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种感动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考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考题)一、阅读短文。
黄帝的传说①黄帝打败炎帝之后,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
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为甚。
②黄帝生性爱民,不想继续战争,一直想劝蚩尤休战。
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
黄帝不得已,叹息道:“若我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
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
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③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他心中焦虑不安。
为了振奋军心,黄帝派人去东海的流波山捉来一只叫“夔(kuí)”的怪兽,把它的皮剥下来做了鼓面。
然后,黄帝又派人将雷泽湾中的怪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了鼓槌。
另外,黄帝还准备了八十面上等的牛皮鼓。
再次与蚩尤作战时,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夔”皮鼓和八十面牛皮鼓一起响了起来,声音震天动地。
黄帝的兵勇气倍增,蚩尤的兵丧魂失魄,最终蚩尤大败而逃。
④蚩尤平时把铁块石头当饭吃,头跟铜铸的一样硬。
他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
于是,黄帝命人把“夔”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
黄帝给蚩尤戴上枷锁,杀了他,然后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
蚩尤死了以后,他身上的枷锁被抛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每一片枫叶上,都有蚩尤枷锁上的斑斑血迹。
⑤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
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1.这个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不想继续战争,一直想劝蚩尤休战是因为蚩尤非常勇猛,黄帝怕打不过他B.黄帝最后用“夔”皮鼓制伏了蚩尤,“夔”是雷泽湾中的怪兽C.诸侯都尊奉黄帝为天子是因为他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D.看到“铜头铁额”这个词语,就能想到蚩尤3.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可以体会到黄帝具有_________的品质。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基础知识运用(57分)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打“√”。
(4分)豆腐.(f ǔ fu )恍.然(hu ǎng hu áng )稍.微(sh áo sh āo )陈.列(ch én zh èn ) 毛毯.(t ǎn zh ǎn )马蹄.(t ǐ t í)优雅.(y ǎ y á)笨拙.(zhu ō zhu ó) 2.读拼音写词语。
(8分)y ī shang c ǎi h óng hu ā l ěi ch óu yu àndi ǎn zhu ì f ú àn s ǎ tu ō hu í w èi3.辨字组词。
(4分)4.写出下面加点词的近义词。
(3分)⑴.虽然我第一次到老师家,但我一点也不拘束..。
( ) ⑵.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 ) ⑶.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 ) 5.用“奇”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
(4分)⑴.关于“鸭嘴兽”这种小动物怎么来的,我很( )。
⑵.站在美丽的西湖边,我真想吟诵一首( )的小诗。
⑶.( ),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呢?⑷.袋鼠的样子很( ),但他们很可爱。
6.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写词语。
(13分)( )飘( )舞 翠( )欲( ) 硕( )无( )芬芳( )( ) 心( )神( ) 孤( )自( )⑴.写出三个表示 “绿色”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三个“AABB ”式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湛蓝的天空,潺潺的湖水,皎洁的月光,如此情景,怎能不令人______________?7.按要求做题。
(4分)⑴.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课内外阅读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课内外阅读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种瓜得豆(节选)但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却大有用武之地。
有一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号“灾星”。
而有一种细菌可以分泌一种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是棉铃虫的“克星”。
我国科学家把这种细菌里管生产这种物质的基因“搬”到棉花里,这样棉花也会产生可以杀死棉铃虫的物质。
棉铃虫吃了棉花的叶子,自然也就没命了。
这种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美国科学家把牵牛花里的蓝色基因“搬”到玫瑰花中,结果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
这种玫瑰使爱花的人们乐不可支。
