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腔内治疗及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胸外科护理科普

胸外科护理科普

胸外科护理科普1.引言1.1 概述概述胸外科护理是一门专注于提供护理照料给胸外科患者的护理学科。

胸外科手术是指对胸部内脏器官以及与胸腔相关的结构进行手术治疗的一种外科手术。

这些手术常常涉及到心脏、肺部、食管、胸膜等器官的疾病治疗和修复。

胸外科护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术前准备、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监护、术后护理以及康复期的支持。

在术前准备阶段,护士需要进行患者的健康评估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术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士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术后护理则包括对患者的疼痛管理、伤口护理、病情观察和患者教育等。

在康复期,护士需要提供生活自理能力培训,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

胸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决定了胸外科护理的重要性。

胸外科患者往往需要面对手术的痛苦和恢复过程中的困难,护士的关爱和专业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

胸外科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胸外科护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团队协作,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合作,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我相信胸外科护理将会在未来发展壮大,为更多需要胸外科治疗的患者提供关怀和帮助。

文章结构部分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胸外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内容:第一部分:引言1.1 概述这一部分将会对胸外科护理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提供读者对该领域的基本认识。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使读者能够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3 目的在本节中,将会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明确指出为什么需要进行胸外科护理科普,并指出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收获。

第二部分:正文2.1 胸外科护理的定义和范围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胸外科护理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职责,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胸外科护理的相关概念和工作领域。

胸外科护理常规

胸外科护理常规

第三章胸外科护理常规第一节心脏损伤护理【概述】心脏损伤分为钝性心脏损伤与穿透性心脏损伤。

钝性心脏损伤多由胸部撞击、减压、挤压、冲击等暴力所致。

穿透性心脏损伤多由锐器伤及心脏所致,少数由钝性暴力导致。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外周组织灌注无效与心脏破裂和心脏及胸腔内出血、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有关。

2、急性疼痛与组织损伤有关。

3、潜在并发症:胸膜腔和肺部感染。

【护理目标】1、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血压稳定。

2、病人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自述疼痛减轻。

3、病人病情变化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胸膜腔或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㈠非手术治疗后护理/术前护理1、急救对怀疑有心脏压塞者,立即配合医师行心包腔穿刺减压术,并尽快做好剖胸探查术前准备。

2、补充血容量钝性心脏损伤病人输液速度宜慢,以防心力衰竭。

穿透性心脏损伤病人应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在检测中心静脉压的前提下输血和补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卧床休息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中心静脉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尿量及有无心脏压塞等表现。

5、吸氧,纠正低氧血症6、缓解疼痛遵医嘱给予麻醉镇痛药;积极处理,包扎胸部伤口。

7、抗感染遵医嘱合理、足量、有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㈡术后护理参见气胸部分的相关内容。

【健康教育】参见气胸部分的相关内容。

【护理评价】通过治疗与护理,病人是否:①循环功能恢复正常,血压正常。

②疼痛减轻或消失。

③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或控制。

第二节肋骨骨折护理【概述】指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肋骨,使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障碍与肋骨骨折导致的疼痛、胸廓运动受限、反常呼吸运动有关。

2、急性疼痛与胸部组织损伤有关。

3、潜在的并发症:肺部和胸腔感染。

【护理目标】1、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呼吸平稳。

2、疼痛缓解与控制,自述疼痛减轻。

3、病情变化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胸腔或肺部感染。

胸外科常见的护理知识

胸外科常见的护理知识

胸外科常见的护理知识引言胸外科是一门专注于治疗胸部疾病的外科学科,包括肺、食管、心脏等器官的手术治疗。

作为胸外科护士,掌握一定的胸外科护理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胸外科常见的护理知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

一、术前准备1.安全评估:胸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心肺功能、过敏史、手术部位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胸部准备: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胸部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感染的可能性。

护士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确保患者的皮肤完整无损。

3.心理支持:胸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需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二、术中护理1.无菌操作:胸外科手术需要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无菌操作技巧,包括正确佩戴手套、口罩和帽子,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监测: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监测手术区域的出血情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协助手术: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协助完成手术操作。

