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生物防治简介
生物防治的策略

生物防治的策略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然的生物天敌、寄生生物或病原体来控制农作物或植物害虫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防治策略:
1. 引入天敌:将天敌物种引入受害区域,一般是捕食或寄生害虫的天敌。
天敌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并保持生态平衡。
例如,引入以昆虫为食的鸟类或昆虫捕食性昆虫。
2. 采用寄生生物:引入可寄生于害虫体内的寄生生物,例如寄生虫、寄生蜂等。
寄生生物会寄生在害虫体内,然后繁殖和杀死害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3. 使用病原体:利用特定的病菌或病毒感染害虫,造成害虫死亡或减少其繁殖能力。
常用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4. 开展物理防治:使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例如设置陷阱、建立屏障、使用附着剂或利用光线反射等方法。
5. 应用化学方法:使用环境友好的有机农药来控制害虫数量。
有机农药通常使用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物质,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较小。
6. 优化农作方式:通过合理的耕作管理、种植抗虫品种、轮作和混种等农作措施,减少害虫的数量。
增加植物的抗性可以减少害虫的侵袭。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防治策略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因为某些天
敌或寄生生物可能对环境变化敏感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生物防治策略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植物病毒治疗方法

植物病毒治疗方法
导言:
植物病毒是影响植物健康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毒不
仅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死亡,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有效的植物病毒治疗方法对于维护农作物的健康和增加产量至关重要。
常见的植物病毒治疗方法包括: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等自然天敌来控制植物病毒的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嗜热细菌等微生物对病毒进行封闭和排斥,从而减轻病毒对植物的危害。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植物病毒的方法。
选择适当的农药,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喷洒在受感染的植物上,可以有效地减轻病毒的侵害。
3.遗传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病品种,是长期控制植物病毒的有效方法。
选择具有抗病基因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良好抗病性的植物品种,可以减轻病毒对植物的侵害。
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植物病毒的方法。
例如,定期对植物进行清洁、修剪和消毒,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繁殖,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结论:
综上所述,植物病毒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遗传改良
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根据不同的病毒类型和疫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结合多种手段综合防治,可以有效控制植物病毒的危害,维护农作物的健康和增加产量。
生物防治的原理与应用

生物防治的原理与应用原理介绍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然生物对害虫、病害和杂草进行控制的方法。
它通过引入或增强与害虫、病害或杂草相互作用的天敌,来减少害虫数量、防止病害传播和控制杂草生长。
生物防治相比传统化学防治具有许多优点,例如环境友好、长效性、可持续性等。
生物防治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敌和寄生生物:通过引入适当的天敌和寄生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
这些天敌和寄生生物可以以捕食方式吞食害虫,或者寄生在害虫体内,从而减少害虫数量。
2.生物对抗:一些天然生物具有对抗病菌和真菌的能力。
通过利用这些生物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病害、真菌和病毒的侵袭,从而实现生物防治。
3.生物降解:一些微生物具有降解有害化学物质的能力,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降解农药残留。
通过利用这些微生物,可以减少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4.阻断繁殖:通过调节害虫或病害的繁殖周期和生理过程,阻断其繁殖能力。
例如,通过调节害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可以减少害虫的数量和病害的传播。
