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 文字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 文字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2)音位文字(音素) 字母代表音位,既有表示辅音音位的 字母,也有表示元音音位的字母。 音位文字只需要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拼 写语言中全部音节,进而书写全部的 词和句子。 音位字是文字体系中最简明、最方便 的文字。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表音文字的特点: 表音文字是文字演变到后期的产物,语 音中的音节\音素(位)有限,表音文字用几十 个笔画简单的记音符号,就可以记录很多的 词语,以简驭繁,比表意文字简单易学,简便 易用,简明易读。 现在世界上使用的绝大多数文字都是 表音文字。
第六章 文字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雨水润肥土地
玛雅文字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楔形文字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文字跟图画有什么区别? 什么样的图画才能成为文字?
2012-2013下学期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社会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社会的需要是文字产生的前提;
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而文字只有 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记事的方式大致 可归为两类,一种是实物记事,一种是 图画记事。
2012-2013下学期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第三节 文字改进和改革
20世纪50年代,我国改革 了壮文、纳西文,将之拼音化。
2012-2013下学期
语言学概论
Cunghgoz Yinzminz Yinzhangz it bak maenz 100元 haj cib maenz 50元 ngeih cib maenz 20元 cib maenz 10元 haj maenz 5元

东巴文假借现象初探

东巴文假借现象初探
《 些 族 的洪 水 故 事 》 以 下 简 称 《 水 故 事 》 作 假 借 么 ( 洪 )
字的共 同点 , 而因种种 条件不 同 , 同文字 的假借 然 不 字 与假借 现象又各 具特 色 。东 巴文产生 的时代 比 甲
骨文晚 20 0 0多 年 , 是 文 字 系 统 却 比 甲 骨 文 还 要 原 但 始 , 的假 借 字 使 用 情 况 与 甲骨 文 相 比 , 数 量 和 特 它 在 征 方 面 也 显 示 出其 自身 的特 点 。
文 的 实 际 应 用 原 则 是 同音 或 近 音 假 借 , 理 论 上 讲 , 从
的发展史 中 占有特 殊地位 。本文将 对东 巴文假借 字 的各 种现象作 出详 细研 究 , 以期 能对 整个 文 字 系统 的假 借现象 , 比较 文 字学 和 普通 文 字学 研 究 有所 对
启发 。
后 , 们 所 采 用 的 记 词 方 法 要 继 续 沿 着 以 音 记 词 的 人
方 向发 展 。
7 。 郑 振峰据 《 0 甲骨文 合集 》 提供 的资料 , 所 穷尽
性 地筛选 出音 义俱 明的 1 8 4 1个字 , 定 出可 用作假 确
借 字 的有 1 2 2 9个 , 所 收 总 字 数 的 8 。2 见 甲 占 3 ¨可


东 巴 文 假 借 字 的 数 量
从 普 通 文 字 学 理 论 的 角 度 说 , 同 文 字 的 假 借 不 字 之 间有 其 共 性 和 个 性 。因 音 而 借 是 所 有 文 字 假 借
任何字 都可 以用作 假借 字 , 别 是那 些 简单 的 日常 特 生活 中的常用 字 , 用的 次数则
甘 露
( 州 大 学 人 文学 院 , 广 广东 , 州 5 0 0 ) 1 0 6

形声字象形字

形声字象形字

形声字象形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或字复合成体,由表⽰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声⾳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成。

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

意符⼀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形声字形声是由两个⽂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个⽂或字表⽰事物的类别⽽另⼀个表⽰事物的读⾳。

形声字⽂或字主要是起标声作⽤的造字⽅法。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定其名字。

是说在经某个事物定名⽽造字时,先确定它在万事万物中的属类,属类确定后就⽤表⽰这属类的⽂(或字)来作新造字的主义部分;所谓取譬相成,就是根据⼝语取⼀个读⾳相同或相近的⽂或字来作新造字的标声部分。

这样,主义和标声的两个部分相辅相成⽽构成新造的字。

许慎所举的江河⼆字,原本是为专指长江黄河⽽造的字,由于江河均属⽔类,所以都⽤“⽔”来作这两个字的主义部分,然后⼜根据⼝语中称谓江河的发⾳分别选取了读⾳相当的“⼯”、“可”来作标声的部分,于是就构成了江河两个形声字。

义符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某种意思的范围,⽽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

由于⽤为义符的⽂(或字)只表⽰事物的属类,因⽽它在形声字中只是⾼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

例如:项、题、颜、颠等字。

义符既然只是表⽰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宽窄之别,因⽽同⽤⼀个义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

