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伍尔夫《公爵夫人与珠宝商》的艺术手法

Vo _ No. l3 i
M .【 d 2 2 00
2 0 年 3月 02
■
论伍尔 《 夫人与 商 艺 夫 公爵 珠宝 》的 术手法
章 酝
( 徽 I 业 大 学 外 语 系 ,安 徽 马鞍 山 2 3 0 ) 安 4 0 2
摘
要 :通过 对 《 爵夫人与珠 宝商》 的 文本分析 ,从 意识流这一侧 面揭 示了 小说 由作 的 舟 4
三个特 点 :一是 以人物 的 回忆 、印象、想 象来展 示人 物的意识 流动 ;二是 有限 的时 空、人 物
创 造较 为广阔 的时 空疆域和 人物 的 内一 界 ;三是 小说 集 中描 写 了主人 公 一 个人 的意 识 活动 。 世
作 品 成 功 的 关 键 在 于现 妾 主 艾 与 现 代 主 义 的 巧 妙 结 合 。
不否定现实 主义文学 的伟大成就。她不满足的是 爬 滚打终 于成 为 英 国最 富裕 的珠 宝 商人 。他 结 交
表 面 的逼 真 ,忽视 了人 物 的内心 世界 和情 感波 澜 。 还想赚 取更 多 的金 钱 挤 进 社 会 的最 上 层 ;公 爵夫
手法 ,晚期 的 《 岁月 》 《 阗》 也 表现 出向传 统 往 ,除 了珠 宝 买卖 ,还有 其 他 名 堂 。小 说在 描写 、 幕 他们 的微 妙 关 系时 说 : “ 他们 是朋 友 ,却 电是 敌
资本主 义社 会 的 种种 丑 恶 现 象 作 出生 动的 艺 术 概 诱 饵 ,以便 把膊 品珠 宝 推 销 出 去 ,骗 取更 多 的英
括和辛 辣 的讽 刺批判 。《 爵夫人 与珠 宝商 》便 是 镑 。有一次 ,当奥 立弗 想 让伙 计 把珍 珠 拿 去 鉴 定 公
一
评弗_伍尔夫_到灯塔去_的意识流技巧

二十世纪文学评弗・伍尔夫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技巧李 森内容提要 作为英国伟大的现代派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什么是生活和真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彻底决裂,把写作的重点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描写上。
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探讨她如何娴熟地使用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手法、时间蒙太奇、多视角叙述方式等意识流技巧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她真正表现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 意识流 内心独白 联想 象征 蒙太奇 多视角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
《到灯塔去》(To the Li ghthouse ,1927)是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许多评论家甚至认为,这是伍尔夫最好的一部小说。
伍尔夫对什么是生活和真实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论现代小说》(Modern Fic 2tion )一文中,她对生活的真实含义作出过精辟论断:“往深处看,生活好像远非‘如此’。
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在普普通通的一天中的内心活动考察一下吧。
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刻在心头的。
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就像不计其数的原子在不停地簇射;当这些原子坠落下来,构成了星期一或星期二的生活,其侧重点就和以往有所不同;重要的瞬间不在于此而在于彼。
”①在伍尔夫看来,生活是积累在内心深处的各种印象,好的小说“不会有约定俗成的那种情节、喜剧、悲剧、爱情的欢乐或灾难”。
②如果说《到灯塔去》有故事情节的话,这个情节也是非常简单的。
题目“到灯塔去”即是对故事的最好概括,讲的是拉姆齐一家及客人计划去灯塔,但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
经过十年的沧桑变幻,他们又重返别墅,实现了去灯塔的宿愿。
在《一间自己的屋子》这部专论中,伍尔夫认为,“真实就是把一天的日子剥去外皮后剩下的东西,就是往昔的岁月和我们的爱憎所留下的东・26・西”。
论伍尔夫小说创作的技巧

“ 时间”是意 识流小 说 常见 的主题 ,追 忆逝 水年 华》 《 围绕 着 时间和 记忆展 开 , 鲁斯 特终 生 与 时间 战斗 , 图 普 试
超越物理上的时间,尤利西斯》以三人一天的生活为线 《 索, 又与古希腊奥德赛的故事遥遥 呼应。而伍尔夫在处理
[ 文章 编号】17 — 0 X 2 0 )4 0 5 — 3 6 1 8 2 (0 90 — 0 8 0
N . 2o o o9 4
Ge e a . 18 n r lNo43 Vo .
