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帝的生平简介
顺治

清十二帝之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
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1644年改元顺治。
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
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十四岁(1651年)亲政。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即位,改次年为顺治元年。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进入北京,正式入主中原。
从此时起,清朝升格为统治中国的大一统王朝。
顺治八年(1651年)亲政,此前为多尔衮摄政时期。
在位期间基本承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保留了清朝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些制度,并基本消灭了南方主要的抗清势力,完成了对中国腹地大部分地区的统一,疆域面积已超过明朝。
中原地区渐趋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但南方满汉矛盾依旧尖锐,国家财力比较空虚,在征服南方的战争中制造了多次屠城事件,导致江南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停滞和倒退。
顺治,被现在的电视剧吹捧的倒是情圣一般,爱江山更爱美人,但是呢如果我说他并不爱江山,爱情也是糊里糊涂,不是说那种爱情不够美,只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貌似残忍了点。
顺治出生时应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皇太极深爱着的是关雎宫宸妃和她的皇八子,想立皇八子为太子,但是无奈皇八子早殇,皇太极也一直没立皇子(入关前的清朝皇帝也没有立太子的习惯,之后立太子也都是与汉融合的原因)。
6岁之前,顺治就是个普通皇子,可能最多封个亲王过他的一生,然而皇太极的暴死竟然阴错阳差地将他推上了帝位。
崇德八年,皇太极暴亡,当时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与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皇太极同父异母弟)就皇位问题互不相让,两人皆有称帝的条件,但是最终为保全大局,多尔衮在豪格主动退出(其实应该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来豪格已经胜利在握,因为自己的一个谦虚,错失机会)的情况下,提出了立皇子福临的方案。
清代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禅意名诗《顺治归山诗》原文及译文

清代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禅意名诗《顺治归山诗》原文及译文爱新觉罗·福临〔清代〕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
初名方喀拉,自号臆庵道人。
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
顺治十八年,福临去世,终年二十四岁。
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顺治归山诗爱新觉罗·福临〔清代〕【原文】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译文】普天之下的丛林寺院,拥有着堆积如山的饮食,只要手托钵孟,便可以任意享用。
黄金白玉并不是稀奇珍贵之物,只有披戴袈裟、剃度出家,才是世上最高贵、最难得的选择。
【原文】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译文】我身为天下之主,忧国忧民事多心烦。
即便能活一百年,能有三万六千天,也不如僧人的半日清闲。
【原文】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译文】出生时糊里糊涂离开时也很迷茫,真是白白在人间活了一回。
没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后我又是谁。
【原文】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译文】如果说长大成人后才是我,那么闭上眼朦胧时我又是谁?还不如不曾来到这人世,就不用再从这人世间离去,来的时候心生欢喜,离开时又不免悲伤。
【原文】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译文】悲欢离合平添了多少的辛劳和忧虑,又有谁能够真正体会心灵的每日清闲。
如果能够了解达到佛家的境界,从此回头也不算太迟。
【原文】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译文】人世间没有谁能比得上出家人,没有忧愁没有烦恼,自在安宁,怡然自得。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顺治福临

一、皇位天降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崩世,由于皇太极死的很突然,所以没有册立皇太子,满洲的贵族就出来开会讨论皇位继承的问题。在会议上,索尼、鳌拜先发言,说"我们主张立皇子为帝"多尔衮说"你们资格不够,你们出去"多铎主张立多尔衮为帝,多尔衮确实想做皇帝。但见形式紧张,正在犹豫。多铎说"你如果不答应,应当立我,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里"多尔衮不同意立多铎。多铎继续说"不立我,论长,应当立礼亲王代善为帝"代善说"我老了当不了大任。应当立皇长子为帝"皇长子豪格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豪格是假意推辞,但就这一句话使他失去了皇位。两白旗与两黄旗又不相让。两黄旗的大臣说"我们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如今先帝故去了,要不立皇子为帝,我们宁可以死追随先帝"就这样,会议进入了僵局。代善、阿济格走了。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让吴三桂来北京,另有重任。吴三桂在行军的路上,听说自己的父亲吴襄被被李自成手下的人拷打,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第一员大将刘宗敏强占,于是吴三桂再次反水,又回到了山海关。吴三桂派人与多尔衮联系,求助于多尔衮帮他灭了李自成,然后对多尔衮"裂地以酬"多尔衮不同意。帮助吴三桂可以,但吴三桂必须剃发降清,然后给你个藩王做。吴三桂也只好同意。
四、顺治与多尔衮
1、叔侄关系 顺治皇帝与多尔衮的关系如何?相当差。原因在于什么?其一,顺治和他的大哥豪格的关系相当好,豪格就死在了多尔衮的手里。其二,顺治皇帝对中原的文化很向往,但是多尔衮不让顺治皇帝学习中原文化。只许学习满洲的骑马、射箭。其三、顺治皇帝做了7年多尔衮的傀儡。有谁愿意当个傀儡阿?大家说顺治皇帝与多尔衮的关系能好吗?
这时北京城遭到了李自成的围攻。崇祯皇帝下令,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来京师勤王,吴三桂在接到崇祯皇帝的命令之后,率军前往北京。吴三桂行军的速度很慢,走了半个月,还没到玉田呢。(北京到山海关之间有个玉田县)吴三桂又突然下令投降李自成,派一个人和李自成接触。自己率领军队回到三海关。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一颗歪脖树上上吊自缢,年仅34岁。大明王朝历时276年,传16帝,宣告灭亡。
清朝入主中原后第一代皇帝顺治帝简介

