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东巴舞及传承研究

合集下载

丽江纳西族东巴舞传承策略探析

丽江纳西族东巴舞传承策略探析

丽江纳西族东巴舞传承策略探析丽江纳西族先民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其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其中很具有东巴文化的“东巴舞”被称为“活化石”,作为纳西族先民遗留下来的的一项体育文化遗产,在生产力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有责任把它继承下来,发展下去。

本文对丽江纳西族东巴舞起源及其具体内容的分析,阐述了东巴舞的文化价值。

进而提出对纳西族东巴舞传承策略的见解。

纳西族东巴舞文化价值传承策略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不少关于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规,2004年8月在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就标志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纳入了正轨。

从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出现了一批批专家学者致力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对其传承保护从宏观上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文就其丽江纳西族东巴舞这一具体传统体育项目,结合民族的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其传承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东巴舞的概况1.东巴舞的起源正对丽江纳西族东巴舞的起源问题,目前好些专家学者认为纳西族为羌人后裔,东巴舞应该是源于羌文化,杨福泉教授也曾对东巴教、东巴舞的起源问题而对纳西族与羌人文化进行了一些对比,比如:图腾崇拜、生死观等,仿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似乎有道理,但是纳西族也有耗族后裔说,也有土著说,更有土著和入迁的羌人融合说,仿佛也脱不了干系,所以我认为,纳西族的起源我们目前尚无定论,那东巴舞是来源羌文化也就难以让人信服。

还有些学者根据青海大通县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型舞蹈纹彩陶盆;还有羌人的木牌画等文物。

结合纳西族现今的服饰习惯如“披星戴月”服饰以及东巴舞之战争舞中东巴挥甩耗尾和手执鹰翎跳神等,认为东巴舞与那陶盆纹彩有关、又以羌人活动过的地方出土的木牌画,与纳西族东巴祭司所使用的“课标画”(木牌画)等某些形式上的相似而相提并论,有牵强地把东巴舞起源归结于羌文化,但是,我们从纳西族史论等史料中不难发现,纳西族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兼容并收的民族,换句话说,羌文化可能曾经会影响过纳西族东巴舞,但只能算是一个“戚”,也就是说羌文化可以算其一个“流”文化,但要说属于其“源”文化,我认为仅凭这些远没有说服力。

丽江纳西族东巴舞传承策略探析

丽江纳西族东巴舞传承策略探析

羌人后裔, 巴舞应该是源于羌文化 , 东 杨福泉教授也 曾对东巴教 、 巴舞 的 东

起源 问题 而 对 纳 西族 与羌 人 文 化 进 行 了 一 些 对 比 , 如 : 腾 崇 拜 、 死 观 百人 。他们头戴五色飘带佛冠或鸡冠 帽, 比 图 生 身披 龙风小旗 , 腰系黑红彩带 , 穿
饰 以及东巴舞之战争舞中东巴挥甩耗尾 和手执鹰翎跳神等 , 为东 巴舞与 数 民 族 祭 祀 武 舞 。 认
那 陶 盆 纹彩 有 关 、 以羌 人 活 动 过 的地 方 出土 的 木 牌 画 , 纳 西族 东 巴 祭 又 与 二 、 巴舞 对 纳 西 族 的 文 化价 值 表 现 东
司所使用的“ 课标画” 木牌 画 ) ( 等某些 形式上 的相似 而相提并 论, 有牵 强
的高度重视 , 出现 了一批 批专 家学者 致力 于民族 传统体 育 的挖掘 整理工 代 战 士 出征 和 祝 捷 的 乐 舞 , 括 刀 舞 、 舞 、 包 剑 弓弩 舞 , 、 、 舞 、 斧 舞 、 叉 矛 戟 短
作 , 其 传 承保 护从 宏 观 上 提 出 了 建 设 性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文 就 其 丽 江 纳 驱鬼舞 、 对 本 优麻护法神舞和擒敌舞 等。东巴在跳 战争舞 时, 头戴插 雉尾铁冠
西族东巴舞这一具体传统体育项 目, 结合 民族的具体 的实 际情况 , 出对 的盔 帽 。 身 穿 铠 甲 , 持 武 器 , 蹈 是 对 打 场 面 居 多。 有 挥 刀 舞 剑 、 弓射 提 手 舞 扬 其 传 承 发展 的具 体 措 施 。 弩、 投叉飞矛、 呐喊腾跳 、 对空 掷剑等 动作 , 表现 出对垒 搏杀、 闯敌 关、 入敌
等, 仿佛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 似乎 有道理 , 但是纳 西族也 有耗族后 裔说 。 也 着各种彩色法衣或 兽皮服 饰, 手执 刀 、 、 弩 、 矛盾等武 器 , 剑 弓、 叉、 以及板

