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东巴文的字体特征及设计价值

合集下载

纳西东巴文字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再生

纳西东巴文字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再生

纳西东巴文字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再生作者:吴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摘要:今天,图形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图形的运用可以代替文字来使用,东巴文字作为一种亦字亦画的文字,在当今的读图时代,它不再只是规范于文字的范畴,亦可用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创作元素来传递信息。

关键词: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当代价值视觉传达设计作者简介:吴超,女,1986,10,22,山东聊城,陕西师范大学,2009级研究生,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数字化艺术设计应用与教育研究,710062。

一、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的产生与形成1.1 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的产生根据各种材料,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纳西东巴象形文字主要是为适应东巴教的形成及发展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东巴是东巴教的祭司,他们主持这东巴教的一切活动,并承担着用“见木画木,见石画石”的方式记录祭祀时口诵经文和仪式程序的职责。

这样,这种象形的符号——纳西东巴象形文字便产生了。

1.2 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的形成纳西族原始巫教在面临多种文化的渗透中,吸收、融合外来宗教,掺揉发展,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东巴教。

东巴教得名于其祭司之称“东巴”。

东巴教的出现,可以说是纳西族文学从口传文学飞跃到东巴书面文学的第一个决定性因素,而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的出现,又是纳西族文学飞跃发展的第二个决定性因素。

东巴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对于纳西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的当代价值2.1 历史价值纳西东巴象形文字是现在唯一一个还在被人们使用的象形文字,因此它对于研究人类文字的起源和原始文字很有参考价值。

东巴文字虽然只是用于东巴对祭祀情况的记录,但是它里面蕴藏有许多纳西族古代宗教、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因此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被称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2.2 审美价值东巴文字造字之初没有严格的理论法则,没有任何束缚,没有教条,随性使然,所以显得纯净和稚趣。

纳西东巴文-介绍课件

纳西东巴文-介绍课件

纳西东巴文的起源
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
由原始图画文字演化而来,初期为图画象形文字,后逐渐发展成用细笔书写的 拼音文字。
与甲骨文和金文的关系
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与甲骨文和金文有一定的相似性。
纳西东巴文的发展与演变
01
早期的东巴文
主要用于记录纳西族原始宗教的经典,被用于祭祀、丧葬等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02作的。纳西东巴文的宗教文献
01
02
03
经书
纳西东巴教的经书是用纳 西东巴文写成的,包括 《崇搬图》、《祭天经》 等。
仪式手册
纳西东巴教的仪式手册是 用纳西东巴文编写的,详 细介绍了各种祭祀仪式的 程序和注意事项。
占卜书
纳西东巴教的占卜书是用 纳西东巴文写成的,包括 《卜辞》、《解卦》等。
04
纳西东巴文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
文字的读音与发音
读音规则
纳西东巴文的读音规则较为简单,一般来说,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但也有一些 特殊的音变现象。
发音特点
纳西东巴文的发音清晰响亮,富有节奏感,特别是元音的发音饱满有力,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纳西东巴文的声调变化也较为丰富,能够表达不同的语义 。
03
纳西东巴文的文献与作品
纳西东巴文的文献类型
纳西东巴文的文学作品
01
02
03
04
史诗
纳西族的史诗《创世纪》、《 鲁般鲁饶》等是用纳西东巴文
记录的。
叙事诗
纳西族的叙事诗,如《猴子战 蛇妖》、《青蛙骑白马》等, 也是用纳西东巴文创作的。
诗歌
纳西族的诗歌,如抒情诗、讽 刺诗等,也是用纳西东巴文写
成的。
小说

东巴象形文字在插画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东巴象形文字在插画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东巴象形文字在插画设计中的艺术表现东巴象形文字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是他们的文字系统,也是他们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插画设计中,运用东巴象形文字可以给作品增添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下面我将从字形、色彩、构图和表达主题四个方面介绍东巴象形文字在插画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东巴象形文字的字形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

东巴象形文字的字形线条流畅、简洁,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可以作为插画中的图案元素来运用。

