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位皇帝的轶事

合集下载

关于清朝皇帝的有趣历史故事

关于清朝皇帝的有趣历史故事

关于清朝皇帝的有趣历史故事导读:本文关于清朝皇帝的有趣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清皇帝爱吃鸭清朝皇帝喜欢吃鸭,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肉。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初七“七巧节”,乾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托汤鸭、清蒸鸭。

乾隆喜欢吃鸭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

据一大饭店掌勺的说,乾隆下江南时,听说水乡鸭子好吃,便生尝鲜之意。

时已近午,得赶时间烧制,可厨子连鸭毛都未拔干净,又担心乾隆怪罪,怎么办呢?这厨子也会忽悠,他顺手撒了把黑干菜和光鸭一起下锅,以掩鸭毛。

谁想平时吃惯了宫廷味的乾隆,换个口儿感觉新鲜,大赞味道鲜美。

因为皇帝说好,爱吃,一道名菜就这么出来了。

这个传说并不可信,很可能是饭店编出来的,但却说明了乾隆喜欢吃鸭的事实。

慈禧太后也喜欢吃鸭,她的日常御膳谱里有焖蒸鸭、清炖鸭、烤鸭,还有鸭舌、鸭掌、鸭肫、鸭肝、鸭肠。

因为慈禧喜欢吃鸭,还有人因此交了好运。

清末名太监小德张便是其中之一。

小德张能成为慈禧面前的红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擅做一道慈禧喜欢吃的菜——烩鸭条。

据当年曾在清宫御膳房待过的温宝田回忆,因为他能炒几样慈禧爱吃的菜,而且又处处表现得“忠心耿耿”,慈禧就命他在“寿膳房”兼任“掌案”,每顿都得炒几样拿手好菜,如烩鸭条、炒干兰豆腐、炒胡萝卜酱、炒黄瓜酱等,专供慈禧吃。

又因他对下以打人不留情闻名,更深得慈禧的信任,认为“膳房重地”,非要有这样“忠诚可靠”的人去监督才可放心。

慈禧住颐和园时,就命他住仁寿殿的南院,专管饮食之事。

清朝御膳房里的大厨也很会做鸭子。

如慈禧喜欢吃的焖蒸鸭,洗净去内脏,装入瓷罐,用文火煮上两天,把鸭肉整得酥烂,才好。

清炖鸭得花上三天工夫,去掉毛和内脏后,将鸭子放进坩埚里蒸三天,才成。

金鱼鸭掌的做法更绝,先将鸭掌放入锅中,清水煮15分钟,五成熟取出,剔掉骨头与掌心硬茧,再将香料和玉兰花放入其中,混煮,清爽可口。

清朝皇帝为什么喜欢吃鸭,据说是因为鸭肉清火平气,如烩鸭条的功效,菜谱上便标明:补虚养身调理、清热去火调理、便秘调理、健脾开胃调理。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顺治福临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顺治福临

一、皇位天降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崩世,由于皇太极死的很突然,所以没有册立皇太子,满洲的贵族就出来开会讨论皇位继承的问题。在会议上,索尼、鳌拜先发言,说"我们主张立皇子为帝"多尔衮说"你们资格不够,你们出去"多铎主张立多尔衮为帝,多尔衮确实想做皇帝。但见形式紧张,正在犹豫。多铎说"你如果不答应,应当立我,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里"多尔衮不同意立多铎。多铎继续说"不立我,论长,应当立礼亲王代善为帝"代善说"我老了当不了大任。应当立皇长子为帝"皇长子豪格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豪格是假意推辞,但就这一句话使他失去了皇位。两白旗与两黄旗又不相让。两黄旗的大臣说"我们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如今先帝故去了,要不立皇子为帝,我们宁可以死追随先帝"就这样,会议进入了僵局。代善、阿济格走了。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让吴三桂来北京,另有重任。吴三桂在行军的路上,听说自己的父亲吴襄被被李自成手下的人拷打,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第一员大将刘宗敏强占,于是吴三桂再次反水,又回到了山海关。吴三桂派人与多尔衮联系,求助于多尔衮帮他灭了李自成,然后对多尔衮"裂地以酬"多尔衮不同意。帮助吴三桂可以,但吴三桂必须剃发降清,然后给你个藩王做。吴三桂也只好同意。
四、顺治与多尔衮
1、叔侄关系 顺治皇帝与多尔衮的关系如何?相当差。原因在于什么?其一,顺治和他的大哥豪格的关系相当好,豪格就死在了多尔衮的手里。其二,顺治皇帝对中原的文化很向往,但是多尔衮不让顺治皇帝学习中原文化。只许学习满洲的骑马、射箭。其三、顺治皇帝做了7年多尔衮的傀儡。有谁愿意当个傀儡阿?大家说顺治皇帝与多尔衮的关系能好吗?
这时北京城遭到了李自成的围攻。崇祯皇帝下令,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来京师勤王,吴三桂在接到崇祯皇帝的命令之后,率军前往北京。吴三桂行军的速度很慢,走了半个月,还没到玉田呢。(北京到山海关之间有个玉田县)吴三桂又突然下令投降李自成,派一个人和李自成接触。自己率领军队回到三海关。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一颗歪脖树上上吊自缢,年仅34岁。大明王朝历时276年,传16帝,宣告灭亡。