如从⽇的形声字,昭、晴、昭、晞、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

因为⽇头是⾃然最⼤的光源,有⽇则明,⽆⽇则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

事物往往具有对⽴的两个⽅⾯,注意到这⼀点,对⼈们判别字义是有益的。

⾳符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

语⾔中语词的声⾳反映着词义或词义的来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中的词的声和义的载体,所以字义(实际是字符所记录的词义)也往往与字字的读⾳有关。

对比甲骨文和东巴文中人形的艺术运用和造字功能

对比甲骨文和东巴文中人形的艺术运用和造字功能

对比甲骨文和东巴文中人形的艺术运用和造字功能○王利霞(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摘 要] 作为古老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和东巴文中很多象形文字都是通过对人形的变形和组合运用而形成的,这种造字的方式反映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经验和“身体化活动”的思维特点。

[关键词] 甲骨文; 东巴文; 身体化活动; 思维特点[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3-0034-02 文字的创造是一种设计艺术,它是思想上的意图通过一种艺术符号表现出来,这种符号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环境和自然的一种认识,也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在甲骨文和东巴象形文字中,人形的变化非常丰富,由人字变化或者有人字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多,汉族人民和纳西族人民通过对人形的深刻理解和运用,通过对人的形态的变化和人的组合运用,创造出了众多的甲骨文和纳西象形文字,这些由人形变化和组合的象形文字,充分体现了两族人民的聪明智慧。

一、甲骨文和东巴文对人形的艺术运用线条变异是指在这两种人体形态的基础上变异而成的文字。

甲骨文中人形的基本形状有两种,一种是正面的,大, ,一种是侧面的,人, 。

纳西象形文字中“人”的写法,就是一个线条化了的人形,是一个象形文字, ,它作为一个基本的象形文字形体,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两种文字中,人形的艺术运用主要有线条变异、艺术夸大、增加形体区别和形体组合四种。

正是通过这四种艺术运用手段,将一个简单的人形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从而衍生出很多个文字。

1.线条变异。

通过人形的线条变异的文字都是在基本人形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甲骨文如:尸, ,侧面的人形腿部稍微弯曲,像一个侧着睡觉的人。

走, ,像人跑动时人两臂甩动的样子,本义是跑。

其中人的双臂线条变化了。

在纳西象形文字中,人字仅仅通过线条变化衍生出来的象形文字有孙子、坐、跳、跳舞、舞蹈、爬、跌、抬、去等字词,如“坐”, ,人形的双腿闭合,类似佛教徒盘腿端坐;“跳”, ,则为人形双腿微屈,两臂微举,活脱脱一个跳的形态。

“东巴文”的科学定名

“东巴文”的科学定名
( ) 巴象形 文 3东
() 7 形字 形 字是 相对 于音 字而 言 的 , 字 指另 一种 文 字 音
哥 巴 文 。 14 9 3年 丽 江 长 水 村 大 东 巴 和 泗 泉 木 刻
使 用 “ 巴象 形 文 ” 称 的 学 者 极 少 , 净 修 东 名 赵 19 95年 出版 《 巴象形 文 常 用字 词 译 注 》 用这 一 东 采 名称 , 后来 20 但 02年他 出 版《 西象 形 文实 用 字词 纳 注 释》 时又 转 而 使 用 “ 西 象 形 文 ” 纳 。另 外 纳 西 族 学者 杨 正 文 曾 发 表 过 《 西 族 东 巴象 形 文 字 的 演 纳
地 记录 语言 中的词 , 一种原 始文 字 。 是
() 1 森究 鲁究
纳 西语 “ 森究 鲁 究 [a- alt 1” “ ” srt l a】 之 森 为 l v  ̄
木 ,鲁 ” “ 为石 , 究 ” “ 为痕迹 , 种 理解 是见 木 画木 , 一
见 石 画石 , 以 图像 的方 法 写成 文 字 , 东 巴文 为 是 谓
2 他 称 .
过 去人们 曾经 使 用 过 多 种 名称 来 指 称 这种 文
字, 以前 也 有 学 者 探 讨 过 应 该 采 用 何 种 规 范 名
称 。但到 目前 , J 对东巴文这一语言的定名仍然不
够规 范 , 从文 字命 名 的原 则 来 看 , 还有 进 一 步 探 也
讨 的必要 。
系’ 。 ’
文字 的。 这 两种 的 文 字 , 经过 我 初 步 的整 理 , 张 与
琨和 才先 生共 同编成 两部 字典 , 别列 为 国立 中央 分
博 物 院专刊 乙种之 二 之 三 , 三 十 三、 十 四 年 出 在 三 版: 一种 叫 么些 象形 文 字 字典 , 种 叫 么些 标 音 文 一

文字学教案

文字学教案

第一章概说【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明确文字的本质与作用2使学生明确文字的类型和汉字特点3使学生明确文字学的内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文字的本质2文字的特点【三】教学过程第一节文字的本质和作用一、文字的本质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使语言能够传之久远的重要工具。

