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总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八年级历史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八年级历史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复习提纲第4: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此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

3、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本部落的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麦加贵族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

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反映的是当时西欧社会等级森严。

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城市。

4、随着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由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1世纪中期,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东罗马帝国被封建制的奥斯曼土耳其给灭掉了。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四课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立第五课中古封建社会(又称中世纪,是欧洲的封建社会,476年西罗马帝国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一、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历程1.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后来法’统治了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

法’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2.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土地)改革(1)核心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2)意义:改革后,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的显著特点);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3)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帝王(国内最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3.9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成为世袭领地二、西欧的土地制度特点:建立起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隶从),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

(等级森严)三、神权凌驾一切——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1.诞生:诞生于1世纪,于4世纪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在西欧长期动乱的过程中趁机扩大势力和影响2.“丕平献土”后,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也是西欧封建社会特点)(1)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教皇为皇帝加冕:政权受制于教权)(2)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3)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教皇和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他们长期垄断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文化、教育。

五、拜占廷(君士坦丁堡旧称)帝国(东罗马帝国)1.6世纪,东罗马帝国为恢复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战,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21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第02期)(解析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21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第02期)(解析版)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2022年江苏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社会的分工。

在中古西欧社会基督教会统治之下,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

所以其中“僧侣”来自于基督教,而非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

考点91 西欧庄园1.(2022年湖北黄冈)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

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由此可见,西欧庄园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表明庄园里的东西是自给自足的,D项正确;庄园配备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不能说明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排除A项;工商业的发展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西欧庄园在9世纪到11世纪之间,资本主义萌芽13—14世纪才出现,排除C项。

故选D项。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2022年海南)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体现在A.庄园的流行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C.大学的兴起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结合所学,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12世纪大学兴起,属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中世纪城市发展从10世纪开始,庄园的流行9世纪就开始了,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形成在8世纪,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从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排除D项。

历史九年级1-8课,重点总结

历史九年级1-8课,重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人类形成的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2正在形成中的人:非州南方古猿3完成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4世界散打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二)氏族社会1母系出现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主要特征:①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②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③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2父系出现原因: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主要特征:①男子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②人们开始“即知其母,又知其父”③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④男子开始支配社会(三)国家的产生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古代埃及1大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下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3统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议起来4标志:金字塔——国王的陵墓,权力的象征(二)古代巴比伦王国1大河:幼发拉底河和低格里斯河在“新月沃地”东部并行奔流2出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许多奴隶制效果3统一:公元前18世纪以后汉漠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气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小国4标志:法典——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善的成文法典(三)古代印度1大河:喜马拉雅山的积雪为印度河提供充足的水源,是两岸土地肥沃2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3统一:雅利安人入侵,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小国4标志: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一西方文明之源(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爱琴文明:①出现时间:公元前2000年左右②发祥地:克里特岛③中心:克里特岛→希腊半岛④内容: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2雅典城邦:①建立时间:公元前8世纪②特点: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展3希腊奴隶制共和国:①建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全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③全盛表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罗马城邦:①时间:公元前八世纪②地点:意大利半岛的太伯河畔2罗马共和国:①时间:公元前509年②立国基础: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3罗马帝国:建立背景: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建立时间:公元前27年建立者:屋大维影响: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四课亚洲凡间国家的建立一亚洲凡间国家的建立:(一)大和兴起: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二)大化改新:1背景:①6~7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②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2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种植,向他们收取赋税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凡间社会过渡的标志(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伊斯兰教的创立:①背景:6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②时间:7世纪初③创立者:穆罕默德③影响: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统一④建立国家:时间622年地点麦地那特点政教合一⑤圣地:麦加2 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建立:632年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一中古欧洲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1建立时间: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2建立民族:日耳曼人(二)查理·马特改革:1时间:8世纪前2内容: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制,受封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3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低层(三)罗马教廷特点: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有权)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有财)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权凌驾于一切(四)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开始出现座位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意,法,英,德等都有和多著名城市2兴起的影响:①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②市民阶级形成了,又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

鲁教版初三历史期末复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重点

鲁教版初三历史期末复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重点

鲁教版初三历史期末复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重点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其他国家的封建社会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的主要内容是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重点,希望对大家期末备考有帮助!知识点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⑴日本的发展①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②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③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④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二、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政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课后习题1.日本历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在古代,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 )A.向奴隶社会的过渡B. 向贵族世袭制的过度C.向封建社会的过渡D. 向资本主义的过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有关知识的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所以此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大化改新2.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如琅城)与中国当时的城市最大的不同点是( )A.商品经济发达B.城市的规模大C.一些城市拥有自治权D.有强大的市民阶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的认识。

依据已有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商品经济发达,有强大的市民阶级形成,最终引发了要求拥有自治权的斗争。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复习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复习
2.630年,穆罕默德率兵直逼麦加城下。麦加贵 族承认他是 政治 和 宗教 领袖。从此他势力日 益壮大,不久基本上统一了 阿拉伯半岛 。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 拉伯人、波斯人和其他中亚人,通过海陆两路来 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 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经过 元代以后,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 民族---回族。
2015/11/28
Free Template from
24
5.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C)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建立基本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④亲自完成《古兰经》的创作
A.①
B. 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战国时的秦国,经过 商鞅 变法,封建制 大化改新 ,从奴隶社 度逐渐确立;日本经过 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化改新的原因
统治阶级矛盾 内因 根本因素 下层民众反抗 催化因素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大和国宫廷政变
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
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
孝德天皇
名称
人物 时间 孝 德 天 皇 7 世 纪 中 期
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 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 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 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 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 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 收取赋税。
影响
大 化 改 新
标志日 本从奴 隶社会 向封建 社会转 变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 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 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 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 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第3-4单元单元整合复习: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

