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范文)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汉朝D. 秦朝答案:D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赵高答案:D3. 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A. 长安B. 咸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C4. 刘邦在鸿门宴中险些被杀,最终得以逃脱的主要原因是?A. 项羽心软B. 张良的智谋C. 项伯的庇护D. 刘邦的口才答案:C5. 鸿门宴中,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杀刘邦,但项羽未动手,范增的反应是?A. 愤怒B. 无奈C. 理解D. 放弃答案:A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故事出自《________》一书。

答案:史记2.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____。

答案:张良、范增3. 鸿门宴中,项羽的叔父________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刘邦。

答案:项伯4.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逃离宴会现场。

答案:上厕所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____,封刘邦为________。

答案:西楚霸王、汉王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秦朝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

刘邦和项羽是两支主要的力量。

刘邦先入关中,占领了咸阳,并派兵守住了函谷关,意图称王。

项羽得知后大怒,率军攻破函谷关,直抵鸿门,准备攻打刘邦。

在此背景下,鸿门宴应运而生。

2.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如何?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极为机智和冷静。

他先是低声下气地向项羽道歉,表示自己并无称王之心,只是误信谣言。

在宴会过程中,他巧妙地应对项羽的质问,并在张良和项伯的帮助下,成功化解了危机。

最后,他借口上厕所,趁机逃离宴会现场,避免了被杀的命运。

3. 范增在鸿门宴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答案: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在鸿门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范增认为刘邦是项羽称霸天下的最大威胁,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什么?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 楚汉相争时期C. 三国鼎立时期D. 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A. 刘邦、项羽、张良、范增B. 刘邦、项羽、诸葛亮、周瑜C. 刘邦、项羽、韩信、萧何D. 刘邦、项羽、刘备、曹操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张良和范增。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

3. 鸿门宴的起因是什么?A.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项羽不满B. 项羽率先攻入关中,刘邦不满C.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D. 刘邦和项羽争夺关中的粮食答案:A解析: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占领了咸阳,项羽对此感到不满,认为刘邦有独占天下的野心。

4. 鸿门宴中,范增的建议是什么?A. 与刘邦和谈B. 直接进攻刘邦C. 设宴款待刘邦,趁机杀之D. 将刘邦逐出关中解析:范增建议项羽设宴款待刘邦,趁机将其杀死,以消除后患。

5.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A. 张良B. 范增C. 曹无伤D. 项伯答案:C解析:曹无伤是刘邦的部下,他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激起了项羽的愤怒。

二、填空题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年。

答案:206解析: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之一。

2. 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____省____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答案:陕西西安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3.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

答案:张良范增解析: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两人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的调解,最终得以安全返回。

答案:项伯解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在鸿门宴中起到了调解作用,帮助刘邦安全返回。

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封刘邦为____。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

练习及答案鸿门宴》练(一)1.选出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例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XXX。

B。

XXX从百余骑来见XXX,至鸿门,谢曰。

改写:XXX在旦日带着一百余骑士来到鸿门,见到了XXX,他说:“谢谢你的款待。

”2.选出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欲呼张良与俱去。

B。

XXX已去,间至军中。

改写:XXX已经离开了,前往军中,他想叫上XXX一起去。

3.选出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B。

吾得兄事之。

改写:我要去找我的兄弟。

4.选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

坐须臾,XXX起如厕。

改写:坐了一会儿,XXX起身去上厕所。

5.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

距关,XXX诸侯,XXX可尽XXX。

改写:远离关隘,不要让其他诸侯进入,XXX就能够完全属于我。

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B。

XXX数目XXX,举所佩XXX以示之者三。

改写:XXX了数XXX,拿出他所佩戴的三个玉玦向他展示。

7.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于例句的一项:A。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改写:是谁为了大王想出了这个计策。

8.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A。

(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

(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

改写:(1)XXX想要攻占函谷关。

(2)XXX在太行山以东居住。

9.选出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C。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④籍吏民,封府库;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改写:①XXX举行寿宴,与XXX结为亲家;④征收人民的财物,封存到官库中;⑥XXX杀了人,我却救活了他。