应用案例下面是一些生物防治在农业、园艺和森林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农业:在水稻种植中,可以利用食草性昆虫来控制杂草。
例如,引入一种名为黑胁蓟马的昆虫,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田中的杂草生长。
•园艺:在果树园中,可以利用天敌来控制果蝇的数量。
通过引入寄生蜂,可以在果树上寄生果蝇的幼虫,从而减少果蝇的数量,保护果实的质量。
•森林管理: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昆虫来控制松毛虫等有害昆虫的数量。
例如,引入食草性昆虫来食草松毛虫,从而减少松树的受害程度。
除了以上案例,生物防治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环境中的害虫控制以及温室和鱼塘中的病害防治。
在城市环境中,可以利用昆虫和小型动物来控制蚊虫、苍蝇等害虫的数量。
在温室和鱼塘中,可以利用微生物来控制病菌的传播,保护温室和鱼塘中的植物和鱼类健康。
结论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控制方法,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和森林管理等领域。
通过利用天然生物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数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方法一、引言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化学农药,但这些化学药剂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生物防治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方法。
二、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通过利用物理手段来对抗病虫害,主要包括一下几种方法:1. 温度控制:利用高温或低温的特性来杀死病虫害,比如利用高温烘箱处理一些容易受害的农产品,或者使用低温贮藏技术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2. 阻挡物:使用屏障或粘性陷阱阻止病虫害进入农作物,例如使用网罩或粘虫板。
3. 填埋法:将感染病虫害的作物或病体埋掉或集中处理,避免病害扩散。
三、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通过利用天然的敌害生物或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等优点。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1. 天敌引入: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蜘蛛、寄生蜂等,对害虫进行捕食和寄生,减少害虫数量,例如利用甲虫控制害虫的繁殖。
2. 细菌和真菌:使用一些对病虫害有益或对害虫有致命作用的细菌和真菌,如斑点病杆菌、葡萄孢菌等。
将其喷洒在农作物上,利用其杀菌或寄生害虫功能,进行防治。
3. 病毒防治:一些病毒可以感染害虫,利用病毒的侵染性和病毒在害虫体内的繁殖能力,达到防治的目的。
四、诱变抗性培育诱变抗性培育是通过诱变手段,改变植物或害虫的遗传特性,培育出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或个体。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化学物质、辐射等手段诱发突变,选育抗性植物,或者选育出无法感染病虫害的无害虫品种。
五、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指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例如合理轮作、种植花草带、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法,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六、结语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通过物理防治法、生物防治法、诱变抗性培育和生态调控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生物防治的例子

生物防治的例子生物防治的例子生物防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害虫管理方法,它依靠采用一种或多种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维持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稳定,从而减少或消除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一、植物治理1、虫害防治(1)天敌法:例如用螳螂来防治蚜虫,用飞虱来防治白粉虱等;(2)病毒法:一种病毒可以杀死一种害虫,例如用蝗病毒控制蚜虫;(3)有毒植物法:用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植物来抑制害虫的生长,例如用拟南芥抑制褐飞虱的生长;(4)生物地质法:借助有效的微生物制作对害虫有毒的环境,从而杀灭害虫,例如用芽孢杆菌防治害虫;(5)有机农药和农膜法:利用一些安全、无毒、有效的有机农药和农膜来防治害虫,例如用萘吡啶和苯甲酰腙等化学农药防治害虫;(6)辅助防治方法:借助生态防治手段,如树冠空间管理、植物改良、土壤管理等进行辅助防治,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病害防治(1)利用有机农药和农膜法:利用一些安全无毒有效的有机农药和农膜来防治病害,例如用绿色锅炉来灭活病原体及它们的产物;(2)利用病毒法:一种病毒可以杀死一种病害,例如用结核病毒来防治杂草;(3)利用生物药剂法:利用一些功能活性物质的植物和动物制作有效的生物药剂来防治病害,例如用苦豆碱类化合物来抑制飞溅病;(4)利用生物地质法:借助有效的微生物制作对害虫有毒的环境,从而杀灭病害,例如用拟南芥抑制红斑病菌的生长。