在插画中可以将东巴象形文字的字形作为背景的装饰,或者绘制在人物、动物等形象的身上,形成一种有趣的视觉效果。

东巴象形文字中的字形有着丰富的寓意,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字形来表达插画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东巴象形文字在插画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也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

东巴象形文字中的字形通常用红色、白色、黑色等几种颜色来绘制,这些颜色具有鲜明的对比度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插画设计中,可以运用东巴象形文字的颜色特点,通过对比明暗、运用鲜艳的色彩来营造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增加插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东巴象形文字在插画设计中的构图艺术表现也是不可忽视的。

东巴象形文字的字形构造简单,布局紧凑,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在插画设计中,可以运用东巴象形文字中字形的不同形状和大小来调整插画的构图和视觉重心,使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动感。

通过排列组合东巴象形文字,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增加插画作品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东巴象形文字在插画设计中可以用来表达各种主题和情感。

东巴象形文字中的字形寓意丰富多样,可以代表天地、人物、动植物、物品等各种事物,通过选择合适的字形来表达插画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选择代表自然景观的字形来表达插画作品中的大自然之美,或者选择代表人物形象的字形来表达插画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等,使插画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情感共鸣。

东巴象形文字在插画设计中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字形、色彩、构图和表达主题等方面。

解析东巴文设计艺术价值

解析东巴文设计艺术价值

解析东巴文设计艺术价值作者:李园园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东巴文是中国云南纳西族所使用的一种文字。

它是当地先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用于记录、交流以及文化传播的视觉符号。

它具有鲜明的图画性和象形性,是云南人民生活的形象反映。

蕴含着当地原生文化的魅力,折射出云南先民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东巴文;设计中图分类号:H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175-01一、东巴文的概述东巴文是云南纳西族所使用的一种文字,是中国早期象形字的一种。

它既是一种文字符号,又表现为图像化的形式,是云南元素中的杰出代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东巴文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原始的象形文字。

通过“表意”和“表音”传达文字意思。

它共有1400多个文字,因此文字表达内容丰富,传达情感细腻,记录事迹详尽,甚至能够撰文、作诗。

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

之所以被称之为文字的“活化石”,一方面是因为文字带有强烈的图画意味,是文字“图文一体”的原始状态。

文字凭借图像的具象性来传达内涵,另一方面是东巴文蕴含着纳西文化深层的象征意义,这些意义围绕着民间文化的“求生、趋利、避害”等吉祥象征意义展开,带有明显的原始崇拜和宗教崇拜的色彩。

二、东巴文的概述与造型特征1.东巴文的造型特征。

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来看东巴文。

东巴文常常是独立的单一使用状态,很少与其它图画进行配合使用,这与其本身图像式的造型密不可分。

在文字的书写时,运用竹笔和烟墨配合书写于东巴纸上。

为了使文字更具美感,在书写好的文字上还施以颜色,主要以红、黄、蓝、绿为主。

③随着文字的发展,东巴文不断的靠近于艺术,形成东巴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不仅表现出东巴文字的文字之美,也体现出书法的线条美和形式美。

这为东巴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又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2.东巴文的审美特征。

东巴文属于象形文字,显示出极为明显的图形化特征,是“书画同源”的集中体现。

④它是图形向文字的过渡,是一种既像文字又像图画的的混合现象。

59 浅析东巴文的字体特征及设计价值 杨烨

59   浅析东巴文的字体特征及设计价值       杨烨

新玉文艺59浅析东巴文的字体特征及设计价值杨烨西安美术学院摘要:东巴文字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宗教哲学思想和神奇古老的传说有助于增强设计的故事性,字体生动、惟妙惟肖,可以起到丰富设计元素的作用,它具有独特的造型特征和艺术价值,拓宽了现代设计的范围,增强了当代视觉设计的文化底蕴。

浅叶克己利用东巴文字的特点进行再设计,将东巴文字的动态和韵律美发挥到极致。

本文从东巴文字字形特征、艺术特征、以及浅叶克己的东巴文字设计入手,挖掘东巴文字再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东巴文字;纳西族;再设计一、东巴文字的介绍及字形特征(一)东巴文字的介绍东巴文是纳西族所使用的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纳西族是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隋末唐初,纳西族受到外来宗教的影响,后来形成了东巴教。

