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醇酚醛酮醚类药物的性质

合集下载

醇、酚、醚、醛、铜的性质鉴别文档

醇、酚、醚、醛、铜的性质鉴别文档

醇低级醇可与水形成氢键,甲醇、乙醇、丙醇可与水混融。

低级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醇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要高。

醇的酸性比水还弱可用卢卡斯试剂来鉴别叔、仲、伯醇。

反应现象为:叔醇立即混浊,仲醇5--10分钟混浊,伯醇数小时无明显变化。

用重鉻酸钾来鉴别叔、仲、伯醇。

反应现象为:伯醇橙红色变绿色,仲醇橙红色变绿色,叔醇无明显变化。

具有2个相邻羟基的醇称“邻二醇”(已二醇、丙三醇)邻二醇能与氢氧化铜作用生成深蓝色的物质,因此可用“氢氧化铜”来鉴别一元醇和邻二醇酚酚具有特殊的气味,能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

一元酚溶于水,加热时易溶于水,多元酚易溶于水。

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苯酚只溶于碳酸钠、氢氧化钠,而不溶于碳酸氢钠,故因此区分酚和羟酸多数酚能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显示不同的颜色。

苯酚、间苯二酚、1,3,5,苯三酚显紫色1,2,3,苯三酚显红色甲酚显蓝色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显绿色醚醚能强酸作用生成佯盐,由于佯盐能溶于强酸中,而烷烃不能,因此可用来鉴别醚与烷烃。

醛和酮一般情况下醛比酮的化学性质活波,醛能发生的某些反应,酮则不能发生。

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而酮则不能反应。

因此可用银氨溶液来鉴别醛和酮。

乙醛与费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而酮无反应。

利用弱氧化剂能氧化醛而不能氧化酮的特性来鉴别醛和酮。

常见的弱氧化剂有:托伦试剂、婓林试剂、班氏试剂所有醛与托伦试剂作用生成银镜,所有脂肪醛与婓林试剂班氏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

醛与希夫试剂作用后呈紫红色,而酮却不显色,故由此可鉴别醛和酮费林试剂是弱氧化剂,只能使脂肪醛氧化,而芳香醛不能,故可用费林试剂来鉴别脂肪醛和芳香醛,也可鉴别醛和酮。

2,4二硝基苯肼几乎能与所有醛和酮迅速反应,生成橙黄色或橙红色结晶状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有:含有活波甲基的醛和酮、乙醛、甲基酮。

碘仿反应是具有特殊气味的黄色晶体。

因此只要是乙醛和其他任何醛都可以用碘仿来鉴别。

2019高考化学《醛醇酚.知识精讲》(无答案)

2019高考化学《醛醇酚.知识精讲》(无答案)

醇、酚、醛的性质高考怎么考自检自查必考点醇、酚一、乙醇(一)分子结构:官能团—OH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C2H5OH(二)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它是无色、透明而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20℃时的密度是0.79g/cm3,沸点是78℃。

乙醇易挥发,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乙醇与水分子之间有氢键)。

医用酒精:含乙醇体积含量75%的酒精。

制取无水酒精:通常是向工业酒精中加新制的生石灰,加热蒸馏。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可用无水硫酸铜粉末,看是否变蓝,若变蓝,则含水。

(三)化学性质: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1.置换反应:与金属反应产生H2(还可以与K 、Ca、Mg、Al等活泼金属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比较出乙醇与钠反应不如水与钠反应剧烈。

2.消去反去:(分子内脱水)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OH碳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存在(β—H的存在),如(CH3)3CCH2OH不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3.取代反应:(Ⅰ)与HBr反应:C2H5OH+HBr→C2H5Br+H2O(Ⅱ)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定义:含氧酸(有机酸或无机酸)与醇生成酯和水的发应。

酯化反应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包括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与醇的反应。