第3-4单元单元整合复习: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

时 教差欧中学间洲国异内书大:容院学:课课1专 学程程4业-内突-课16出容程世单实:纪一用法欧学性,洲、大以,医学儒追学求家和经科神典学为;1基 重0主本 要--,教 读13材 物世侧: :纪重儒 理中于家 学国伦经 大书理典 师院道著 著德作 作、
讲义、语录;史学著作;诗
原因:
词等
西欧中世纪基城础市课的程兴:起文法和、工修商辞业、的逻发展其;他:治民、讲武、水利、
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B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B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
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 根据材料,概括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
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早期大学逐渐形成; 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 设置科目多;出现在中心城市; 得到了教会或国王的支持
拓展:概括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课程设置 有何差异?并分析原因?
地跨欧、 亚、非 三洲的 大帝国
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sdgh sdg 创始人
地点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耶稣(传道者说)
古印度
巴勒斯坦地区
7世纪初
sdg 穆罕默德
麦加(阿拉伯半岛)
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 独尊安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核心考点总结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核心考点总结整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概述】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佛教等,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知识要点】1.古埃及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古巴比伦王国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印度雅利安人将社会分成四个等级,称为“种姓制度”,分别是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种姓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4.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提倡众生平等,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知识要点】1.古代希腊文明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

雅典和斯巴达是两个最著名城邦。

雅典的伯里克利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2.罗马城邦兴起于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3.亚力山大帝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影响:(消极)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回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忆亚洲的封建社会:日本的大化改新及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2、了解欧洲的封建社会及西欧城市的兴起
学习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学习难点: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日本的兴起和统一】:
1世纪前后,日本岛国开始出现;到5世纪是,大和统一了日本。

★【日本——大化改新】
(内因)六七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
(外因)。

根本原因:。

公元646年,颁布诏书,开始大化改新。

改新学习的对象:。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

大化改新是。

理解:日本大化改新各项措施有哪些积极作用?
开放问题:日本效仿中国改革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创立了伊斯兰教。

建立与统一: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在传教但结果失败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的国家,。

→630年,再次兵临麦加城下,占领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国家基本统一。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1》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他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2》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二>、中古欧洲社会【封建社会:5世纪——15世纪】
【西欧——封建社会】
1、说出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西欧城市的兴起:世纪开始出现作为和中心的城市。

、、、、
都有许多著名城市。

西欧城市是在和的领地上产生的。

5、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

十一二世纪,有的城市市民用、有的通过赢得了自治权。

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例子。

★6、【影响】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为、、等等。

和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拓展延伸——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政治方面: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动脑筋——男生说:我国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

女生说: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产阶级文化和资本主义萌芽。

他们俩谁说的更有道理?
答案提示:女生的说法更有道理。

虽然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

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6世纪,东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13世纪上半期西方军队东征,征服。

13世纪末,兴起。

15世纪中期,,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终于灭亡。

二、【学以致用中招练笔】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A.大和B.高丽 C.琉球D.本州
2.“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这一段史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大和统一日本 B.武士道精神 C.大化改新 D.天皇成为傀儡
3.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化改新后,天皇成为了政治中心
B.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到了奴隶社会的顶峰
C.有才能的人都有机会入朝为官
D.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4.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

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八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的喜爱 B.中日文化交流比较密切
C.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D.作者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
5.伊斯兰教教历纪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穆罕默德开始隐居 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到达麦地那
C.麦加贵族和穆罕默德达成协议 D.穆罕默德在麦加病势
6.据称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行刑前手持《古兰经》,据此判断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7.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每个穆斯林前往朝觐的圣地是()
A.阿拉伯 B.麦加 C.麦地那 D.耶路撒冷
8.5世纪时,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强大的法兰克王国的民族是()
A.日耳曼人 B.斯拉夫人 C.阿拉伯人 D.波斯人
9.下列历史事件中,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产生的历史事件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查理•马特改革
C.矮子丕平献土
D.城市自治权的取得
10.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

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11.历史图片真实的再现了历史的瞬间,右面的图中正在接受教皇皇冠的人物是()
A.查理•马特 B.矮子丕平 C.查理大帝 D.亚历山大
12.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十二世纪的哪一史实()
A.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 B.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尔曼人侵的进攻 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
13.在西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
A.市民阶级 B.大封建主阶级 C.奴隶主阶级 D.农奴阶级
14. 西欧城市取得自治权的方式主要有()
①选举②用金钱赎买③和封建主进行谈判④通过武力斗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下列哪一个国家最终灭掉了延续千年的拜占廷帝国()
A.亚历山大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16.观察右面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右面的人物是谁?他参与了日本历史上哪一次著名的改革?
(2)这次改革是仿效哪个国家什么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
(3)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改革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17.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

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是哪一次改革后逐渐形成的?
(3)这种制度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是什么人?文中的“臣下”是怎样侍奉他的主人的?
18.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由于中世纪的欧洲国王和教会互相勾结和相互利用,尤其是丕平献土和教皇国的建立,教皇开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扮演着社会仲裁者的形象,任意干涉各国的内政,神权逐步凌驾于王权之上。

因此很多时候,基督教会作出的决定,国王也无权改变。

材料二:经济上,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采取各种方式巧取豪夺国家的土地,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教会还向全体社会成员征收是什一税。

材料三:当时百姓大多是文盲,教会完全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

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罪名”成立的“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者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

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而布鲁诺则因为坚持自己的科学思想的而被教会处以火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三段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宗教在什么时期的统治情况?
(2)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该宗教在社会上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地位如何?
(3)该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