论伍尔夫小说创作的技巧
孥彦春 ( 天津师 范 大学 , 天津市 30 8 ) 0 37
[ 摘 要 ] 文 以《 罗卫 夫人 》《 本 达 、到灯塔 去》 《 浪》 、海 三部 意识 流小说 为主 , 对其 结构 方 式 、 述 方 式、 示人 类 通过 叙 展 深层 意识 的方 式等 方 面技 巧的分 析 总结伍 尔夫的辉 煌 成就 。
一
分 之 中。作 品 中人 物 的独 白有着 海 浪 的韵律 , 起伏 变化 , 相 互交 错 , 六个 人 的生命 有着 许 多共 同 的东西 : 同的童 共 年 经历 , 同的聚会 等。他 们 各 自的 生命 交织 在 一起 , 共 形 成 一 张生命 的 网, 而独立 的意识 点缀 于其 间 , 实着 这张 充 网。六个 人 的意识有 时发 生联 系 , 对未 出场 的第 七个人 如 物 波 西弗 的 回忆和 看 法 , 这种 联 系并 不发 生 融合 , 同六 如 个 独立 的花 瓣 围绕花 心 。伍 尔 夫在 这里 完 美地 展 示 了她 对 于结 构 形式 的观 点 :模 糊 而复杂 ,相 互 交织 又相 互独 立, 不仅 内容 , 是结构 也 要符合 人 类意识 流 动的特 点。 就 1 被 巧妙处 理 的 时空 : 时间和 空 间 的巧妙 处理 . 2 对 是 伍 尔夫作 品得 以成 功 的一个 重 要原 因,也是 作 品结 构 复杂 多 变的一个 重 要原 因。伍 尔夫 强调 时 间的经验 对揭
伍尔夫研究述评分析

伍尔夫研究述评分析赵慧申彦霞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也是英语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
她一生创作了9部长篇小说﹑若干短篇小说和350多篇论文。
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整个文学批评逐渐学术化和规范化,伍尔夫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崭新阶段。
研究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独立自主地观察和分析伍尔夫,逐步形成了中国新时代视野中的伍尔夫研究成果。
当然,一个前提性的基础工作首先表现在对伍尔夫资料的译介上。
首先是对伍尔夫的作品和国外研究成果的译介陆续出版。
这使得伍尔夫研究者们由此获得了丰富的资料,眼界因此变得更加开阔。
许多重要的短篇小说相继与读者见面。
如舒心译的5邱园记事6于1981年在5外国文艺6上发表。
胡南平译的5公爵夫人和珠宝商6和周之译的5新礼服6也于1985年在5外国文学6上刊发。
再者,几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也得以出版,如5达罗卫夫人6和5到灯塔去6两部作品由孙梁等翻译并于1988年通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些译著给当时急于了解外国文学的读者特别是伍尔夫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对国外研究资料的翻译著作中包括瞿世镜先生编选的5伍尔夫研究6一书。
此书尽可能地收集了国外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的研究论文,对国内伍尔夫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戴维#戴希斯的5弗吉尼亚#伍尔夫6等专著不断被引进,对国内伍尔夫研究提供了更大更直接的启发和帮助。
在掌握了相对充分的资料的基础上,我国伍尔夫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伍尔夫的全部作品中,意识流小说不过是寥寥可数的几部,但这些作品却标志着她的创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因而国内评论多针对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进行,而很少提及她的传统主义小说。
对伍尔夫的5远航65黑夜与白天6等传统小说的研究只有零星的几篇文章,如赵永晖的5评伍尔夫的3黑夜与白天46。
在这片文章中,赵永晖指出: /5黑夜与白天6在主题上仍然传统,由伍尔夫本人担任全知全能的叙述者,采用按照客观时间顺序的线性结构。
论《墙上的斑点》意识流的写作特色.docx

论《墙上的斑点》的意识流特色《墙上的斑点》描写了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
它是伍尔夫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其中所休现的意识流技巧已较为全面。
一、内心独口《墙上的斑点》的叙述主休扮演着双重角色:首先他是故事的叙述者,然后从作者的身份为读者述说叙事者所讲的故事。
“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小说开门见山就用笫一人称“我”,单刀直入地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
“我”把墙上的斑点联想成为了挂一副肖像画的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然后作者采用间接式内心独口开始转述叙述者的话:“他们就是这种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据他说,那家人搬出这所房子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套别种式样的家具”等等。
在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时,期间还会岀现叙述者的干预,用来解释、评价、说明事件。
作品中的“我”在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重点在于叙述自己的心理活动。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岀,叙事主体的不断转换实际上是叙事主体的一种淡化。
