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梳理及提纲

合集下载

2八年级济南版生物复习提纲[1]

2八年级济南版生物复习提纲[1]

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1.1花的结构和类型1、花的基本结构: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六部分,以上部分都具备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2、花的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因为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花柄:支持和输导花托:着生花的各部分2、花的各部分作用花萼、花冠:保护,招引昆虫传粉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4、花的类型.:分类及依据:根据雄蕊和雌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

两性花: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百合花等。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如黄瓜花、丝瓜花、杨花、柳花雌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的花单性花雄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的花具有单性花的植物:分为雌雄同株植物(黄瓜、玉米)和雌雄异株植物(柳、杨、菠菜)根据花的着生位置可以分为单生花和花序(向日葵、杨、菊花)1.2传粉与受精1.传粉: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实现:①虫媒花②风媒花2.植物传粉的方式:①自花传粉(小麦、水稻和豌豆)②异花传粉(鼠尾草和玉米)3.人工授粉:用人工的方法,从雄蕊上采集花粉,再将花粉传授到雌蕊的柱头上的技术。

4.人工授粉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因风力不足或昆虫缺乏,作物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花粉而导致减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5.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受柱头上黏液的刺激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通过花柱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具有精子,胚珠内具有卵细胞。

花粉管进入胚珠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做受精。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它是生物界最常见、最重要的生殖方式。

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现象。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梳理及提纲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梳理及提纲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知识要点1、原始大气的成分:等,原始大气中无。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前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的)(1(2)过程:(3)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3、米勒的模拟实验支持的从是完全可能的。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为生命起源从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1、化石证据: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1)化石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2)规律: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生物化石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生物化石。

2、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1)概念:不同生物的不同器官在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在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并且从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发育可以看出,它们的来源相同,叫同源器官。

(2)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和人的上肢是同源器官,说明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它们都是由共同的进化而来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细胞色素C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越大,说明与人的亲缘关系;反之,说明与人的亲缘关系。

4、始祖鸟化石既像鸟类又爬行类说明始祖鸟是古代与古代的过渡类型,古代是由古代进化而来的。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从,从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1)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原始的和原始的→原始的(和植物)(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原始的→原始的→原始的和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节——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1、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提出的以学说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

1859年出版了《》。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是进化的基础,是原因,是手段,是结果。

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典型实例。

2、人工选择——花卉、家蚕和金鱼等品种之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人类起源于,人类与的亲缘关系最近。

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八下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1、原始大气的成分没有氧气,在高温、闪电、紫外线等条件下,在原始海洋中形成了原始生命。

2、下图为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模拟实验,请回答:(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正负电极接通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中的闪电。

(2)B装置中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是可能的。

3. 我国在生命起源研究方面的成就① 1965年,首次利用氨基酸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② 1981年,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了核酸。

③以上的两个研究城郭证实了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二个阶段: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4、生物进化的证据:(1)解剖学证据:对比鸟类翅膀的骨骼和蝙蝠翼手的骨骼发现,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它们是同源器官,证明这两类动物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2)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化石的分布规律: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5、科学家发现了一处没有被破坏的沉积岩,在上层发现了物种A的化石,在中层发现了物种B的化石,下层发现了物种C请回答:(1)一般来说,更复杂更高等的物种化石是A 。

出现最早的物种是 C。

(2)通过对物种化石的研究发现,三种生物进化的顺序是C→B→A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6.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的分子差异就越大。

7.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8. 动物心脏的结构特点:鱼类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两栖类的心脏:两心房一心室爬行类的心脏: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隔膜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两心房两心室9、地球上的生物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他们分别进化成了今天的植物和动物,他们之间的分类等级是界。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1、化学进化观点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2、化学进化的要点图示:有机物起始于无机小分子物质,通过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然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最终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即原始生命。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1、化石证据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是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2、解剖学证据包括同源器官和同源器官反映。

同源器官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来源相同。

例如: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等。

同源器官反映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分时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氨基酸组成与生物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异越大。

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1)植物进化的历程: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裸子植物→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种子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古代脊椎动物→原始两栖类→原始鸟类→原始爬行类→原始哺乳类。

四、生物的进化原因1、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2、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例如我国的花卉、加餐、金鱼等品种很多。

五、人类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古猿。

八年级下济南版生物复习提纲-----打印版

八年级下济南版生物复习提纲-----打印版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1.化学进化观点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