二、动物治理1、疫病治理(1)利用疫病法:采用一些有效的病毒,如禽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等来控制动物的数量,例如用狂犬病病毒来防治野牛;(2)利用生物地质法:借助有效的微生物制作对某一种动物有毒的环境,从而杀死某种害虫,例如用亚铜醇来抑制狐蝇的生长;(3)利用细菌法:利用某些有效、安全的细菌来控制某种害虫,例如用芽孢杆菌防治野兔;(4)利用有机农药法:利用一些有效的有机农药来抑制某种害虫的生长,例如用萘吡啶和苯甲酰腙等化学农药来防治野兔等动物。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病毒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其大小仅为细菌的1/100到1/1000,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对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一直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
1.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除了具有超级微小的尺寸外,其与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其他病原体也有很大的不同。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属于一种依赖于寄主细胞的生物。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繁殖,需要寄生于其他生物体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生物机制合成其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酸,才能完成繁殖。
病毒的基本结构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负责保护内核的核酸,同时也是感染新细胞的一种重要因素。
内核中含有病毒的遗传信息,有些病毒的内核是由DNA组成,有些则是由RNA组成,不同类型的病毒在遗传信息上也有所不同。
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食物传播等,不同类型的病毒适应的传播方式也不相同。
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一旦爆发,往往难以控制。
2. 病毒的防治为了控制病毒感染的传播,人们采用了各种防治措施。
在人体中感染病毒后,最需要的是免疫力的增强。
如果身体的免疫力强,身体便能有效地对抗外部病原体的入侵。
目前人们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生物防治等。
疫苗接种是目前公认最重要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疫苗是通过病毒核酸或蛋白质制成,但是会被改变成无害形态,注射到人体内部,使得身体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
在病毒爆发后,接种疫苗是控制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药物治疗是针对人体中感染病毒的处理方法。
虽然目前还没有治愈绝大多数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一些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能帮助人体排出病毒,并缓解病情。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抗病毒、中药、抗生素等。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病毒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昆虫或细菌等别的生物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因生物适应性差、利用难度大、安全注意点多等问题,导致生物在环境中的逃逸和有害影响。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以及除四害防制方案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以及除四害防制方案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如蚊子、苍蝇、跳蚤和蜱虫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1. 环境整治病媒生物往往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繁殖,所以定期清理和整治环境是预防控制的关键。
包括清除积水、清理垃圾、修复漏水管道、清理废弃物等。
2. 卫生教育通过开展卫生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宣传病媒生物的危害性,教育公众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如使用蚊帐、防蚊液等。
3.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对病媒生物进行防治。
这些药剂可以是杀虫剂、杀菌剂或杀螨剂。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或撒布。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病原体对病媒生物进行防治。
例如,引入食肉昆虫来控制苍蝇的繁殖,或使用病毒来感染蚊子。
