛的视频来引 入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不倒出来。 然后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其中涉及到的运动和力现象。 在引出新课之后,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教材上“体验手拉绳 的力”这个实验,和展示地球公转的现象。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完整版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变化解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课程结构 今年秋季开始,高中物理要分三六九等了:要想拿到高中毕业证,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要学习必修模块共三本书;如果参加高考时打算选考物理,要增加选择性必修三本书,这样必修加选择性必修共六本书;如果想继续发展兴趣特长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还有三本选修教材。也就是说,高中整个学段共有九本书,九九归一才达到高中物理学习的最高境界。 下面是新修订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整理的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1)变化前是以教材来区分必修、选修,变化后是以知识模块来区分必修、选修。划分更加细致、科学、合理。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课程纲要 ; ]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期 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设计时间: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授课时间:36课时 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半学年 课程目标: 〈一〉| 〈二〉知识与技能 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圆周运动,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圆周运动。 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人造卫星的 环绕速度。 4、通过讨论恒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会用 动能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现象。 5、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6、通过实验,验证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 有关问题。 〈三〉过程与方法 《 1、经历从平抛运动到一般抛体运动、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 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经历历次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微分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如利用数据图表巧妙地分析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 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展示、探究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认识到 物理和生活的普遍紧密联系以及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 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课程内容与安排 @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必修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注: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 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 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二、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

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

(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 第一部分: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 (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具体要求 ?知道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例如,知道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主要是根据思辨来判断是非的,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列举有关史实,说明实验研究方法对物理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内容标准 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 ?能说出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能判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哪些情况下不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知道理想模型是突出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研究物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容标准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 ?能完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例如:会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法或其他实验方法测量和记录运动物体的时间、位移变化情况,并能依据实验数据推断该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区分路程与位移,会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位移大小。例如:会正确计算物体做往返运动时的路程和位移。 ?理解速率与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并能用其定量分析物体运动问题。 ?理解加速度,能解释加速度定义式的物理意义,会用该定义式对有关物理量进行计算。例如:会用该定义式计算a、vt、v0、t和(vt-v0)。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例如,它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和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物理规律中所起的作用。 内容标准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017年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专辑编者按: 2018 年1 月,教育部印发了语文等14 门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并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改进和完善?其主要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基于什么样的教育现实展开,凝结着修订组什么样的教育思考?这些变化又将对今后的高中各科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读者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2017 年版),我刊约请包括课标修订组负责人、核心成员等在内的专家学者对各学科课标进行了分析解读。 实现物理课程功能促成学生素养发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问题探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修订组负责人/ 廖伯琴 莆田第一中学/ 陈国文 2017 年版”)。整体上看,高中课标2017 年版进一步强化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均明显增强。高中课标2017 年版公布后,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老师第一时间研读、梳理出一线教师关注的若干问题。以下是陈国文老师与廖伯琴教授的对话整理。 问题1:高中课标2017 年版有哪些亮点?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2003 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高中课标实验版”)进行修订,总体讲,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有以下变化。 一是凝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根据国际比较、国内调研,以及关于物理课程功能的探索等,修订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凝练出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物理观念”含有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及能量观念;“科学思维”含有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要素;“科学探究”含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含有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要素。 二是优化高中课程结构,注重课程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本次修订既注重课程的基础性,为全体学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提升设计必修课程,又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选择性,为国家物理人才的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由必修1、必修2 和必修3构成,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可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 和选择性必修3 构成,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对那些拟参加物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则是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 和选修3 构成,分别侧重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及近代物理学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由学校或地方自主开

高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高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2009年07月25日星期六 10:36 一、领会课程理念和课程结构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让学生学习物理学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2.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重视对课程的基础性的体现,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了基本的必修课程。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其中物理1与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选修系列1包含两个模块,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选修系列2包含三个模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系列3包含五个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内容。由于必修需要达到6学分,因而全体学生在学完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后,还需要在三个选修系列中至少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需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联系,而且还应反映科技进步带来的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另外,还应注重让学生学习对其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同时,在课程内容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在实施上应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高中物理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物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课程肩负的任务: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性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3、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和社会发展的 影响;(情感态度) 4、为终生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选择性 ?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 三、课程结构及模块说明 ?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12个木模块,每模块2学分,必须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2课程模块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 选修1系列: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联系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 选修2系列:侧重从技术应用角度展示物理学、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3系列: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物理学基本内容 行为动词说明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认识、理解、应用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例说明、列举、表述、简述、对比) ?认识: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认识)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阐释、解释、估计、理解、计算、说明、判断、分析、区分) ?应用: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评估、使用、验证、运用、掌握)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 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经历、反应、领悟 ?经历: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观察、收集、调查、交流、讨论、阅读、尝试、实验、学习、探究、预测、考虑、经历、体验、参加、参观、查阅) ?反应: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领悟: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形成、养成、具有、领略、体会、思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二、课程具体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

