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诊断标准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呼吸系统常有疾病诊断惯例及技术操作标准医院呼吸内科〔二 O一八年十二月〕目录目录 (2)呼吸系统常有疾病诊断惯例 (3)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第二章慢性堵塞性肺疾病 (4)第三章支气管哮喘 (5)第四节肺炎 (7)第五章肺部真菌感染 (8)第六章肺脓肿 (10)第七章肺结核 (11)第八章洋溢性肺间质疾病 (14)第九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6)第十章肺栓塞 (18)第十一章胸腔积液 (20)第十二章自觉性气胸 (21)第十三章呼吸衰竭 (24)第十四章成人呼吸窘况综合征 (25)第十五章咯血 (26)呼吸内科技术操作惯例 (29)第一章氧疗 (29)第二章机械通气 (32)第三章胸腔穿刺术 (35)第四章胸腔插管引流 (35)第五章胸腔内给药 (36)第六章肺功能检查 (37)第七章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38)第八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40)第九章胸膜穿刺活检术 (43)第十章胸腔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术〕 (45)呼吸系统常有疾病诊断惯例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收集 ]1.诱因:受凉、劳苦。
2.病症:〔1〕浑身病症:畏寒、发热、头痛、疲备等。
〔2〕局部病症:鼻卡他病症--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浑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病症——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沙哑,干咳或胸骨后痛苦等。
[ 物理检查 ]1.浑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浑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鼻、咽腔粘膜。
〔2〕扁桃体。
〔3〕喉部。
〔4〕颌下淋奉承。
[ 辅助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育。
[ 诊断重点 ]1.病史:起病多较急,可是预后优秀,一般于5~7 日康复;2.病症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病症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奉承肿大、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四周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高升;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高升,并有核左移。
慢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
虑临床症状、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
慢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症状。
慢支患者常常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尤其在气候变化、感冒等诱
因下症状加重。
慢支的咳嗽通常为晨起时或在寒冷空气刺激下加重,同时伴有黏稠的白色或黄绿色痰液。
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咳血等症状。
这些临床症状对慢支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征。
慢支患者体检时可发现双肺呼吸音减弱、杂音增强,有时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严重慢支患者可出现杵状指、胸廓畸形、发绀等体征。
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对慢支进行初步判断。
三、特殊检查。
1.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慢支诊断的关键检查项目,包括呼气峰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指标。
慢支患者呼气流量受限,
FEV1/FVC比值减低,这些指标对慢支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意义。
2. 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肺气肿、肺大泡、肺部感染等并
发症,对慢支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支气管扩张试验,支气管扩张试验是慢支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给予支气管
扩张剂后观察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有助于明确慢支的诊断。
综上所述,慢支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通过分
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医生可以明确慢支的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希望本文对慢支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让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支,提高生活质量。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三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首先,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患者常常反复
发作上述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气道梗阻。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这些临床表现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影像学检
查包括X线胸片和CT检查。
X线胸片可以显示出肺部病变的一般情况,如肺气肿、肺部感染等。
而CT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出支气管扩张、肺部纤维化等病变,有
助于明确诊断。
最后,肺功能检查是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
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包括通气功能、弹性回缩力、气道阻力等指标。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如气流受限、肺活量减少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
检查三个方面。
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公式1.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公式: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咽、鼻、鼻窦、喉、扁桃体等部位的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其诊断公式如下:-突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5-7天。
-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较明显。
-鼻腔、喉咙有充血、分泌物增多。
-体温较常态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血常规检查或X射线检查正常。
2.肺部感染诊断公式:肺部感染是指肺组织、支气管和肺泡等部位发生的感染,其诊断公式如下:-体温超过38℃,持续数天。
-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明显。
-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等体征。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增高。
-X射线或CT检查可见肺实变或浸润影。
3.哮喘诊断公式: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诊断公式如下:-间歇性阵发性喘鸣、咳嗽等呼吸困难症状。
-呼气流受限,可通过肺功能测试检测。
-超敏反应性,特定刺激可引起哮喘发作。
-白细胞计数正常。
4.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断公式: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疾病,其诊断公式如下:-慢性咳嗽,持续至少3个月。
-慢性喘息,活动后加重。
-气流受限,通过肺功能测试可检测。
-吸烟史或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
5.肺结核诊断公式: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慢性咳嗽,咳痰超过3周。
-不明原因的低热,持续数天至数周。
-乏力、消瘦、盗汗等非特异性症状。
-胸部X射线或CT检查发现结核性病变。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阳性。
以上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些诊断公式,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仅依靠诊断公式可能不能作为确定诊断的唯一标准,临床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