二、除四害防制方案除四害是指对蚊子、苍蝇、老鼠和蟑螂进行综合防治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除四害防制方案:1. 环境整治定期清理垃圾、清除积水、修复漏水管道、封堵老鼠进入的缝隙等。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条件。
2. 防护措施使用蚊帐、窗纱、防蚊液等防护用品,减少蚊子和苍蝇的叮咬。
同时,保持室内清洁,减少蟑螂和老鼠的滋生。
3.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对害虫进行防治。
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或撒布。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病原体对害虫进行防治。
例如,引入食肉昆虫来控制蚊子和苍蝇的繁殖,或使用病毒来感染蟑螂。
5. 定期检查和清理定期检查室内和室外的潜在滋生地点,如垃圾箱、下水道、花盆等,并进行清理和消毒。
6. 社区合作加强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鼓励大家共同参与除四害工作。
建立社区防治组织,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和防治工作。
总结: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以及除四害防制方案是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环境卫生的重要举措。
通过环境整治、卫生教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农业防治措施,其利用生物控制剂、天敌和捕食者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相比传统的农药防治方式,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安全无毒、无残留、目标性强等优点,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应用案例和发展前景。
一、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引入天敌、寄生性生物或使用生物控制剂来限制和控制害虫和病害的繁殖和传播。
这些生物控制剂可以是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也可以是昆虫、螨类和线虫等。
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实现对害虫和病害的精确识别和针对性防治,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二、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案例1. 生物控制剂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生物控制剂在病害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农作物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为例,可以利用菌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例如,使用拮抗性细菌来控制旱季农田中的纹枯病,通过种植抗性作物品种或喷施拮抗菌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 天敌引入防治害虫天敌的引入是生物防治技术的关键一环。
例如,全球广泛应用的植物介壳虫(Coccinellidae)家族成员,如七星瓢虫,可有效控制蚜虫的数量。
通过引入这些天敌,可以实现对害虫的生物控制,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三、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生物防治技术将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几个方面是未来生物防治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1. 综合防控模式的研发生物防治技术将与化学防控和物理防控等综合手段结合,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防治模式。
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系统,提高病虫害自然调控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
2. 基因工程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研发出更具抗虫虫种、病菌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性和生物抗虫能力。
同时,利用基因编辑等手段,也可以提高生物控制剂的防病能力和适应性。
3. 互联网技术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病虫害信息、降低发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感染试验方法鉴别病毒的存在,比如接 种后能引起健虫发生同样疾病。
电子显微镜观察:
通常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色技术和投 影技术等。
血清学方法 :
该法可确定各个分离株的亲缘关系,鉴别 用一般方法难以区分的病毒。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
利用病毒的蛋白和核酸进行分子生物学方面 的鉴定。
4℃冰箱备用。
主要病毒杀虫剂生产实例有:
1、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2、颗粒体病毒杀虫剂
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目前,核型多角体病毒是应用最广泛的 昆虫病毒。在中国已进入大田试验的生产 示范的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有:棉铃虫 NPV、斜纹夜蛾NPV、油桐尺蠖NPV、茶黄 毒蛾NPV、舞毒蛾NPV、美国白蛾NPV、杨 尺蠖NPV、甘蓝夜蛾NPV等。