护士应熟悉手术器械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并做好记录,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术后护理1.观察:胸外科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区域是否有出血和感染的迹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采取合理的疼痛管理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调整体位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恢复训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恢复训练,以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体位转换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4.管理引流:术后胸外科患者常常会留置胸腔引流管,护士需要进行引流的管理,注意引流量的监测、及时清洁引流管口等,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胸腔积液的治疗进展与护理PPT课件

胸腔积液的治疗进展与护理PPT课件
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多浑浊 >1.018 可自凝 (+) >30g/L
常低于血糖水平 多>500×106/L 中性或淋巴细胞为主
可找到细菌
11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 ✓ 胸痛 ✓ 胸闷、气短(0.3L↓不明显,>0.5L渐明显) ✓ 原发病的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症状特点:多见于青年人,常有发热、干 咳、胸痛,随着胸水量增加胸痛可缓解,但胸闷气促加 重
恶性胸腔积液症状特点:多见于中年以上, 一般无发热, 胸部隐痛,伴有消瘦和呼吸道或原发部位肿瘤的症状
12
相关检查——胸片
✓ 少量胸腔积液量300500ml时,X线仅见肋隔 角变钝
13
相关检查——胸片
✓中量积液显示有向外侧、向 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
✓液影掩盖一侧膈面不超过下 肺野范围
✓平卧时积液散开,使整个肺 野透 亮度降低
✓ 中青年患者中,结核病尤为常见 ✓ 中老年胸腔积液(尤其是血性胸液)应慎重考虑
恶性病变与恶性肿瘤 (肺癌、乳腺癌、淋巴瘤 )
9
漏出液
✓ 发生在影响胸膜腔液体形成或吸收的全身因素改 变时胸腔积液可为漏出液
✓ 当心包受累而产生心包积液 ✓ 因上腔静脉受阻,使血管内静水压升高 ✓ 因恶性肿瘤所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17
治疗
✓ 原发病或病因的治疗:
全身用药,抗痨、抗肿瘤、抗炎 局部用药
✓ 对症治疗:
抽胸水 支持、止痛
18
治疗
少量胸液一般不需抽液或只作诊断性穿刺。 中等量以上积液应当胸腔穿刺抽液
➢ 明确诊断; ➢ 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 ➢ 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 ➢ 抽液后可减轻毒性症状,体温下降; ➢ 有助于被压迫的肺迅速复张。

成人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最佳证据总结及临床应用

成人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最佳证据总结及临床应用

成人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最佳证据总结及临床应用一、概述成人胸腔闭式引流(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CT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胸外科、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临床治疗方法。

它通过在胸腔内置入引流管,连接水封瓶等引流装置,以维持胸腔内负压,促进肺复张,排除胸腔内积液、积气或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D的护理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及临床应用,旨在整合当前关于CTD护理的最新研究和实践经验,为临床护士和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护理方案。

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护理策略对患者的影响,我们总结出了一系列护理最佳证据,包括引流管的维护、患者体位管理、疼痛控制、感染预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还能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本文将对成人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如何将这些护理措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期为提高CT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简要介绍胸腔闭式引流的概念及其在成人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

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成人患者的胸部疾病治疗中。

它通过在患者胸腔内插入引流管,将胸腔内的积液、积气或血液等液体物质引出体外,从而恢复胸腔内的正常压力,防止肺部受压萎缩,维持呼吸功能。

这种技术对于治疗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以及胸部手术后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及时有效地排除胸腔内的异常物质,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缓解疼痛,防止感染,促进肺部复张,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胸腔闭式引流在成人患者的胸部疾病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阐述本文目的,即总结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对成人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最佳证据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探讨这些证据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胸壁外科疾病的治疗进展

胸壁外科疾病的治疗进展

胸壁外科疾病的治疗进展一、胸壁创伤的治疗胸壁创伤是最古老的胸外科病种。

在胸外科早年实践中,胸壁创伤救治几乎是胸外科工作的全部。

随着麻醉技术和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胸壁创伤诊治已非常成熟。

近年胸壁创伤研究重点主要于两方面:其一是重度胸壁外伤救治,其二为胸壁外伤微创治疗。

重度胸壁外伤一般不独立存在,常涉及胸腔内脏器的损伤,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心肺功能影响。

