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东巴文
纳西东巴文字典研究述评[权威资料]
![纳西东巴文字典研究述评[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4dfd11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6.png)
纳西东巴文字典研究述评[权威资料] 纳西东巴文字典研究述评摘要:本文对纳西族东巴文的字典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指出目前对于东巴文字字典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标准、字典的使用频率和字典的内容及编纂体例不一致,为今后东巴文字典的编纂提供借鉴。
关键词:东巴文字典研究现状令世人着迷的东巴文字散发着古远的味道,承载着纳西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学者。
东巴文字典是研究东巴文的工具书,学者们利用字典中的材料对东巴文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对现有东巴文字典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可以为编纂更加科学完善的东巴文字典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东巴文字典的研究现状1.东巴文字典的编纂内容。
纳西族学者杨仲鸿的《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编纂于1933年,是国内最早的东巴文和哥巴文字典。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此稿并未刊行,因而未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方国瑜的《纳西象形文字谱》,全书将东巴文按义类分为:天象、地理、植物、飞禽、走兽、虫鱼、人称、人事、形体、服饰、饮食、居住、器用、行止、形状、数名、宗教、传说古人名号。
“简谱”中排列东巴文字头1340个,各字条后列异体字和附收字,计1840字。
每个东巴文字形之后用国际音标注音,汉文释义,并且简要分析字形结构。
本书不仅是解释纳西东巴文字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而且也是学者研究东巴文字和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必备参考资料。
李霖灿的《么些象形文字字典》,1943年由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一家民族石印馆印刷出版。
字典的主体部分是“字典本文”,分天文、地理、人文、人体、鸟、兽、植物、用具、饮食、衣饰、武器、建筑数目动作等若喀字、古宗音字、宗教、鬼怪、多巴龙王、神,共十八类,收东巴字2120个。
闻宥《评〈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于概述李霖灿字典内容之后,着重评价李书不足之处有二:其一,“每类下所收之字,恒与其标目不符”;其二,“每一字下之诠释,大体虽类详备,然亦尚有可补苴者”{1}。
东巴文化

【东巴音乐】 东巴音乐】
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有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器乐, 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音乐流传于东巴口头,或零星保 存于东巴经和东巴画中。除了占卜经书以外,东巴经书都是要通过诵唱 表现出来的。
纳西族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 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簧、南胡
谢谢大家!!!
2008年 2008年3月10日 10日
东巴经典是东巴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东巴文化的过程中, 也收集了相当数量的东巴经书,作为研究的资料。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约三 万册东巴经书。其中一万册左右收藏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有两万 册收藏在台湾、南京、北京、昆明、丽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国以 外,国际上收藏东巴经书最多的是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 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册。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 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云南 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翻译东巴经典的 这项工程。在东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终于完成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工程,译稿已陆续由云南 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它的出版,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神秘 的东巴文化,也将对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形成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
【东巴仪式】 东巴仪式】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 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 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 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祭天》 、《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 祭天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仪式,纳西人自称纳西祭天大,纳西是祭天的民族。 占卜是纳西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羊骨卜、鸡骨卜、海贝徙、巴格卜星卜、 手指卜、左拉卜等数十种占卜。
东巴文故事

东巴文故事
一、东巴文的起源与特点
东巴文,又称东巴文字,是一种源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古老文字体系。
距今已有约10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起源于纳西族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以图画为基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二、东巴文故事的内容与结构
东巴文故事是纳西族民间流传的一种叙事性口头传统,主要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为题材,反映了纳西族民间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
东巴文故事结构紧凑,情节丰富,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东巴文故事的价值与意义
东巴文故事不仅是纳西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传承了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古代民族文化和人类社会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同时,东巴文故事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传递了诚实、勇敢、善良等传统美德,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四、现代社会中东巴文故事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东巴文故事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东巴文故事;另一方面,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东巴文故事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如何欣赏和理解东巴文故事
欣赏和理解东巴文故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东巴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其基本特点;其次,学习东巴文故事的内容和结构,体会其寓意和价值;最后,结合现代社会背景,思考如何传承和创新东巴文故事,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
总之,东巴文故事作为一种世界独一无二的民间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珍视、传承和创新。
东巴文

纳西东巴文字2011年4月8日晚上,经过长时间的旅途劳累,我们终于到了向往已久的云南,下车时的兴奋把我们的劳累一扫而光,满心期待的这次云南之旅,终于要开始了。
来到丽江,觉得这个城市好安静,没有其他城市那么喧嚣,她感觉很神秘,也很让人充满期待,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晚上在古城四方街闲逛时,在一个纳西人开的小店里我发现许多精美别致又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线条简单干净,色彩鲜艳朴素,一问方知这就是名气很大的纳西土陶。
陶罐上的图画很漂亮,简单,又感觉有点设计的味道在里面,那里的人说其实那上面古朴绚丽的图案根本不是绘画,它就是神奇的东巴文字。
然后又走了几家店,看到了好多,这种文字就像是看图说故事一样,一个图画有他的意思,可以表示一个词或是一句话,这倒是挺好玩的。
你看啊,它非常形象:两个人一起坎一种菠萝状的东西,那在东巴文里叫“耕种”;两个人夹着菠萝状的东西往回走,就叫“收获”;两个人拿着弓箭射一个马头样的动物,就叫“狩猎”;两个人拿着叉叉鱼,就叫“捕鱼”——是不是很好学很好记啊?就和我们看图说话似的。
丽江还是有吸引人的地方,在四方街逛来逛去,一路上的饰品店,服饰店,酒吧,客栈······东巴文化始终都穿插在里面,饰品上,民族服饰上,酒吧和客栈的招牌上都有同一种文字在上面,那就是东巴文,一种好看的图画。
东巴文象形文字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
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这么说,东巴文比甲骨文还要原始,还要早,可以算是最早的文字啦。
然而,被誉为文字“活化石”的东巴文字,今天却依然散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在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中使用着。
东巴文字PPT课件

