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法--土方量计算公式

网格法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

1、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土式挖方,其土方量:

)(443212

h h h h a V +++= (注:4321,,,h h h h 为角点填方高度,为绝对值。)

2、方格的相邻两角点为挖方,另两角点为填方。 其挖方部分工程量:)(43

22241212h h h h h h a V +++= 其填方部分工程量:)(43

22341242h h h h h h a V +++= (注:21,h h 为需挖方角点挖方高度,43,h h 为需填方角点填方高度。皆为绝对值。)

3、方格的三个角点为挖方,另一个角点为填方。 其填方部分工程量:)

)((643413424h h h h h a V ++= 其挖方部分工程量:4432123,2,1)22(6

V h h h h a V +-++= (注:321,,h h h 为需挖方角点挖方高度,4h 为需填方角点填方高度。皆为绝对值.)

4、方格的一个角点为挖方,相对的角点为填方.另两个角点为零点时(零

线为方格的对角线),其挖填方工程量为:h b

a V 2=

2。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

项目图示计算公式

一点填方

或挖方(三

角形) 当时,

二点填方

或挖方(梯

形)

三点填方

或挖方(五

角形)

四点填方

或挖方(正

方形)

注:1)a—-方格网的边长,m;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m,用绝对值代入;-—挖方或填方体积,m.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Cass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Cass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计算方法,它通过将土地划分为若干个小 方格,并在每个小方格中确定地面高程,从而计算土方量。下面将详细介 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 1.将土地划分为小方格:首先需要将土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若干 个小方格。通常情况下,小方格的边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选择 较小的数值,以增加计算的精度。划分小方格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 用网格划分、交叉划分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 2.确定地面高程:在每个小方格中,需要测量和确定地面的高程。可 以利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进行高程测量,或者通过地形图、航测数据等获取高程信息。将测得的高程记录在每个小方格的相应位置。 3.计算体积差:在方格网中,体积差是指地面高程的差值。对于每个 小方格,需要计算其体积差。体积差的计算公式为:体积差=小方格面积 ×地面高程差。其中,小方格面积可以直接通过边长计算得到,地面高程 差是指相邻小方格的地面高程之差。 4.累加体积差:将每个小方格的体积差进行累加,得到总体积差。总 体积差即为土地的总土方量。如果土地分为多个区域,则需要对每个区域 的土方量进行单独计算,并将结果进行累加。 5.考虑填方和挖方:方格网法可以同时计算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填 方是指将土方填入低洼区域,而挖方则是将土方从高地移除。在方格网法中,填方和挖方的体积差会根据地面高程的变化自动计算。填方的体积差 为正值,挖方的体积差为负值。因此,最终的土方量应考虑填方和挖方的 总和。

6.考虑坡度和坡高:在实际土方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坡度和坡高的因素。坡度是指地面的斜率,坡高是指地面的高度差。在方格网法中,可以 通过增加小方格的数量和减小小方格边长的方式来提高计算的精度,并更 好地反映坡度和坡高的影响。 总的来说,方格网法是一种相对简单且常用的土方计算方法。通过将 土地划分为小方格,并在每个小方格中确定地面高程,可以准确计算土方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小方格的边长和划分方式,并考虑填方和挖方、坡度和坡高等因素,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土方施工技术 场地平整 理论知识: 一、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与步骤 1. 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所示. 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1)场地初步标高: H0=S(H11+H12+H21+H22)/4M H11、H12、H21、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M ——方格个数. 或: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 L yi y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

图1-4 零点位置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 式中 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 a —方格网的边长,m. 确定零点的办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如图1-5所示.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点上标出挖填施工高度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它是确定方格中挖方与填方的分界线。 图1-5 零点位置图解法 5.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 表1-3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

方格网计算土方公式

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 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 1.划方格网根据地形图划分方格网,尽量使其与测量或施工坐标网重合,方格一般采用20m×20m~40m×40m,将相应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求出各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计算确定方格网中两端角点施工高度符号不同的方格边上零点位置,标于方格网上,联接零点,即得填方与挖方区的分界线。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见图(a): ; 式中、——角点至零点的距离 m; 、——相邻两角点的高程 m,均用绝对值; a——方格网的边长 m。 零点亦可采用图解法求出,如图(b)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适于地形较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作为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精度较 高。 1 / 13