清朝入主中原后第一代皇帝顺治帝简介爱新觉罗·福临,清朝入主中原后第一代皇帝,顺治帝。
他生于崇德三年(1638)正月三十日,是皇太极第九子。
生母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
六岁即位福临是以幼小之年在激烈政治斗争中被拥上帝位的。
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暴卒,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
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动议,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绪果获得通过。
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
次年改元顺治。
这位年仅六岁的童子皇帝,虽然尚不谙世事,但在满族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却有一种好胜的性格和天然的优越感。
崇德七年(1642)年底,皇太极出猎叶赫一带,携他前往,当行猎于噶哈岭时,福临曾“射中一麅”,那时他年仅五岁。
在举行登位大典前,他出宫乘辇前往笃恭殿,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辇陪坐,他拒绝说“此非汝所宜乘”,显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严。
随着年龄的增长,福临愈益感到现状对他的这种尊严实际上受到很大的挑战和侵害。
当时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他的叔叔多尔衮。
顺治元年四月下旬,清军击败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五月初二,挥师至北京城下,明朝文武官员出城跪迎,多尔衮以“予来定天下,不可不从众意”,于是“乘辇入武英殿升座,故明众官俱拜伏,呼万岁”。
从此多尔衮坐镇北京指挥进军全国。
六月,他与诸王贝勒大臣等定议建都燕京,遣官至盛京迎福临进京。
八月二十日。
福临车驾起行,九月十九日进京入宫。
十月初一,福临祭告天地,成为君临全国的皇帝。
但自此之后,他不过是每逢元旦及朝贺大典之日,上朝走过场而已,手中毫无实权,真正的大权仍在多尔衮手中。
多尔衮“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竞以朝廷自居”。
“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
历史名人顺治皇帝简介

历史名人顺治皇帝简介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出生,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属相虎,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清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清世祖。
基本信息姓名:爱新觉罗·福临身份: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父亲: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嫡母:孝端文皇后名义上的嫡母,实为其亲生母亲的姑姑生母:孝庄文皇后原配:废后博尔济吉特氏静妃,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继位人: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顺治出家之谜:顺治的母亲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所以种种历史和家庭的影响,再加上自己一些特殊的原因,顺治,就和和尚结成了很密切的关系,有一个和尚叫憨璞聪,顺治是皇上,亲自到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会寺,促膝长谈,相得甚欢,就是谈得很融洽。
顺治回到宫里以后,又把和尚召到宫城西侧的西苑,里头有个万善殿,继续论佛谈法,还有一个大和尚叫木陈忞,顺治到了那儿,他跟他说,说:“我呀,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说我到你这个寺庙之后,觉得这是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回到宫里。
”还有一个大的和尚叫溪森。
顺治就跟溪森一块谈话,他自称是这和尚的弟子,和尚当然也捧这位,有一次他跟一个和尚说,这个和尚叫木陈忞,说什么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宫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
朕想效法他们可不可以。
顺治想学释迦,释迦牟尼,想学达摩要出家。
后来他就找了溪森说我要剃度,溪森开始劝阻,他不听,还是要剃度。
溪森就把他头发给剃了,剃成和尚头了。
这不得了,皇太后怎么可以同意呢。
这样,就找了溪森的师傅,叫玉林琇,玉林琇就赶到北京,就让徒弟们架起柴禾来,点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烧死。
顺治一看这个情况不行,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溪森一命。
一天,顺治和玉林琇两个人对面坐着,谈佛论法,两个人都会意地互相笑了,为什么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个光头的皇帝,顺治看了一个光头的和尚,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清顺治帝福临简介顺治帝是怎么死的?