纳西族东巴舞的艺术探究

纳西族东巴舞的艺术探究

纳西族东巴舞的艺术探究摘要:如今生活在丽江的纳西族作为云南其中一个少数民族,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传承文化,其中东巴文化便是纳西族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东巴舞源于古纳西族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文化魅力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它是纳西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谱写了纳西族的兴衰,有着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同样也是纳西族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纳西族传统古典乐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风格,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文化魅力。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有责任把它完整的继承下来,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东巴舞;纳西族;民族;艺术;文化一、东巴舞起源东巴舞作为一种原始的祭祀性舞蹈,具有较强的宗教色彩,它源自古代纳西族的生产生活,不少动作是模拟各种动物,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发展至今,有了悠久的历史。

1.宗教信仰古远古时期的东巴教是一种信仰“神”的原始巫教,他们把风、山、水等自然现象均视为神的作为,凡家中遇疾病、婚丧、节日等重大事件都要请东巴念经做法,古纳西族主要信奉的便是东巴教,而东巴舞则是各种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当时的东巴舞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娱乐舞蹈,更是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

其中东巴指的是一种巫师,能够沟通人与神,东巴舞蹈则是为了娱神、镇魔,从而消灾、驱邪。

在东巴教大多数的祭祀活动中都要跳东巴舞。

2.民俗文化所有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东巴舞是在古纳西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中诞生的,体现了民族性,展现了纳西族原始的美。

东巴舞在受到外来宗教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民间舞蹈的影响,使之具有了民间性。

纳西族周围居住着众多民族,在长期的接触中,各民族间个文化上不断交融,东巴舞也受到了各个民族舞蹈的影响,在各个民族的舞蹈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并加以吸收,来丰富东巴舞的舞蹈风格。

而东巴舞风格形式的多元化,便是由此而来。

二、东巴舞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东巴舞的种类繁多,舞蹈动作丰富,造型生动独特,或风格纯朴,或矫捷,或生活气息浓郁。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纳西族东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独特的一支,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造型风格。

它通过独特的图案和色彩,表达着纳西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并在民间传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本文将从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和传承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图案以线条为主,简练明快。

纳西族东巴画通常使用线条勾勒形象,图案简洁明了,力求言简意赅,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画家注重线条的精准和流畅,使得整幅作品线条分明、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造型形象夸张生动。

纳西族东巴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夸张,往往以大头小身、大手大脚的形象出现,表现出激情四溢的动感。

画家注重形象的变形和夸张,通过渲染人物形象的特征和表情,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活泼。

三、色彩鲜艳丰富。

纳西族东巴画在色彩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常常使用明快的原色和对比鲜明的冷暖色调,以及大胆的色彩组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画家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协调,使得作品呈现出鲜明明亮的色调,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四、图案以符号为主。

纳西族东巴画的图案大多以具有特殊涵义的符号为主,如龙、虎、鹰等图案代表着神秘和力量,花鸟虫鱼等图案代表着自然界的吉祥和美好。

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装饰性的元素,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一、口头传承。

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主要通过先辈师傅向后辈弟子传授的方式进行。

师傅通过口头教导,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徒,后者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绘画技巧和符号的含义。

这种传承方式注重实践和经验的传递,师傅和学徒之间形成一种师徒关系,保证了东巴画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二、民间传唱。

纳西族东巴画的图案中很多都具有神秘和宗教的意义,因此在民间常常使用歌谣的方式进行传唱。

通过歌谣的传唱,人们能够了解到东巴画的含义和象征,进而能够传承和发展东巴画的技艺和文化。

三、书籍传承。

近年来,随着纳西族东巴画的普及和传承,一些书籍和画册出版,对于东巴画的图案和技巧进行了整理和系统的介绍。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纳西族东巴画是流传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原始绘画风格。

其独特的形态与奇特的造型让人们称其为“中华石文化的文明瑰宝”。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和传承方式在艺术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一)独特的造型风格纳西族东巴画以“色彩丰富、构图严谨、造型奇特”为主要特点,其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其造型的非凡之处,也表现在其所传承的文化特殊性上。

在造型上,它运用了特殊形态、独特图案、鲜艳色彩等多种元素,一方面是为了突显纳西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也是纳西族神话文化中的一种传说形式。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中出现了一些人、动物、花卉和其他自然事物,它们的姿态和造型奇特而严谨,色彩鲜明而清晰,让纳西族东巴画在民间艺术中独具魅力。