单纯连枷胸手术处理相对简单,当涉及心肺功能的问题时需要特殊技术支撑。

除经典连枷胸概念外,近年有学者提出胸壁软化(chest wall softening)概念,此概念包括经典连枷胸、多根多处骨折、轴线型骨折、内陷型骨折及胸廓碎裂伤等多种特殊情况。

此概念的提出,使胸壁创伤的手术治疗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重度胸壁创伤救治多需要人工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对此类患者救治必不可少。

近年来无创通气逐渐被使用,此技术可通过面罩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并最终降低胸壁创伤死亡率。

但是,对于休克和昏迷患者不宜使用该技术。

1 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固定原则肋骨骨折固定绝对指征为不伴有严重肺挫伤的连枷胸患者。

而骨折断端移位明显,可能损伤邻近官组织者;粉碎性骨折,畸形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差或脱机困难者;65 岁以上高龄并3 根以上肋骨骨折者是相对手术指征;对于同时需要手术探查的患者,应该同时做合适方式的骨折固定。

目前多采用“重点内固定”法,对于错位不明显,不影响胸壁稳定性的非多根多段骨折不需要固定。

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与胸外伤处理胸壁外伤微创治疗主要是指肋骨骨折的微创化处理。

较早的方法是使用MI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技术实施肋骨骨折的固定,近来更新技术则是通过胸腔镜实施肋骨骨折固定。

胸腔镜探查可辅助肋骨固定,选择精准切口,检测开放切口胸腔不易发现的视野盲点损伤,即更充分探查视野,微创处理胸腔的积血、肺裂伤等部分胸外伤。

胸外科护理创新举措

胸外科护理创新举措

胸外科护理创新举措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提高,胸外科手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胸外科手术的特殊性,胸外科患者需接受更为细致、复杂的护理。

因此,胸外科护理创新举措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针对胸外科手术后的护理1. 恢复期的呼吸训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呼吸训练以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传统的呼吸训练方式主要是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等动作,但这种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呼吸训练方式——胸外科手术后恢复期的呼吸训练。

在这种训练方式中,我们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恢复期,针对不同的恢复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呼吸训练。

在早期恢复期,我们主要采用呼吸肌锻炼和气管刺激等方法,以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在中期恢复期,我们则采用口腔吸气、肺活量训练等方法,以进一步增强肺功能;在晚期恢复期,我们则采用长时间深呼吸、平躺呼吸等方法,以巩固肺功能的恢复。

2. 疼痛管理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感。

传统的疼痛管理方式主要是使用镇痛药物,但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药物依赖和副作用。

因此,我们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疼痛管理方式——综合性疼痛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我们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疼痛管理。

首先,我们在手术前给予患者足够的信息,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疼痛感,以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我们采用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等方法,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最后,我们采用心理疏导和音乐疗法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

二、针对胸外科手术中的护理1. 气道管理胸外科手术中,患者需要接受气管插管和人工通气等操作。

传统的气道管理方式主要是依靠护士的经验和技能,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推出了一种新型的气道管理方式——气道管理智能化。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我们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气道管理。

首先,在手术前,我们使用智能化设备对患者的气道进行评估,确定最适合的气道管理方式;其次,在手术中,我们使用智能化设备对气道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气道问题;最后,在手术后,我们使用智能化设备对患者的气道进行评估和监测,以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安全。

胸外科护理

胸外科护理

胸外科护理一、科室沿革1989年成立胸外科,位于病房楼中部二楼东侧,西邻手术室,张俊娥任护士长,与泌尿外科共用护理组。

1994年2月,病房搬入新启用外科楼(现住院三部)3楼,至2001年3月先后分别与眼科、普外二科、肝胆外科合用病房,设置床位16张,建立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面积30平方米,内设监护床位1张、呼吸机1台、多功能监护仪1台。

1994年2月起,王爱珺、黄秀芝、王凤、王珍先后担任病区护士长。

2001年1月起,杨新芳任病区护士长。

2001年4月18日搬至外科楼10楼,胸心外科独立设置病房,护士14人,普通床位21张、监护床位增至3张,ICU面积增至50平方米,呼吸机2台、有创监护仪1台、无创监护仪4台、心电图机1台、除颤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微量泵4台、臭氧消毒机1台、数字无创血液监护系统1台,布局更为合理,可以同时监护3位心脏术后病人。

