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平仄规律
七言律诗与七言绝句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一、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二、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
三、讲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四、要求对仗。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1.平起首句入韵式(绝句1+2)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绝句2+2)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式(绝句3+4)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绝句4+4)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对联笼统的说是1,3,5不论,2,4,6分明--即平仄相对上联必须以仄音收尾,而且不能出现三仄尾,下联必须以平音收尾,不能以三平尾结束1.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以每句诗七个字为基本特征。
而平仄则是在古代汉语韵律中用来描述音韵的一种特征。
对于七言律诗而言,平仄格调的运用至关重要,它能够给诗歌带来韵律美和节奏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以及它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
平起式即以平仄平仄平仄平为格律,而仄起式则为仄平平仄平仄平。
对于平仄格律,它给七言律诗赋予了一种韵律感,使得诗歌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音韵美。
根据平仄的关系,我们可以将七言律诗分为平韵和仄韵两种,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音韵层次。
在七言律诗的创作中,平仄格律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平仄的搭配能够给诗歌带来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
平仄的对比和配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背后的深意。
其次,平仄格律能够加强诗歌的节奏感。
通过平仄的运用,诗歌中的每个字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使得整首诗在语言层面上更加流畅自然,有节奏感。
最后,平仄格律也能够提升诗歌的美感。
平仄的运用既要符合格律的要求,又要平衡整首诗的情感表达,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不仅有助于提升诗歌的韵律美,还能够影响诗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平仄搭配会给人不同的观感和感受。
例如,平起式的律诗常常给人一种和谐、安宁的感觉,适合用于描写山水田园之景。
而仄起式的律诗则更适合表达激情和奔放的情绪,能够塑造出诗歌的豪放风骨。
所以,在写作七言律诗时,作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倾向来选择合适的平仄格律。
总结起来,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特征。
通过合理运用平起式和仄起式的平仄格律,可以给诗歌带来韵律美、节奏感和美感,丰富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无论是平和安宁的古意,还是激情奔放的豪情,都可以在七言律诗的创作中找到合适的平仄格式。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并在创作中运用得当,创作出优美的古风之作。
七言诗格律平仄

七言诗格律平仄一、七言诗的基本句式1. 平起平收式- 格律:平平仄仄仄平平。
2. 平起仄收式- 格律:平平仄仄平平仄。
3. 仄起平收式- 格律:仄仄平平仄仄平。
4. 仄起仄收式- 格律: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七言诗的平仄规则1. 粘对规则- 对:在每一联(两句为一联)中,上句和下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 如平起平收式的首联,上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 粘: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平仄是相粘的(即相同位置的平仄相同)。
- 例如第一联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二联上句则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2. 拗救规则- 拗句:在平仄格律中,不符合正常平仄格式的句子称为拗句。
- 救:为了使拗句在声律上得到补救,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
- 如本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变成“仄仄仄平平仄仄”,那么第四字就用平声来补救,成为“仄仄仄平平平仄”。
- 还有对句相救,例如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果第五字用了仄声(拗),变成“仄仄平平仄仄仄”,那么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就要用平声(救),成为“平平仄仄平平平”(这里第五字的平声是为了救上句第五字的拗,同时因为句末“平平平”是“三平调”,在古体诗中可以出现,在近体诗中尽量避免,所以实际运用时要灵活处理)。
三、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1. 平起入韵式(首句平起平收)- 格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平起不入韵式(首句平起仄收) - 格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七律诗的四种平仄

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七言律绝的句式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七言律绝的句式。
分别如下:1.平起仄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平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并用这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了七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仄收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天,我们要说说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概念是,七言律诗有四行八句,共56个字。
在格式的排列上,我们同样可以使用七言律绝的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四种七言律诗的格式。
但是,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是,使用我们之前排出的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再续上四句,就可以得到七言律诗的格式了。
下面,我们分别使用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续编成律诗格式: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的第四句是平起平收句,那么基于“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五句要和第四句一样,都是平起,且尾字需仄收。
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续上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依此排列出第一个七言律诗句式如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此格式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的尾字需押韵。
例诗:(红色字为入声字)题陈将军别墅(唐·李咸用)七言律诗押灰韵明王猎士犹疏在,岩谷安居最有才。
七字对联的平仄规则

七字对联的平仄规则
七字对联平仄规则如下: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扩展资料: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
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
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
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
这个影响很大。
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七言律诗格律平仄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阁夜》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定义: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诗体格律: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七言律诗中最常见的一种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形式,它的韵律要求每句有七个字,每句的平仄相间,共分为仄平平仄仄平仄六种格式。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即每句的第一、二、五个字为仄声,第三、四、七个字为平声。
这种格式在古代诗词中被广泛应用,也成为了七言律诗的一种代表性形式。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七言律诗是一种相对规范的诗歌形式,它对诗人的写作能力和对语言的运用都有较高的要求。
而在这种形式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格式更是要求诗人有着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对节奏的准确把握。
这种格式的使用,不仅要求诗人在思想上有深度和广度,更需要在诗歌的表达上有着精准和巧妙的运用。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七言律诗中最常见的一种平仄格式,首先要从平仄格式的基本规则开始阐述。
平仄格式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韵律结构,它通过对字音的把握,使诗句在语言韵律上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而"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格式则相对来说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它不仅要求诗句在平仄上的变化多样,更要求诗句自身的意境和表达能力。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格式被广泛运用在不同题材的七言律诗中。
这种格式在古代诗人笔下,不仅表现出了他们对语言音韵的敏感和把握,更展现了他们对诗歌节奏的准确把握和对意境的深刻描绘。
通过对这种格式的运用,古代诗人们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和完整性,更在意境和情感上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和触动。
在这种格式中,每个字的音节和轻重对整个诗句的表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平仄格律通过对诗句中字音的运用,使诗句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格式中,平声与仄声的交错运用,使诗句在语言上呈现出节奏感和韵律美。
这种格式的运用在古代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诗歌形式的严格要求,更展现了他们对语言的敬畏和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七言律诗(一)的平仄格式分析七律的四种格式:①七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七言的a1句式做首句)七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曾为掾吏通三辅,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忆在潼关诗兴多。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巫峡忽如瞻华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蜀江犹似见黄河。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舟中得病移衾枕,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洞口经春长薜萝。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形胜有馀风土恶,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几时回首一高歌。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杜甫《览物》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三句第二字“峡”、第三字“忽”,第五句第三字“得”,第八句第五字“一”,此四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
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曾为掾吏通三辅”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七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与前句不断对粘,句脚与前句不断对立,这样排足八句,便是此七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
第二句第五字“诗”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
第三句第一字“巫”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字“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
第四句第一字“蜀”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犹”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
第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
第七句第一字“形”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字“有”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
第八句第一字“几”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回”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
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七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②七律首句仄起入韵式(七言的b1句式做首句)七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昨夜星辰昨夜风,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画楼西畔桂堂东。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身无彩凤双飞翼,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心有灵犀一点通。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隔座送钩春酒暖,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分曹射覆蜡灯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1、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