(二)象征性表达手法纳西族东巴画是以象征性表达为主要手法的绘画艺术,其图案中每一个形式多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纳西族传统神话文化中,往往会用图片来表达某种人物、物品、地点、生物的意义。

这些图案往往以缩小的形式来表现,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寓意。

纳西族东巴画中常常出现的“神龟”是其中一个比较经典的象征。

在古代神话中,神龟被认为是神灵转世而成,可以有无尽的寿命以及超乎寻常的能力。

因此,人们往往使用神龟图像来寄托自己的焦虑和希望。

(三)强烈的地域特色纳西族东巴画是纳西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它广泛传承于大理、丽江、保山以及昆明等地,其中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在画中,往往会出现大理古城、丽江古城、黑龙潭、洱海、千古情谷等一系列地标性质的建筑和景色。

同时,也有很多画作将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等元素结合起来,展现大自然的美丽。

这些图案看起来自然,而且与地区相关性较强,也加深了纳西族东巴画的品味和地位。

(一)口口相传在纳西族传统艺术中,大部分的传统知识都是口传颂承的。

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也是通过口口相传来完成。

由于唐朝之前的文化缺乏文字,所以各种习俗和传统都是祖先口传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纳西族东巴画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对丽江纳西族东巴舞活动开展的实证调查研究

对丽江纳西族东巴舞活动开展的实证调查研究

1 . 1 东 巴的人 员结 构
根据东巴协会提 供的东 巴申请入会表显示 : 申请入 会的
人员为 9 0 人, 其 中小学文化程度 的5 2人 , 占总人数的5 8 . 9 %; 初 中文化程度的 3 2人 , 占总人数的 3 5 . 5 %; 高中及相当学历的 3人 , 占总人 数 的 3 . 3 %; 大学 学 历 的 3人 ,占总 人数 的 3 .
KANG Ho u—l i a n g 。


L I D e — j i n g , H E Q i n g —h a i
要: 采用文献资料 法、 走访调 查法等方 法, 以丽江地 区东巴舞为研 究对象, 调查 了东巴舞的开展现状 ,

对制约 东巴舞发展 的各项 因素进行探 讨, 并给 出了传承、 保护 东巴舞的策略和措施 。
智慧 的结晶。东 巴舞是纳西族舞蹈 , 主要流传在丽江市古城区
和玉龙纳西族 自治县 , 至今还流传有 近 1 0 0种套路 。在东 巴教 八大类的神坛祭祀道场 中( 神坛祭祀道场 : 指的是东 巴在祭祀 点所布置的做 法场地 , 有 固定 地点 , 也有 临时地点 ) , 除 了“ 祭 天类” 的祭祀道场外 , 其它 的七大类 神坛祭祀道 场里 , 皆要跳 东 巴舞 。
中 图分 类号 : G 8 1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0 2 5 6 ( 2 0 1 3 )1 2— 0 0 2 2— 3
d o i :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5— 0 2 5 6 . 2 0 1 3 . 1 2 . 0 1 2
t h i s p a p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Do n g b a d a n c e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v a r i o u s f a c t o r s w h i c h r e s t r i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D o n g b a d a n c e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t h e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巴画作为东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其在纳西族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一、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纳西族东巴画是一种以线条描绘的传统绘画形式,它在纳西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艺术表现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图案装饰性强纳西族东巴画的图案装饰性非常强,画面通常充满了各种错落有致的线条和几何图案,以及富有节奏感的色彩组合。

这些图案可以是对自然界的描绘,也可以是对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图腾的表现,具有极强的装饰感和观赏性。

2. 线条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纳西族东巴画的线条非常简洁,但又不乏韵律感。

这些线条通常是直线和曲线的组合,可以透露出神秘而又神圣的氛围。

这种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线条是纳西族东巴画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3. 色彩丰富而充满对比纳西族东巴画的色彩非常丰富,大量使用了红、黄、蓝等明亮而饱和的色彩,以及黑白之间的对比。

这些色彩的丰富运用使得东巴画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方式纳西族东巴画作为传统艺术形式,其传承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师承传统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传承的方式。

在纳西族传统文化中,东巴画家通常会亲自教导学徒,传授东巴画的绘制技法、符号含义和宗教象征等知识。

通过师徒传承,东巴画的技艺和传统知识得以传承和延续。

2. 学校教育近年来,随着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一些学校和机构也开设了东巴画的教育课程,培养和传承东巴画的人才。

在这些学校和机构中,学生们可以系统学习东巴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通过专业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东巴画家和传承人。