东巴文是纳西族为祭祀绘制的文字,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纳西族人使用的工具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为了适应迁徙环境,他们在祭祀时开始采用木牌画和纸牌画,同时也将祭祀内容和祭祀经文不断修正简化,逐渐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东巴文字。

(二)东巴文字的字形特征及分类最早东巴文字是祭祀所用,所以我们能发现除了对人、事、物等具象描绘外,还有对大自然不可抗力的抽象描绘,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从抽象事物中找到具象事物的影子。

东巴文早先是对具象事物的直接描摹,对具象事物的特点和细节进行放大夸张,就像在标识系统设计中,在提取事物细节特点的同时保留事物本身的形态特点。

1、字形特征东巴文字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象形性”。

东巴文字在造字时将字体美化,使字形更加圆滑优美,东巴文在表示静态事物的时候经常会直观或者将事物抽象进行表现,而表示动态事物的时候会在表现静态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变,非常富有趣味性,使用的方法包括:扭曲、分割、改变位置、弯曲延长、部分放大与重复、加点、加线、加色块等。

2、字体分类东巴文字字体可分为六种: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转意字。

东巴文名词解释

东巴文名词解释

东巴文名词解释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东巴文的起源和发展
2.东巴文的特点和用途
3.东巴文的现状和保护
正文
东巴文是一种源于我国云南省的古老文字,主要用于纳西族的东巴教经典的书写。

它起源于公元 7 世纪,至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

东巴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字形与事物的形状密切相关,这使得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东巴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字形的构造上。

它采用了大量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使得其字形既具有表意的功能,又具有审美的价值。

此外,东巴文也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的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不同于汉字的表音功能。

东巴文在过去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文化传承,是纳西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纳西族的语言和文字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东巴文的使用人数也在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设立东巴文化保护基地、开展东巴文化传承人培训等,希望能够让东巴文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的来说,东巴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字,它不仅承载着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页共1页。

《神奇的纳西东巴文》的价值与特色

《神奇的纳西东巴文》的价值与特色

147《神奇的纳西东巴文》的价值与特色杨杰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 北京 100732)摘 要:《神奇的纳西东巴文》根据东巴文的图画文字与象形文字相互结合特征,首次提出了“文字画”“字组画”“动画文字”“连环画字”“装饰文字”等新概念名称;书中东巴文材料全部来源于权威性经典文献,并通过复原方式再现,改变了原来东巴字谱、字典中的千字一面的传统体例;首次揭秘性地披露了比较全面的祭星经、占卜经、永宁地区《祭纳梯》经等珍贵经书,起到了资料补阙作用;提出了建设“当代东巴时代”的新观点。

这一创新性成果必将有助于推动东巴文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东巴文;文字画;动画文字;当代东巴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8)04-147-05收稿日期:2018-10-20项目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川滇地区东巴史诗的搜集整理研究”(18BZW18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杰宏(1972-),男,纳西族,云南省丽江市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

《神奇的纳西东巴文》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于2018年6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它是由丽江学者蓝伟撰写的一部东巴文字研究专著。

概括而言,这本书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与特色:第一,抓住本质特征,还原文本语境,有介绍启蒙之功。

这不是一本东巴文字典,也不是一本东巴文辞典,准确地说,这是一本介绍类为主的东巴文字研究专著。

作者在“前言”说明了东巴文神奇所在——它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文字体系、原始绘画艺术宝库、有揭不完的谜,无人知道其年龄与出生地,具体有多少个字。