要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眼“1世界上无论哪一种语言或文字,都要借助一定的图形或符号来记录语言中的某种成分。

从语音的角度讲,语言由音素、音位、音节等不同等级的单位构成,各种不同的文字正是抓住其中的某个单位来记录其相应的语言。

例如英文俄文用字母来记录音位拼成文字,汉字用笔画组成汉字来记录汉语的音节。

2每一种文字都有一套规定的符号或图形,构成一个系统来记录语言。

也就是说,没中文字内部都有自己严格的规则,形成各自的特点。

3文字是形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音义结合的,而文字就是用一定的“形”,来记录语言中的特定意义和表达这个特定意义的读音。

因此对于文字来讲,形音义三者缺一不可,这也是它和人类使用的其他符号的不同之处。

二、文字的作用文字的根本作用就是用来记录语言,它是使语言传之久远的重要工具,是人来社会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并不是消极地记录语言,而是对语言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体现在:1文字把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扩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使之行远垂后,这就使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发展。

有了书面语才能对语言进行加工和锤炼,使之趋于规范,并把规范化的成果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形成良性发展。

2文字可以促进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决定的。

例如汉民族共同语始终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这固然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有关,而自宋元以来,用北方话写出的文字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深远,也对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总之,文字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信息的交流、历史的传承以及语言本身的发展。

《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中国土地广袤,各地方的语言文化差异巨大,可谓“十里不同 音”,但是却始终保持着疆域大体统一的局面。
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各方言之上有统一的共同书面语。汉字具 有超越语音差异的功能,稳固性较强,各地方言语音差异虽大, 但书面交际所受影响不大。
(二)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字母结构简单,线性更明显; 汉字结构复杂,平面性更强;
(1)汉字的简化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分四批 推行,1964年总结成《简化字总表》。
1977年文改会发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该方案1986年废止。
汉字简化的方法
1、类推简化。简化一个繁体字或繁体字的部件, 由此类推简化一系列繁体字。
长(長)、张(張)、胀(脹)、怅 (悵)……
那么,汉语拼音化是否同样可行呢?
2. 拼音化是否可行?
赵元任曾编了一段短文: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 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 ,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 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 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 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 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 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 是事。
思考:为什么日韩等国能比较成功地
实施文字拼音化改革?
汉字标准化的“四定”: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详细内容自学教材)
“一音一符”才是真正的表音文字。
不过,认为“汉字属于表义文字”也有一 定的问题。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见形知义”的 文字体系。
实际上,“音-形-义”的结合是所有文字体系的共 同特征。因此有的学者主张,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的二分模式并不科学。
思考: 汉字字形能反映造字理据,这有什 么好处?
(1)汉字字形能记录和反映更多的古代文化 信息。

试论影响汉字起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试论影响汉字起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试论影响汉字起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问题的提出: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两类符号: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号。

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

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

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类者。

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

那么,问题是:汉字为什么出现得这么晚?根据考古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语言诞生的时间,距今约几十万年,而真正的汉字系统却是直到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才形成的。

其次,汉字一直沿着表意文字的路子发展为什么既没有成为象印欧语一样的音素文字也没有成为日文式的音节文字?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汉字发展的方向?这些因素是偶然性的还是必然性的?对此,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社会因素汉字成系统形成是在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出现的时候,这不是偶然的。

可以推测,在氏族部落散居的时代,人们使用结绳或图画或刻划符号来记事,这种记事方法的特点是1.符号数量少;2.与意义的联系不一定都固定,只能算作一种助记系统。

3.最重要的是各部落所使用的记事方法不一,符号与意义的指称关系不一。

所以,这一时期文字的发展仍然是缓慢的。

但是到了酋邦制时代,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一次飞跃。

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分化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分层,原始共产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彻底的动摇,原始的氏族社会开始解体,中国历史开始向早期国家迈进,进入了酋邦制时代,或者说是五帝时代。