至2008年底,护士15人。

2009年4月27日胸心外科分为胸外科和心脏外科两个独立专业。

胸外科杨新芳任护士长,护士14人。

病房搬入综合楼(住院一部)15楼东区,与口腔外科合用病房至2010年12月,设置床位23张;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12月与介入血管外科合用病房,设置床位31张。

二、业务发展1989年制定胸外科各疾病护理常规1994年建立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制订工作制度和流程,设计护理记录单并应用。

1994年实施整体护理1998年根据心脏手术的特点,设计并应用心脏术后特护记录单1998年创建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法2001年5月,胸心外科独立设置病房,修订并完善胸心外科各疾病护理常规。

制定普通病区和ICU各班职责及心脏手术接手术流程。

2001年6月,对心脏外科特护记录单进行修证、完善、规范。

2001年创建硝普钠经微量泵给药新配制法2001年11月对全科护士进行呼吸机规范培训2001年对全科护士进行有创监护仪的使用培训,开展有创动脉压的监测、有创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外科腔内治疗及护理进展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兴起于90年代初的一种全新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多数采用直径10 mm的普通胸腔镜头,心胸外科的腔内治疗也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其代表就是内镜在各科的应用。

目前,电视胸腔镜手术已成为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可供选择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视胸腔镜手术不仅可以对孤立的病灶和胸内淋巴结进行微创活检,明确病灶性质、病变分期,为治疗提供依据;而且对某些病变可以在胸腔镜下直接切除,实现诊断与治疗一期完成,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身心需求,现综述如下:1、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护理肺大泡破裂可引起张力性气胸,是胸部外科一大紧急症状,如处理不当,轻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脓胸,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患者常不愿接受,而肺大泡是最能体现胸腔镜微创优越性的经典术式之一。

患者恢复快、痛苦轻、对肺功能影响小、住院时间短,且美容上有着开胸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各种管道护理,特别是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保持通畅。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按压伤口后用力咳嗽,锻炼肺功能,协助翻身拍背排痰。

行心电监护,对症及支持疗法,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输液、输血过快?。

术后12~48h拔除胸腔引流管,无肺泡漏气等并发症发。

2、胸腔镜漏斗胸矫形术的护理指胸骨肋软骨及一部分肋骨向脊柱凹陷形成漏斗状。

发病率是0.01—0.03%男女比例4:1[1]?呈渐进式病变压迫心肺,造成心肺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心率加快,肺动脉高压,易发生肺内感染等临床并发症。

且影响外观,极易引起自卑心理,造成孤僻性格[2、3]。

如不及时手术治疗,随年龄增长,可出现胸痛,心悸,运动量减少。

其治疗可在胸腔镜下通过钢板内固定来矫正胸骨畸形,不需行骨切除,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因担心手术矫形的效果以及手术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故需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

病人术后伤口剧烈疼痛时,应及时给予药物止痛处理。

预防矫形板旋转和移位,术后矫形板旋转和移位可高达9.2%,直接关系到术后的矫形效果[4]。

鼓励病人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行走时保持挺胸直立姿势、睡觉时要平卧,不睡软床。

出院后要加强安全意识,防止发生外伤,耐心且反复强调患儿及家长嘱患儿前4周不做弯腰、扭腰、翻滚等动作,保持良好姿势。

出院后仍坚持扩胸运动,8周内不搬重物,12周内不进剧烈运动。

术后1、2、3个月应行X线检查,了解钢板的位置,如有移位及时处理。

3个月后可适当做体育锻炼[5]。

3、电视胸腔镜治疗肺癌的护理随着肺癌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手术是肺癌治疗的基本措施。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开展,为肺癌患者开辟了微创外科治疗技术[6]。

可以成功用于肺叶的切除手术,甚至可以切除全肺等一些高难度的肺部手术,同时还可以辅助小切口[7]。

电视胸腔镜手术能提供优于传统开胸手术的视野,纵隔暴露清楚,通过常规手术器械和内镜器械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来完成肺叶切除。

打开纵隔胸膜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将淋巴结及其周围可切除的脂肪组织一起切除。

肺叶切除加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

患者侧卧,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腋中线的第6~7肋间置入胸腔镜[8],根据不同情况,按照三角原则,决定另二个切口。

