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网土方量计算公式

方格网土方量计算公式

方格网土方量计算步骤及公式本文简介:1.场地设计标高H0的计算H0=(ΣH1+2ΣH2+3ΣH3+4ΣH4)/4NN-场地中方格的个数;H1-一个方格仅有的角点标高;H2-两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H3-三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H4-四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2.如果有排水坡度的话,按此图调整设计标高,Ix,iy分别指排水坡度系数3.计算

方格网土方量计算步骤及公式本文内容:

1.场地设计标高H0的计算

H0=(ΣH1+2ΣH2+3ΣH3+4ΣH4)/4N

N-场地中方格的个数;

H1-一个方格仅有的角点标高;

H2-两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

H3-三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

H4-四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

2.如果有排水坡度的话,按此图调整设计标高,

Ix,iy分别指排水坡度系数

3.计算场地各个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

hn---角点施工高度,即挖填高度。以“+”为填,“-”为挖;

---角点的设计标高(若无泄水坡度时,即为场地的设计标高H0);

H

n---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公式hn=Hn-H

n

4.确定零线

X=ah1/(h1+h2)

h1为填方角点的填方高度,h2为挖方角点的挖方高度。

5.计算方格挖填土方量:

方格网中零线将方格划分为三种类型

1)

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挖(或填),其土方量为v=a2/4(h1+h2+h3+h4)

2)

方格网的相邻两角点为挖,另两角点为填,土方量为:

挖方V1,2=[h12/(h1+h4)+h22/(h2+h3)]*a2/4;

填方V3,4=[h32/(h2+h3)+h42/(h1+h4)]*a2/4;

3)

方格网为三个角点为挖,另一个角点为填(或相反),其填方部分土方量为:

V4=

a2/6乘以h43/(h1+h4)*(h3+h4)

挖方部分土方量为:V1,2,3=

a2/6乘以(2h1+h2+2h3-h4)+V4

Cass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Cass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计算方法,它通过将土地划分为若干个小 方格,并在每个小方格中确定地面高程,从而计算土方量。下面将详细介 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 1.将土地划分为小方格:首先需要将土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若干 个小方格。通常情况下,小方格的边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选择 较小的数值,以增加计算的精度。划分小方格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 用网格划分、交叉划分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 2.确定地面高程:在每个小方格中,需要测量和确定地面的高程。可 以利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进行高程测量,或者通过地形图、航测数据等获取高程信息。将测得的高程记录在每个小方格的相应位置。 3.计算体积差:在方格网中,体积差是指地面高程的差值。对于每个 小方格,需要计算其体积差。体积差的计算公式为:体积差=小方格面积 ×地面高程差。其中,小方格面积可以直接通过边长计算得到,地面高程 差是指相邻小方格的地面高程之差。 4.累加体积差:将每个小方格的体积差进行累加,得到总体积差。总 体积差即为土地的总土方量。如果土地分为多个区域,则需要对每个区域 的土方量进行单独计算,并将结果进行累加。 5.考虑填方和挖方:方格网法可以同时计算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填 方是指将土方填入低洼区域,而挖方则是将土方从高地移除。在方格网法中,填方和挖方的体积差会根据地面高程的变化自动计算。填方的体积差 为正值,挖方的体积差为负值。因此,最终的土方量应考虑填方和挖方的 总和。

6.考虑坡度和坡高:在实际土方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坡度和坡高的因素。坡度是指地面的斜率,坡高是指地面的高度差。在方格网法中,可以 通过增加小方格的数量和减小小方格边长的方式来提高计算的精度,并更 好地反映坡度和坡高的影响。 总的来说,方格网法是一种相对简单且常用的土方计算方法。通过将 土地划分为小方格,并在每个小方格中确定地面高程,可以准确计算土方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小方格的边长和划分方式,并考虑填方和挖方、坡度和坡高等因素,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土方施工技术 场地平整 理论知识: 一、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与步骤 1. 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所示. 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1)场地初步标高: H0=S(H11+H12+H21+H22)/4M H11、H12、H21、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M ——方格个数. 或: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 L yi y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

图1-4 零点位置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 式中 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 a —方格网的边长,m. 确定零点的办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如图1-5所示.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点上标出挖填施工高度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它是确定方格中挖方与填方的分界线。 图1-5 零点位置图解法 5.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 表1-3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

方格网法最新

方格网法是将基地化分为若干个方格,根据自然地面与设计地面的高差,计算挖方和填方的体积,分别汇总即为土方量。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平坦场地。设计时要求填方和挖方基本相等,即要求土方就地平衡,平整前后这块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 对于一块表面上崎岖不平的土体,经整平后使其表面成为平面。 设平整前的土方体积为V : V=) (4)432(4 4 1 2 43212∑∑∑∑∑∑= +++ij j j j j h Pi a h h h h a 式中: V ——土体自水准面起算自然地面下土体的体积; a ——方格边长(m ); ——方格网交点的权值,i=1表示角点,i=2表示边点,i=3表示凹点,i=4表示中间点,其权值分别为1,2,3,4。 h 1j h 2j h 3j h 4j ——各角点,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的标高(m 3 )。 h ij ——各角点(或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的标高(m 3 )。 设方格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为x ,则整平后土体的体积为: ∑∑= 4 1 2 ' ) )((4 x f P a V i 式中:

