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图文稿

合集下载

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固体热膨胀的规律,探究不同材料的膨胀性能。

二、实验原理α=ΔL/(L0×ΔT)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实验仪器:线膨胀测定装置、温度计、恒温槽、电磁铁等。

2.实验材料:不同材质的试样。

四、实验步骤1.将不同材料的试样固定在线膨胀测定装置上。

2.将线膨胀测定装置放入恒温槽中,并将温度调至初始温度。

3.记录下试样的初始长度L0。

4.开始测量后,通过电磁铁控制试样的温度变化。

5.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试样的长度变化ΔL,并记录下温度变化ΔT。

6.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试样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线膨胀量连续三次测量结果相近为止。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1.按照实验步骤记录得到的数据,计算出每组试样的线膨胀系数α。

2.绘制试样温度变化与线膨胀量变化的曲线图。

3.比较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大小,分析不同材料的膨胀性能。

六、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并绘制了温度变化与线膨胀量变化的曲线图。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范围内,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有所差异。

这表明了不同材料在受热膨胀时的表现不同。

根据实验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材料的热膨胀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设计与制造。

例如,在工程领域中,考虑到热膨胀可能引起的变形问题,我们可以选择线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因热膨胀引起的结构变形。

七、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中,我了解到了不同材料在受热膨胀时的表现不同,这对于材料选择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操作的细致性要求,只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才能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固体线膨胀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及温度的PID调节实验报告及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11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及温度的PID调节实验报告及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11

大学物理实验11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及温度的PID调节
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金属线膨胀实验仪、ZKY-PID温控实验仪、千分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金属的线膨胀系数和学习PID调节的原理。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图)
三、实验设备、仪器、用具及其规范
四、实验(测定)方法
五、实验记录、数据处理
六、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有:
(1)测量仪器不精密导致的误差;
(2)温度影响,不同材料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3)温度计的热惯性,升温时实际温度高于读数温度;(4)测量人员读数时有误差。

固体的热膨胀实验报告

固体的热膨胀实验报告

固体的热膨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的热膨胀现象,研究固体膨胀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与试剂:1. 烧杯2. 固体样品(如金属棒、塑料棒等)3. 温度计4. 钳子5. 火柴或打火机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烧杯放在平整的工作台上,确保它稳定且不易被推倒。

b. 选择固体样品,并确保其质量均匀、无明显的损坏或缺陷。

c. 温度计的刻度应清晰可见,并且能够测量出合适的温度范围。

d. 确保实验室安全,注意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的安全操作。

2. 实验操作:步骤一:测量固体样品的初始长度a. 使用钳子将固体样品固定在烧杯的底部,确保它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滑动或移位。

b. 使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c. 使用尺子或标尺测量固体样品的初始长度,并记录下来。

步骤二:进行加热a. 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固体样品的一端。

b. 观察固体样品的变化,包括颜色、形状等。

c. 当固体样品热胀时,使用尺子或标尺测量其膨胀后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步骤三:测量固体样品的冷却过程a. 将加热后的固体样品放置在室温下,并使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b. 定期测量固体样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步骤四: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a. 将温度和固体样品长度的测量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形。

b. 分析温度变化和固体样品长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你的观察和结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数据(数据仅做示例):初始温度:25°C初始长度:10cm温度(°C)长度(cm)30 10.540 10.850 11.160 11.4根据实验结果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样品的长度逐渐增加。

这说明固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即固体的热膨胀现象。

而当固体样品冷却后,长度也会随之减小。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固体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研究了固体的热膨胀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样品会膨胀;同样地,当固体样品冷却时,长度会减小。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分析报告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分析报告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分析报告实验目的:测量固体的热膨胀系数。

实验原理:固体的热膨胀系数是指单位温度变化时单位长度的线膨胀量。

根据热膨胀原理,当固体受热时,其温度会升高,分子间的热运动增加,导致固体的体积扩大;反之,固体受冷时,温度降低,分子间的热运动减小,导致固体的体积减小。

实验中通过测量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可以确定固体的热膨胀系数。

实验仪器和药品:1.固体样品(例如:金属棒)2.刻度尺3.温度计4.温水槽实验步骤:1.准备固体样品,选取一个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样品,例如金属棒。

2.在固体样品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刻度尺,确保刻度尺能够垂直于样品,并能够准确读数。

3.准备一个温水槽,将温水槽中的温度调整到较低温度,并记录下该温度。

4.将固体样品的一端放入温水槽中,让其与温水接触,使其温度逐渐上升。

5.当固体样品的温度稳定在一个值时,记录下该温度和此时固体样品两端刻度尺上的刻度值。

6.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至固体样品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同时记录下所有温度和相应的刻度值。

