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图书馆湖泊水监测方案
如何进行湖泊水质测量与分析

如何进行湖泊水质测量与分析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之一,而湖泊水质的测量与分析对于保护和管理湖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湖泊水质测量与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一、水质测量方法1. 采样方法湖泊的水质测量需要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在选择采样点时,应避开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和污染源影响的区域。
通常,采样点应选择在湖泊的不同深度、不同位置以及主要入流河口处等代表性位置。
2. 采样器具在湖泊水质测量中,常用的采样器具有浮标式采水器、蓝藻浮标采样器、多功能水质采样器等。
这些采样器具能够准确地采集和分析湖泊水体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浊度等。
3. 数据记录与标定测量水质时,应准确记录水温、湖泊深度、湖底质地等信息,并及时标定仪器和测量设备。
合理使用浮标、探头等设备可以减小人为误差对水质分析的影响。
二、水质参数分析1. 温度与湖泊循环湖泊的温度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测量湖泊水温的变化可以揭示湖泊的循环过程和水体的热量平衡。
湖泊水温的日、季节变化规律对于湖泊水质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pH值与酸碱度湖泊的pH值反映了湖泊水体的酸碱程度。
湖泊pH值的变化对湖泊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湖泊的pH值变化,可以评估湖泊的酸碱度和水体的酸碱性。
3. 溶解氧与湖泊富营养化湖泊的溶解氧含量是湖泊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积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通过测量湖泊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4. 浊度与水体透明度湖泊水体的浊度是指水体中悬浮物质、有机物等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程度。
湖泊水体的透明度是指光能透过水体的程度。
浊度和透明度的测量可以反映湖泊水体中悬浮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浓度,评估湖泊水质的澄清程度。
5. 水质污染物分析湖泊水体可能受到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影响。
通过对湖泊水体中污染物的测量与分析,可以评估湖泊的水质安全状况。
湖泊监测方案

湖泊监测方案引言湖泊是珍贵的水资源,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湖泊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水质污染、水位波动、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湖泊监测方案对于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
一、监测目标和指标湖泊监测方案应制定明确的监测目标和指标,以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通常监测目标可以包括水质、水位、水温、溶解氧、藻类密度、浮游动物密度等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湖泊健康状态的信息,有助于提前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监测方法和频率湖泊监测方法应综合考虑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和成本效益,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
例如,可以使用自动监测仪器进行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同时结合定点采样进行实验室分析。
另外,应根据监测目标确定监测频率,常规监测可以选择每月或每季度进行,重点监测可以选择更频繁的采样和分析。
三、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湖泊监测方案应制定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流程和标准。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和存储,建立可靠的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绘制趋势图和空间分布图,帮助湖泊管理者了解湖泊变化趋势和问题的发生机制。
四、监测结果应用湖泊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湖泊管理和保护工作。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监测结果可用于评估湖泊健康状况,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监管措施,指导湖泊生态修复和管理工作。
五、监测方案的持续改进湖泊监测方案应设立评估机制和定期审查,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监测方案的改进可以包括监测指标的调整、监测频率的优化、监测设备的更新等,以适应湖泊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需要。