10.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A。

XXX之参乘樊哙者也。

改写:XXX的参乘中有一个名叫XXX的人,担任警卫。

1.A。

杀人如不能举XXX起如厕不是一组,因为前者是形容词短语,后者是动词短语。

正确答案应该是C。

亡去不义广故数言欲亡,因为它们都是动词短语,且意义相同。

2.D。

XXX从良坐。

与例句中“从”字的用法相同,都是表示跟随、陪同的意思。

《鸿门宴》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练习班级_______姓名_____1.思怡和梓轩正在玩一个关于“英雄来自何处”的游戏,请你也来猜一猜:下列各项中,没有出现在《鸿门宴》中的人物是( )A.汉高祖B.西楚霸王C.亚父D.平原君2.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C.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动词,像翅膀一样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刑人如恐不胜A.沛公欲王关中B.籍吏民,封府库C.项伯杀人,臣活之D.范增数目项王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志强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大王来何操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6.下列加点实词解释及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名词,军队)B.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指项羽)C.为击破沛公军(名词,军队)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驻扎军队的地方)7.下列字词解释及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此其志不在小(介词,引出动作的范围,“在……方面”)B.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对)C.贪于财货(介词,在)D.长于臣(介词,表比较,比)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天子气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飨士卒(xiǎng) 美姬(jī) 锐不可当(dǎng) 范增说项羽(shuì)B.要项伯(yāo) 卮(zhī)酒瞋(chēn)目欲王关中(wáng)C.参乘(chéng) 戮(lù)力度(duó)我至军中杯杓(sháo)D.骊(lí)山刀俎(zǔ) 切而啖(dàn)之何辞为(wéi)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目眦尽裂目眦:眼睛。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2024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2024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2024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一年?A. 公元前206年B. 公元前207年C. 公元前208年D. 公元前209年答案:A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一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赵高答案:D3. 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B. 咸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C4.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谁?A. 萧何B. 张良C. 韩信D. 陈平答案:B5. 项羽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谁?A. 范增B. 项伯C. 龙且答案:A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故事出自《________》一书。

答案:史记2. 刘邦在鸿门宴中通过________的计策成功脱险。

答案:张良3. 项羽的谋士范增在鸿门宴中多次暗示项羽杀掉________。

答案:刘邦4. 鸿门宴中,项伯因为与________的交情,暗中帮助刘邦。

答案:张良5. 鸿门宴后,刘邦被封为________王。

答案:汉中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占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赶到,因不满刘邦抢先入关,决定设宴鸿门,意图除掉刘邦。

2. 刘邦在鸿门宴中采取了哪些策略来脱险?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采取了以下策略:示弱求和:刘邦在宴会上表现出谦卑和顺从,向项羽表示自己并无野心。

借助张良:刘邦依靠张良的智慧和谋略,制定应对策略。

拉拢项伯:通过张良的关系,刘邦与项伯结为亲家,争取项伯的支持。

借机逃脱:在宴会中途,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迅速离开鸿门,返回军营。

3. 范增在鸿门宴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案: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在鸿门宴中极力主张杀掉刘邦,认为刘邦是项羽夺取天下的最大威胁。

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动手,甚至在宴会上举起玉玦作为信号,但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还安排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但最终未能成功。

4. 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后续发展有何影响?答案: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刘邦方面:鸿门宴使刘邦意识到项羽的威胁,促使他更加谨慎和低调,同时也坚定了他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决心。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秦朝D. 楚汉相争3.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荀彧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A. 范增B. 项伯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谁劝刘邦赴宴?A. 张良B. 项羽C. 范增D. 项伯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刘邦的军师范增献计给项羽,建议他__________刘邦。

2. 鸿门宴的地点是今天的_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__离开宴会,得以脱险。

4.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对楚汉相争的局势有何影响?5. 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表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智谋与决策,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4. C5. A二、填空题1. 杀掉2. 陕西临潼3. 如厕4. 意在沛公5. 杀曹无伤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初期。

当时,秦朝已经灭亡,项羽和刘邦是争夺天下的两大势力。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了秦都咸阳。

刘邦的部下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

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设宴,趁机杀掉刘邦。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善于笼络人心,将来必成大患。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推荐】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推荐】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推荐】一、选择题1. 鸿门宴中,谁主张杀掉刘邦?A. 范增B. 韩信C. 张良D. 项伯答案:A. 范增2. 在鸿门宴上,谁曾为刘邦辩护?A. 项庄B. 项伯C. 范增D. 张良答案:B. 项伯3. 鸿门宴中,刘邦逃走后,谁曾追赶刘邦?A. 项庄B. 韩信C. 项伯D. 范增答案:A. 项庄二、简答题1. 请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当时刘邦和项羽分别领导着反秦的义军。