3. 文化节日和展览纳西族的一些文化节日和展览也成为了传承东巴画的平台。

丽江纳西族东巴武术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研究

丽江纳西族东巴武术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研究

第 33 卷 第 12 期2020 年 12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3 No.12Dec.2020丽江纳西族东巴武术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研究张平,张永川(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 674199)摘 要:丽江纳西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东巴武术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存在于民族文化中,从东巴武术的起源、内容与特点以及发展普及现状来阐述其文化底蕴。

结合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研究分析得出纳西族东巴武术迄今还处于从东巴教宗教祭祀仪式向纳西民族传统体育转变的转型过渡时期,而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发展现状还处于较封闭的状态。

需要通过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并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创编适于在学校开展的纳西族东巴武术套路或健身操,作为本土教材引入学校教育,结合丽江发达的旅游产业开辟一条全新的民族体育旅游之路,促进旅游产业与休闲产业完美融合。

关键词:东巴武术;发展现状;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0)12-0135-03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nheritance Protection of Dongba Martial Arts of the Naxi Nationality in LijiangZHANG Ping, ZHANG Yong-chuan(School of Tourism and Culture, Y unnan University, Lijiang 674199, China)Abs t ract: The Naxi nationality in Lijiang is one of the unique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Dongba martial arts exis t s as a special cultural symbol in the national culture. The origin, content and characteris t ics of Dongba martial arts and the s t atus quo of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will explain its cultural heritage. Combin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data, field inves t iga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Naxi Dongba martial arts is s t ill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Dongba religious ritual to the Naxi traditional sports, and it has a lar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the s t atus quo of development is s t ill in a relatively closed s t ate. It is necessary to excavate, organize, inherit and protec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ompete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create the Naxi Dongba martial arts routines or aerobics suitable for school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e them to school education as loc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pen up a brand new line in conjunction with Lijiang’s developed tourism indus t ry. The road of national sports tourism promotes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 t ry and leisure indus t ry.Keywords: Dongba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Statu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1 丽江纳西族东巴武术的技术动作与特点 1.1 丽江纳西族东巴武术技术动作纳西族东巴武术的技术动作包括徒手、器械以及动物动作模仿等几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江纳西族东巴舞及传承研究
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巴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独具特色。

有模仿动物跳的,有模拟深跳的,是东巴巫师配合诵经进行法事的武功部分。

东巴舞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又具有民俗性和娱乐性的风格特征。

东巴舞的来源与形式
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

只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约30万人口,在中国56个民族中算不上一个大民族,但是东巴文化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珍异宝之一。

东巴文字是世界上罕见的活着的象形文字,用它书写的2万多册东巴经,包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方面地内容,是纳西族传世的百科全书。

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也是东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踏实东巴祭司根据不同意识,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

东巴经中的《蹉模》,就是专门记述舞蹈的经书。

从广义上来说,也即是舞谱。

书中用纳西族条形文字和标音文较为系统地记录了纳西族东巴舞到的内容、跳法、图形、舞蹈形式,使用的道具服装等,在我国各民族以致世界舞蹈艺术宝库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珍贵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还有不少东巴舞蹈虽未记入《蹉模》中,但至今仍保留在东巴们地记忆里。

东巴舞的表演形式与风格
东巴舞表演要依据经文的规定在诵念咏唱中进行。

观众也是结合熟知的经文故事去联想,从而领会舞蹈所刻画的各种人神、人兽结合之神以及神兽等形象。

负责表演的东巴,因各人之长或重诵唱或重舞蹈。

东巴经文内容广泛,不仅记载一些宗教迷信的内容,还记载诸如人类的起源、渔猎采集、农耕劳动、婚姻生活、医卜丧葬以及音乐舞蹈各个方面。

因此,东巴舞既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又具有民俗性与娱乐性的风格特征。

如开丧道场,东巴巫师根据经文要求引渡的死者灵魂
必须通过恶鬼盘踞的“九面黑坡”才能进入天堂,此段表演要按一定距离摆上九面桌子,十几名东巴依次跃于桌上表演对舞、独舞后又依次翻下,技高的东巴名师“在桌上能独脚旋转,然后腾空跳下,顺势翻身跪地,复而纵身起立做收势。

”这完全是一段精彩的民俗舞蹈。

另外有些巫师还表演不同的气功绝技,以显示功夫之深。

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东巴舞与东巴舞谱是舞蹈与文字紧密结合的艺术瑰宝。

舞谱以东巴特有的图画文字记载了各种舞蹈的具体要求,东巴读了这些图画文字后,就可以用舞蹈塑造不同人神或神兽、动物形象,这种舞谱只有懂东巴文字的东巴巫师才能识读并表演。