(III)分子间脱水:4.氧化反应:(Ⅰ)燃烧2C2H5OH+3O22CO2+3H2O (与等体积乙烯耗氧量一样)淡蓝色火焰,放热(Ⅱ)催化氧化2C2H5OH+O22CH3CHO+2H2O 有刺激性气味Cu+O2CuO C2H5OH+CuO CH3CHO+Cu+H2O催化氧化对醇的结构的要求:与OH直接相边的碳原子上必须有H原子,有2个或3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醛,只有1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酮。

如:CH3OH→HCHO CH3CHOHCH3→CH3COCH3而(CH3)3COH不能被氧化。

(Ⅲ)能发生催化氧化的醇能与高锰酸钾褪色(四)工业制法:(1)乙烯水化法:(2)发酵法:淀粉→葡萄糖→乙醇二、醇类(一)定义: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羟基不直接连苯环)(二)分类按羟基数目分(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按烃基类别分(脂肪醇、芳香醇)(三)醇的同分异构体及命名:1.醇与醚互为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取代基异构、异类异构(醚)2.命名:选含—OH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离— OH最近的一端编号,称某醇。

2013届高三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酚和醛的性质知识精讲

2013届高三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酚和醛的性质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酚和醛的性质【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酚和醛的性质二、教学目标了解苯酚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制法及用途;了解醛的概念、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掌握醛类物质的一般化学性质和醛的检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醇羟基、酚羟基和羧酸羟基的结构与性质比较醛的氧化反应四、教学过程:(一)酚1、酚的结构与物理性质①苯酚俗称石炭酸分子式为C6H6O,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酚羟基,酚类的结构特点是羟基直接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所形成的烃的衍生物②苯酚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晶体,熔点为43℃,暴露在空气中因部分被氧化而显粉红色,常温下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互溶。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用于药皂、消毒、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

2、酚的化学性质①苯环对羟基影响:由于受苯环吸电子作用的影响,苯酚分子中的氢氧键比醇分子中的氢氧键更容易断裂,能在水溶液中发生微弱电离,由于电离生成的H+浓度很小,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向常温时苯酚的浊液中滴入NaOH溶液,现象是溶液由浑浊变澄清,这一反应事实显示了苯酚有酸性。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溶液分层生成苯酚,这一反应证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②羟基对苯环的影响:在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氢性质活泼,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a、向盛有苯酚稀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浓溴水,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可用于鉴别苯酚的存在。

苯酚还可与浓硝酸作用产生硝基化合物:b. 苯酚遇FeCl3溶液呈紫色,称为苯酚的显色反应,因而这一反应可用来鉴别苯酚或鉴别Fe3+;c. 苯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而活化,表现为苯酚能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3、苯酚的制法:工业上一般采用氯苯水解法制取苯酚,但在一般条件下,卤代苯并不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故若要除去卤代苯中所混有的X2,可用NaOH溶液除去。

醛酮的自身羟醛缩合

醛酮的自身羟醛缩合

②醚化
24
25
26
③ 酯化
④ 绝大多数酚和烯醇式化合物(C=C—OH)均呈阳性反应
27
2、芳环上的反应
溴水退色
28
OH H2SO4 15~25℃
H2SO4 100℃
OH SO3H
OH
SO3H
29
OH (CH3 )2 SO4
NaOH
OCH3 HNO3
OH
OH
HI
NO2
+
OCH3 +
NO2
醇、酚、醚
结构性质比较:

βα
氧化
C C O H 酸性
δ+
HH
酯化
脱水
SN

氢键、酸性
OH
ArSE

R O R' 性质稳定
1
烯醇(Enols)
OH CC
互变异构
烯醇式 不稳定
O CC
H
酮式
注意区分
OH
酚 (Phenol)
特点: 羟基与芳环相连
2
一、醇的性质
物理性质 b.p高——氢键作用;<C4醇和叔丁醇可与水混溶;
多元醇的特性 1 )HIO4 或 Pb(OAc)4 氧化
应用:断裂一个邻二醇键需1molHIO4——定量反应, 推测结构
CH2CHCH2 OH OH OH
HIO4
O
2 HCHO + HOCH
2)Pinacol重排
O H2SO4
OH OH
Pinacol
Pinacolon烃水解等
CrO3 H+ O
+ Cr+Ⅲ
兰绿色——醇的第二鉴别。叔醇不氧化

