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晶体的名词解释
晶体的名词解释

晶体的名词解释我不得不承认晶体是奇妙的,是美丽的,它使无数的艺术家为之着迷。
晶体的名词解释:(1)异常晶体:指晶格中某一原子被异常电子或空穴占据而造成晶体缺陷时形成的晶体,也就是非整比化合物。
如碳钢的共析组织、过共析组织和亚共析组织。
(2)另类晶体:指除了具有晶体结构外,还具有单轴晶体的某些特征的晶体,如低温蜡,高温玻璃。
4.等轴晶体:晶体中相邻各晶面互相平行。
2.单轴晶体:指几何对称性一致的晶体,即同一个晶体内的所有晶面都在一个平面内,没有两个完全重合的晶面。
3.单形晶体:由一种原子组成的晶体称为单形晶体,如Na, Rb。
3.复形晶体:由多种原子组成的晶体称为复形晶体,如Ca。
2.位错晶体:晶体中由于晶体滑移(切变),原子的密度沿其滑移面方向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晶体称为位错晶体,如Ba。
2.面心立方晶体:具有简单立方结构的单质是面心立方晶体,如金刚石。
2.简单立方晶体:由立方结构的金属组成的晶体称为简单立方晶体,如铝。
2.六方晶系:空间点阵类型属于六方晶系,其晶体中所有相同的晶面与晶向在空间上都呈正交关系。
(1)一轴晶体:指几何对称性一致的晶体,其空间点阵具有如下对称性:具有一个平行于{001}-{010}的一条完整的公共棱,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面,它们互相垂直,具有三个互相垂直的棱。
(2)两轴晶体:几何对称性一致的晶体,但它不是任意的三维晶体,而是处于两个特定的空间点阵类型之间,在三个特定的空间点阵类型中,它们彼此间的差别表现在不同方向的两个基本对称性上。
两轴晶体又分为简单两轴晶体和复杂两轴晶体,前者是指具有一个平行于{001}-{010}的一条完整的公共棱,而后者则是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面。
(3)三轴晶体:几何对称性一致的晶体,且空间点阵具有如下对称性:具有一个平行于{001}-{010}的三条完整的公共棱,具有三个互相垂直的面,它们互相垂直,而且彼此平行。
一个六方晶系点群,其中每个晶胞可以用30个三个轴互相垂直的矢量来表示,三个矢量的空间指向为( -1,0, 0)。
矿物岩学基础知识(晶体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晶体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晶体及其基本性质一、晶体、非晶质体、准晶质体的概意晶体的分布十分广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就是生活在晶体的世界之中。
自然界的固体物质,绝大多数都是晶体。
我们日常吃的食盐、食糖,用的金属、陶瓷、在泥,一直到组成生命有机体的蛋白质等,莫不都是晶体。
那么,晶体的定义是什么呢?20世纪以前,人们把具规则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称为)等(图1-1)。
晶晶体。
如常见的石盐、方解石、水晶(具规则几何多面体形态的石英SiO2体的这种定义,显然是不正确的。
例如,同样是一种物质石英,它既可以呈多面体形态的水晶,也可以呈外形不规则的颗粒而生成于岩石之中。
这两种形态的石英,本质是一样的。
所以规则几何多面体的外形并不是晶体的本质,而只是晶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
晶体的本质必须从它的内部去寻找。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埃用X射线研究晶体,发现了晶体的根本特性: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地重复排列。
这种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地重复排列也称格子构造。
所以晶体的正确定义是: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正是由于晶体内部质点是规则排列的,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晶体能自发形成几何多面体的外形。
非晶体是指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作周期性地重复排列,即不具格子构造的固体物质。
由于原子或离子空间分布的无规律性,所以非晶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自发形成几何多面体的外形,因而也被称为无定形体。
非晶体的种类远不如晶体那么繁多。
常见的有蛋白石、沥青、松香、玻璃等。
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例如,蛋白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其内部质点进行着很缓慢的扩散、调整,趋于规则排列,即由非晶态转化为晶态,这一过程称为晶化。
晶体也可因内部质点的规则排列遭到破坏而转化为非晶态,这个过程称为非晶化。
图1-2是晶体与玻璃的平面结构特点示意图。
由图可见,晶体的内部质点排列是规则的,具有格子构造,非晶体的内部结构是不规则的,不具格子构造。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200 米以上的地区称为山地,进一步划分为:(1)低山,海拔500—1000 米。
2)中山,海拔1000—3500 米。
3)高山,海拔大于3500米。
呈线状延展山地,称其为山脉。
具有成因联系的若干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山脉,称其为山系,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海拔500 米以下,相对高差200 米内的起伏不平的地区。
平原: 地势相对平坦、面积较大,相对高差仅几十米的地区。
