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社戏预习笔记。
初二语文下册社戏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下册社戏重要知识点总结简介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课文主题课文写的是“我”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情景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故事背景《社戏》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鲁迅生活在军阀混战、封建割据下的黑暗、落后、冷酷、污浊的社会里。
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的道路而始终不渝地战斗着。
因其外祖母家在农村,所以他从小就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他们被压迫的遭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他看到了农民身上的闪光点,受到启发和教育,并从中汲取力量,对农民进行热情的歌颂。
字音宕dàng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 踱duó 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 凫fú水撮cuō 桕jiù 楫jí 旺相xiàng理解词义1.大抵:大概,大都。
2.消夏:过夏天。
3.归省:回家探望父母。
4.絮叨: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5.宽慰:宽解安慰。
6.怠慢: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7.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8.凫水:游水。
9.潺潺: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10.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11.自失:文中的意思是,完全为笛声所陶醉,仿佛自身都不存在了。
12.弥散:扩散,布满。
13.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冀教版初二语文下社戏知识点

冀教版初二语文下社戏知识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社戏知识点,包括作者简介、字词、课文结构、课后练习四部分的内容,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社戏》收在小说集《呐喊》中。
《社戏》是鲁迅用第一人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二、字词归省(xǐng):回家探望父母。
倘(tǎng)若:连词,表假设。
行(háng)辈:辈分。
惮(dàn):怕。
絮叨(xù dāo):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的意思。
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凫(fú)水:游水。
潺潺(chán chán):拟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依稀:模模糊糊。
蕴藻(wēnzǎo):水藻。
皎洁:明亮洁白。
撮(cuō):用两三个手指取物,抓取。
棹(zhào):划船。
三、课文结构全文分成三部分,其中“看戏”部分又可分为四层。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写“我”随母亲归省来到平桥村,简明地交代出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缘由,同时介绍了在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二部分(从“至于我的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我”和小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知识点梳理

《1 社戏》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二、小说知识介绍(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主要因素)、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文章线索线索是什么?找出并根据线索划分文章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的活动。
(1)看戏前(1-3)。
(2)看戏中(4-30)。
(3)看戏后(31-40)。
四、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1)“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2)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些规矩可蹈;(3)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五、一到三段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3)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盼望的一一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
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六、第二部分写的是赵庄看戏的全过程,找出主要写的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层次。
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
二层(10—13段):月夜行船(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三层(14—21段):船头看戏(在赵庄看社戏)。
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月下归航和偷豆吃豆。
八、从故事情节来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1)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
(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5)赵庄看社戏。
(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
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九、看社戏前的波折和看社戏后六一公公送豆的内容能不能删掉?看社戏前的波折,是为了表现乡村少年伙伴的聪明机智;看社戏后六一公公送豆,主要表现六-公公的朴实、善良,实际上是在写“人好”,是不能删掉的。
初二语文社戏笔记

初二语文社戏笔记Watching a Chinese opera performance can be a mesmerizing and enriching experience. 观看中国戏曲表演可以是一种令人着迷和丰富的体验。
The vibrant costumes, intricate makeup, and powerful vocal performances all come together to create a powerful and captivating show. 绚丽多彩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和强大的声乐表演共同打造了一场强大而引人入胜的演出。
As a student attending a performance of a Chinese opera, it i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gain insight in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作为一名观看中国戏曲表演的学生,这是一个了解传统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独特机会。
The experience can be both visually stunning and intellectually enlightening, offering a glimpse into the rich heritage of Chinese performing arts. 这种体验既可以是视觉上的震撼,也可以是知识上的启迪,让人一窥中国表演艺术丰富的传统。
The emotions and narratives conveyed through the performances can resonate deeply with the audience, evoking a sense of connection to the characters and stories portrayed on stage. 表演中传达的情感和叙事可以深深地触动观众,唤起与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和故事的联系感。
《社戏》批注

《社戏》批注《社戏》原文如下: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
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
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
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
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 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
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 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注:即京剧名角谭鑫培)还没有死。
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
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
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
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
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知识点一、字音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踱duó 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 辈撺掇cuān duō 凫fú 水撮cuō桕jiù 楫jí 旺相xiàng二、结构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三、重难点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
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2.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预习: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预习: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知识点一、字音宕dàng沁qìn头昏脑眩xuàn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g行háng辈撺掇cuānduō凫fú水撮cuō桕jiù楫jí旺相xiàng二、结构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三、重难点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
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2.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社戏预习笔记

《社戏》是一篇描写社戏背景和主要情节的文学作品。
下面是关于本
文的预习笔记:
1.阅读文学作品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注意作品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
的信息,以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文化背景。
2.什么是社戏?
社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起源于古代汉族部落的讲武堂,后来
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浓厚宗教气息的表演艺术形式,表达对天地神明的崇拜
和感谢。
3.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4.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有哪些?
文章中主要出现了戲班班主、演员、舞台监督和观众等人物角色。
5.如何读懂文中“四一”的寓意?
文中“四一”的寓意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日出、日中、日落、夜晚四个时段。
四一的相互转换,象征着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和变迁,寓意着人生的无穷境界与无限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社戏预习笔记。
八年级下册社戏预习笔记:
一、社戏的定义及内容
社戏是通过模仿社会实际情景,来考察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所应该表现出的行为举止,以及所能获取的学习效果。
社戏有明确的内容,组成部分包括情境描述、情节设置、角色分配及角色行为设定等,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以及自己的创造力,把角色的行为及语言逼真的表演出来,以此来达到进行知识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目的。
二、社戏的目的
社戏的主要目的有三:
1、通过社戏活动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现象及一般常识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让学生熟悉及掌握一些社会性的基本礼仪规则,以及如何与他人交往的问题。
三、社戏的运行流程
1、进行预习,让学生了解社戏活动的宗旨及内容;
2、分配角色,根据情节设置及情境描述,为每位学生分配合理的角色;
3、进行表演,让学生根据角色的行为特征,结合提供的情景进行表演;
4、开展总结回顾,简要地总结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及取得的学习成果;
5、进行评价和调查,根据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并收集学生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四、社戏活动的注意事项
1、重视学生安全,确保活动中贴近实际生活,不出现危险,避免受伤;
2、注重细节,尽可能精心设计活动情节,使活动更具有真实感;
3、分配角色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能力,尽量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把活动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上;
4、活动前,要仔细讲解活动内容及要求,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
5、进行活动时,要积极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更好的进行表演;
6、活动后,进行总结回顾,以及有效的评价和调查,对学生表现进行检验及反馈。
总而言之,社戏运用在学校中更是多多,作为一种表演形式,社戏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学习社会及一般常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交往能力,所以,在公共生活中社戏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