与传统小说的叙事主休不同,作者一方面把口己看成是叙事主休,另一方面用别的叙事主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自由联想运用自由联想的写作技巧是意识流小说的一大特点。
小说一开始就点明了叙述客体就是“墙上的这个斑点”,由这个斑点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斑点想成各种事物,从而产生丰富的意象,最终以“原来斑点是一直蜗牛”而结尾。
叙述者最初从“墙上的斑点”得到外观印象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口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
接下来依次把这个“斑点”想彖为一只钉子、玫瑰花瓣、古冢……期间还联想出惠特克的尊卑序列、战争、莎士比亚等历史人、事、物。
之后叙述者在文中对这些想象意义进行说明:“现在我越加仔细地看着它,就越发觉好似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这句话对前面的猜测起到综述作用。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以自由流派小说的创新和独立思考,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方式。
她的文学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而闻名。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使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伍尔夫的叙事风格、意识流和异形结构等方面探讨其小说的写作技巧。
一、叙事风格伍尔夫小说的叙事风格独特,她善于塑造复杂的人物形象,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融合在一起。
她的叙事方式是非线性的,不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而是通过回顾、幻想、内心独白等手法展示人物的思维脉络。
她深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表现情感、洞悉思想以及揭示人性的本质。
比如,在《达洛维夫人》中,通过主角克拉丽莎的回忆,展现了她曾经的爱情和现在的复杂矛盾心理。
在《暴风雨》中,通过多种叙述视角,展现了主角露西的成长和亲情、友情、爱情的复杂关系。
另外,伍尔夫的叙事风格还具有极强的联想性。
她随意跳跃,像思维一样非常流畅,将片段连接在一起,创造出意味深长的小说节奏。
这种风格充满了节奏感和情感张力,使读者更贴近人物的内心,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二、意识流伍尔夫的小说中充满了对人物内心的探索和展示,这种内省的写作方式就是意识流。
伍尔夫小说的意识流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人物的无意识思想和感受,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二是以无序和随机的方式表达人物思维的碎片化和混沌状态。
这种写作方式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内在的世界和情感状态。
可以说,意识流是伍尔夫小说中最具有特色的写作方式。
意识流与她的非线性叙事风格相辅相成。
它可以在故事中交织出许多不同的思考和情感线索,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人物洞察力。
此外,意识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让伍尔夫的小说获得了强烈的现代感。
正因为如此,伍尔夫的作品一直被视为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一。
三、异形结构伍尔夫小说的异形结构以其不同寻常和美丽的特点而著称。
她的小说不拘泥于传统写作通则,而是依据人物情感的变化和思想的交叉,创造出特殊的结构形式,使故事显得瑰丽而富有韵律感。
论《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
论《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摘要】《到灯塔去》是一部充满叙事艺术的经典小说,通过描写人物性格和情节设置、分析作者的叙述手法、探讨小说的叙事结构和节奏控制、考察意象和象征的运用以及论述叙事技巧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展示了其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总结其特点,并展望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也将对叙事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一定的展望,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而深入的画面。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灯塔去》这部作品的精髓,以及叙事艺术在当今文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关键词:《到灯塔去》、叙事艺术、人物性格、情节设置、叙述手法、叙事结构、节奏控制、意象、象征、叙事技巧、艺术特点、影响、当代文学、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到灯塔去》的背景《到灯塔去》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小说,于1927年首次出版。
小说以灯塔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夏季度假期间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展示了时间、记忆和自我意识等主题。