——土体自水准面起算平整后土体的体积(m 3 ); x ——方格网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m ); a ——方格边长(m ); m ,i ——X 轴方向的放个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证,下坡为负; n ,j ——Y 轴方向的放个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证,下坡为负; 当土方平衡时,平整前后这块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即' V V = ∑∑41 ij h Pi = ∑∑4 1 ) )((x f P i 由于式中只有x 为未知数,所以可以求出来,从而求出方格网各个交叉点的设计标高。由此求出的设计地面标高,能使填方量和挖方量基本平衡。 2.布置方格网 在绘有地形的平面图上布置方格网,使其一边与用地长轴方向平行。边长采用20m*20m 。将方格网交叉点编上顺序号,填在其左下方。详细布置见附件。 3.确定自然地面标高 从地形图上求出自然地面标高,根据等高线数值,利用内插法求出各方格交叉点的自然地面标高,填在方格交叉点的右下方。详细布置见附件。

方格网计算土方公式

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 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 1.划方格网根据地形图划分方格网,尽量使其与测量或施工坐标网重合,方格一般采用20m×20m~40m×40m,将相应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求出各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计算确定方格网中两端角点施工高度符号不同的方格边上零点位置,标于方格网上,联接零点,即得填方与挖方区的分界线。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见图(a): ; 式中、——角点至零点的距离 m; 、——相邻两角点的高程 m,均用绝对值; a——方格网的边长 m。 零点亦可采用图解法求出,如图(b)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适于地形较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作为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精度较 高。 1 / 13

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图形和下表体积计算公式,计 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 4.汇总分别将挖方区和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 该建筑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总土方量。 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 项目图示计算公式一点填方或 挖方 (三角形) 2 / 13

当时, 二点填方或 挖方 (梯形) 三点填方或 挖方 (五角形) 四点填方或 挖方 3 / 13

(正方形) 注:1)a——方格网的边长,m; 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 h 1,h 2 ,h 3 ,h 4—— 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 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用绝对值代入; ——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4 / 13

最全方格网_土方计算规则

1.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 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 (1)考虑的因素: 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④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A.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 B.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2)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 场地初步标高: H0=S(H11+H12+H21+H22)/4M H11、H12、H21、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M——方格个数. 或: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3)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Lx ix± L yi y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方格网土石方计算

土石方计算 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因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经常遇到的。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比较经常的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1、断面法 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上图为一渠道的测量图形,利用横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时,可根据渠LL,按一定的长度L设横断面A1、A2、A3……Ai等。 断面法的表达式为 (1) 在(1)式中,Ai-1,Ai分别为第i单元渠段起终断面的填(或挖)方面积;Li为渠段长;Vi为填(或挖)方体积。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若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间隔,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 所以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2、方格网法计算 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这种方法是将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得到总的土方量。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现在我们引入一种新的高程内插的方法,即杨赤中滤波推估法。

2.1杨赤中推估 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就是在复合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建立随即特征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2.2待估点高程值的计算 首先绘方格网, 然后根据一定范围内的各高程观测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程值。绘制方格时要根据场地范围绘制。 由离散高程点计算待估点高程为 (2) 其中,为参加估值计算的各离散点高程观测值,为各点估值系数。而后进一步求得最优估值系数,进而得到最优的高程估值。 2.3挖(填)土方量区域面积的计算 如果,土方量计算的面积为不规则边界的多边形。那么在面积进行计算时,先对判断方格网中心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如果在,那么就要计算该格网的面积,否则可以将该格网面积略去。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 第二节土方工程量计算上节回顾: 一、竖向设计和土方工程量 二、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一)近似体积估算法(二)断面法1、垂直断面法(适用于带状地形) V(S1+S2/2 X L 公式1 V= S 十S 十4S /6 X L (公式2) l 2 0 1S 求法 S 0 : S 1 + S 2 + 2 S 1 S 2 42、水平断面法VS +S h1/2+S +S h1/2 …Sn-1+Snh1/2+Sn*h2/3 1 2 2 3 〔S +Sn/2+S +S + …+Sn-1〕*h1+Sn*h2/3 1 2 3 无论是垂直断面法还是水平断面法,不规则的断面 面积的计算工作总是比较繁琐的。一般说来,对不规 则面积的计算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求积仪法运用求积仪进行测量,此法比较简便,精确度也比较