原始大气层包含的气体:①水蒸气②氢气③氨④甲烷⑤硫化氢⑥二氧化碳。

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氧气。

2.a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原始生命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b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c.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独立体系不断完善,一旦它们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

5.米勒首创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沸水相当于原始海洋,火花放电相当于闪电,密闭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冷却水模拟降雨过程,从取样活塞处取出的溶液中含有有机物即多种氨基酸。

(1)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6.1965年,7.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很重要物质——核酸。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1.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英国学者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被赞誉为192.长颈鹿的祖先有颈长和颈短之分。

这是变异现象。

3.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4.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枝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小,5.6.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7.生存斗争包括: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

8.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9.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10.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对野生动植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八年级生物下册 知识点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知识点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济南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生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生殖。

(2)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分裂生殖(变形虫、酵母菌)、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孢子生殖(青霉、曲霉)、营养生殖(草莓、土豆)。

2、花的结构与果实的形成(1)桃花的结构:桃花是桃树的花,花托在上,花瓣、花萼在下,花蕊在中间。

(2)果实的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3、胚胎的发育(1)发育过程:受精卵→细胞分裂→羊膜发育→胚胎发育→胎儿发育。

(2)试管婴儿:用人工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进行培养,模拟自然受精过程。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动物的运动(1)动物运动的意义:有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栖息场所和繁殖。

(2)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运动的动力来自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时,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起动力作用。

2、动物的行为(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如: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如:大山雀偷饮牛奶等。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绿色植物的种类和形态结构(1)绿色植物的种类: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浅海区,大型藻类有海带、紫菜、裙带菜等。

淡水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浅水区,大型藻类有螺旋藻、水绵等。

(2)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根系扎进土壤中,植物的茎起着支持植物体和输送养料的作用,其中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学好初中生物驾驭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要想取得志向的学习效果, 必需驾驭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欢送阅读!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一、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 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

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 相互协作完成各种活动。

【特殊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 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那么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 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

双臂自然下垂, 肱二头肌舒张, 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 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爱护。

在运动中, 神经系统起调整、限制作用, 骨起杠杆的作用, 关节起支点作用, 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骼肌收缩, 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 围着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限制和调整下, 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协作下(供应能量, 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实力兴旺, 利于捕食和避敌, 以适应困难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局部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坚固的构造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敏捷的构造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外表光滑的关节软骨, 和关节囊的内外表还能分泌滑液, 可削减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振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展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备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复习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1、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2〕能量条件---紫外线、闪电、高温;〔3〕场所---原始海洋。

2、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大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到独立体系,独立体系到原始生命。

3、米勒实验:〔1〕向装置中充入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2〕火花放电模拟闪电;〔3〕冷凝模拟降雨;〔4〕装置下面的液体模拟原始海洋。

米勒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4、化石是研究生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1〕越早地层中,挖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地层中,挖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2〕越早地层中,不能挖掘高等生物的化石,但在越晚地层中,可1以挖掘出低等的生物化石。

5、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但凡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行使不同的功能而逐渐形成的。

6、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产生叶绿体,逐渐演变为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成各种各样的植物.另一部分没有叶绿体,逐渐演变为原始单细胞动物.再进化成为形态各异的.一部分进化成植物,一部分进化成动物。

6、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一部分蕨类植物进化为种子植物。

7、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28、自然选择的内容:过度繁殖、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

〔1〕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选择、进化是定向的〔2〕变异本身就是存在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3〕环境选择生物,而不是生物选择环境9、有些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灭绝,是由于它们缺少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而有些生物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一直保留到今天,原因是它们生存的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

10、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学家将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知识要点1、原始大气的成分:等,原始大气中无。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前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的)(1(2)过程:(3)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3、米勒的模拟实验支持的从是完全可能的。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为生命起源从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1、化石证据: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1)化石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2)规律: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生物化石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生物化石。

2、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1)概念:不同生物的不同器官在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在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并且从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发育可以看出,它们的来源相同,叫同源器官。

(2)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和人的上肢是同源器官,说明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它们都是由共同的进化而来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细胞色素C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越大,说明与人的亲缘关系;反之,说明与人的亲缘关系。

4、始祖鸟化石既像鸟类又爬行类说明始祖鸟是古代与古代的过渡类型,古代是由古代进化而来的。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从,从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1)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原始的和原始的→原始的(和植物)(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原始的→原始的→原始的和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节——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1、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提出的以学说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