《到灯塔去》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小说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了广泛的读者群,并被誉为伍尔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精致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设置,展现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迷茫,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人生和存在的意义。
1.2 阐述叙事艺术的重要性叙事艺术是文学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述手法等方面的运用,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深化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叙事艺术不仅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更是作者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精妙的叙事艺术,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进而影响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叙事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它不仅能够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深度,更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进而影响他们的情感和观念。
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精湛的叙事艺术,只有通过艺术的叙述,作品才能真正触动读者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记。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现代主义作家之一。
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突破传统文学模式的实验性技巧而闻名。
其中,《到灯塔去》是她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被认为是对意识流技巧应用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本文将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运用的意识流技巧。
意识流技巧的定义意识流是指通过描绘出一个人内心思想活动过程来表达其感知、情感和想法。
它追求将内心复杂而瞬息万变的思考过程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以此打破传统叙述线性结构,以非线性或碎片化形式呈现。
《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充分利用了意识流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过程,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个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1. 内省与自我意识《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常常围绕着主要人物们的内省和自我意识展开。
通过呈现角色对外界事件和周围环境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通过复杂而纷繁的思绪来描述角色心理活动的手法,令读者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主人公。
2. 时间与空间的碎片化表达伍尔夫在小说中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结构,并将时间和空间进行碎片化处理,以模拟人类记忆和思考的运作方式。
这种碎片化表达方式使整个故事呈现出一个非连贯且多重视角交织的画面。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体验到一种跳跃式、颠簸式的感觉,在不同时间点和场景之间切换,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心理状态及其变化。
3. 感知与感官细节描写伍尔夫善于运用生动的感官细节来表现人物思考的复杂性以及情感的流动。
她通过丰富而精确的描写,将读者引入到主人公所经历的环境中去,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绪变化、意象联想等心理活动。
4. 意象和联想的使用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联想来传达主人公内心世界。
这些意象和联想一方面反映着角色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和体验,另一方面也是角色内心思考和情感状态的具象化呈现。
论伍尔夫小说中意识流技巧的运用
首脑的排场,让人们感到战争并 未就此停息,无数的生命还将为 政府的扩张野心和战争政策付出 代价。克拉丽莎的这段心理感受, 相信会为更多的普通人所共有。
“ …… 对 , 就 是 这 么 回 事— ——如 果 这 个 年 轻 人 去 找 了 他,而威廉爵士以他特有的能力 给了他这样的印象,那么难道他 不会说,生活变得难以忍受;他 们,象医生那样的人,使生活变 得难以忍受?”