当然,并不是说因其具有“介绍类”特点就简单地概括为普及性读物,有时候深入浅出、言简意丰的介绍类研究比一些大部头研究更有意义,更见功底。

犹如董作宾先生比喻的汉字与东巴文对话是仓颉老圣人与神童麦琮之间的对话。

东巴文字符号性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魅力

东巴文字符号性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魅力

古 老 的东 巴文 字 是 人 类 使 用 至 今 的 、 最 早 的符 号 造 型 之 一 , 的结合发展关系是基于感知形式上的某种接近性而确立的 。“ 能
是一种以抽象 的视 觉形式符号为表现手法 , 以象形 图形进行示 指 ”与 “ 所指”间是一种结构与含义 、形式与 内容的对应关系, 意的文字 符号 ,它脱胎于 图画 ,可以说具有 当代简 笔画的造 型 东巴文字的 “ 能指”与 “ 所指”紧密结合 ,通过字形的特殊性来 特征 。东巴文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 ,它起到承载 字义和 表达文字含义 , 当文字 的字形发生改变时 , 文字含义也随之发生
能够 简便而快速地表现动物特征 ,很 多文字就选择 了用简要描 个缺 口来表示 “ 日有缺”的含义;而东 巴文字 “ 晕” ,是在 表示
绘动 物头 部的图画来体 现该 文字意义。这些栩栩如生的东 巴文 太 阳的圆形周 围添 绘制 了一些云 的线条来表示 云挡住 了太 阳 ,
传统与创新 —— 3 5


3 4—— 传统与创新
东 巴文字符号性质
在现代艺术设计 中的魅力
文 /张 娴
东巴文字有着较高 的艺术价值 和独特 的审美意趣 , 是一种沿用至今的 “ 活着 的象形文字 ” 。将 东巴文字这 一历史悠久的 民族文化元素导入到现代的艺术设计之中 ,不仅能够彰显东巴文字非凡 的艺术魅力 ,同时也是现代设计文化与艺术审美的需要 。
东巴文字既可以称为语言符号 , 也可以称为艺术符号 , 是一 东 巴文字在文字发展的后期演变出了异体字 , 就是将字形与字义 种具 有图画性 质的文字符号, 具有独特的造型特征 , 它停滞于表 联 系起来进行表达 。 东 巴文字遵从 “ 观物取 象”的造字理念 , 是 意文字和 图画记事的发展 间期 , 在视觉传达 中可以同时起到信息 基于字形与字义间的某种感官上的相似性这一动机进行结合的, 传播和视 觉审 美的双重功能 ,具有较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 从符号学角度来理解 ,就是东 巴文字的符号 “ 能指 ”与 “ 所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东巴文的字体特征及设计价值作者:贾碧莹李湘媛来源:《设计》2018年第07期摘要:作为纳西宗教文化化身的东巴文,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文化内涵以及造型特征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纳西象形文字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现代设计挖掘出更多可借鉴之处。

本文旨在通过对东巴文形成的历史渊源,观物取象的造字方法以及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来说明东巴文再设计的价值,并通过相关的设计案例来证明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

关键词:东巴文造字方法设计价值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126-02概述“斯究鲁究”作为纳西象形图画文字这一原生母体的称呼,其意为木石上的痕迹,这也说明东巴文是由象形图画演变而来的一种象形文字。

构成东巴文的基本字素比较简单,但由于其在造字过程中除了遵循“观物取象”的造字理念外,还通过对初级字素加之以点、线、面的组合处理从而形成了庞大的东巴文体系。

这种易成体系化的组合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存在很大的联系,现代标识系统设计要求要有简练明快的图形处理方式、通俗易懂的识别方式、以及系统化的视觉效果,而这些要素恰恰是东巴文这种既图形又文字,既表象又表意、既独立又系统的象形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通过对东巴文字的分析和标识设计的分析,发现了标识设计师所注意的内容在东巴文以及东巴文造字所遵循的规律中都有所体现。

另外,这种发生于原始先民生活并反映先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原始先民思想和精神的古老象形文字所带有的图画性、表意性、象征性、符号性也为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搭好了平台。

单就东巴文组合方式与现代设计方法存在的共性和东巴文独特的艺术特征两个特点就可以看出,东巴文可以为设计师开辟新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向。

一、东巴文造字规律及字形特征东巴文是纳西祭祀——东巴为祭祀活动而绘制的文字,绘制这些祭祀图腾的东巴是纳西族的智者,同时仍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从侧面反映了东巴文源于人们对生活事物的观察。

纳西族游牧民随着草场的退化而不断迁徙,生活方式以及对工具的使用也是在不断迁徙中变化着,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祭祀用的图画也由泥塑,木雕演变为较为便携的木牌画和纸牌画,同时,伴随着承载物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东巴们把祭祀内容和记录祭祀的经文进行不断修正简化,最终演变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巴象形文字。