结论湖泊监测方案是保护湖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湖泊监测方案,可以及时掌握湖泊的变化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湖泊监测的数据和结果可以为湖泊管理和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湖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健康发展。
湖泊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湖泊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资源之一,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活用水,还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因此,湖泊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变得至关重要。
湖泊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分为定点监测和流域监测两种方式。
定点监测是指选取湖泊的典型点位,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行采样和分析,以了解该点位的水质状况。
流域监测则是综合考虑湖泊流域内的各种因素,并将监测点位布设在各个流域入湖口处,以综合评估湖泊水环境的综合质量。
通过这两种监测方式,可以全面掌握湖泊水环境的变化趋势。
湖泊的水环境质量评价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湖泊水环境质量标准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包括水质、富营养化、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水质指标包括水体的溶解氧、浊度、酸碱度、温度等,富营养化指标则关注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等含量。
此外,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排放也是评价湖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湖泊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中,不仅需要准确地采集和分析水样,还需要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更全面地了解湖泊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实地调查可以掌握湖泊周边的环境特点和人类活动情况,遥感技术则可以获取湖泊水质的空间分布信息。
通过综合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湖泊的水环境质量。
湖泊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还需要考虑到长期性和动态性。
湖泊水环境的质量不仅受到季节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需要在长期时间尺度上进行监测和评价,以获得更加可靠的结果。
此外,还需要关注湖泊水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湖泊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问题,也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
通过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湖泊水环境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治理。
例如,在富营养化方面,可以通过合理控制农业和城市排放,减少营养物的输入,从而改善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湖泊监测方案

湖泊监测方案湖泊监测方案1. 简介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湖泊,湖泊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湖泊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
2. 监测内容湖泊监测应涵盖以下内容:2.1 水质监测水质是湖泊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质监测包括以下方面:- pH值:反映湖泊的酸碱程度。
- 溶解氧:影响湖泊中的生物生存。
- 浊度:反映湖泊中的悬浮物含量。
- 氨氮、总氮、总磷:反映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 重金属:监测湖泊中的污染物质。
- 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
2.2 水量监测水量是湖泊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水量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湖泊水位:反映湖泊的水量变化。
- 湖泊流量:监测湖泊的入流和出流情况。
- 蒸发量:估算湖泊的水量流失情况。
2.3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评估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应包括以下方面:-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反映湖泊中的水质和营养状况。
- 底栖动物:反映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环境。
- 鱼类:反映湖泊的生态系统和水质状况。
- 水鸟和湿地植物:反映湖泊周边生态环境的情况。
3. 监测方法湖泊监测方法应科学可行、准确可靠。
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水质监测方法- pH值:使用酸碱度测试仪进行测量。