所以,对同一舞蹈的解读就会因人而异,而东巴本人对经文的理解程度和跳神舞蹈的记忆水平直接影响了东巴舞的表演水平与流传。

舞谱经文对东巴巫师有宗教约束力,体现了纳西族传统文化与宗教意识;但东巴巫师是不脱离生产的农业劳动者,他们在释读经文时会不断地加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艺术形象的创造。

舞蹈在纳西族东巴祭司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

东巴舞经过时代纳西人的传承、创造,变得多姿多彩,是东巴文化内涵的独特表现。

在东巴经中,有专门记录东巴舞蹈的经书,纳西语称《磋姆》。

目前发现的东巴舞蹈经书有《跳神舞蹈规程》、《祭什罗法仪跳规程》、《舞蹈来历》、《舞蹈的出处与来历》4种,记载崇神敬佛的60 种舞蹈。

这些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有的舞蹈专著,而且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最早的舞谱。

它们用象形文字较完整系统地记录了纳西族古代舞蹈类别、跳法、来历以及道具、服装等,具有舞谱的特种,是国内外极为罕见的舞蹈艺术历史文献。

我国著名舞蹈专家戴爱莲考证说,东巴舞谱在内容及历史年代方面,都超过了保存于西班牙的称为世界最早的舞谱。

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古朴的东巴舞到源于纳西先民的社火生产劳动,体现了民族性格和原始的美。

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模仿金孔雀、白鹤、大鹏和马、羊、牦牛、大象、豪猪、白鹿形象的鸟兽舞,反映纳西先民狩猎和游牧生活;又有为古代武士出征前祈祷和祝捷的战争无,而最多的还是跳神舞,反映了纳西先民驱鬼出邪、神灵的场面;也反映人神交战的场面。

另外,还有法杖舞、花灯舞等。

中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曾惊叹东巴跳舞时具有常人难以达到的神韵。

东巴舞的类型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舞,是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和形式上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神舞。

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信奉多神教,每个信奉的神都有近似它们品格相貌的舞蹈形象动作。

云南丽江这些形象动作在各种祭祀舞中出现,舞蹈样式变化无穷,充满了肃穆的气氛。

二是鸟兽虫舞,如丽江的孔雀舞、白马舞、白羊舞、牦牛舞、豪猪舞、金蛙舞等,原始蝶模拟痕迹十分明显。

在丽江舞蹈中,人们赋予了这些鸟兽虫以特殊的含义,如金毛蛙象征创世,飞龙表示神仙来自渺冥的天界,神力无边。

对动物的模拟既有直接的,又有抽象的。

三是器物舞,如法杖舞、鹰爪舞、火把舞、降魔杵舞、铜灯舞、荷花舞等。

这类舞以双脚舞姿的变化为主,手执不同器物以象征不同的神力。

四是战争舞,舞者有的手握战刀,有的身穿盔甲,手持弓箭和长剑表现战争激烈的场面或战神的英姿。

也有表现鬼神间酷烈的大战。

五是踢脚舞。

动作主要有平步、躲步、转步、跺步以及二人对跳等,用鼓铃、锣声数节拍,跳得安详而缓慢,从容不迫。

云南丽江东巴舞反映的是纳西族历史上随畜迁徙,以鸟兽为邻的原始生活,是云南丽江地区丽江纳西族精神文化的一种反映。

多数丽江东巴舞刚健柔婉、明快舒放、变化灵活,保持着淳朴浑厚而典雅有致的特色。

云南丽江东巴经中有专列记述舞蹈的舞谱《磋姆》,用形象的文字和标音文较完整系统地记录了云南丽江东巴舞的内容、跳法以及道具、服装等,是国内外极为罕见的云南丽江舞蹈艺术历史文献。

云南丽江东巴舞浓郁的原始气息和严格的动作规范构成的风格特色,在南丽江地区的舞蹈中独树一帜,在云南省内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也是十分特殊的。

东巴舞的传承
东巴舞就是一个纳西族文化的载体,作为这个民族的一种信仰和习俗,追寻了该民族对生命的真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从东巴舞的动物记载所包含的神话故事,透视出纳西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内容。

所以,东巴舞的保护传承,对丽江纳西族乃至整个中国西南民族的历史、艺术、宗教等有着不可估量的学术研究价值。

丽江纳西族先民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其文化表现形式多样。

其中很具有东巴文化的“东巴舞”被称为“活化石”,作为纳西族先民遗留下来的一项体育文化遗产,在生产力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有
责任把它继承下来、发展下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巴文化正面临试穿的危险。

丽江纳西族的文化传承,呈现了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

这对民族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有着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每一位纳西族的子孙后代都加入到传承和保护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队伍中来,为保护号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