(一)观物取象:东巴文源自纳西先民生活中,反映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对超自然等不可抗力的描绘。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东巴文中既有反映人、事、物等具象事物的象形文字,又有表现自然神“素”、“术”()和山神等抽象事物的象形文字,但不论反映哪种事物,我们在这两类文字中都能找到自然具象事物的影子。

正如许慎提出的“画成其物,随体诘屈”一样,东巴文起初也都是对具象事物:人事、动物、植物、服装、器具等的直观描摹即“观物取象”。

但这种描摹又不是简单照搬而是“象形”,是有选择的对事物特征和特点进行适度夸张及细节取舍。

在标识系统的设计中,往往要求我们对图形的把控不能过于抽象和简化,为了方便识别要求保留其“象物”、“象事”的特征,而这正是东巴文所具备的。

(二)字形特征:东巴文和中国书法一样有一定的美学规律在其中,东巴在造字时会人为地将字体美化,使字体形态更优美,笔画更圆滑,看起来更舒服。

从大量的东巴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人为改变字形的规律。

东巴文在表示静态事物时常以对事物的直观或抽象化的描摹而构成,而在表示动态形象和场景时往往是在静态事物的基础上加以趣味性的变形,其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扭卷、开裂折断、变位、弯曲延伸、部分放大与重复、加点、加线、加色、加块等。

例如:东巴文中,在对静态事物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加线缀以表示其他含义:单线通常用以指示动向、方位和表示关系等;复线通常用以表示摇晃或颤动、光线、人和动物声音或自然界声响、冒出的烟气或水泡等意思,如“地震”就是通过在“地”素的上下各加三条抖动线来表示地在晃动的状态,“光”则是以“星”素的省减体加缀,表示星星光芒四射(如图1)。

这种以初级字素加之以点线面的组合方式,可以增强其系统性,同时保证了在本系统内识别解读的系统性、便捷性。

如将这种造字方式运用在标识设计中,就既可以保证形式的统一性,又可以保证观者识别的统一性,甚至可以像编代码一样让参与者在一定的规律下继续设计出在这一系统下的新的标识符号。

如果说“观物取象”解决了标识符号辨识度的问题,那么字素加点线面的方式便可以解决标识系统的统一性问题。

这种在保持原有物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抽象丰富的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例如:现代图标设计(如图2),关于天气情况预报的应用图标设计,图标基本都是基础形太阳和云朵(太阳、云朵属于拟物图形)的衍体。

晴天、雨天、阴天、闪电等天气情况的描述,都是基础形加点线等抽象元素构成的,这一图标设计所呈现出来的规律与上文提到的东巴文字造字的规律如出一辙。

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能够注意到这—方法,并加以利用,那么在设计系统化图标时将有据可循,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心中也会有根主线在,使设计更加系统调理。

二、东巴文的艺术特征(一)原始性、神秘性:纳西族与外界几乎隔绝的地理位置以及东巴图画象形文字所代表的独特宗教性特点都使东巴文带上了神秘的色彩。

东巴文的书写不同于汉字书法书写,是一个硬碰硬的过程:东巴们顺手从身旁取节木片,草草两刀,削成斜尖,尖端破一刀缝,不打草稿地信手挥笔于木牌或土纸之上。

大刀阔斧、自信满满地绘画方式透露出祭祀东巴们的豪放自由与随性洒脱的原始人的那种不拘小节的气质。

将这种充满野性与不羁的图腾性质的文字运用于标识设计中定会使作品充满质朴的味道,增加作品的文化特色及文化底蕴。

(二)象征性:东巴文和其他文字一样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过程,但不同的是东巴文是一种“适度文字”,它并没有像汉字一样持续抽象下去,而是在抽象的过程中始终保留一部分具象形态。

例如,一些表示动物的符号就是省去该动物头部以外的特征,只是对头部特征的简练概括,(如图3)“羊”字的演变,省去细节,对主要特征——羊角加以放大,以此来表示这一类动物。