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图形和下表体积计算公式,计 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 4.汇总分别将挖方区和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 该建筑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总土方量。 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 项目图示计算公式一点填方或 挖方 (三角形) 2 / 13

当时, 二点填方或 挖方 (梯形) 三点填方或 挖方 (五角形) 四点填方或 挖方 3 / 13

(正方形) 注:1)a——方格网的边长,m; 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 h 1,h 2 ,h 3 ,h 4—— 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 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用绝对值代入; ——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4 / 13

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方格网法。将场地划分为边长10—40m的正方形方格网,通常以20m 居多。再将场地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角上,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即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习惯以“+”号表示填方,“-”表示挖方。将施工高度标注于角点上,然后分别计算每一方格地填挖土方量,并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和边坡土方量汇总,即得场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为了解整个场地的挖填区域分布状态,计算前应先确定“零线”的位置。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在该线上的施工高度为零。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挖一填的方格边线上,用插入法求出零点的位置,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零线确定后,便可进行土方量计算。方格中土方时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四角棱柱体和三角棱柱体法。①四角棱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或全部为挖,其挖方或填方体积为:V=a2(h1+h2+h3+h4)/4 式中:h1、h2、h3、h4—方格四然点挖或填的施工高度,均取绝对值,m;a—方格边长。方格四个角点中,部分是挖方、部分是填方时,其挖方或填方体积分别为:V1、2=a2/4×[h12/(h1+h4)+h22/(h2+h3)] V3、4=a2/4×[h32/(h2+h3)+h42/(h1+h4)] 方格中三个角点为挖方(或填方)另一角点为填方时(或挖方)时,其填方部分的土方量为:V4=a2h43/6(h1+h4)(h3+h4)其挖方部分土方量为: V1、2、3=a2(2h1+h2+2h3-h4)/6+V4 ②三角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计算时先顺地形等高线将各个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土方施工技 术 场地平整 理论知识:一、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与步骤 1. 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 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 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 和设计标高(Hn), 如图所示. 2. 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1)场地初步标高: H0=S(H11+H12+H21+H22)/4M H11 、H12 、H21 、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M ——方格个数. 或: H0=(∑H1+2∑H2+3∑H3+4∑H4)/4M H1 --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 、H3 、H4 --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L yi y 3. 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n ---- 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 ------ 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 ---- 角点设计高程, H ------ 角点原地面高程. 4. 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 所示).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 第二节土方工程量计算上节回顾: 一、竖向设计和土方工程量 二、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一)近似体积估算法(二)断面法1、垂直断面法(适用于带状地形) V(S1+S2/2 X L 公式1 V= S 十S 十4S /6 X L (公式2) l 2 0 1S 求法 S 0 : S 1 + S 2 + 2 S 1 S 2 42、水平断面法VS +S h1/2+S +S h1/2 …Sn-1+Snh1/2+Sn*h2/3 1 2 2 3 〔S +Sn/2+S +S + …+Sn-1〕*h1+Sn*h2/3 1 2 3 无论是垂直断面法还是水平断面法,不规则的断面 面积的计算工作总是比较繁琐的。一般说来,对不规 则面积的计算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求积仪法运用求积仪进行测量,此法比较简便,精确度也比较

高。 (2)方格纸法用方格纸蒙在图纸上,通过数方格数,再乘以每个 方格的面积而求取。此法方格网越密,精度越大。一般在数方格数时,测量对象占方格单元超过1/2, 按一整个方格计;小于1/2者不计。最后进行方格数的 累加,再求取面积既可。三、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精确的方法。多用于平整场地,将原来高低不平、比较破碎的 地形按设计要求整理成平坦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场地。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和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 一起完成,其工作程序是: (1)划分方格网在附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方格边 长数值取决于所要求的计算精度和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在 园林中一般用20~40m;地形起伏较大地段,方格网边长可采 用10~20m。 (2)填入原地形标高根据总平面图上的原地形等高线确定每一个方格交叉点的 原地形标高,或根据原地形等高线采用插入法计算出每个交 叉点的原地形标高,然后将原地形标高数字填入方格网点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