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

2. 硝化反应
苯酚比苯易硝化,在室温下即可与稀硝酸反应。
OH + 稀 HNO3 20 ℃ OH NO 2 + NO 2 可用水蒸汽蒸馏分开
邻硝基苯酚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成螯环,这样就削弱了分子内 的引力;而对硝基苯酚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但能形成分子间氢 键而缔合。因此邻硝基苯酚的沸点和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其异构体 低得多,故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氧化反应
形成 C ,发生取代及消除反应
分子中的C—O键和O—H键都是极性键,因而醇分子中有两个反 应中心; 又由于受C—O键极性的影响,使得α—H具有一定的活性, 所以醇的反应都发生在这三个部位上。
2R– OH + 2Na
R–ONa+ H2O
2R–ONa + H2
R–OH +NaOH
反应活性:甲醇﹥伯醇﹥仲醇﹥叔醇
CH2-CH2 H OH CH2-CH2 H OH
H2SO4 , 170 ℃
or Al2O3, 360 ℃
H2SO4 , 140 ℃
CH2 = CH2 + H2O
or Al2O3, 240~260 ℃
CH3CH2OCH2CH3 + H2O
醇的脱水反应活性: 3°R-OH > 2°R-OH > 1°R-OH
醚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强酸中的H+而生成烊盐。
R-O-R + H2SO4
烊盐是一种弱碱强酸盐,仅在浓酸中才稳定,遇水很快分 解为原来的醚。利用此性质可以将醚从烷烃或卤代烃中分 离出来。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π 键 C O C sp2 杂化 O σ 键 H 116.5。 C O H 近平面三角形结构 121.8 。

醇酚醛酮实验报告

醇酚醛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醇、酚、醛、酮的化学反应,深入体会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 掌握醇、酚、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并学会鉴别它们。

3. 熟悉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1. 醇:醇类化合物含有羟基(-OH),具有中性或弱酸性,易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与卤化氢反应生成卤代烷。

在氧化剂作用下,伯醇可氧化成醛,仲醇可氧化成酮。

2. 酚:酚类化合物含有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上,具有弱酸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酚盐。

酚类化合物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与FeCl3反应产生显色反应。

3. 醛:醛类化合物含有羰基(-CHO),具有还原性,能与 Tollens 试剂、Fehling 试剂等反应生成金属镜反应。

醛类化合物能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结晶。

4. 酮:酮类化合物含有羰基(-CO-),具有弱酸性,不易发生还原反应。

酮类化合物能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结晶。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滴管、镊子、试管架、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等。

2. 试剂:醇、酚、醛、酮标准样品;金属钠;NaOH溶液;FeCl3溶液;Tollens试剂;Fehling 试剂;2,4-二硝基苯肼;卤化氢(HCl、HBr、HI);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醇的性质实验(1)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金属钠,观察反应现象。

(2)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卤化氢,观察反应现象。

(4)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氧化剂,观察反应现象。

2. 酚的性质实验(1)将少量酚加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2)将少量酚加入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 醛的性质实验(1)将少量醛加入试管中,加入Tollens 试剂,观察反应现象。