此外,科学家还培育出了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等等。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
有的小朋友可能听说过,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疑难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不应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科学家发现猪的心脏跟人的心脏比较相似,可猪的心脏与人体“不和”。
于是,科学家把人的某一种基因导入到猪体内,这样转基因猪的心脏就有了一些人的“脾气”,移植到人体后,可以与人体“和平共处”。
目前,这项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乐不可支:________②供不应求:________(2)以下选项中,( )不是短文介绍的内容。
(多选)A.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B.转基因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C.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D.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危害(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例来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列举了________的事例来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派上了用场。
(4)现实生活中,有人“挺”转基因,有人“反”转基因,谈谈你对转基因的看法。
有一种久违的体验叫感动

有一种久违的体验叫感动,有一种醉人的滋味叫感动。
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就是这轻轻的一触,让多少英雄落泪,就是这轻轻的一触,才演绎出人世间如此之多的悲欢离合,铭心刻骨。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感动,并在不断的感动之中,不要怀疑,因为我们并不是故作伤感,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流露,尽管世俗的东西已经让身边的事物变的模糊不清,尽管这样的感动变的越来越少。
然而我们的生命需要象感动这样的东西如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照亮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需要……“谁不是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勤地工作……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每次听到张雨生那高亢的歌声,我都会在心底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和热情,那是碰撞在梦想之钟上的铿锵共鸣。
对酒当歌,生人几何?朝夕之间,岁月飞逝而过,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我走过了人生中最富有最充实的十年,回首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汗水伴着收获,坎坷伴着拼搏,辛苦伴着幸福,伤感伴着快乐。
蓦然回首,唯一不变的是对儿时梦想的执着追求。
十年如一日,工作上,我孜孜以求。
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阅读教材,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时,为了写好一篇论文,我搜集大量资料,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时,为了一个旷课的孩子,上完课后,我协助家长寻找于网吧之间,苦口婆心,动情晓理;有时,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紧急任务,我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到雄鸡报晓。
多少个白昼,我远离喧嚣的人群,与清风白云为伴,在知识的海洋中赢取心灵的海阔天空;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安于寂寞,不辍笔耕,点滴收获,一方蓝笺都吸引我游离的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
辛勤耕耘的同时,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
一灯如豆,四壁清辉,在漫漫的求索与执着的进取中,我感觉自己在前进在成长,同时,更多地是潜移默化地做了学生的航标灯。
我以这样一种勤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起他们的信心与目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一、二单元)附答案 (3)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范围:第一、二单元)一、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衣冠.争冠.花冠.B.剥.夺剥.削剥.落C.和.谐附和.和.面D.轻率.统率.效率.二、读拼音,写词语。
(10分)1.独自在外打拼,每到深夜躺在sùshè()冰凉的床上shīmián()的时候,想到家人都能jiàn kāng()、幸福,那便是他最大的wèi jiè()。
明天就要tàshàng()回家的路了,他早已归心似箭。
2.别看他年龄小,反应一点儿也不chídùn()。
他能给你准确地miáo shù()出biān fú()、bái gē()、lǎo yīng()等其它动物的样子。
三、比一比,组词语。
(8分)详()帐()倘()毫()祥()账()淌()豪()四、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里曾经是一片废墟,如今却高楼林立....,成了著名的商业街。
B.乡下景色优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C.我喜欢乡下的那片宁静,胜过都市的车水马龙....。
D.傍晚,郊区工厂炊烟袅袅....,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五、句子练习。