所以,对于任何潜在的呼吸系统疾病,建议尽早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定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
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1.症状:(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4)喘息和胸闷:(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2.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
主要X线征为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疱形成。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金标准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金标准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几种金标准:1. 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之一。
它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等方法,直接检测呼吸道样本中的病原体。
病原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2-3天才能得到结果。
2.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另一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
它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抗体,来诊断呼吸道疾病。
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提供病原体的感染史和免疫状态等信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需要在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才能检测到抗体,因此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
它通过检测病原体核酸,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测序等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呼吸道样本中的病原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早期诊断疾病,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4.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诊断呼吸道疾病。
免疫学检测包括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
免疫学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提供病原体的感染史和免疫状态等信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疫学检测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交叉反应和自身免疫等。
综上所述,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
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病情、实验条件和技术人员的水平。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应考虑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因素。
呼吸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呼吸系统诊断标准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0C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者,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
(2)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l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 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说明: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2.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一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诊断标准背景介绍呼吸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呼吸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为主。
在医院内,呼吸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因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弱,且常常需要使用呼吸机等呼吸支持设备。
正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呼吸系统感染至关重要,为此,国内外多个组织和专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推荐的诊断标准,可诊断为呼吸系统感染的标准为:1.限制呼吸道感染,包括发热、气喘、咳嗽、咳痰、胸部不适等症状;2.通过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感染阴影;3.从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如支气管分泌物、喉咙拭子等)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的细菌培养或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欧洲呼吸学会诊断标准欧洲呼吸学会提出了更加详细严格的诊断标准:1.必须有呼吸系统感染的症状,如咳嗽、咳痰、气喘和胸痛等;2.需要有胸部X线或CT扫描显示出肺部感染表现;3.必须通过呼吸道样本的细菌学或病毒学检查,在样本中发现细菌或病毒。
4.在标本中发现的细菌或病毒必须是致病菌或病毒。
5.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以在以下任一情况下诊断呼吸系统感染:–需要进行呼吸上升到机械通气的患者;–调整机械通气设备后,需要大量控制呼吸参数的患者;–由于呼吸适应功能不佳,在行机械通气前就存在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
中国呼吸病学会诊断标准中国呼吸病学会也提出了呼吸系统感染的标准:1.外科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等呼吸症状;2.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野不规则阴影、实变、浸润、结节等;3.外科患者并发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高,需通过对病原体的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感染变化。
诊断标准的意义呼吸系统感染是一类严重的医院感染,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等高危场所,经常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正确、及时地诊断呼吸系统感染对于治疗患者、防止感染扩散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都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道疾病诊断标准
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和体征
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发热等。
不同种类的呼吸道疾病可能具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2.体征检查
体征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音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此外,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指甲等指标,以判断患者的缺氧程度。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感染情况、免疫状态、肝肾功能等。
4.X线检查
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患者的肺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通过X线检查,医生可以发现肺部炎症、浸润、肺不张等病变,有助于诊断呼吸道疾病。
5.其他检查
其他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检查、CT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肺部情况和诊断呼吸道疾病。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
估患者的肺功能、发现支气管病变、判断肺癌等疾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和体征、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和其他检查等方面。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