(2)将少量醛加入试管中,加入Fehling 试剂,观察反应现象。

醇、醚、酚和醛的结构和性质

醇、醚、酚和醛的结构和性质

氧化性:醛基可被氧化成羧 酸
还原性:醛基可被还原成醇
亲核加成:醛基可与亲核试 剂发生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某些醛可以发生 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醇的氧化:通过醇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醛
醛的还原:醛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醇
酯的水解:酯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然后通过还原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3
05
02
04
官能团:醇羟基(-OH) 分类:伯醇、仲醇、叔醇
状态:醇类化合物多为液体,沸点 较高,易挥发
溶解性:醇类化合物易溶于水,也 易溶于有机溶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气味:具有特殊香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烯烃的氧化:烯烃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再通过水解环氧乙烷生成相 应的醛
汇报人:XX
颜色:醇类化合物多为无色或淡黄 色透明液体
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醇可以发生氧化生成酮或醛 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 醇可以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发酵法:利用微生物发酵将糖 类物质转化为乙醇
合成法:通过乙烯和水在催化 剂作用下合成乙醇
干馏法:将煤隔绝空气加热, 得到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 产物,其中焦炉气中含有乙醇
醚键:由氧原 子和两个烃基 组成,键能较 高,稳定性较
好。
醚的酸性:醚分 子中氧原子具有 部分负电荷,可 以作为质子受体, 表现出一定的酸
性。
醚的氧化:醚容 易被氧化生成过 氧化物,过氧化 物不稳定易分解, 可能产生自由基
或氧气。
醚的水解:在 酸或碱催化下, 醚与水反应生 成醇和烃基卤
化物。

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时间: 年月日地点:生科院B108实验室温度: 实验名称: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性质:基础性实验要求:必修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一(实验目的1(学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了解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观察、适用性强的特点;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醇、酚、醛、酮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1(卢卡氏实验:因含C3—,C6的各种醇类均溶于卢卡氏试剂,反应能生成不溶于试剂的氯代烷,使反应液呈浑浊状,静置后溶液有分层现象出现,反应前后有显著变化,便于观察;2(高碘酸实验:CH2(OH)(CHOH)nCH2OH , (n,1) HIO4 H2O + 2HCHO , (n,1) HIO3 3(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OH 2 +2Fecl+2Fecl3 +2HCl OH4(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共轭醛酮与2,4,二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红色或桔红色;5(碘仿反应: O O NaOHC—OH (R)CH3—CH3+ Nao ——H (R)三(实验器材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卢卡氏试剂、乙二醇、甘油水溶液、高碘酸溶液、饱和亚硫酸溶液、希夫试剂、苯酚、三氯化铁溶液、甲醛、乙醛、丙酮、2,4-二硝基苯肼试剂、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操作步骤1(卢卡氏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然后各加2mL卢卡氏试剂;用软木塞塞住管口,观察记录混合液变混浊及分层时间;2(高碘酸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10%乙二醇、10%甘油水溶液,然后各加3滴5%高碘酸溶液,混合静置5min,各加3~4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最后再加1滴希夫试剂,静置数分钟,分别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苯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5滴苯酚,3滴1%三氯化铁溶液;4(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试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主要是利用甘露醇与醋酐反应后,得到乙 酰化物,熔点为120~125℃。
鉴别试验——显色反应
• 醇类药物能与某些试 剂发生显色反应,用 于鉴别。

•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甘露醇的鉴别试验: 取本品的饱和水溶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
与氢氧化钠试液各0.5ml,即生成棕黄色沉淀,振 摇不消失,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即溶解成 棕色溶液。 •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山梨醇的鉴别试验:
取本品1.0g,加水6ml,加热溶解后,
放冷,加氨试液3滴与氯化钙试液1ml,摇
匀,置水浴中加热15min后,取出放冷;如
发生浑浊,与草酸钠溶液【取草酸钠
0.1523g 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
释至刻苦,摇匀。每1ml相当于0.1mg的草
酸盐(
)】2.C0m2O4l2用 同一方法制成的
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
第四章醇酚醛酮醚类药物的性质
知识目标
• 掌握醇类药物的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 方法及结果判断;
• 掌握酚类药物(苯酚、甲酚)、醚类药物(盐酸苯海拉明、 麻醉乙醚)的结构、性质及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含量测 定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判断;
• 熟悉醇类药物(乙醇、甘油、甘露醇、山梨醇、二巯丙醇) 的结构和性质;
本类药物为有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羟基(—OH) 或巯基(—SH)取代的脂肪族有机化合物。
乙醇:75%医用乙醇,作为消毒外用;95%药用 乙醇,作为辅料添加进药品里面
甘油:一般用于食品加工业中,作为甜味剂和保 湿剂
甘露醇:作为利尿剂、脱水药
山梨醇:治疗脑水肿和青光眼
二巯丙醇:重金属解毒剂
• 性质 1.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
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
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溴滴定液
(0.1mol/L)相当于1.569mg的