高。 (2)方格纸法用方格纸蒙在图纸上,通过数方格数,再乘以每个 方格的面积而求取。此法方格网越密,精度越大。一般在数方格数时,测量对象占方格单元超过1/2, 按一整个方格计;小于1/2者不计。最后进行方格数的 累加,再求取面积既可。三、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精确的方法。多用于平整场地,将原来高低不平、比较破碎的 地形按设计要求整理成平坦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场地。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和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 一起完成,其工作程序是: (1)划分方格网在附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方格边 长数值取决于所要求的计算精度和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在 园林中一般用20~40m;地形起伏较大地段,方格网边长可采 用10~20m。 (2)填入原地形标高根据总平面图上的原地形等高线确定每一个方格交叉点的 原地形标高,或根据原地形等高线采用插入法计算出每个交 叉点的原地形标高,然后将原地形标高数字填入方格网点的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它通过将地形图划分为等距的方格网,然后根据每个方格的高程数据来计算土方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地形复杂程度的场地,因此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方格网法的原理是将地形图按照一定的间距划分为方格,然后通过对每个方格 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量,最后将所有方格的土方量相加得到整个场地的土方量。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将地形图按照一定的间距进行方格划分。划分的间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大间距,而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则需要缩小间距,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其次,对每个方格内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平均高程法,即将每个方格的四个角点的高程数据相加后除以4,得到该方格的平均高程。也可 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方法,如最高点法、最低点法等。 然后,根据方格的平均高程计算土方量。计算土方量的公式为,土方量 = 方格 面积(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地表高程)。其中,方格面积可以通过方格间距来确定,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则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来确定,地表高程即为方格的平均高程。 最后,将所有方格的土方量相加得到整个场地的土方量。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场 地的土方量计算。 方格网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适用范围广,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场地的土方量。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地形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方格网法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总的来说,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通过合理的划分和处理,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场地的土方量,为工程测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间距和处理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格法土方计算公式

一、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 (一)基坑土方量计算 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地按拟柱体体积公式计算(图1—8)。 图1—8基坑土方量计算图1—9基坑土方量计算 V=H*(A'+4A+A'')/6 H ——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两底面积(m2)。 A0 ——基坑中截面面积(m2)。 二、计算平整场地土方工程量 ①四棱柱法 A、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挖或填方时(图1—16),其挖方或填方体积为: 式中:h1、h2、h3、h4、——方格四个角点挖或填的施工高度,以绝对值带入(m); a ——方格边长(m)。 图1—16 角点全填或全挖;图1—17角点二填或二挖;图1—18角点一填三挖 B、方格四个角点中,部分是挖方,部分是填方时(图1—17),其挖方或填方体积分别为: C、方格三个角点为挖方,另一个角点为填方时(图1—18), 其填方体积为: 其挖方体积为: ②三棱柱法 计算时先把方格网顺地形等高线将各个方格划分成三角形(图1—19) 图1—19 按地形方格划分成三角形 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点的填挖施工高度,用h1、h2、h3表示。 A、当三角形三个角 点全部为挖或填时(图1—20a), 其挖填方体积为: 式中:a——方格边长(m); h1、h2、h3——三角形各角点的施工

高度,用绝对值(m)代入。 图1—20(a)三角棱柱体的体积计算(全挖或全填) B、三角形三个角点有挖有填时 零线将三角形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底面为三角形的锥体,一个是底面为四边形的楔体(图1—20b, 图1—20(b)三角棱柱体的体积计算(锥体部分为填方) 其锥体部分的体积为: h1、h2、h3——三角形各角点的施工高度,取绝对值(m),h3指的是锥体顶点的施工高度。 注意:四方棱柱体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平均中断面的近似公式推导而得的,当方格中地形不平时,误差较大,但计算简单,宜于手工计算。三角棱柱体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立体几何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当三角形顺着等高线进行划分时,精确度较高,但计算繁杂,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③断面法 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或挖填深度较大,断面又不规则的地区,采用断面法比较方便。 方法:沿场地取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断面(可利用地形图定出或实地测量定出),将所取的每个断面(包括边坡断面),划分为若干个三角形和梯形,如图1—21,则面积: 图1—21 断面法 断面面积求出后,即可计算土方体积,设各断面面积分别为: F1、F2、……Fn 相邻两断面间的距离依次为:L1、L2、L 3……Ln,则所求土方体积为: (5)边坡土方量计算 图1—22是场地边坡的平面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边坡的土方量可以划分为两种近似的几何形体进行计算,一种为三角形棱锥体(如图中①②③……)另一种为三角棱柱体(如图中的④) A、三角形棱锥体边坡体积 图1-22中①其体积为 式中:L1——边坡①的长度(m); F1——边坡①的端面积(m2); h2——角点的挖土高度; m——边坡的坡度系数。 B、三角棱柱体边坡体积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土方施工技 术 场地平整 理论知识:一、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与步骤 1. 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 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 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 和设计标高(Hn), 如图所示. 2. 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1)场地初步标高: H0=S(H11+H12+H21+H22)/4M H11 、H12 、H21 、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M ——方格个数. 或: H0=(∑H1+2∑H2+3∑H3+4∑H4)/4M H1 --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 、H3 、H4 --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L yi y 3. 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n ---- 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 ------ 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 ---- 角点设计高程, H ------ 角点原地面高程. 4. 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 所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