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 课标解读 第一部分: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 (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 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具体要求 ?知道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例如,知道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主要是根据思辨来 判断是非的,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 的基础。 ?列举有关史实,说明实验研究方法对物理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内容标准 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 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 ?能说出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能判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哪些情况下不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 地球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知道理想模型是突出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研究物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容标准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 ?能完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例如:会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法或其他实验方法测量和记录运动物体的时间、位移变化 情况,并能依据实验数据推断该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区分路程与位移,会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位移大小。例如:会正确计算物体做往返运动时的路程和位移。 ?理解速率与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并能用其定量分析物体运动问题。 ?理解加速度,能解释加速度定义式的物理意义,会用该定义式对有关物理量进行计算。例如:会用该定义式计算a、vt、v0、t 和(vt-v0)。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例如,它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有什么 特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标解读_物理_课标解读_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模块解读 物理学是关于力、热、声、光、电等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知识是由概念和规律组成的完整体系。如果象背文章一样背物理学概念和规律的话,学习高中物理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对任何学生来说,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了。可是,我们为什么要用那么长的时间学习物理学呢? 第一,物理学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理学大厦的砖块水泥和梁柱,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内容。如匀变速运动公式x=v 0t+ 2 1at 2是规律,x 、t 、v 0、 a 等为概念。 第二,物理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无数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艰苦努力的结果。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许多概念和规律来源于生活,可以指导生活实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设计和发明新产品。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技术和技能是必须学习的。 第四,物理学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它是有情感的,是活生生的。科学家、科学家的思想、科学家的人格魅力、许多人的奇思妙想和伟大的发现都是物理学的组成部分。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物理学是由知识、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应用等组成。 所以,学习物理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 高中物理模块(人教版)《必修2》,力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高中物理模块(人教版)《必修2》的精髓就是过程 1、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必修2》常常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展开课题或知识点。如《必修2》第五章第 一节曲线运动,就是通过链球和砂轮说明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 《必修2》常常从物理学历史出发,展开课题或知识点。如《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行 星的运动,就是通过地心说和日心说、第谷和开普勒的工作,介绍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同时,教材还设置了科学足迹和科学漫步栏目,提高学生的兴趣。 《必修2》常常从实验探究出发。展开课题或知识点。如《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就是通过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引出能量的知识。

2017年《解读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讲座

讲座《解读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研讨.借鉴.提高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报告提纲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二、什么是核心素养? ?三、什么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四、如何培养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国际: ?(1)国际背景: ?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的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 问。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都在聚焦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对“ 核心素养” 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5年提出的“ 核心素养” 结构模型,就是希望解决: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 度,才能确保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同时去 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十一世纪是“ 知识社会” 的时代,在知识社会里,基础教育最需要培育学生的“ 创造性” 学力,而“ 创造性” 学力的育成不仅仅 是靠知识的习得与再现的“ 记忆型” 学力,更要靠能动的“ 思考型” 学力。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目标出现了变革,在学科的知识技能之上,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自我调整等高阶认知能力和沟通、协调等社会技能,以及反省性思维、自律性、协作性、责任感等人格特征与态度。对“ 核心素养” 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2)国内: ?(2)国内背景: ?我国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呼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欧盟等国际组织所倡导的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潮流,也是以“ 核心素养” 统领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 ?教育部:在2014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首次提出了“ 核心素养体系” 概念,并将这一概念摆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意见》强调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 要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期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设计时间:2016.2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授课时间:36课时 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半学年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圆周运动,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圆周运动。 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人造卫星 的环绕速度。 4、通过讨论恒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会 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现象。 5、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6、通过实验,验证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 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平抛运动到一般抛体运动、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 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经历历次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 义,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微分 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如利用数据图表巧妙地分析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 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展示、探究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认识 到物理和生活的普遍紧密联系以及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 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课程内容与安排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必修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注: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20XX年湖南省骨干教师培训】 时间:2009-07-03 15:37:02 来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要求 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 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 1.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 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 要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我们就必须先弄清楚新课程标准与老大纲的区别。在过去的物理教学大纲中,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知识为本,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这样就削弱了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二是统一的硬性的学术要求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灵活性,创新性,导致教师教学没有热情,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的不良后果;三是教学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是刚性的,具体的,这样将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此相反,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有:一是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突破了老大纲对课程资源相对狭隘的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以及一定的学习能力,也帮助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是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内容做了最基本的、最低层次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这一灵活的软性的学术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热情;三是新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是动态的弹性的,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正确理解物理新课程标准 在弄清楚老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区别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把握新课程标准了。 首先,只要深读新课程标准,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的课程标准失去了一个统一的纲。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它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也就是没有了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而只是提出了一个通过教学活动之后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因为,同一个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知识点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就给我们物理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发挥个人教学特点的空间,也同时是对我们物理教师执教能力的一种挑战。 其次,我们应看到,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的探究与知识的传承是处于同等地位的。这从它所倡导的科学探究即可看到。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积极自觉的态度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还应注意,物理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具有多样性与变动性的特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在这个动态的弹性的环境下,教师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这个把课程还给教师的举措,让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了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