历史趣谈历史清朝12位皇帝为啥大都半死于非命?

历史趣谈历史清朝12位皇帝为啥大都半死于非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清朝12位皇帝为啥大都半死于非命?
导语:为了维持皇帝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常常掩盖一些事实。

比如皇帝的死因。

这个情况在清朝尤为突出,小编今天翻了一下,发现清朝十二位皇帝,竟然
为了维持皇帝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常常掩盖一些事实。

比如皇帝的死因。

这个情况在清朝尤为突出,小编今天翻了一下,发现清朝十二位皇帝,竟然一大半死于非命。

小编这就给大数一数。

1.努尔哈赤
这位孤狼带着兵马,宣称跟明朝有七大恨,冲向了山海关,结果被袁崇焕堵在了宁远。

红衣大炮一炮轰伤。

最后不治而死。

2.皇太极
他死得莫其妙。

在54岁时,突然死在办公室的桌子上。

清朝的宣传是工作操劳过度,算烈士,称为“端坐而崩”,可能是加了夜班。

但民间有说法,一说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偷嫂子,跟皇太极的庄妃合谋把皇太极毒死(还有一说是用枕头捂死的),但从官方文件推测,也可能是胖死的,因为太胖了,患上心血管病,又加夜班,所以猝死。

3.顺治
这位大家都知道了,因为心爱的董妃去世,他当和尚到寺庙挂单,单了二年,很快就挂了。

4.康熙
大家可能以为康熙是正常死亡了吧,活了68岁,死亡很正常啊。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认为是雍正做了手脚。

当时有一个叫曾静的人,这个人反清复明,被雍正抓了,他当时就宣传是雍正给康熙送了一碗人参汤,康熙就死了。

而一个在北京的意大利人马国贤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皇帝的顺序及事例七年级下册

清朝皇帝的顺序及事例七年级下册

清朝皇帝的顺序及事例七年级下册清朝有十二个皇帝,那么他们在位期间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清朝皇帝的顺序及事例七年级下册 1第一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总共10年)第二位: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1626年~1636年(总共10年)第三位: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1661年(总共17年)第四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总共61年)第五位:爱新觉罗·胤禛,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总共13年)第六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1796年(总共60年)第七位:爱新觉罗·颙琰,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总共24年)第八位:爱新觉罗·旻宁,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总共30年)第九位: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1861年(总共10年)第十位:爱新觉罗·载淳,庙号—清穆宗,年号—同治,1861年~1874年(总共13年)第十一位:爱新觉罗·载湉,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1874年~1908年(总共34年)第十二位:爱新觉罗·溥仪,庙号—清宪宗,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总共4年)清朝皇帝的顺序及事例七年级下册 2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通满语、汉语,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二十五岁时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满语中,努尔哈赤是野猪皮的意思。