“……但是那个年轻人自杀
090
外国文学
文 学 教 育 2008.121
了。”[4] 晚宴的欢快气氛从始至终与
伍尔夫还常常用象征的手法 暗示战争。
如《雅各的房间》中并没有 具体写到雅各死于战争的情景, 但许多地方都暗示着这个结局。 雅各的姓“弗兰德斯” (Flanders) 就包含着这种 寓 意 。 当小说一开篇即出现“弗兰德 斯”时,读者无疑会有所会意, 因为“弗兰德斯”在地理上指比 利时东西部和法国北部的一个地 区,它是一战的著名战场,数十 万年轻人牺牲了生命的地方— ——
“弗兰德斯”所以使人联想 到 一 战 , 还 因 为 约 翰·麦 克 雷 (John Mccrae) 的一首题为《在 弗 兰 德 斯 原 野 上 》 ( In the Flanders Fields) 的诗作,它于 1915 年 12 月 8 日 发 表 在 《 潘 趣》杂志上,被称为“那场战争 中 最 脍 炙 人 口 的 诗 歌 ”。 诗 中 写 道:
“炎热的盛夏,玫瑰花儿无 比鲜艳,阳光把它的影子,清晰 地投射在墙上,突然什么东西砰 的一声坠落下来,打破了一片寂 静、冷漠、完整的气氛。(一颗 炸弹爆炸了。二、三十个小伙子 在法国战场上被炸得血肉横飞, 安 德 鲁·拉 姆 齐 也 在 其 中 , 总 算 幸运,他立即死去,没受更多的 折 磨 。)” [5] 突 然 的 声 响 与 战 场 上 的炸弹联接,由此及彼,不知不 觉中将和平与战争自然对照,并 无牵强附会。偶然的随想因为年 轻人的死这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印 象而变得自然而然,无意识有了 意识的、理性的支撑。战争与死 亡形成一种共振。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意识流写作技巧分析
识 流 实 验 奠 定 了基 础 。 一 . “意 识 流 ”概 述 “意 识 流 ” 这 一 文 学 创 作 手
法 ,在 二 十 世 纪 占有 重 要 的 位 置 , 表 达 着 人 物 每 一 瞬 间 的 思 想 和 感 官 印 象 的 流 动 。 意识 流 小 说 可 以 被 视 为 “探 索 人 物 心 理 意识 的方 式 ,揭示人 物的精 神存 在”。“意识 流”这一 写作流 派的特 点是优先 描 写 人 物对 外 部 事 件 的 心 理 和情 感 反 应 ,而 不 是 着 重 描 写 事 件 本 身 ,强 调 外 部 世 界 对 心 理 意 识 的 影 响 。“意 识 流 ”学 派 认 为 ,人 类 的 意识流 动形态不 等 同于链条 和年 表 ,而 是像 河 流 或 溪 流 一 般 。小 说 中人 物 的 心 理 活 动 和 情 感 描 写 应 反 映 出 人 物 的 内心 生 活 和 主 题 。 当代 意 识 流 小 说 主 要 是 弗 洛 伊 德 心理学 的产物 。在弗 洛伊德 的体 系 中 ,精 神 能 量 的 巨 大 源 泉 是 无 意识 的。根据弗洛伊德 的理论 ,思 想 有 三 个 主 要 的活 动 领 域 :身 份 (无 意 识 )、自我 (潜 意 识 )和 超 我 (意 识 ),他 的 理 论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涉及 到 了无 意识 的本质 。弗 洛伊 德鼓 励他 的病人 自由地 、不受控 制 地交谈 ,而这种 治疗方式 就 叫 做 自由联 想 。法 国 的哲 学 家 亨 利 · 柏 格 森 推 动 了 意 识 流 小 说 的发 展 。在 他 看 来 ,外 在 的客 观 世 界 不 是 真 实 的 ,只 有 主 观 世 界 才 是 现 实 和 生 命 的 本 质 。 在 弗 洛 伊 德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1. 内心独白:伍尔夫经常使用内心独白来透露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技巧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加深了情感共鸣。
2. 流畅的转换:伍尔夫经常使用无缝转换的技巧,使读者难以分辨故事的时间和场景的变化。
这种技巧创造了一种平缓的感觉,增加了小说的综合性。
3. 关注细节:伍尔夫对细节非常关注,她描绘的细节可以揭示出角色的个性和心理特征。
这种技巧也使得场景更加真实动人。
4. 内部独白:伍尔夫常常使用第一人称的内部独白技巧来刻画角色的非凡经历和感受。
这种技巧可以增加读者的同情心和情感投入感。
5. 流畅的叙述:伍尔夫的叙述是流畅优美的,她注重语言的美感,并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修饰文本。
这种技巧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读者的阅读享受。
6. 意象的使用:伍尔夫经常使用奇特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这种技巧使得小说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性。
7. 多角度叙述:伍尔夫的小说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故事的不同侧面,这种技巧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和广度。
它还让读者了解到不同角色的不同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