清顺治帝福临简介顺治帝是怎么死的?顺治帝福临,全名爱新觉罗·福临,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永福宫庄妃生其于盛京。
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皇太极死后继位,成为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史称清世祖。
顺治帝的继位实际上是两方博弈后,相互妥协的结果。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清太宗皇太极逝世。
因为皇太极死的极为突然,所以生前并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
因此福临的异母长兄豪格和叔叔多尔衮争位,多方利益权衡之下,最终多尔衮扶立6岁的福临继位,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实际清廷由多尔衮控制。
顺治七年在关外出猎的摄政王多尔衮逝世,次年年仅十四岁的顺治帝开始亲政。
这个年幼的皇帝并没有在叔叔多尔衮多年的压制下,变得软弱好欺。
反而因为多尔衮的常年压制,心头始终憋着一口气。
因此多尔衮一去世,他便立马在朝堂上宣布自己亲政,强调自己的权利帝位。
他不仅圈禁了多尔衮同母兄弟,颁谕追论多尔衮罪状昭示中外,“罢追封、撤庙享、停其恩赦”,“坐殿上指挥诸将,旁若无人”。
“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
年至十四,九王(多尔衮)薨,方始亲政。
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
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
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
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顺治帝是个极有抱负的帝王。
他亲政时,国家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为了国家稳定,他推崇汉学,为满汉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顺治十八年,福临逝于禁宫内,时年二十四岁,遗诏传位于第三子玄烨,即康熙帝,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龙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关于顺治帝的死,一直流传着很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顺治帝因为患天花而死。
从关外来的满洲贵族,对于中原的天花病毒,抵抗力极差,豫亲王多铎就是在他36岁时,因为出花去世的。
少年天子顺治

少年天子顺治顺治,出生于公元1638年,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次子,也是清朝建立之后的第二位皇帝。
他在年幼时即位,因此被称为“少年天子”。
顺治在位期间,面临着清朝的建立和国家的发展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顺治的统治时期,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首先,顺治的统治时期是清朝新兴帝国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顺治继位之前,清军已经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北方地区。
顺治的父亲崇祯皇帝在明朝灭亡前自杀,为了避免明朝陷入更大的混乱,清朝接管了中国的统治权。
在顺治继位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
他利用统一的政治制度和军队力量,巩固了国家的实力。
其次,顺治还致力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为了扩大国家的生产力和促进贸易发展,顺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他鼓励农业生产,并实施了减税政策,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他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税收收入。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文化方面,顺治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文化教育,致力于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统治地位。
顺治皇帝下令整理和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例如《四库全书》和《明史》等。
这些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对后来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顺治时期还兴建了许多文化建筑,包括紫禁城和圆明园。
这些建筑物的建设展示了清朝皇帝对文化艺术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顺治的统治期间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清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遭到了明朝遗老和其他抵制清朝统治的势力的抵抗。
这些反抗势力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局部地区的混乱和冲突。
其次,顺治在统治期间还面临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虽然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和混乱,国家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综上所述,少年天子顺治在他短暂的统治时期里,为清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文化艺术。
顺治皇帝的简介