C6 H6O
含量测定——方法分析
• 原理
本法是利用定量过量的溴与有机药物发生溴
代反应、加成反应及氧化反应,过量的溴用碘化 钾还原,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反 应方程式如下:
甘露醇中草酸盐的检查——方法分析
本法属于杂质检查法中的对照法。是 利用在氨试液条件下,草酸盐和氯化钙试 液作用生成草酸钙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 草酸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浑浊比较, 即可检查甘露醇中草酸盐杂质是否超出规 定的限量。
C 2O 4 2 C2 a C2 a O 4 C
山梨醇中还原糖的检查 ——方法
取本品40g,加新沸过的冷水40ml, 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10ml,摇匀后,煮沸5min,放冷,加酚酞 指示液数滴,用盐酸滴定液(0.1mol/L) 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并将滴定的结果用 空白试验校正,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不得过4.0ml。
甘油中脂肪酸与酯类的检查 ——方法分析
• 熟悉醛类药物(水合氯醛、乌洛托品)的结构、性质及鉴 别试验、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判断;
• 熟悉酮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 了解酮类药物(扑米酮、月桂氮卓酮、吡喹酮)的结构、
性质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方法。
重点、难点
• 重点 醇类药物(乙醇、甘油、甘露醇、山梨醇、
二巯丙醇)、酚类药物(苯酚、甲酚)、醚类药 物(盐酸苯海拉明、麻醉乙醚)、醛类药物(水 合氯醛、乌洛托品)的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含 量测定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判断。 • 难点
1.取本品约50mg,加水3ml溶解后,加新制 的10%儿茶酚溶液3ml,摇匀,加硫酸6ml,摇匀, 即显粉红色。
2.取本品1滴,加水2ml使溶解,加醋酸铅试 液数滴,即生成黄色沉淀。
杂质检查
• 甘油中脂肪酸与酯类 的检查
• 甘露醇中草酸盐的检 查
• 山梨醇中还原糖的检 查
甘油中脂肪酸与酯类的检查 ——方法
山梨醇中还原糖的检查 ——方法分析
本法属于杂质检查法中的比较法。是 利用还原糖在一定条件下,与碱性酒石酸 铜试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生成的氧化 亚铜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通过 控制氧化亚铜的重量,即可控制山梨醇中 还原糖的限量。
含量测定
利用醇类药物能被氧化的性质,本类 药物通常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比如甘油、甘露醇、山梨醇等均采用高碘 酸钠或高碘酸钾法,二巯丙醇采用碘量法。 现以甘露醇为例进行说明:
鉴别试验
• 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 应
• 与溴的加成反应 • 红外吸收光谱法
鉴别试验——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 苯酚的鉴别试验: 取本品0.1g,加水10ml溶解后;取溶
液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蓝紫色。 • 甲酚的鉴别试验:
取本品的饱和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 液,即显易消失的蓝紫色。
鉴别试验——与溴的加成反应
• 苯酚的鉴别试验: 取本品0.1g,加水10ml溶解后,取溶
液5ml,加溴试液,即生成瞬间溶解的白色 沉淀,但溴试液过量时,即生成持久的沉 淀。 • 甲酚的鉴别试验:
取本品的饱和水溶液,加溴试液,即 析出淡黄色的絮状沉淀。
鉴别试验——红外吸收光谱法
• 苯酚或甲酚的红外吸 收光谱均应与对照的 图谱一致。
醇类药物中甘露醇、酚类药物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判断。
章节结构
• 醇类药物的分析 • 酚类药物的分析 • 醚类药物的分析 • 醛类药物的分析 • 酮类药物的分析
醇类药物的分析
•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 鉴别试验 • 杂质检查 •结构
典型的药物主要有乙醇、甘油、甘露醇、山 梨醇、二巯基乙醇等,其结构分别为:
醇类化合物遇到氧化剂,如高锰酸钾、 碘或高锰酸钠等氧化剂均能脱氢,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醛或酮。
2.酯的形成反应 醇类化合物可与含氧的无机酸或有机
酸、酰卤、酸酐反应,生成酯的衍生物。
鉴别试验
• 碘仿反应 • 乙酰化反应 • 显色反应
鉴别试验——碘仿反应
• 凡具有或经过反应能产生乙酰基
O
( H3C C )的羰基化合物,都能发 生碘仿反应。
本法属于比较法。即利用脂肪酸与酯 类杂质与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和酯水解 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用盐酸滴定 液(0.1mol/L)滴定,同时将滴定的结果 用空白试验校正。通过控制氢氧化钠滴定 液的消耗量,即可控制甘油中脂肪酸与酯 类杂质的限量。
甘露醇中草酸盐的检查——方法