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45°,协助坐起咳嗽,左右半卧位与坐位交替[9]?,避免长时间处于健侧卧位使胸腔引流管处于高位,不利于引流。

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幅度、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维持血氧饱和度(SPO2)>95%,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吹气球,加强呼吸功能锻。

观察出血失液情况,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保持30~40滴/min左右,以免肺水肿发生。

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感染、术后肺膨胀不良、复张性肺水肿、肺漏气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鼓励患者做术侧肩关节及手臂的抬举运动,防止患侧肩下垂。

术前戒烟对术后肺功能恢复很重要,有报道指出,吸烟者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均为不吸烟者的3倍[10]。

故术前指导、术后细心护理,及术后康复是疾病康复的关键因素[11]。

4、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护理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胸骨之后、胸椎之前的腔隙。

纵隔内组织器官多、胚胎来源结构复杂,所以其内可发生许多种类肿瘤和囊肿。

其形态、大小、性质各异。

其中良性肿瘤占58%~75%[12]。

纵隔镜手术主要用于肺癌分期的诊断及纵隔疾病、纵隔肿瘤、纵隔肉芽肿和结节病的诊治[13]。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胸适应症相同,但胸腔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小疼痛轻,心肺功能影响小。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引流及胸流量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明显减少;护理工作强度相比开胸手术明显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术前常规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

CT等检查提示肿物有外侵倾向,直径超过10cm的实质性肿块,其他部位的转移瘤则列为手术禁忌[14]。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动员呼气肌和吸气肌的主动收缩;占吸气功能80%的膈肌主动收缩,增强了气道纤毛清除功能[15]。

术后24h内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度的和度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患者连续单侧肺部通气,易导致术后低氧血症[16]。

加之气管插管刺激使气管分泌物增加更容易形成痰痂而堵塞呼吸道[17]?。

早期鼓励并协助患者咳痰促进肺深部痰液排出,或使用环甲膜刺激法刺激咳嗽咳痰,同时予超声雾化吸入。

观察痰液的性质、量,及时发现肺水肿,预防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肺不张[18]。

必要时气管镜下吸痰。

4.1 纵隔胸腺瘤术后伴重症肌无力的护理密切观察有无肌无力危象发生,如手握力、吞咽情况,加强对患者呼吸的监护,如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吡啶斯的明和糖皮质激素控制肌无力症状,待进入缓解期后才手术。

用药过程中注意按时给药,给患者喂服或督促患者服下后再离去。

白天一般餐前15~30 min给药,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肌无力症状有无改善,有无腹痛、腹泻、出汗、唾液分泌增加等药物不良反应,正确判断用药不足和用药过量的不同症状。

术后应尽量避免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

如吗啡、利多卡因及某些抗生素药等。

观察患者饮食情况,有食物返流可置鼻饲管参考文献[1]?李正元.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1-356.[2]?刘文英,王永刚,唐耘,等.漏斗胸患者心身健康调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78-179[3]?蔡莉.漏斗胸患儿Nuss手术前父母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12B):3222-3223.[4]?刘钢.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治疗漏斗胸53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3):207-209.[5]?李红,喻娇花.Nuss技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6, 20(2B):428-429.[6]?郭剑波,朱成楚,叶加宏,等,电视胸腔外科并发症及对策[J]?中国护理杂志,2004,6(8):1090—1091.[7]?王海江,夏宗江,李红春,等.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32例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01.[8]?李受南.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应用现状[J].微创医学,2007,2(1)49-52?.[9]?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血气胸200例报告.华南国防志,2008,22(3):62.[10]王化生,当代胸部外科实用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11]?吕倩影,于晶晶.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6):46-47[12]?刘复生,刘彤华.肿瘤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464-484.[13] 任光国,周允中.胸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8.[14]?梁正,刘丹丹,等.胸腔镜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3):222-223.[15] 朱建华,呼吸操锻炼对脊柱侧弯患儿术前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1.[16] 李辉.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在中国的发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9):731-733.[17] 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5.[18] 冯月亮,王秀军,王立娟,等.1例重症巨大纵隔畸胎瘤患儿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