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以及部落间的征战使得“住得日益稠密的居民,对内和对外都不得不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亲属部落的联盟,到处都成为必要的了;不久,各亲属部落的融合,从而各个部落领土融合为一个民族的整个领土,也成为必要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
【摘要】:本论文以《纳西象形文字谱》、《纳西族象形标音文字字典》
以及东巴经文献《古事记》和《崇般崇笮》为主要材料依据,对其中
收集与出现的形声字进行穷尽性统计分析和调查。论文从历时和共时
两个角度,结合文字与语言的对应关系,对纳西东巴文形声字进行系统
分析和研究,描绘出纳西东巴文形声字形成与发展的轨迹。论文在诚
恳吸收前人对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以及古汉字形声字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界定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
涉及的概念。描述形声字、准会意兼声字、准形声字、原始形声字、
不成熟的形声字、成熟的形声字等概念,这是研究纳西东巴文形声字
常常涉及到的概念。二、统计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数量并归纳其种类
和性质。对《纳西象形文字谱》和《纳西族象形标音文字字典》中的
形声字分类穷尽性统计。分析表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是一个系统,该
系统是有时间上的层次的。这个系统中有萌芽状态的准会意兼声字、
准形声字,也有原始形声字,以及由准会意兼声字、准形声字和假借字
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各类不成熟的形声字和相对成熟的形声字。三、调
查分析纳西东巴文献《古事记》和《崇般崇笮》中的形声字使用情况。
详尽调查东巴文献《古事记》和《崇般崇笮》中的形声字种类、数量
以及产生途径。在文献调查中,可以发现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关系会
随着经文书写布局的需要而调整,还可以发现纳西东巴文形声字在东
巴经中存在几个字共用形符或者声符的情况。四、从静态角度对纳西
东巴文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探析。纳
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形符一般没有类化,但存在符号化痕迹。声符的来
源较广泛,且声符的选择往往带有随意性。形符和声符的位置搭配关
系十分丰富,在字的篇幅上,形符和声符所占比例大小是随形符的类化
程度而变的。类化程度越低的字,形符所占篇幅越大,反之则声符所占
篇幅越大。五、通过与古汉字形声字对比发现两种形声字系统存在的
共性和差异。从形符和声符特点、形声字产生途径以及其他社会因素
的角度比较纳西东巴文形声字与古汉字形声字系统的异同。从此角度
能看出甲骨文形声字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一致的发展痕迹。纳西东巴
文形声字为早期形声字,其产生途径有不同于古汉字形声字之处,这也
是纳西东巴文形声字呈现目前现状的原因之一。六、描绘纳西东巴文
形声字的发展轨迹,反观纳西东巴文字的发展。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
归纳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发展情况,描绘出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发展
轨迹图,并由此反观纳西东巴文字的发展。纳西东巴文字属于从表意
文字向早期意音文字过渡的文字系统,其形声字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纳西东巴文字发展到了最高的
阶段,这种文字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势受到不少因素的限制。七、纳
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对文字史研究的意义。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纳西
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在文字史、普通文字学以及汉字学研究方面有着极
大的意义。【关键词】:纳西东巴文形声字东巴文东巴经文献文字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121
【目录】:论文摘要6-8Abstract8-12绪论12-28第一节选题意义和立
论基础12-251纳西东巴文概述12-152选题初衷15-173纳西东巴文形
声字研究概述17-204选题意义205立论基础20-25第二节拟解决的
问题25-28第一章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涉及的概念和材料范围
28-38第一节几个概念的涵义——意音文字·形声字·会意兼声28-31
第二节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定义31-331原始形声字
312准会意兼声字31-323准形声字32-334不成熟的形声字335成熟
的形声字33第三节文字材料范围及使用33-35小结35-38第二章纳
西东巴文形声字的穷尽性统计与分析38-86第一节对纳西东巴文文字
材料的使用方法38-42第二节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分类42-73第三节
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分析结果73-81第四节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性质
81-85小结85-86第三章纳西东巴文形声字在纳西东巴文经书中的使
用状况调查86-150第一节两个版本的特点以及选取两个版本调查的
原因86-87第二节《古事记》和《崇般崇笮》中的形声字调查87-149
小结149-150第四章从实际调查看纳西东巴文中的形声字150-176第
一节《古事记》和《崇般崇笮》中形声字的种类和特点150-1701从
《古事记》到《祟般崇笮》看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种类150-1542从
《古事记》到《崇般祟笮》看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发展特点154-1653
分析《古事记》与《崇般崇笮》中形声字数量及种类存在差异的原因
165-170第二节从实际调查中看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产生途径
170-175小结175-176第五章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形符声符分析
176-226第一节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形符分析176-191第二节纳西东
巴文形声字的声符分析191-209第三节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形符声符
的关系分析209-224小结224-226第六章纳西东巴文形声字与古汉字
形声字比较226-253第一节古汉字中形声字的情况和种类226-237第
二节古汉字形声字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异同237-251小结251-253
第七章纳西东巴文形声字发展轨迹分析253-283第一节从历时的角度
看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发展253-265第二节从现状分析纳西东巴文形
声字的发展轨迹265-278第三节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的发展轨迹看纳
西东巴文的发展278-281小结281-283第八章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
在文字学上的意义283-290第一节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在文字史研
究上的意义283-285第二节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在普通文字学上的
意义285-286第三节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在汉字学研究上的意义
286-290附录一纳西东巴文形声字形符统计表290-310附录二纳西东
巴文形声字声符统计表310-334参考文献334-341后记341
本论文
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