在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

刘邦不满项羽的安排,于是起兵反楚。

在刘邦进攻楚地时,项羽派遣项庄设宴款待刘邦,实则是为了谋杀他。

2. 请分析项庄在鸿门宴上的作用。

答案:项庄在鸿门宴上扮演了刺客的角色。

他受范增指使,多次举杯向刘邦敬酒,企图找机会刺杀刘邦。

然而,由于项伯的辩护和刘邦的机智,项庄未能成功刺杀刘邦。

3. 请分析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应对策略。

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上采取了以下应对策略:(1)虚心接受项伯的辩护,降低项羽的警惕心;(2)借口上厕所,暂时离开宴席,避免在宴席上遭受暗杀;(3)在宴席上多次向项羽敬酒,以示忠诚;(4)在逃离鸿门宴时,机智地让部下樊哙假扮自己,成功迷惑敌人。

三、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的影响。

答案: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鸿门宴使得刘邦逃过一劫,为他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2)鸿门宴后,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楚国内部不稳定;(3)鸿门宴使项羽失去了杀死刘邦的最佳时机,为刘邦崛起提供了机会;(4)鸿门宴加速了楚汉争霸的进程,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埋下了伏笔。

四、拓展题1. 请谈谈你对鸿门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答案:在鸿门宴中,各个人物性格鲜明:(1)刘邦:机智、果断、善于把握时机。

在鸿门宴上,他能够及时逃离险境,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2)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在鸿门宴上,他未能下定决心杀掉刘邦,导致后来楚汉争霸的失败;(3)范增:足智多谋、忠诚。

鸿门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对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吾得兄事之。

2刑人如恐不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5沛公军霸上。

6沛公欲王关中。

7范曾数目项王。

8拔剑撞而破之。

9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10此其志不在小。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12籍吏民,封府库。

13素善留侯张良。

14道芷阳间行。

A.123/456789/1112/101314B.1245/6712839/1011/1314C.123/456789/101112/1314D.139/25671214/411/81013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与臣有卻。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3.对下面句子的结构特征解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解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两个并列的判断句“何辞为?”是反问句式,意思是“……呢?”句末的“为”,语气助词,呢。

B.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释:这是一个表被动的句式,“为所虏”是“为之所虏”的省略。

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解释:这个句子可以看作一般顺序句,“者”表疑问的语气。

也可以看作是倒装句,即“为大王为此计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构成“者”字结构作主语。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解释: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即“樊哙者沛公之参乘也”的倒装。

张良用这相倒装句,旨在突出樊哙的身份4.对下面语句的解释,历来有分歧,请你根据上下文意分析,判定哪种说法较为恰当。

1旦是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解释一、为,副词,将。

解释二、为,介词,替、给,后省略“之”,代“我”指项羽。

2毋从俱死也。

解释一、不要跟从他一起死去。

“从”后省代词“之”,指刘邦。

解释二、不跟从我一起走的话,就会和他们一起死去。

句子读为“毋从,俱死也”。

3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解释一、之,指代项庄。

“与之同命”即是“同他拼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练习题
一。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鲰.(zhōu)生参乘.(shèng) 玉玦.(jué)飨.(xiǎng)士卒
B. 戮.(lù)力彘.(zhì)肩籍.(jiè)吏民按剑而跽.(jì)
C. 披帷.(wéi) 刀俎.(zǔ) 要.(yāo)项伯说.(shuì)项羽
D. 目眦.(zì) 卮.(zhì)酒樊哙.(kuài)不胜杯杓.(sháo)
2.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为.我呼入②君王为.人不忍
B.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D.①故.遣将守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3.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德”通“得”)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沛公军.霸上②吾得兄.事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范增数目.项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 D.①④⑥/②⑤/③
5.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行将为人所并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

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
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6.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是 ( )
①项王默然不应.②军中无以为.乐
A.①yìng ②wèi B.①yìng ②wéi
C.①yīng ②wéi D.①yīng ②wèi
7.下列句子,“然”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中的“然”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沛公默然 B.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C.父利其然也 D.輮使之然也
8.下列句子,“数”的意义是“屡次”的句子有( )
A.范增数目项王 B.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C.扶苏以数谏故 D.若印数十百千本
E.夹岸数百步 F.几死者数矣
9.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军中无以.为乐
③.寿毕,请以.剑舞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10.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玉玦是半圆形的佩玉。

“玦”与“决”同音。

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三。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听之。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君王能自陈以东
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汉王曰:“善。

”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

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

”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

”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

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
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引兵解.而东归解,涣散,松弛
B. 楚兵罢.食尽罢,通“疲”,疲惫
C. 以舒屠六,举.九江兵举,“尽”的意思
D. 歌数阕,美人和.之和,应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诸侯皆附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秦王还柱而.走
C.楚兵且.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②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③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④大司马周殷叛楚
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⑥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
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B. 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
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C. 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
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D. 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

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
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⑵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