1859年出版了《》。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是进化的基础,是原因,是手段,是结果。

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典型实例。

2、人工选择——花卉、家蚕和金鱼等品种之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人类起源于,人类与的亲缘关系最近。

能否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2、人类进化的历程:南方→→→。

南方古猿——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使用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

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直立人——会打制石器,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智人——学会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3、智人按体质特征不同分为:、、和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海洋B.原始森林C.原始陆地D.原始海洋2.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相比,没有的气体是()A.氨气B.甲烷C.氧气D.水蒸气3.从生命起源的过程看,组成生命体最重要的物质是()。

A.水B.蛋白质C.蛋白质、核酸D.氨基酸4.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不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

A.有机小分子物质B. 有机大分子物质C.单细胞生物D.原始生命5.用氨基酸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A.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发展成单细胞生命6.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分子生物学B.比较解剖学C.细胞学D.化石7.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B.化石是生物的祖先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8.鱼、蝾螈、龟、鸡、猪、牛、兔这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

A.它们的胚胎相似B.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古代原始的有鳃有尾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C.它们的早期胚胎都有游水能力D.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是用鳃呼吸9.在某地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越往下挖,出土的生物化石越有可能是()。

A.越来越高等B.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简单C.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复杂D.陆生生物的化石增多10.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C.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D.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11.对埋藏在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化石分析,证明生物的进化顺序是()。

①从简单到复杂②从矮小到高大③从低等到高等④从水生到陆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下列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A.原始的苔藓植物B.原始的藻类植物C.原始的蕨类植物D.原始的裸子植物13.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

A.古代的鱼类B.古代的两栖类C.原始的节肢动物 D.古代爬行类14.下列植物类群中,受精作用已经完全脱离水的限制的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15.我国的金鱼品种很多,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A.适应环境的结果B.我国水域辽阔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16.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的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褐色。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适者生存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蝗虫会飞的结果17.在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最简单化石生物() A.简单多细胞的 B.复杂的多细胞的C.最高等的动植物D.单细胞的18.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再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

这说明了()。

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突变是不定向的19.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三者的关系依次是()。

A.原因、结果、手段B.手段、原因、结果 C.手段、结果、原因 D.原因、手段、结果20.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A.原始地球上可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上可形成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21.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有机物→无机物→无机物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22.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B.细胞结构不同C.营养方式不同D.对刺激的反应不同23. 某地区原为森林时,灰尺蛾约占总数的99%,黑尺蛾仅占1%;建成工业区后,统计结果则是黑尺蛾占99%,灰尺蛾占1%。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黑烟使灰尺蛾变黑B.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C.不定向变异的结果 D.外界环境对两种尺蛾的选择24.下列各类植物中,最早出现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A.原始的藻类植物B.原始的苔藓植物C.原始的蕨类植物D.原始的裸子植物25.最晚出现的真正陆生无脊椎动物是()。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软体动物 D.腔肠动物、26.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

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A.青霉素的质量下降B.青霉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青霉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D.细菌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27.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

经过许多年后,这片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

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

A.种内斗争利于物种的延续B.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D.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2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类人猿 B.长尾猴 C.黑猩猩 D.森林古猿29.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

这些事实说明()。

A.人比猿高等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人是由猿进化来的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30.两足直立行走可使人类祖先()。

①身体重心下移②骨盆变长变窄③下肢骨增长④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1.已发现的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是()。

A.能人 B.北京猿人 C.智人 D.南方古猿32.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 南方古猿 B. 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33.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A.直立行走 B.骨盆变短增粗 C.下肢增长D.脊柱由弓状变为“S ”形34.下列关于种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现代人类可以分为四个种族B .四个种族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属于四个物种 C .各个种族在体质特征和基因组成上区别明显 D .种族和民族有着相同的含义35、当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态像树枝,使敌害不易发现,从而可以获得逃生的机会。

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遗传→变异→进化 B.变异→遗传→适者生存 C.遗传→自然选择→适应 D.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36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 、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 、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 、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D 、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二、非选择题1.请分析米勒设计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 处的气体模拟的是 ,该混 合气体中绝不会含有 。

在B 处的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能量 。

(2)经过一周后,对C 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有 生成,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

(3)D 装置是冷凝管,这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过程。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 早期 过程中,的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6.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

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⑴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之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___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_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⑵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下来,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4、右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___________。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____________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