高原: 海拔600 米以上,地势平坦广阔的地区。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状的地区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级单元: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130——2000 米,平均坡度约为4度17 分。
宽度各地不,其上常发育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坡度通常为5′—— 35 ′,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 米的海底。
大陆基主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
大陆架:指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谷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大于0.3 度(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0 度7 分平均宽度约75 公里,深约60 米,下界深度约为130 米。
)。
岛弧:延伸远,呈带状分布的弧形列岛。
岛弧向洋凸出,内侧为大陆。
海沟:岛弧外侧常发育深度大于6000 米的狭长形凹地。
宽约几-几十公里。
岛弧与海沟组成了弧—海沟体系,常发育于陆、洋交界地带。
大洋盆地:海底的主体,它是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6000米。
深海平原:靠近大陆边缘一侧、平均深度约为4877米,坡度极小(<1/1000)的平缓地带。
结晶学与矿物学名词解释

结晶学与矿物学名词解释结矿名词解释1、晶体:具有格子状构造的固体2、矿物:指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天然单质和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是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3、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阐明地壳中矿物的形成和变化历史,探讨其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实际用途的科学4、相当点(晶体结构中的相当点):晶体结构中性质相同、环境相同的几何点。
5、空间格子:由相当点构成的几何图形。
6、网面密度:面网上单位面积的结点数目。
7、网面间距:互相平行的相邻两网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8、晶格的均一性和异向性:同一晶体的各个部分质点的分布相同,故性质相同是晶体的均一性;同一晶体的不同方向上质点的排列一般不同,故晶体的性质也随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就是晶格的异向性。
9、科塞尔原理:晶体生长过程中,晶面(晶体影点(极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投影轴与晶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即极点与北极N 之间的弧角称为晶面的极距角(ρ),而包含该晶面法线的子午面与零度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则称为晶面的方位角(φ)。
19、基圆:投影球与投影面(通过球心的水平面)相交的大圆,它相当于地球的赤道。
20、对称:指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
21、对称要素与对称操作:欲使晶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所进行的操作称为对称操作,在进行对称操作时所应用的辅助几何要素则称为对称要素。
22、对称面(P):是通过晶体中心的一个假想的平面,它将晶体平分为互为镜像的两个相等部分,相应的对称操作为对此平面的反映。
23、对称轴(Ln):是通过晶体中心的一根假想的直线,当晶体围绕此直线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可使相等部分重复,旋转一周重复的次数称为轴次(n),重复时所旋转的最小角度称为基转角(α),二者之间关系为n=360°/α24、对称中心(C):对称中心是一个假想的的点,通过此点作任意直线,在此直线上距对称中心等距离的两端有对应的点。
中大海地专业考研名词解释

中山大学考研2015年普通地质学6781、晶体与准晶体、非晶质体;2015、2014、2013、20121)晶体是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成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2)准晶体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体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
准晶体的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3)非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与非晶体概念对应的物质是晶体。
2、冰期与间冰期;2015、20121)地球历史中气候的冷暖变化是频繁发生的: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发生,冰雪覆盖面积迅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对应的时期称为冰期;2)气候温暖时期,冰川消融,面积大大缩小,称为间冰期。
3、潜水与承压水;2015、20121)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饱和水称为潜水。
2)充满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4、侵蚀基准面与地方性侵蚀基准面;2015、20131)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引申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2)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侵蚀基准面。