(4+2+2+2=10分)1.运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这名歌手人品好,歌唱得也好,一登上舞台,观众就为他疯狂打....。
...call疯狂打call: (2)一家人拍照的时候,姐姐总是抢占C.位.。
C位: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仿写一幅画面)3.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仿写拟人句)4.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六、积累填空。
(5分)1.我能从“篱落疏疏一径深,”两句诗中想象出篱笆稀疏、小路幽深、树荫斑驳的郊野田间景象。
阅读理解中的感人故事

阅读理解中的感人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标题:感人故事:阅读理解中的温暖力量阅读,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它不仅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和视野,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感动和温暖。
在阅读理解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它们或许并不离奇或惊人,但却能深深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几个阅读理解中的感人故事。
故事一: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从小就爱上了阅读。
每个周末,他都会跑到图书馆去借书,沉浸在书海中。
有一天,小明不小心迟到了,图书馆即将关门。
可是,他还没有找到想借的书。
正当他沮丧准备离开时,一个穿着旧旧衣衫的老奶奶走了过来,递给他一本书,说道:“孩子,这是我以前最喜欢的一本书,你看完了再还我吧。
”小明接过书,看到了书名《爱的力量》,心里不禁一震。
他决定借回家看看。
后来,这本书成为了小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本书,让他明白了爱的力量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他时常想起那位老奶奶的慷慨,感激不尽。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有一个姓王的孩子,他由于家庭贫困,无法上学读书。
王孩子仍然对知识充满渴望,他常常在赶完农活后偷偷翻阅村里唯一的一本字典。
有一天,一位来村里支教的年轻教师发现了王孩子的努力,决定帮助他实现读书的梦想。
教师每周都会花时间教王孩子认字,讲述故事。
王孩子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终于在一年后参加了高考,考入了一所名校。
这个故事不仅改变了王孩子的命运,也感动了许多人。
一位叫小红的女孩,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爷爷生病住进了医院,需要进行昂贵的手术。
小红无力支付医药费,只得带着爷爷的一封信,前往一所富裕家庭求助。
这封信讲述了爷爷曾经为该家庭的祖父做过很多好事,请求他们伸出援手。
富家人看完信,动了恻隐之心,答应出资帮助爷爷治病。
小红感慨万分,感谢他们的善举。
几个月后,爷爷康复出院,回到了家中。
他和小红激动地相拥,泪流满面。
这个温暖的故事让人看了感受到了亲情的强大和善良的力量。
以上这几个阅读理解中的感人故事,或许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但却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情。
中考现代文阅读《有一种爱叫九小时》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有一种爱叫九小时①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
②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囚住他们一生的小镇,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
③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
姐姐离开了小镇,可大学毕业后又因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
只有我,承载着父母的无限希冀,在那座璀璨得近乎耀眼的城市里追寻着自己和他们的梦。
④毕业后的五年时间里,我拼尽了全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隅。
虽然面积不大,还要还贷款,但父母已经兴奋不已。
我第一次带他们离开从未踏出一步的小镇,第一次带他们坐飞机,第一次让他们切身感受这座现代都市的气息。
然而,没到一个月,父母就嚷嚷着要回去,说这里的节奏太快,快得要窒息,即使在菜市场讨价还价,摊主的语速也是那样快。
⑤我拗不过,只好送他们回去,可这一次,父母说什么也不坐飞机,甚至高铁也被排除了。
我不解,但又知道他们决定的事是很难改变的,只好陪他们在火车上度过十几个小时。
⑥后来,我从电话里得知母亲的血压有点高,再接他们小住时也不敢强迫他们坐飞机了。
每次我都是坐飞机回家住上一晚,再和父母坐火车到我所在的城市,送他们回去时也是一样。
⑦一晃几年过去了,我虽然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但心中总是不免抱怨,明明坐飞机只需三个多小时,高铁也仅仅五个多小时的行程,父母却偏偏选择要乘坐十二个多小时的火车。
想着想着,一种担忧油然而生,是不是母亲的血压高愈发严重了,一年只见一次面,而那唯一的一次相聚父母都是精神矍铄,想必就是平时有什么身体不适他们也不会告诉我的。
⑧一次回家,我问起母亲的血压控制得如何时,姐姐一怔,她说前几天刚陪父母做过体检,母亲的血压不仅不高,还有点儿低,倒是父亲的腰一直不好,有时疼得直不起来。
我心里一阵雀跃,想这次我不用再和父母在那狭窄的火车车厢里煎熬十几个小时了。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茶园①小时候不喜欢喝茶,上山摘茶叶却是我喜欢的。
②我常常和奶奶上山,挖药,找柴火,找菌子,找野果子。
离家不到百米的背后山就有茶树。
要采野茶,须到更高的山上。
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持着一个样子: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
③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
