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公共营养师计算公式

公共营养师计算公式

★ 人体调查类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2. (正常:±10%)3.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4.5.6. (正常: 19 ~ 15 )7. (中等: 140 ~ 109 )8.9.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d.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3岁以下适用)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 食品计算类 ★100%=⨯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m )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身高(cm )+ =100%Vervaeck ⨯体重(kg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733=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 4.95%( 4.50)100%BF D=-⨯222[]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一、质量计算:1. 2. 3. (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4. (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5. 重量保留因子(WRF ):6.7.8.9.二、能量计算:1.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 1)可食部计算(E P )食品重量(W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 C 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100%WRF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 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 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 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 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 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1. 2. 3. 四、食物测评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 )按下列式计算: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2. 3. 4. 5.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a. b. c. (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INQ <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9.蛋白质评价: a. b.c.=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9=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n =-=食物的能量(kcal )能量价格比值食物的实际支出价格(元)%%=⨯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 R V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 R V (g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100[]⨯⨯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 N Q )能量密度%=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 V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d.e.10.食物血糖评价:a. (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b. (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 ★ 其 他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d. e. f. 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h. i. j. %==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 P 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 g )氨基酸分(A S S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 g )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 G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100%⨯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 )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社区统计:a. b. c. d. e. f. 单侧95%可信上限 = ;单侧95%可信下限 = g. =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K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标准差(S )0.05()v X t S +⨯0.05()v X t S-⨯12.......1+++==n ini X X X X X n n=∑均值()。

营养计算

营养计算
蛋白质 85*4=340kcal 340/2300=14.8%
碳水化合物 1385/2300=60.2% 1385/4=346g
脂肪 575/9=63.8g
三大营养素供给量计算:
三餐供能比为 30%、40%、30%
早晚餐: 蛋白质 85*30%=25.5g
豆腐干 100 140 16 3.6 10.7 308
鸡蛋 88 138 12.7 9.0 1.5 48 234
脂肪 64*30%=19.2g
碳水化合物 346*30%=103.8
午餐: 蛋白质 85*40%=34g
脂肪 64*40%=25.6g
程序3: 确定餐次及比例
成人3餐 早餐30% 午餐40% 晚餐30%
全日营养素供给量:蛋白质65g脂肪58.3g碳水化合物328.75g
早餐:蛋白质 19.5g 脂肪17.4g 碳水化合物98.7g
午餐:蛋白质 26g 脂肪23.3g 碳水化合物131.5g
芹菜 100 14 0.8 0.1 2.5
鸡蛋 32.9 45.4 4.17 2.96 0.49
豆腐干 12.8 18.8 2.15 0.48 1.43
菠菜 92 24 2.8 0.3 2.8 66 32
程序4:确定食物种类和数量
(1)主食品种、数量确定 ( 计算碳水化合物)
主食的数量主要根据各类主食原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确定,如大米,100g含碳水化合物77.2g 面粉100g含碳水化合物74.6g
豆制品6.24*33.3%=2.06g 动物性食6.24*66.7%=4.18g
3)查表计算各类蛋白质食物的量
查表 以鸡蛋和豆腐干计算:查表豆腐干=16 /100

营养计算公式

营养计算公式

营养计算公式营养是维持人体健康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合理的营养摄入,我们可以确保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营养计算公式,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自己所需的营养。

一、基础代谢率(BMR)计算公式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安静、空腹、保持清醒状态下,为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消耗的能量。

计算基础代谢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天的最低能量需求。

女性BMR计算公式:BMR = 655 + (9.6 ×体重kg) + (1.8 ×身高cm) - (4.7 ×年龄岁)男性BMR计算公式:BMR = 66 + (13.7 ×体重kg) + (5 ×身高cm) - (6.8 ×年龄岁)以一位30岁、身高170cm、体重60kg的女性为例,她的BMR计算公式如下:BMR = 655 + (9.6 × 60) + (1.8 × 170) - (4.7 × 30)= 655 + 576 + 306 - 141= 1396 千卡/天通过计算出的基础代谢率,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个女性30岁每天至少需要1396千卡的能量维持正常生活。

二、每日能量需求计算公式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能量不仅仅来自基础代谢率,还与体力活动、体型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计算每日能量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每日能量需求(TEE)计算公式:TEE = BMR × PAL其中,BMR为基础代谢率,PAL为身体活动水平系数。

身体活动水平系数一般有以下几个等级:- 久坐或非常低身份活动:PAL = 1.2- 轻度活动:PAL = 1.375- 中等度活动:PAL = 1.55- 高度活动:PAL = 1.725- 极度活动:PAL = 1.9以前文所述的女性为例,假设她的身体活动水平为中等度活动(PAL = 1.55),则她的每日能量需求如下:TEE = 1396 × 1.55= 2158 千卡/天通过计算每日能量需求,我们可以得知这位女性在中等度活动水平下,每天至少需要2158千卡的能量维持正常生活。

营养成分表的计算

营养成分表的计算

营养素参考值营养素参考值(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 NRV)指“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的简称,是专用于食品标签的、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参考标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一种营养参照尺度。

营养素参考值主要依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而制定.中文名:营养素参考值外文名: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简写:NRV依据:RNI和AI全称: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性质:食品标签营养以下数值经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六次常务理事会通过并发布。

表1 营养素参考值(NRV)#. 能量(KJ)=蛋白质(g)*17+脂肪(g)*37+碳水化合物(g)*17国际统一单位,即焦耳(J),或卡(cal)。

l卡(kcal)指1000g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 1焦耳(J)是指用1牛顿(N)力把lkg物体移动lm所需要的能量.“千焦耳”(kJ);“兆焦耳”(mega MJ)。