5、地质灾害2015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破坏自然形貌与生态的地质事件,称为地质灾害,例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中山大学考研2014年普通地质学6786、地质作用;2014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们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前者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后者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克拉克值与微量元素;2014、20131)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又称元素丰度。
具体表示是,可以用质量克拉克值;也可用原子克拉克值。
结晶学与矿物学名词解释

1.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而形成格子构造的固体。
相应地,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结晶质。
2.面角守恒定律:同种物质的所有晶体,其对应晶面的夹角恒等3.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被其他类似的质点所代替,仅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型式并不改变的现象,如菱锰矿中的镁被铁代替,结构形式不变同质多象: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
如CaCO3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形成方解石和文石4.双晶与平行连生双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其结晶学取向彼此呈现为一定对称关系的规则连生体。
平行连生:由若干个同种的单晶体,按所有对应的结晶方向(包括各个对应的结晶轴、对称要素、晶面以及晶棱方向)全都相互平行的关系而组成的连生体。
平行连生也称平行连晶。
如萤石立方体的平行连生5、空间格子、点群与空间群空间格子:表示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做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点群:晶体外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对称型)32种空间群:晶体内部结构所有对称要素的组合。
230种6.解理:矿物晶体在受力作用时,沿一定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序列光滑平面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
这些平面称解理面。
如方铅矿的立方体完全解理7.单形: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合.如四方柱结晶单形:不仅考虑几何形态,还考虑其对称性的46种单形。
几何单形:如果将形状相同的归为一个单形,几何形态上不同的单形有47种一般形,特殊形;凡是单形晶面处在特殊位置,即晶面垂直或平行于任何对称要素,或者与相同的对称要素以等角相交,这种单形被称为特殊形;反之,单形晶面处于一般位置,即不与任何对称要素垂直或平行,这种单形称为一般形。
一般形的形号都为{ hkl }或{ hkil }。
每个对称型只有一个一般形。
属于同一对称型的晶体归为一个晶类,晶类的名称以一般形来命名。
晶体名词解释

晶体名词解释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具有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晶体具有明确的外形和特定的晶体结构,由于其内部的规则结构和有序的排列方式,晶体在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晶体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周期性的排列方式,形成了晶体的晶格结构。
晶格是指晶体中的点阵,点阵中的每个点代表一个原子、分子或离子,并具有相同的周期性、规则的排列方式。
晶体的晶格结构决定了晶体的外形,例如,钻石晶体的晶格结构是面心立方结构,所以钻石晶体呈现出六面体的形状。
晶体的结构可分为单晶和多晶两种。
单晶是指晶体中只存在一个晶格结构,具有一致的晶体性质和外观。
单晶可以通过晶体生长的方法制备得到,如化学气相沉积、液相生长等。
许多单晶用于制造光学器件、电子器件和陶瓷材料等方面。
多晶是指晶体中存在多个晶格结构,晶体内部的晶格方向是不一致的。
多晶晶体常见于实际的材料中,例如金属、陶瓷、矿石等。
多晶晶体的晶格结构不规则,晶界和晶粒边界的存在使得多晶晶体具有不均匀性质。
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首先,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即沿着不同晶向的性质是相同的;而在晶体内部,由于晶格结构的周期性,晶体的性质可以出现各向异性。
其次,晶体具有晶体学的性质,包括晶体的晶系、晶体的点群和晶体的空间群等。
晶体学是研究晶体结构和晶体性质的学科领域。
晶体还具有光学性质,包括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例如,许多宝石和晶体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折射率而能够发生全反射,使得它们具有美丽的光学效果。