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的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爪。
总之,是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
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在死去。
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
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
那几十上百株茶树,默然,肃立。
——这一切,不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
小时候是不会去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
只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偶尔,也帮着奶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撂挑子不干了。
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花。
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
回到家后还有很多活要干。
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堆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
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
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山似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
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下身,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
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么能禁得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簸箕上,端到太阳底下晾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一种感动阅读及答案
那一种感动
依然是那座坟茔。
呜咽的山风渗过繁密的枫树枝,轻拂着坟头一簇簇赭黄的杂草,草尖上斑驳的碎树影微微地晃动着,好像一件沉沉的迷彩衣披在坟头上。
依然是那个老头。
一身灰白的中山装透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沧桑。
在21世纪的这个秋日里显得特别冷峻和沉重。
岁月的刀痕布满一张不太对称的脸庞——右眼深深地隐了下去,颧骨很高,似乎比头上的灰旧帽檐还要突出,左手拄着拐杖,上面油漆已大半剥落,看不到右手,空空的右袖管在徐徐的山风中轻微地摆动着。
依然是我,只是身上穿着军装。
往事飘然而至。
去年秋游,也是上这座山。
为了抄近道,我和几个同学从山腰这几座没有墓碑的坟茔旁越过。
一个老头突然冒了出来,发出含糊不清的咆哮声,挥动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朝我们奔来,我们吓得赶紧跑出了坟地。
秋游的兴致被他搅和了,老头那让人恐惧的身影伴着一声声咒骂被刻在我的记忆中。
后来,我听说老头就住在山脚下的市干休所里。
据说他当年是刘邓大军中的一名连长,在一次战略转移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和右臂,从此有些神志不清,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古怪。
但是每天都要到山上这块坟地转一转,这里埋着的是当年牺牲的无名战士,这件事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今天,我是穿着军装与同学到山顶的望江亭聚会。
当老头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时,人群一哄而散,我也惊得转身便跑。
然而身后是静悄悄的。
我惊异地转过身去,发现老人怔怔地盯着我,眼神里透着惊喜的光芒。
在我不知所措的目光中,老人左手中的拐杖轻轻地滑落了,那苍白、瘦长、微微颤抖的手指缓缓地抬到胸前,缓缓地越上肩头,又缓缓移至眉际,最后定格在帽檐下。
一个标准的左手军礼!
一瞬间,我感觉胸口被一团东西堵住,呼吸变得艰难,只任凭血液在身上无绪地奔涌,最后直奔上脑际,我怔在了当处。
良久,我才反应过来,整了整军装,面对着眼前这尊神圣的雕像,敬了我参军以来一个最缓慢也最沉重的军礼!
热泪顺着脸颊悄然而落。
8、文章首先描绘了坟茔、老头和“我”三个独立的画面,请回答:(6分)
(1)坟茔的画面显得_______________,其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老头的画面显得___________,其中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我”的画面显得___________,与去年秋游不同的是___________。
9、请说说“往事飘然而至”这句话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或句子。
(2分)
(1)与“这里埋着的是当年牺牲的无名战士”相照应的词语是第二段的
___________。
(2)与“空空的右袖管在徐徐的山风中轻微地摆动着”相照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11、文中称老军人先是“老头”后为“老人”,这是___________写法,虽只一字之差,却表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2、标题是因为什么而感动?(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8-1:严肃,凄凉。
比喻。
-2:苍老,冷峻。
对比。
-3:简洁,单一。
穿着军装。
9:引出去年秋游与老人相遇情景的回忆和老人身世的插叙。
10-1:迷彩衣。
10-2:在一次战略转移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和右臂。
11:先抑后扬。
我对老军人可怜可怕到可敬可爱的感觉的变化。
12:因这位老军人对无名烈士坟茔的神圣守望而感动,因这位老军人对军装的特殊感情而感动,一位青年对长者前辈的沉重军礼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