比较出名的几个儿子:皇太极、多尔衮、多铎。

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国号大清。

在位期间征高丽,灭察哈尔蒙古部落。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雍正帝皇帝胤禛

清朝十二帝的故事——雍正帝皇帝胤禛

一、皇子生活
胤禛7岁时到上书房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学习满族的骑马射箭、学习书法。胤禛在书法上的造诣是很高的。胤禛14岁时结婚,19岁时随着皇父康熙大帝远征葛尔丹,胜利归来。
胤禛友爱兄弟、孝敬皇父,别的皇子们是明争储位,自己是暗争储位,不漏生色。在别的皇子们为夺嫡忙得不可开交时,胤禛在参禅礼佛,吟诗作赋。
4、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是从清王朝雍正时期开始的。这是雍正皇帝设置的一个治国方案。密折不是没个人都能写的,要经过皇帝同意才可以。有学者统计,雍正时期上密折的官员有1200人之多。每一位可以上密折的人都有个匣子,自己有钥匙。只有上密折的本人与雍正皇帝才能打开匣子。可以说雍正皇帝对各地的官员是贪、是廉、是勤、是懒,都一清二楚。
雍正年间有一个宠臣叫年羹尧,刚开始,雍正皇帝与年羹尧的关系很铁,年羹尧受到雍正皇帝的破格的恩赏。但年羹尧他结党营私,贪敛财富。这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卖下来祸根。
雍正三年二月
,出现了"日月合壁,五星连珠"的天象。年羹尧《贺疏》中有本想用"朝乾夕惕"一词来赞赏雍正皇帝。但却误写成了"夕阳朝乾"。雍正皇帝以此为借口,将年羹尧贬官。到雍正三年九月,雍正皇帝把年羹尧下狱。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皇帝颁布年羹尧八大罪九十二款,赐以自尽。
二、清朝皇帝的遗诏有满文也有汉文,就算是汉文改了,那么满文是改不了的。
还有点学者认为康熙皇帝的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皇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病逝的,而康熙皇帝的遗诏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元1722年12月23日)拿出来的。这些学者只是从时间上推测而已,拿不出任何证据。拿不出来证据的说法我们能信吗?就算遗诏是假的,也不能说雍正是篡位阿。什么是"篡"呢?就是康熙皇帝指定了皇位继承人,胤禛从他手中把皇位抢过来了,这是"篡"。比如唐太宗

【满清十二帝的故事】光绪(一)

【满清十二帝的故事】光绪(一)

光绪(一)少帝时期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

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

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

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

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

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

……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

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

……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

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

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

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

”大致相近。

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地点在毓庆宫。

6岁的小光绪上学,环境生,师傅生,伴读也生,一切都不习惯。

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翁同龢,署侍郎,内阁学士,和侍郎夏同善。

翁同龢和夏同善是同科的进士,翁同龢主要教给他书,识字,四书,夏同善这个时候主要教给他写仿格,写字。

还有御前大臣,主要教他学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刚一上学的时候,他不习惯,他就哭、闹、发脾气,翁同龢、夏同善就报告慈禧了。

慈禧说你们再好好开导一下皇上,开导还是不听,发了脾气以后就摔书本。

清朝皇帝的故事

清朝皇帝的故事

清朝皇帝的故事首先,我们来说说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帝。

顺治帝是清朝建立者努尔哈赤的第九个儿子,他登基时只有五岁。

顺治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权由摄政王多尔衮和鳌拜掌握,实际上并没有实权。

顺治帝在位时期,国家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给清朝的后期政权稳定埋下了隐患。

接着,我们来说说清朝第六位皇帝——雍正帝。

雍正帝是康熙帝的四子,他在位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场,整顿财政,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加强对农民的剥削,使得国家财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雍正帝在位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然后,我们来说说清朝第九位皇帝——乾隆帝。

乾隆帝是雍正帝的四子,他在位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加强对农民的剥削,使得国家财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乾隆帝在位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乾隆帝还开展了一系列对外扩张的战争,使得清朝的疆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最后,我们来说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咸丰帝。

咸丰帝是道光帝的四子,他在位时期面对着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的挑战。

咸丰帝在位时期,国家政治动荡,社会动荡,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起义不断。

咸丰帝在位期间,没有有效的政策来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导致了清朝政权的进一步削弱。

总的来说,清朝皇帝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他们的执政和生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历经了十位皇帝,他们各自的执政方式和政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满清十二帝的故事】康熙(一)

【满清十二帝的故事】康熙(一)