总之,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具有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晶体具有明确的外形和特定的晶体结构,其内部的晶格结构和有序排列方式决定了晶体的性质。
晶体在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晶矿物学概念

结晶矿物学概念:此总结为概念整理,密堆积原理、推导过程以及各种单形、符号、点阵、对称型,空间群表格请查阅《晶体学基础》(秦善)晶体: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晶体特征)点阵:将质点排列的周期性抽象成的只具有数学意义的周期性图形。
面网:质点的面状分布。
行列: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结点构成一个行列.。
结点间距:行列上两相邻结点的距离。
面网密度:单位面积内的结点数。
面网间距:任意两相邻面网的垂直距离。
点阵参数:表示平行六面体的大小和形状的节点间距a,b,c以及其间交角α,β,γ。
行列符号:表示一组互相平行、取向相同的行列: [uvw]。
晶体基本性质:均一性(任意区域物化性质相同);异向性(对不同取向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几何构造);对称性(某对称法则F控制下对称要素N1,N2…Nn有F(N1)=F(N2=…=F(Nn)));自范性(自发形成封闭集合体,满足欧拉定律);最小内能(相同热力学条件下与同种物质的非晶体,液体和气体相比内能最小且结构最稳定)。
准晶体:具有五次或六次以上对称轴,长程有序,但不体现周期重复,即无格子构造。
晶体的宏观对称:对称:物体相同部分间有规律的重复。
晶体对称:晶体是由在三维空间规则重复排列的原子或原子团组成的,通过平移,可使之重复;对称受格子构造限制;同时表现在外形和物理性质上。
对称操作:使相同部分重复的操作。
对称元素:对称操作中凭借的辅助几何要素。
对称心/面/轴,倒转轴,映转轴。
存在对称心——>晶面两两平行且相等;对称轴轴次:受格子构造限制,可为1、2、3、4、6。
对称元素的组合:也称点群、对称型。
晶体对称分类:晶族:依据高次轴(n>2)有无分及多少为高级(轴数>2)/中级(轴数=1)/低级(无高次轴)晶族。
晶系:依据轴次高低及轴数目划分。
晶类:同一点群的晶体。
晶体定向和晶体学符号:晶体定向:在晶体中设置符合晶体对称特征或与格子参数相一致的坐标系,并将晶体按相应的空间取向关系做好安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晶体的名词解释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因和演化的学科,而晶体则是地质学中的重
要概念之一。
晶体是由一定种类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特定的规则排列而形成的固体结构,具有明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在地质学中,晶体是研究岩石、矿物和地质过程的重要对象,下面将对地质学中一些常见的晶体名词进行解释。
1. 矿物晶体:
矿物晶体是指地壳中由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天然晶体。
矿物晶体的组成和
结构决定了矿物的性质,如颜色、硬度、透明度和熔点。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矿物的晶体形态和结构,可以推测出岩石的成因和地质过程。
2. 斜长石晶体:
斜长石是一类常见的矿物,属于硅酸盐矿物。
斜长石晶体的晶体结构呈板状,
具有一定的光泽。
研究斜长石晶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岩石的类型和演化过程。
3. 燧石晶体:
燧石是一种火成岩中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其晶体结构呈柱状或针状。
燧石晶体
常常具有黄褐色、黑色或绿色等颜色,是一种重要的指示性矿物。
地质学家可以通过研究燧石晶体的形态和化学成分来推断岩浆的温度、压力和成因过程。
4. 方解石晶体:
方解石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矿物,其晶体结构呈菱形或柱状。
方解石晶体透明
或半透明,具有艳丽的颜色,广泛分布于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地质体中。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方解石晶体的形态和光学特性可以了解岩石的化学成分和形成环境。
5. 石英晶体:
石英是地壳中最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其晶体结构呈六方柱状。
石英晶体呈透明
或半透明,其硬度和稳定性很高。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石英晶体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变质程度。
6. 透辉石晶体:
透辉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常见于含镁和铁的火成岩和变质岩中。
透辉石晶体
的晶体结构呈柱状或块状,其颜色多样,可见于绿色、棕色、黑色和黄色等。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透辉石晶体可以推断岩浆的成分和形成深度。
总结:
地质学中的晶体是研究岩石、矿物和地质过程的重要对象。
常见的晶体包括矿
物晶体、斜长石晶体、燧石晶体、方解石晶体、石英晶体和透辉石晶体等。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晶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演化和形成环境。
晶体的研究不仅为地质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还对人类认识地球和资源勘探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