7.将温水槽中的温度调整到较低温度,实验完成。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表格中包括温度和相应的刻度值。

2.对每个温度和刻度值计算相应的长度值。

3.根据固体样品的初始长度和相应温度下的长度值,计算出固体样品在每个温度条件下的线膨胀量。

4.绘制出温度和线膨胀量之间的折线图。

5.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固体的热膨胀系数。

6.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不同温度下固体的热膨胀系数的大小差异,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意外发生。

2.在记录刻度值时要保持准确性,尽量避免因误差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3.在测量固体样品长度时要保持样品处于稳定不受外力影响的状态。

4.温度的控制要稳定,确保固体样品温度的准确性。

5. 在计算热膨胀系数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通常使用℃和mm。

固体线胀系数实验报告

固体线胀系数实验报告

固体线胀系数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固体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线胀量,计算得到固体线胀系数,以便研究该材料的热膨胀性质。

2. 实验原理固体的热膨胀是指固体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或长度的增加。

线胀系数(α)是指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固体材料单位长度的变化量。

线胀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α= (ΔL / L0) / ΔT其中,α为线胀系数,ΔL为长度变化量,L0为原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量。

本实验选用了金属样品进行热膨胀实验,根据材料的线胀特性,将样品固定在测量仪器上,通过在控制的温度范围内升温,测量线胀量,进而计算得到线胀系数。

3. 实验器材- 热膨胀测量仪:用于固定和测量样品的长度变化量,同时提供恒定的温度环境。

- 金属样品:选用具有热膨胀性质的固体材料作为实验样品,如铝、铜等。

4. 实验步骤1. 将金属样品固定在热膨胀测量仪上,确保样品稳固不动。

2. 设置热膨胀测量仪的温度范围,并将温度调节到初始温度。

3. 开始记录温度和样品长度数据。

4. 将热膨胀测量仪的温度逐步升高,每隔一定温度间隔记录一次样品长度。

5. 当达到最终温度后,停止温度升高,继续记录样品长度。

6.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得到线胀系数。

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温度和样品长度的曲线图。

根据曲线的斜率即可计算得到线胀系数。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样品在温度升高时,其长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计算得到的线胀系数可以反映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性质。

6.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温度测量误差和长度测量误差。

温度测量误差可能来自于温度传感器的精度限制,长度测量误差可能来自于仪器的粗糙度。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来增加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在实验操作中要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7.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测量得到金属样品的线胀系数,从而为研究该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性质提供了参考数据。

热膨胀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热膨胀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热膨胀系数测定实验报告热膨胀系数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热膨胀系数是描述物体在温度变化下体积变化程度的物理量,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探究不同材料的热膨胀性质,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目的:1. 了解热膨胀系数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测量热膨胀系数的方法和步骤;3. 比较不同材料的热膨胀性质。

实验器材:1. 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2. 不同材料的试样:如铝、铜、钢等。

实验步骤:1. 将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调整到合适的工作状态;2. 将待测试样固定在测量装置上,保证试样的稳定性;3. 调整测量装置的温度控制系统,使其能够按照一定的温度变化范围进行测量;4. 记录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并计算出热膨胀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数据,可以计算得到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材料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2. 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般较大,而非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小;3. 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热膨胀系数一般呈现递增趋势。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试样的制备和固定等因素,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提高测量的精度;2. 重复测量,取平均值,减小随机误差;3. 注意试样的制备和固定,保证试样的稳定性。

实验应用:热膨胀系数的测定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考虑材料的热膨胀性质,以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和破坏。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和变形。

在材料研究中,热膨胀系数的测定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材料的热力学性质,为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般较大,而非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小。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量一种材料的固体线膨胀系数。

实验原理:当材料受到温度变化时,其热膨胀系数表示材料在单位温度变化时,长度或体积变化的百分比。

热膨胀是物理性质。

它描述了随温度升高而对应体积变化的比例,其中热膨胀系数就是衡量变化的指标。

实验中,通过改变材料的温度,测量温度和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材料的固体线膨胀系数。

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装置包括:精密钢丝、温度测量仪、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
1. 用电子天平称量一根精密钢丝的质量,记录其质量m。