《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甘露醇的鉴别反应 是这样记叙的:
取本品约0.5g,置试管中,加醋酐3ml,缓 缓滴加吡啶1ml,混匀,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 并时时振摇,放冷,倾入20ml冰水中,用玻璃棒 摩擦容器内壁,至结晶析出,滤过,结晶分别用 水与乙酸乙酯各5ml洗涤,加乙醚—乙酸乙酯(1: 1)约10ml,温热使溶解,放冷,静置待结晶析 出,取结晶在90℃干燥后,依法测定,熔点为 120~125℃。
• 注意事项: ①因为溴易挥发,通常用定量的溴酸钾与过
量的溴化钾配成的水溶液作为滴定液。测定时, 在盛供试品的酸性溶液中溴酸钾与溴化钾发生反 应,生成定量的溴,再与供试品作用。
OH
OH
OH
OH
CH3
苯酚 邻甲酚
CH3
间甲酚
CH3
对甲酚
苯酚:用于杀菌止痒 甲酚:用于消毒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 性质 1.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具有酚羟基的化合物,通常与三氯化 铁提供的三价铁离子形成有色的配位化合 物而显色。 2.与溴的取代反应 在水或碱性溶液中,与溴反应,得到 邻、对位均被取代的卤代酚,并出现白色 沉淀现象。(如溴水过量,生成黄色沉淀)
• 具体操作方法与对照 图谱见《药品红外光 谱图集》
杂质检查
• 酚类药物《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均应 检查不挥发物杂质。
• 苯酚中不挥发物的检查: 取本品5.0g,置水浴上蒸发挥干后,
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超过 2.5mg。
含量测定
酚类药物的含量 测定通常采用溴量法。 即利用加入定量过量 的溴滴定液与酚类药 物发生溴代反应,过 量的溴滴定液用碘化 钾还原,析出的单质 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滴 定液滴定。在此以苯 酚为例进行说明:
取本品10.0g,置400ml烧杯中,加水 35ml使溶解,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50ml, 加盖玻璃皿,加热使在4~6分钟内沸腾2分 钟,立即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用105℃ 恒重的垂熔玻璃坩埚滤过,用热水30ml分 次洗涤容器与沉淀,用热水30ml分次洗涤 沉淀,于105℃干燥至恒重,所得氧化亚铜 重量不得过67mg。
OH
OH
Br
+ 3Br2
Br
+3HBr
Br
B 2 r2 I 2 B rI2 I2 2 N 2 S 4 a O 6 N 2 S 4 a O 6 2 NaI
含量测定——方法分析
• 含量计算 苯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系剩余滴定法,
故采用下式计算:
苯% 酚 ( V 空 V 供 ) TF10 % 0 S
含量测定——方法分析
含量测定——方法分析
• 含量计算 甘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系剩余滴定法,
故应采用下式计算:。
甘露 % ( V 醇 空 V 供 ) TF10 % 0 S
酚类药物的分析
•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 质
• 鉴别试验 • 杂质检查 • 含量测定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 结构
酚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消毒防腐,典型 的药物有苯酚、甲酚各异构体的混合物(邻甲酚、 间甲酚、对甲酚),其结构分别为:
H 3 C C2HO H
乙醇
甘油
H2C
OH
H2C OH H2C O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