此种以局部特征表示一类事物的方式即为象形。

(三)表意性:东巴文具有丰富的表意性,东巴文可以一字意一意,一句意一事甚至一字意一事,如此的言简意赅又表述准确,绘制者所花的心思可见一般。

东巴文的三大主体:表意符号、表音符号以及附加符号,其中表意符号是其主体部分,也是运用最广的部分,可见其表意功能的准确和丰富。

此般具有丰富表意性的图形化文字,运用在标识设计中正当合适(如图4)。

(四)符号性:东巴文的符号性也就是东巴文在交流使用中形成的对于纳西人来说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图形化符号,经过长期的简化演变,东巴文最终形成了可以用相对抽象的图形符号系统表达具象观念系统的象形文字。

这种具有符号化特征的文字,既有丰富的外部特征,又有表意功能,是纳西人将审美和实用相融合的完美体现;标识设计中关于“形”的要求就是:既要有简练抽象易懂的形,又需要这种形可以准确传达信息,因此这两者对于图形与语言的关注点是相通的。

标识设计的立意与创新借鉴东巴文的符号性特征将会使标识设计更加趋于人性化、系统化(如图5)。

三、东巴文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东巴文自由又成体系的造字方法、象形美观又简练的结构特征、含蓄又准确的表意方式,现代又原始的笔画结构满足了现代标识设计所有的需求。

这种通俗易懂又具有文化内涵的象形文字很好地迎合了读图时『弋观者的需要,通俗易懂、易于识别又具有文化特色。

设计师对于这一至宝的发掘目前不是很多,在丽江一带会看到东巴文在导视系统(如图6)、文创产品以及公共标语中的应用,但这些大都停留在对文字音译部分的应用方面,对其更深层的挖掘并不多见,且略显粗制滥造。

但乐观的是,日本设计师浅叶克己曾对东巴文进行了新的设计应用,自此把东巴文带上了国际设计舞台。

浅叶克己将东巴文很好地融入到包装及海报设计中,如他为日本麒麟公司的“玄米茶”系列产品设计的包装(如图7),就很好地融合了东巴文;除此之外还将摄影作品与东巴文结合进行海报的设计,如他设计的有关摔跤的海报(如图8)。

东巴文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也相当出彩。

中文网志年会的标志(如图9)设计以东巴文——网字为设计原型,设计在原有文字“形”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处理,整个标志既像一张网,又像是朵朵浪花,不同于现代扁平化图形的是该标志隐约透露着一种原始质朴的文化底蕴又带有很强的趣味性。

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插画家园”网站标志、和木记忆东巴纸作坊标志。

它们都很好地将东巴文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如图10、11)。

东巴文在现代包装、海报、标志设计中的成功应用,印证了东巴文强大的可塑性。

对其造字规律和字形特征等更深层含义的研究应用将会对标识系统设计带来更多可开拓的空间。

就以上的案例来看,目前有关东巴文的相关设计只是停留在对东巴文外形和颜色的运用和探讨上,如:“插画家园”网站标志运用东巴文这一元素,可能就是由于东巴文字手写的拙拙的感觉可以迎合“插画”这一主题,颜色的使用也是从东巴文中提取,这样看来,似乎只要是表达插画和绘画这类主题的标志都可以采用这一元素,这样的设计可能缺少对东巴文的进一步思考。

我们可以从东巴文的造字方法这一更宏观的角度进行考虑,运用代表不同寓意的东巴文独素字或者独素字的组合来达到所要表达的含义。

我想这样的设计思考方式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设计。

结语东巴文是如此形象,凭经验和直觉就能猜出它的含义,联合构成的文字背后又蕴涵着更丰富的意味,充满联想性,这种构形方式是视觉内涵与信息内涵的高度结合,将东巴民族艺术的构形方法与表现手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表达设计理念的同时体现民族个性。

东巴文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也为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

若能基于象形文字固有的形及设计理念、表现方法等进行标识设计,我们将得到一个既传统又时尚,又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符号系统。

总之,东巴象形文字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下才能体现其“活化石”的意义,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古老文化。

若能将东巴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这不仅会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设计也会因此而更加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