康熙(一)凄惨童年,八岁登基康熙的童年,四个字形容:“惨不忍睹。

”两三岁时,出宫避痘不能同父母相见,四五岁出痘以后才搬回皇宫。

好不容易回家了,皇父也不喜欢自己,一个月见不了几回。

八岁了,内务府传旨,父亲要见自己,屁颠屁颠的高兴去了,一去就傻了,原来是见父亲最后一面。

好不容易登基了,又出事了。

生母佟氏病死了。

生母佟氏本来身体就不好,看见自己丈夫死了,又气又恨又乐又高兴。

又气又恨是说顺治,临死了也不见我一面,心里只有那个小狐狸精。

又乐又高兴是说自己,儿子当皇帝的,自己从一个小小的妃子直接升到皇太后,从此要啥有啥,想干啥就干啥,心里那叫一个美。

从此佟氏人前哭人后乐,心理没调整好,身子一下子就受不了了,受不了了就垮了,一垮就找顺治去了。

她这一去自己没事了,可苦了康熙。

历史记载:“玄烨昼夜守灵,水浆不御,哭无停声,宫廷近侍,皇室近亲,耳闻目睹,无不感动。

”8岁死爹,9岁死妈,换上谁也受不了,直到晚年康熙还很自责,为自己没有在父母膝下尽孝,没有能够给父母带来更多欢乐。

“世祖章皇帝(康熙的爹)因朕(康熙自己)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抱歉之处。

”——《清实录》主编:乾隆自责归自责,遗憾归遗憾,小康熙就算在悲痛也要擦干眼泪,因为自己的朝廷,也就是那四位辅政大臣,闹内讧了。

中国的传统,开始内讧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的人,多尔衮刚一死,尸体还没凉,他就跳出来告发多尔衮N 多罪状。

如果没有他的倒戈,顺治也不能这么快就把多尔衮开棺弃尸。

由于苏克萨哈“忠心可嘉”,因此他受到顺治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

索尼瞧不起苏克萨哈,卖主求荣的家伙也配与我共事。

苏克萨哈更瞧不起索尼,一条腿迈进棺材的老家伙,还要什么权利,还不赶紧把首辅位置让出来,从此双方剑拔弩张。

遏必隆排行第三,为人庸懦,遇事毫无主见,由于属镶黄旗,常常就和鳌拜在一起,有什么事就问鳌拜,久而久之,自己就和鳌拜成了一条战线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12位皇帝的轶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我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有12位皇帝,享国共268年。

在这12位皇帝中,有雄才大略的,有碌碌无为的,也有懦弱无能的,抛开历史因素不谈,都说相由心生,光从皇帝的长相,就能看出清朝的国运。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25岁起兵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建立后金,割据辽东,是清朝的奠基人。

清太宗皇太极(1592年—1643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清朝的开国皇帝,在位十七年,这期间不断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于明朝作战,为满清入关入主中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清世祖顺治(1638年—1661年):皇太极的第九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6岁登基,在位期间努力发展生产,恢复战乱后的经济,整顿吏治,重视发挥汉官的作用,全国领土除东南沿海外基本得到统一,但24岁就英年早逝。

清圣祖康熙(1654年—1722年):顺治的第三子,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期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康熙皇帝的功绩大家都耳熟能详,除掉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三征葛尔丹都取得了胜利,为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作出过重大贡献。

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君主。

清世祖雍正(1678年—1735年):康熙的第四子,44岁继承皇位,在位13年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财政,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等,并创立秘密立储制度,雍正也是清朝最勤劳的皇帝。

清高宗乾隆(1711年—1799年):雍正的第四子,是我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长的皇帝,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在位期间使得康乾盛世达到了顶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多民族得到统一。

但乾隆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清朝开始走向衰败。

清仁宗嘉庆(1760年—1820年):乾隆的第十五子,在位25年,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死后才独掌大权,嘉庆本人比较痛恨贪官,一上台就除掉了和珅,但嘉庆在之后的肃贪中成效甚微,清朝各地民族矛盾突出,如白莲教叛乱等,嘉庆只能算得上守成之君,清朝出现了中衰。

清宣宗道光(1782年—1850年):嘉庆的第二个儿子,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进一步衰败,虽然他做了一些努力,如严禁鸦片,厉行节俭,但由于能力有限,还是发生了著名的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朝和西方差距逐渐加大。

清文宗咸丰(1831年—1861年):道光皇帝的第四子,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权的君王,在位期间为挽救清王朝的危机,重用汉族官吏曾国藩平叛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但内忧外患不断,与西方签定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咸丰在世的时间也不长,31岁就去世了,而他最有名的是娶了个厉害的女人——慈禧。

清穆宗同治(1856年—1875年):咸丰帝的长子,6岁登基,母亲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在位13年,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镇压了太平天国的起义,但19岁就去世了。

清德宗光绪(1871年—1908年):光绪皇帝的父亲是醇亲王奕譞,生母是慈禧的妹妹,因同治死后无子,因此继承皇位,在位期间,慈禧把持朝政,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割地赔款,戊戌变法运动,触动了慈禧的权利,因此慈禧重新垂帘听政把光绪软禁了起来,后来提前慈禧一天暴亡,享年38岁。

清宪宗宣统(1906年—1967年):宣统皇帝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这位末
代皇帝在位期间结束了清朝的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