- 溶解氧:使用溶解氧仪进行测量。
- 浊度:使用浊度计进行测量。
- 氨氮、总氮、总磷:使用光度计等仪器进行测量。
- 重金属:采集水样后,使用分析仪器进行检测。
- 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具体化学物质使用对应的检测方法。
3.2 水量监测方法- 湖泊水位:使用水位计进行定期测量。
- 湖泊流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流量计进行测量。
- 蒸发量:采用皿蒸发法或蒸发皿法进行测量。
3.3 生物监测方法-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进行样本采集,并进行显微观察和统计分析。
- 底栖动物:采用底栖动物捕捞网进行样本采集,并进行鉴定和数量统计。
校园湖水水质监测方案

校园湖水水质监测方案
校园湖水水质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湖水水质参数,例如溶解氧、浊度、pH值、总磷、总氮等。
2. 监测频率:确定监测的时间频率,例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3. 监测点位:确定监测的位置,包括湖水入口处、出口处以及水体中心等多个点位。
4. 监测方法:选择适合的水质监测方法,例如采样后实验室测试、在线监测设备等。
5. 数据收集与记录:建立数据收集和记录的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比较不同时间点和点位的水质差异,判断水质是否存在变化和污染问题。
7. 报告和沟通:将监测结果制作成报告,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8. 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水质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处理措施。
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传感器网络和远程监测系统来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此外,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接受水质监测的培训,提高监测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最后,确保监测方案的可持续性,不断改进和完善监测方法和流程,以保障校园湖水的水质安全。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广州大学内水质监测一、监测目的(1)对校园教学区,主要是实验楼区域的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样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实验楼区域的水质现状。
(2)学习水质监测的步骤,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并按步实施。
(3)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水质监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4)熟悉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各项标准,并学会运用其来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本次监测选取了校园网主场至生化实验楼区域水域进行监测。
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1.地形地貌广州大学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靠珠江两岸地,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
小岛总体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
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
广州大学位于岛的西部,坐落于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有着树枝状般的水系。
2.气象广州大学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
其年平均气温约为21.8℃,一年中7月、8月的温度最高,1月最低,绝对最高气温约38.7℃。
平均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集中在梅雨季、台风季两个季节,占全年的82.1%,在七、八、九月份常遭受六级以上的大风袭击或影响,台风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破坏力极大,年评卷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广州大学城位于珠江、冻僵溪流的交汇区上,该区域河段属于不规则半日潮。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
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为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潮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广州大学城南部水质检测浅析―中学生科技实践探究活动

广州大学城南部水质检测浅析―中学生科技实践探究活动摘要:采用广州大学城南部5 处的样品,通过化学方法对其pH值、氨氮、总磷、溶氧量(DO值)等4 个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评价广州大学城南部的水质。
结果表明:在只测量pH 值、DO 值、氨氮值和总磷4 个参数的情况下,大学城南部的水质大多数属于皿类和W类,只有广东药学院的水质不在标准范围之内。