三一文库()〔顺治皇帝的简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顺治皇帝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出生,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六岁继位,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2月5日,享年24岁,陵寝清孝陵,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
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
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
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躁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
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
▲早年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时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暴卒,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
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动议,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
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
次年改元顺治。
▲在位1644年改元顺治。
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公历1644年10月30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
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顺治帝的生平简介
顺治帝名为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顺治帝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顺治帝的生平简介
公元一六三八年,爱新觉罗福临出生了,六年后,他父亲驾崩。
在母亲和辅政亲王多尔衮的支持下登基,成为清朝记录下来的第三个皇帝,在入主中原后,也是清朝从地方政权变成国家政权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在位七年后,辅政亲王多尔衮离世了,一直被辖制的他得以提前掌握政权。
为了加强他作为皇帝的权力,也是为了震慑朝野,他削除了多尔衮的封号以及抄家等诸多处罚,然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废除旧制,还设法缓和了入关以后汉族与满族之间的民族矛盾。
此时,尽管顺治对汉族很有好感,也想有所作为,但是时机还有所欠缺。
亲政三年后,他感到时机成熟,准备下令改变只能用满人做官的条例,开始任用汉官,在政治方面推行宽松的政策用来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即使朝臣反对,仍然坚定不移地执行着。
不过,虽然顺治重视汉族,但是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建立在维护满人之上的,所以满汉之间的矛盾能够软化,却不可能根除。
除了满汉之间的矛盾,吏部政治不清明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位年轻的皇帝,他下定决心整顿吏治。
之后吏部的情况有所好转,也为在他之后盛世的到来扫清了一些障碍。
顺治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树,可他对待后宫却不像处理政事一样果决。
他曾经立了一位自己不喜欢的皇后,然后千辛万苦把她废除,后没想到又因为形式所逼再立了一位,却仍然不是自己喜欢的。
在立后与废后方面,顺治跟她的母亲造成了很大的矛盾,最后更是无法挽回两人的决裂。
顺治帝出家之谜
在顺治帝在位的晚期,因为政见与他的母亲不和,但是又因为受到辖制无力改变现状,心情苦闷之下开始亲近佛教。
据悉,他与佛教渊源很深,他的母亲出自蒙古族,这个民族普遍对喇嘛教很崇拜,而他也是因为这样才从小与和尚关系密切。
在他无法达成自己的抱负时,这些和尚给了他不少心灵上的安慰。
野史记载,其中有个和尚叫做溪森,顺治自称是他的弟子,后来他想要出家剃度就是找的这个和尚,溪森拗不过皇帝的坚持,不得不把他的头发剃成了光头,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皇帝的母亲发怒了,找了溪森的师傅要把这个妖言惑众的徒弟烧死。
顺治为了救和尚一命,最终还是放弃了出家。
因为出家不成,而他最爱的儿子和妃子都去世了,顺治帝郁郁寡欢,没多久身体越来越差,在他执政的第十八年因为感染天花病死了。
所以,现在有人问顺治的情况,搞不清他到底是出家了还是死了的话,可以很肯定地说他当时已经死了。
有史料记载,他得天花重病时,朝廷下令传到民间不准炒豆,这其实就是一种忌讳,如果不是皇帝重病怎么可能连炒豆都不行。
还有一位皇帝身边的大臣王熙留下了一本书,类似现今的自传一样的书籍,上面记载了皇帝临终前让他写遗诏的经过。
除了这些以外,那位与皇帝关系很好的溪森和尚,他的徒弟在他死后整理了一本书,书上记载了他给皇帝举行法会,然后进行火浴的事情。
再参考其他的历史资料,就完全可以证明顺治出家没有成功,只是单纯地死了。
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有过功绩也有过叛逆,曾不惜和母亲产生矛盾要废后,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的事事当时的大臣和他母亲说制止的,比如他想出家。
当时顺治皇帝为了出家还把头发全剃掉了,可是这惹怒了他的母亲,在大臣的劝说下他最终没能出家成功,每天郁郁寡欢,身体也越来越差,这样的生活直到他感染天花去世。
顺治帝的真实死因
顺治的死一直是一个谜,对于顺治帝的死因,后人有很多的猜测,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如上文所述,在顺治十八年的时候顺治因为得了天花去世。
具体的原因可能是顺治帝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皇帝,他看着自己的孩子和心爱的妃子一一离开了自己内心十分悲痛,身体越来越差,免疫力极低,被感染上了天花。
这一个原因还是被史料记载认可的,因为很多当事人都不约而同地记载了相同的事,因此这一点的原因的可信度很高。
(2)顺治帝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皇帝,他和其他的皇帝不同,不爱政治喜欢诗和佛,他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可以放下红尘,皈依佛门。
自从他心爱的董鄂妃去世后他这个愿望就更加强烈了,传说他曾为自己剃度,就要准备上山当和尚的时候遭到了自己母后和大臣的强烈反对,因此并没有出家。
但是顺治帝心早已皈依了佛门,他看着自己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更加犹豫了,最终抑郁而死。
对于这一个原因经过专家的考证现在已被否认了。
(3)顺治帝是被郑成功的大炮击中而死的,历史学家经过研究给出了这一点原因。
相传郑成功在1660年的战争中去世后退出了厦门,清朝趁机攻打郑成功,可是不想被郑成功击退。
虽然在这个事件中没有正面提到顺治帝,可是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顺治帝就是在这次的战役中牺牲了。
顺治帝在很小的时候就登基成为皇帝了,有人觉得他是一位失败的皇帝,因为他并不爱江山,可是顺治帝当皇帝的时候非常努力也有过很多功绩。
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不同凡响,让他的很多事情都成了一个谜,比如他的死因。
顺治帝的陵寝在清孝陵,人们在这个地方纪念他,可是相传这里并没有埋葬顺治帝,这更加增加了顺治帝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