演讲人
东巴文是一种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兼备表意和表音成 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 典藏。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 (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语言概述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 称东巴文。纳西话叫“司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 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 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 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 能写诗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 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语言概述
2005年,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开始进行东巴文国际标 准化工作,系统整理东巴文的书写、语音和语义等。但在 同年贵州省第二次乡村旅游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 授张小军提出"由于过度商业开发,东巴文正面临灭绝境 地。"
谢谢
浅谈纳西族东巴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275浅谈纳西族东巴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 本科 助教 王覃秋【摘要】纳西族东巴文化与现代服饰设计的结合是对纳西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利用新的时代精神推动纳西东巴文化的发展,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本文以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为研究对象,从现代服饰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运用价值,以现代服装设计和首饰设计引入东巴文化的价值体现作具体的分析,不仅能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凸显纳西东巴文化的艺术美感,进一步加深对纳西族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探讨纳西东巴文化在现代时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更好的传承和利用纳西东巴文化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纳西族 东巴文化 服饰设计纳西族是中国古老传统的少数民族,纳西东巴文化艺术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纳西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的东巴文化,主要在图画文字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创作和研究,其具有朴素、自然、有趣的艺术特点和古朴的文化内涵都深受现代设计师们喜爱,随着现代人们所追求的复古风,这些古老的纳西东巴文化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如果能将这些传统而又古朴的文化进行艺术形式的开发,使其与现代服饰设计相融合,运用于设计领域来拓展这种民族文化,那么纳西文化将会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得到传承与保护,日益显出独特的民族魅力,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使我们的设计别具一格。
一、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分析纳西族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和西藏交界处的金沙江、澜沧江流域,其中绝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云南省境内,纳西族居住的地区成为几省各地区少数民族交通的重要通道,所以纳西族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纳西族的人口至今只有27万多人,它只能算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小小的民族,但是它所具有的璀璨民族文化却在世界文化上独树一帜,令人瞩目,因此纳西族文化素为国内外研究学者所推崇。
1.文字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人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使用他们自己的象形文字,而这种古老的纳西族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这种文字具有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
瑰丽独异的东巴文化

瑰丽独异的东巴文化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
东巴文主要用于写宗教经书。
纳西族中通习宗教经书、执行法事的人称东巴,因而这种文字被称作东巴文。
明代纳西族《木氏宦谱》有16世祖牟保阿宗"且制本方文字"的记载。
据此推算,东巴图画文字的创制年代大约在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之间。
图画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处于从图画发展到文字的第一步,大体上保持从左向右的书写方向。
字体多变,常根据上下文形成新的字形结构和字组,一个形体往往可以同时表示几个意义。
东巴文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
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彩。
涵盖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国内现存东巴经书1万余册,仅北京图书馆、丽江县图书馆、云南东巴文化研究所两处就有8000多册。
在国外以美国收藏最多。
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东巴画——既是图画,又是文字古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
纳西族东巴在做仪式时,要绘画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行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
东巴绘画艺术具有象形文字经典所具有的五个艺术品特性,即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重要内容之一,东巴画的内容主要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
关于东巴文的文章

关于东巴文的文章东巴文:纳西族的文化瑰宝在遥远的云南丽江,有一门古老的文字——东巴文。
这是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被人们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它不仅是文字,更是纳西族文化的核心和精神的家园,是远古文明的“活化石”。
东巴文,纳西语称之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标记”。
东巴文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文字已经伴随着纳西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记录复杂的事件,甚至可以写诗作文。
东巴文的创造者——东巴,是纳西族中的智者。
他们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威望极高。
东巴不仅是文字的传承者,也是东巴文化的核心传播者和倡导者。
他们按照宗教内容和规程进行法事活动,笃信大自然,信奉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东巴教中有着深厚的体现。
自然力被抽象化为神,日、月、风、雨、雷电、木、石等自然现象都被看作是神的意志。
这些自然神不仅可以赐福,也能降祸。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手足亲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
这种观念渗透于纳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婚丧嫁娶到生老病死,从立木动土到出门归家,都离不开东巴的参与和主持。
东巴文及其相关的东巴教是纳西族文化的瑰宝。
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这些古籍现存有3万多册,分别收藏于丽江、昆明、南京、北京、台湾地区以及美、英、法、德、意大利等国家。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东巴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让这一古老的象形文字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一些机构和个人开始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化,例如开设东巴文化体验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
总的来说,东巴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它更是纳西族的文化灵魂。
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希望。
对于纳西族来说,保护和传承东巴文不仅是对自己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