2. 把精密钢丝放入一个恒温箱中,控制温度T。

3. 在恒温箱中保持温度T恒定,并不断观察精密钢丝的长度L,并定时记录。

4. 将所记录的温度和长度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固体线膨胀系数α。

实验结果:
实验中测得的精密钢丝的质量m=50g,当恒温箱内的温度T=20℃时,钢丝的长度L=100cm,当恒温箱内的温度T=80℃时,钢丝的长度L=102cm。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精密钢丝的固体线膨胀系数α=0.02/℃。

实验结论: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精密钢丝的固体线膨胀系数为0.02/℃,表明精密钢丝具有较强的热膨胀性能。

实验总结: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材料的温度,测量温度和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材料的固体线膨胀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精密钢丝的固体线膨胀系数较低,说明精密钢丝具有较强的热膨胀性能。

实验报告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测定

实验报告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测定

实验报告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测定实验报告: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测定一、引言热膨胀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也是物体热力学性质的一项基本参数。

测定物质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热胀冷缩过程中的特性,对于材料工程、热工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计算出其热膨胀系数。

二、实验原理1.线膨胀测量原理根据物体的长度变化计算出其热膨胀系数,可以采用线膨胀测量原理。

线膨胀实验主要通过测量物体在线膨胀过程中长度变化的方法,来计算热膨胀系数。

一般方法是以一个固定长度的参照物体作为基准,将待测物体与参照物体连接,并受热后观察其长度变化。

2.测量装置与仪器本实验采用了线膨胀测量装置和相应的仪器。

测量装置由悬挂支架、固定头、游标卡尺等组成,用于固定和测量测量样品的长度变化。

仪器为恒温水槽,用于控制待测物体的温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清洗实验装置和仪器,确保其干净无杂质。

接下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待测物体,并测量其初始长度。

将待测物体与参照物体连接,保持两物体之间的联系。

2.恒温准备将恒温水槽加热至一定温度,待温度稳定后开始实验。

确保待测物体完全浸泡在水中,且水温与恒温水槽温度一致。

3.测量数据通过游标卡尺等仪器,记录待测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数据。

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测量数据,直至温度恢复到初始状态。

4.处理数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待测物体的热膨胀系数。

根据线膨胀原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热膨胀系数= (ΔL / L0) / ΔT其中,ΔL为长度变化,L0为初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

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待测物体的热膨胀系数。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以不同物质为样本,进行实验测定,得到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各个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测量仪器精度等因素的限制,可能产生一定的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测定金属棒的线胀系数,并学习一种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

二、仪器及用具
热膨胀系数测定仪(尺读望远镜、米尺、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仪、铜棒、光杠杆、温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
1.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线膨胀是材料在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上的伸长。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固体受热后,其长度都会增加,设物体原长为L ,由初温t1加热至末温t2,物体伸长了 △L,则有
()12t t L L -=∆α (1) (2) 此式表明,物体受热后其伸长量与温度的增加量成正比,和原长也成正比。

比例系数称为固体的线胀系数。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体胀系数为其线胀系数的3倍。

2.线胀系数的测量
在式(1)中△L 是个极小的量,这样微小的长度变化,普通米尺、游标卡尺的精度是不够的,可采用千分尺、读数显微镜、光杠杆放大法、光学干涉法等。

考虑到测量方便和测量精度,我们采用光杠杆法测量。

光杠杆系统是由平面镜及底座,望远镜和米尺组成的。

光杠杆放大原理如下图所示:
当金属杆伸长△L 时,从望远镜中叉丝所对标尺刻度前后为b1、b2,这时()12t t L L
-∆=
α
有:
带入(2)式得固体线膨胀系数为: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
1.单击登陆进入实验大厅
2.选择热力学试验单击
3.双击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进入实验界面
4.在实验界面单击右键选择“开始实验”
5.调节平面镜至竖直状态
6.进行望远镜调节,调节方位、聚焦、目镜是的标尺刻线清晰,调节
中丝读数为0.0mm,并打开望远镜视野
7.单击铜棒测量长度,单击温度计显示铜棒温度,打开电源加热,记
录每升高10度时标尺读数直至温度升高到90度止
8.单击卷尺,分别测量l、D,
9.以t为横轴,b为纵轴作b-t关系曲线,求直线斜率。

10.代入公式计算线膨胀系数值。

由图得k=0.3724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六、思考题
1.对于一种材料来说,线胀系数是否一定是一个常数为什么
答:不是。

因为同一材料在不同的温度区域,其线性系数是不同的,有实验结果的事实可证明。

2.你还能想出一种测微小长度的方法,从而测出线胀系数吗?
答:目前想不到更好地方法。

3. 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仪器的精准度,操作过程中的不可避免性的失误,温度变化的控制,铜棒受热不均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