关键词:水质检测国家标准水质分析1实验部分1.1 水样的采集考虑到广州大学城南部的水域水流较慢或有些事人工湖,样品的采集主要按地点分布选取(如下表1),分别用500ml 采样瓶采取500ml 水样,依次标记为1,2,3,4,5,6。
表1 样品采集记录序号地点经纬度气温pH 日期1华南师范大学NL 23° 03’ 06〃EL 133° 22’ 19〃26C 7 2014.11.4 17 002广州大学NL 23° 02' 27〃EL 113° 21' 48〃26 C 6.4 2014.11.4 16 303广东药学院NL 23° 03' 03〃EL 133° 22' 57〃25C 6.7 2014.11.27 16:004中心湖NL 28° 03' 03〃EL 113° 22' 57〃25C 6.7 2014.11.27 15:265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外NL 23° 02' 39〃EL 113° 22' 09〃25C 7 2014.11.27 15:006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内NL 23° 02' 40〃EL 113° 22' 09〃12C 6.4 2014.12.03 12::561.2 样品保存由于样本都是中性或弱酸性,样品保存在2C冰箱内。
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提供的方法测量水样的DO 值、氨氮值和总磷这3 个参数。
广州大学生化楼下河涌监测方案及报告

水质监测方案以及监测报告项目名称:广州大学生化楼楼下河涌水质监测监测人员:编制日期:二0一四年十二月12环科1制一·考察资料和结果选择广州大学生化楼下河段作为本次监测区域的基本情况如下监测区域地理位置:广州大学城(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选址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
气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光照时间比广州其他地区均少,大约有480-775小时之间,夏季多为东南风和偏南风,冬季多为北风和偏北风,极高气温37.4摄氏度。
河流水文:该河涌补给为:降水补给以及珠江补给。
由于河涌地势较平缓,流速较慢,但受气候以及风向影响而改变,冲刷河床力度较弱,所以两岸草地土壤较结实。
河涌两岸筑有硬石砖保护植被。
植被:河涌周围种植草、柳树、观赏性花等植被。
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水体沿岸半部分是教学区,污染源主要是生化楼以及工程实验北楼的废水污水排放,含有各种有机物以及氮、氨、磷等无机物。
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广州大学水体主要为自然景观和灌溉花木。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实际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选取和设置监测断面的位置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了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摊的顺直河段。
设置原因:(1)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我们把断面A设置在水体流向生化楼前,离桥一米距离出,用于对照水体的污染程度。
(2)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定。
B、C、D断面均设置在排污口附近,为了测定经过排污口前后的水体水质状况。
(3)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此断面E我们设置在河涌的下游,离断面D10米远的地方,用与测定水体的自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h
250
Ⅰ
化学需氧量
G
加硫酸,使 pH<2,4℃
48h
500
Ⅰ
五日生化需氧
溶解氧瓶(G) 量**
4℃,避光
6h
250
Ⅰ
氨氮
P/G
加硫酸,使 pH<2,4℃
24h
250
Ⅰ
总磷
P/G
加硫酸,使 pH≦2
24h
250
Ⅳ
总有机碳
G
硫酸酸化至 pH<2,并在 2~5℃冷藏
24h
250
Ⅰ
粪大肠杆菌** 灭菌 G
北风。年均降水量 1652 毫米,年水面蒸发量在 1200mm 至 1400mm 之间。当中,7-9 月份 为丰水期,12-2 月份为枯水期,其它月份为平水期。
我们从水文资料中了解到广州大学的湖水主要以官洲水道为源头,其从珠江经广东科学 中心前的外环路、广州大学环校西路流进校内,途径生化楼和工程实验北楼,再到体育馆和 图书馆,但该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同属一处。地形平缓,地势较低,水域流速较慢,易受气 候及风向影响。河道湖泊内相对水位为 2-2.5m 不等,其径流多由降雨产生,平均潮差较小, 没有明显的洪水区。
K、L
人工湖监测断面监测垂线布设图
断面
A—A' B—B' C—C' D—D' 监测垂线 E F G H I J K L
水面宽/m
16.3 13.3 15.0 52.6
设置中泓垂 ( 涨 潮 ) 水 深 垂线采样点
线数
/m
1
0.68~2.04
1
0.68~2.04
1
0.75~2.10
2
0.85~2.20
27
7.22 4.4
1.8
周
2009 年第 30
28
7.22 3.73
2.5
周
2009 年第 29
29
7.27 4.48
2
周
2009 年第 28
30
7.34 5.39
3.1
周
2009 年第 27
31
7.08 4.27
3.3
周
2009 年第 26
32
7
3.33
3.8
周
2009 年第 25
33
6.99 3.21
Ⅴ
Ⅴ
溶解氧
2009-08-24
Ⅴ
Ⅳ
溶解氧
2009-08-17
Ⅳ
Ⅳ
溶解氧
2009-08-11
Ⅳ
Ⅳ
溶解氧
2009-08-04
Ⅳ
Ⅳ
溶解氧
2009-07-29
Ⅳ
Ⅲ
溶解氧
2009-07-20
Ⅲ
Ⅳ
2009-07-13
Ⅳ
Ⅳ
溶解氧
2009-07-06
Ⅳ
Ⅳ
溶解氧
2009-06-29
Ⅳ
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溶解氧
2009-06-22
Ⅴ
Ⅴ
溶解氧
50
7.21 2.36
2.9
周
2009 年第 07
51
7.24 2.12
3.4
周