4 应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的状况
较早应பைடு நூலகம்于森林害虫膜翅目叶蜂类的防治,如 欧洲云杉叶蜂、欧洲松叶蜂、斯氏松叶蜂等, 在林区应用NPV等可获得较为持久的防治效果。
在鳞翅目森林害虫中,利用病毒防治有效的实 例也不少。如舞毒蛾,天幕毛虫、松毒蛾、松 带蛾等林木害虫。
目前大约已有50余种昆虫病毒进行过大田防治 试验。
病毒生物防治简介
1 前沿:
昆虫病毒是引起昆虫致病和死亡的重 要病原体。最早关于昆虫病毒的记载是 中国,在1149年出版的《农书》中,就 记载有家蚕的“高节”“脚肿”病,这 就是现在所称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病。
到1986年前为止: 国内外已从约1100种昆虫、螨类中分出
约1690种病毒 我国已从约7目26属190种昆虫中分离出
3 生物防治中病毒的生产
病毒为专性寄生病原,至今尚未研究 出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活细胞 中增殖。因此,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害虫防 治的昆虫病毒制剂主要是通过活虫体增殖 和细胞培养法繁殖。
3.1 昆虫活体中大量增殖昆虫病毒
三种途径:
1、直接在自然种群中繁殖 2、从野外采回大量活虫接种繁殖 3、在室内条件下饲育大量害虫接种繁殖
病毒防治要求
1、病毒液要求均匀
病毒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为病毒多角体,多角 体较重,静止状况下会很快沉到瓶底。使用时必 须用力、充分摇匀,最好每次吸取时都摇一下。 病毒原液加入水中后不像化学农药那样能很决分 散,还需搅拌一下,最好是先将药液用水在桶中 配好,搅匀后再倒入喷雾器喷施。
2、严格掌握防治适期
灰白蚕蛾在感染 核多角体病毒后幼虫 食欲减退,行动迟钝, 发育缓慢,进而体节 肿胀,体色由灰褐色 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 在后期病虫常往上爬, 最后以腹足倒挂在植 物或养虫器材上死亡。 死亡后,皮肤微触即 破或自行破裂,流出 黄白色的体液,体液 内充满多角体。
颗粒体病毒杀虫剂
我国在基础和应用方面研究较详细的 颗粒体病毒有菜粉蝶GV,小菜蛾GV,黄 地老虎GV,茶小卷叶蛾GV等,其中菜粉 蝶GV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进行研 究,并完成了中试生产。
3.3 病毒杀虫剂生产工艺及流程
卵的处理
幼虫感染 和回收
病毒提取 干燥
质量检测 与药效
将在将病幼饲虫虫养尸孵至以化41:龄前1的0一自幼天来虫,水,混用按合5, 倒%一入福定电尔的动马浓匀林度浆溶进机研液行磨将涂过卵毒滤块 感,浸 染滤泡 ,液经 差 淀 -1菌饲从含生5速,2量性纸养感分0离将测检℃上2染钟心沉4定测下晾后,小法淀——保干的无时,按——存,第菌后离1毒产。:心移5力品取水换1天3检安冻加入漂无-开测全入结盛洗毒4始—性填的次有饲3—检充,沉收次人料产测剂收淀集,工。品存集物病灭卫放沉机 械饲死粉料虫碎。的,收塑便集料可的盒获病死里毒虫,干即放粉使置。处2经5理度显微 镜条或下放件细冰下胞箱孵计冷育数藏确定。含量,存放于
由于病毒生产困难,成本高,因此推广的使用 剂量较低,实际使用时不能低于标签上注明的使用 剂量。一般幼虫的死亡速度随剂量的增大而加快, 因此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加大用药剂量 。病毒杀虫剂与化学农药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 会对植物造成药害。
有关病毒杀虫剂的有效期问题,虽然病毒在虫 尺或土壤中可以存活很多年,但多角体从虫尸中提 取制成病毒液后,游离的多角体在室温下,生命力 会慢慢减退,因此当年购买的病毒杀虫剂应在当年 使用;如当年没有用完,第2年使用时应加大剂量。
可采用自然饲料或人工饲料。近年来,各 种类型的昆虫病毒包括NPV、CPV、GV和昆虫 痘病毒等通过人工饲料饲育昆虫而增殖均获得 较好的成效。
3.2 细胞系中大量增殖昆虫病毒
用组织培养增殖的病毒在致病性、专 化性及其他特性方面有无变异,尚待进一 步研究。同时,因组织培养法要求条件较 严格,大量增殖病毒还存在不少问题,目 前尚未达到实用阶段。
美国研究于甘蓝幼苗移植时以粉纹夜蛾 NPV污染幼苗,能在整个生长季节维持较 高病毒浓度并向周围传开,84天后未处理 区植株上幼虫死亡率竟高达89%。
5 昆虫病毒生物防治效果
我国约有20种昆虫病毒进行过或正在进行大田 试验。其中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如棉铃虫NPV, 用该种病毒防治棉铃虫,棉花产量比对照区显著 增产。
美国应用棉铃虫NPV的制剂防治棉花、玉米、 高梁、烟草、番茄等作物上的棉铃虫和烟草夜 蛾等害虫的效果一般相当于常用化学农药。
加拿大研究菜青虫的黄绒茧蜂能在寄主种 群中传播GV。
病毒防治的适期为1-2龄幼虫期。幼虫越小, 防治效果越好,最好是在多数幼虫处于1龄期时 防治。为了准确掌握防治适期,应进行害虫的预 测预报,随时掌握幼虫的田间发生动态。
3、保证喷药质量
病毒防治应因虫制宜选择喷施方式,提高幼虫 的中靶率,使幼虫都能食到病毒。也就是将幼虫 的栖居和取食部位全部喷湿。
4、掌握合适的药液浓度
234株病毒
研究历史最长,防治应用最广的是 杆状病毒科中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和颗粒体病毒(GV)以及呼肠孤病毒 科中的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2 昆虫病毒的诊断鉴定
一般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
根据染病虫体的症状进行诊断。凡是产生多角 体的病毒类型,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而明确病毒 的存在,并可采用某些染色方法来鉴别是哪一类具 包涵体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