1kcal=4.184kJ##膳食纤维暂为营养成分标示和计算在营养标签上,以营养素含量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标示,指定其修约间隔为1.计算公式为:X/NRV×100% = Y %式中: X = 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NRV = 该营养素的营养素参考值Y % = 计算结果 [1]举例:经测定或计算得知100克饼干中含有:能量 1823 kJ蛋白质 9.0 g脂肪 12。

7 g碳水化合物 70。

6 g钠 204 mg维生素A 72 mg RE维生素B1 0。

09 mg参照上表1中上述营养素的NRV数值,根据公式计算结果,并按修约间隔取整数.饼干的营养成分表表示为:营养成分表适用范围NRV仅适用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但4岁以下的儿童食品和专用于孕妇的食品除外。

目的和方式用于比较和描述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的多少,使用营养声称和零数值的标示时,用作标准参考数值。

健身减脂能量计算公式

健身减脂能量计算公式

健身减脂能量计算公式健身减脂是很多人的健康目标,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达到减脂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摄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时,才能实现减脂的目标。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健身减脂能量计算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减脂的方法。

1. 基础代谢率(BMR)的计算公式。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通常使用的基础代谢率计算公式是哈里斯-班尼迪克方程:男性,BMR = 88.362 + (13.397 ×体重kg) + (4.799 ×身高cm) (5.677 ×年龄)。

女性,BMR = 447.593 + (9.247 ×体重kg) + (3.098 ×身高cm) (4.330 ×年龄)。

在计算基础代谢率时,需要注意体重的单位是千克,身高的单位是厘米,年龄的单位是岁。

2. 活动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

除了基础代谢率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也会消耗能量,因此需要考虑活动能量消耗的计算。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活动水平,乘以一个系数来估算活动能量消耗:乏活动,BMR × 1.2。

轻度活动,BMR × 1.375。

中度活动,BMR × 1.55。

高度活动,BMR × 1.725。

非常高度活动,BMR × 1.9。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量消耗,从而更准确地控制摄入的能量。

3. 减脂期每日能量摄入量的计算公式。

在减脂期,我们需要保证每日摄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从而实现减脂的目标。

一般来说,每日减脂能量摄入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减脂期每日能量摄入量 = 活动能量消耗 500。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水平和减脂目标,计算出每日的能量摄入量,从而更好地控制饮食,达到减脂的效果。

4.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比例。

人体摄入碳水计算公式

人体摄入碳水计算公式

人体摄入碳水计算公式
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计算公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克/天)= 目标总热量摄入量(千卡/天)×碳水化合物热量比例÷碳水化合物每克热量
其中,碳水化合物热量比例是指每天应该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取多少能量。

通常建议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摄入量的45-65%。

碳水化合物每克热量的平均值为4千卡。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总热量摄入量为2000千卡/天,碳水化合物热量比例为50%,则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
2000千卡/天× 50% ÷ 4千卡/克 = 125克/天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计算公式,具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和营养需求来确定。

建议在制定饮食计划前先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碳水循环减肥法公式

碳水循环减肥法公式

碳水循环减肥法公式
碳水循环减肥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减肥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使身体进入“饥饿状态”,从而促进脂肪
的燃烧。

该方法的实施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公式:
1. 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量计算公式:
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量 = (每公斤体重× 1-1.5g)÷ 4
其中,每公斤体重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1-1.5g之间,这个范
围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减肥效果进行调整。

2. 高碳水日摄入量计算公式:
高碳水日摄入量 = 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量× 1.5
在碳水循环减肥法中,高碳水日是指每周一到两次的摄入碳水化合物量较高的日子。

高碳水日的摄入量需要根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量进行计算。

3. 低碳水日摄入量计算公式:
低碳水日摄入量 = 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量× 0.5
低碳水日是指非高碳水日的日子,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相对较低。

低碳水日的摄入量需要根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量进行计算。

以上便是碳水循环减肥法中的三个关键公式,通过合理的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搭配适当的运动和饮食习惯,可以达到较好的减肥效果。

- 1 -。

营养计算公式(最新整理)

营养计算公式(最新整理)

★ 人体调查类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2. (正常:±10%)100%=⨯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3.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m )4. 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身高(cm )5. + =100%Vervaeck ⨯体重(kg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6. (正常: 19 ~ 15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7. (中等: 140 ~ 109 )733=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9.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F D=-⨯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d. 222[]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3岁以下适用)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 食品计算类 ★一、质量计算: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 1)可食部计算(E P )食品重量(W )2.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3. (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 C 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如烤肉 煎肉等)4. (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5.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RF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6.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7. =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 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 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 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 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8.%=⨯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 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9.%=⨯⨯⨯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二、能量计算:1.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1.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2.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3. 9=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四、食物测评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 )按下列式计算:n =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 2. -=食物的能量(kcal )能量价格比值食物的实际支出价格(元)3. %%=⨯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 R V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 R V (g )4.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5. =100[]⨯⨯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a.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b.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c. (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 N Q )能量密度INQ <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9.蛋白质评价: a. %=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b.=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c.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 V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d.%==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 P 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e.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 g )氨基酸分(A S S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 g )10.食物血糖评价:a. 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b. GI G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 100%⨯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 )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 )★ 其 他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d.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e.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f. =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h.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i.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j. ==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社区统计:a. =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b. %=⨯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c. 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d. K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e. =K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f. 单侧95%可信上限 =;标准差(S )0.05()v X t S +⨯单侧95%可信下限 = 0.05()v X t S-⨯g. 12.......1+++==n ini X X X X X n n=∑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公式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公式是:碳水化合物系数=每天碳水化合物(克数)/每天胰岛素用量。

是由每个人的胰岛素敏感性所决定,一般为10-15g/u,超重或肥胖可达5g/u,消瘦者可达20g/u。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是人体必须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