1.36 1.98 1.95 1.64 1.66 1.76
Ⅴ
Ⅴ
溶解氧
2009-03-24
Ⅴ
Ⅴ 氨氮、溶解氧 2009-03-17
Ⅴ
Ⅴ 氨氮、溶解氧 2009-03-09
Ⅴ
Ⅴ 氨氮、溶解氧 2009-03-02
Ⅴ
Ⅴ 氨氮、溶解氧 2009-02-23
周
2009 年第 39
19
7.02 3.44
2.3
周
2009 年第 38
20
6.97 3.13
3.4
周
2009 年第 37
21
7.03 3.19
3.4
周
2009 年第 36
22
7.05 3.03
3.9
周
2009 年第 35
23
7.01 2.99
3.3
周
1.45 3.93 4.44 4.28
3 2.43 2.83 2.41 1.58 1.23 0.61 0.62 0.6 0.63 0.61 0.57 0.59 0.66 1.01 0.63 0.73 0.71
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除余氯,4℃
12h
250
Ⅰ
注:(1) *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 **表示单独采样。
(2) G 为硬质玻璃瓶;P 为聚乙烯瓶(桶)。
(3)Ⅰ,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 Ⅰ: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 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O3 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
2009-06-15
Ⅴ
Ⅳ
溶解氧
2009-06-08
Ⅳ
Ⅳ 氨氮、溶解氧 2009-06-01
Ⅳ
Ⅴ
溶解氧
2009-05-25
Ⅴ
Ⅴ
溶解氧
2009-05-18
Ⅴ
Ⅴ
溶解氧
2009-05-11
Ⅴ
Ⅴ
溶解氧
2009-05-04
Ⅴ
Ⅴ 氨氮、溶解氧 2009-04-27
Ⅴ
Ⅴ 氨氮、溶解氧 2009-04-20
Ⅴ
Ⅴ
溶解氧
周
2009 年第 18
40
7.1 2.68
1.8
周
2009 年第 17
41
7.09 2.14
2.1
周
2009 年第 16
42
7.05 2.1
2
周
2009 年第 15
43
7.08 2.51
2.6
周
2009 年第 14
44
7.18 2.25
3.9
周
2009 年第 13
45
7.19 2.12
3.4
周
0.91 1.02 0.7 0.58 0.69 0.69 0.69 0.74 0.97 0.83 0.91 1.03 1.12 0.87 0.62 0.95 1.22 1.78 1.6 1.22 1.86 1.44
2.9
周
2009 年第 24
34
7.04 2.78
2.5
周
2009 年第 23
35
7.07 2.93
2.5
周
2009 年第 22
36
7.06 3.57
2.1
周
2009 年第 21
37
7.12 3.12
1.8
周
2009 年第 20
38
7.04 2.32
2.4
周
2009 年第 19
39
7.03 2.2
2.5
别监测,涨潮水样应该在断面处水面涨平时采集,退潮水样应该在水面退平的时候采集
(珠江的涨潮时间约是:07:00 和 19:30,退潮时间约是:13:00 和 01:00)
五、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1)水样的采集
1、我们在各采样点可通过简易采水器采集水样,由于图书馆湖泊的水体交换和污 染物浓度比较稳定,因此我们只采集瞬时水样,并且在排水河道与生化楼排污出水口交汇处 采集综合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11
总有机碳
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0.5
3
GB/T 13193-1991
另外,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采样器的材质和结构应符合《水质采样器技
术要求》中的规定。
项目
容器材质
保存方法
保存期 采样量(Ml) 容器洗涤
pH 值*
P/G
4℃
12h
250
Ⅰ
溶解氧*/** 溶解氧瓶(G)
加 MnSO4 和 碱性 KI,4℃避光
广州大学人工湖水 质监测方案
小组成员:张伟军、胡志达 李富民、颜嘉懿
一、监测对象和目的 广州大学人工湖作为景观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广州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
健康,因此通过制定对人工湖水质的监测,实时了解人工湖水质变化情况,从而达到科学性 的水体管理
二、基础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
1、水体的气候、水文和地貌资料 广州大学所处地带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为东南风和偏南风,冬季多为北风和偏
Ⅳ 劣Ⅴ 劣Ⅴ 劣Ⅴ 劣Ⅴ 劣Ⅴ 劣Ⅴ 劣Ⅴ
Ⅴ Ⅴ Ⅴ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Ⅴ
劣Ⅴ 氨氮、溶解氧 2010-02-01
劣Ⅴ
氨氮
2010-01-25
劣Ⅴ
氨氮
2010-01-19
劣Ⅴ
氨氮
2010-01-12
劣Ⅴ
氨氮
2010-01-05
劣Ⅴ
氨氮
2009-12-21
劣Ⅴ
氨氮
2009-12-14
2009-04-13
Ⅴ
Ⅴ 氨氮、溶解氧 2009-04-06
Ⅴ
Ⅴ
溶解氧
2009-03-30
2009 年第 12
46
7.22 2.4
3
周
2009 年第 11
47
7.27 2.44
2.4
周
2009 年第 10
48
7.2 2.39
2.6
周
2009 年第 09
49
7.27 2.18
2.6
周
2009 年第 08
2、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又累、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 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采样 容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另外,采样时还需同步测定水文参数和 气象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