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热处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实验名称:热处理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a)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工艺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b)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方法,硬度的测量方法。

c)探讨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T8钢、T12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d)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相关知识,体会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

三.实验内容a)根据实验材料及性能要求选择热处理方法及热处理工艺规范。

b)对所给材料,根据a)进行热处理操作。

c)用砂纸磨去两端面氧化皮,测定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炉冷试样测HRB,其余试样测HRC)d)将热处理后试样制成金相试样。

e)观察金相试样的显微组织。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金相显微镜、箱式电炉、淬火水槽、钳子、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金相试样若干(45钢、T8钢、T12钢等)、砂轮机、抛光机、金相砂纸、研磨机、腐蚀剂、酒精等五.实验方案及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各组同学根据实验指导书及相关知识确定所用材料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制定热处理工艺参数并说明理由。

)六.小组分工(整个实验过程由实验小组所有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但每个实验内容必须有专人负责。

)七.实验记录实验材料试样编号热处理工艺参数硬度值HRC或HB金相显微组织加热温度(℃)保温时间(min)冷却方法回火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八.实验结果分析a)分析淬火温度、淬火介质及回火温度对实验材料性能(硬度)的影响,画出它们同硬度的关系的示意曲线,并根据铁碳相图、C曲线(或CCT曲线)和回火时的转变阐明硬度变化的原因。

B)分析所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说明它们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

九.实验心得。

热处理实习报告

热处理实习报告

热处理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热处理厂。

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

实习内容:在XXX热处理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参与热处理工艺流程的操作和管理。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首先进行了相关设备的熟悉和操作培训,包括炉子、淬火槽等热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随后,我跟随老师学习了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包括退火、淬火、正火等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参与了一些具体的热处理工艺操作,包括对钢材进行退火处理、对零件进行淬火处理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理解了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还参与了热处理工艺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对热处理工艺进行监控和调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热处理工艺的质量检测和评估,以及如何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和改进。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热处理实习,我不仅对热处理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

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热处理工艺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和同事们相互协助,共同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友谊和经验。

总结:这次热处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我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感谢XXX热处理厂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珍惜并铭记在心。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方法;2、了解45钢、40Cr在室温下的组织结构;3、了解合金钢经热处理工艺后硬度的测量方法并理解;4、分析并掌握不同成分合金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硬度不同的原因。

二、实验设备:加热炉、抛光机、硬度测量仪、金相显微镜三、实验内容:1、将若干45钢、40Cr放在加热炉中,设定加热温度860℃,进行加热;2、对加热到设定温度的试样做不同的冷却处理(油冷、水冷、空冷);3、将一部分油冷和水冷的试样放到不同温度(200℃、400℃、600℃)加热炉中做回火处理,有些试样不进行回火;4、将经过正火和淬火未回火的试样打磨、抛光,观察金相组织;对经过淬火和不同温度下回火的试样只进行打磨;5、对所有试样测量硬度;6、处理测量数据,比较分析不同成分合金钢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硬度不同的原因。

四、数据处理:材料淬火工艺回火工艺硬度HRC(三点)45钢860℃×20min 油冷未回火24 26.4 26.5 空冷未回火19 15.5 16860℃×20min 水冷未回火55 62 65200℃×60min 42.5 40.6 49.2400℃×60min 34 36 35600℃×60min 17.5 15.5 18.540Cr 860℃×20min 油冷未回火52 53 56空冷未回火21 21.7 23 860℃×20min 水冷未回火56 57 60200℃×60min 48.8 49.9 50.5400℃×60min 43.5 44.5 45600℃×60min 22.5 21.5 20.5五、现象分析:1、45钢在860℃加热条件下进行冷却,均未回火时测得的硬度值,水冷硬度最高,油冷次之,空冷硬度最小。

空冷时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索氏体,塑性韧性好,而硬度强度低;油冷时,过冷奥氏体先有一部分转变为托氏体,剩余的奥氏体在冷却到Ms以下后转变为马氏体,得到的室温组织为马氏体+托氏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硬度较高;水冷时,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过冷奥氏体将在Ms以下直接转变为马氏体,其室温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强度硬度均较高。

热处理实验报告[5篇范文]

热处理实验报告[5篇范文]

热处理实验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热处理实验报告篇一:钢得热处理实验报告钢得热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得 1、了解热处理对材料性能得影响2、了解在相同得热处理状态下材料成分对材料性能得影响3、了解用显微镜观察金相得制样过程二、仪器材料箱式电炉(sx2—4-10、sx—4-10)、硬度测试仪(hr—150a)、30 钢、t10 钢、砂轮(砂纸)三、实验过程1)、金相得制备将一小块金属材料用金相砂纸磨光后进行抛光,去除金相磨面由细磨所留下得细微磨痕及表面变形层,使磨面成为无划痕得光滑镜面,然后用侵蚀剂进行腐蚀,以使组织被显示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块金相样品。

2)、钢得热处理淬火与正火钢得淬火:淬火就就是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得冷却介质中(v 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钢经淬火后得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得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 钢在770℃左右,30 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15 分钟;然后迅速在水中冷却,并不断搅拌.将淬火后得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 1 中。

钢得正火: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以上,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得空气中冷却得热处理工艺。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

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 钢在770℃左右,30 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 15 分钟,后在空气中缓慢冷却。

将正火后得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 2 中。

四、结果及讨论1、为什么淬火处理后得硬度值比正火处理后得高?答:因为淬火冷却速度比正火冷却速度快,由过冷奥氏体得连续冷却转变图像可知淬火后得到得就是马氏体组织,而正火后得到得组织主要就是珠光体.马氏体比珠光体晶粒度细晶界面多,使得晶体得位错滑移阻力增大,从而硬度提高。

热处理实习报告

热处理实习报告

热处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XX热处理厂。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热处理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热处理工艺流程、掌握热处理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习内容。

1.了解热处理工艺流程,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了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等不同的热处理方法,以及各种金属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2.热处理设备的操作方法,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开始接触热处理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习了炉温控制、冷却速度控制等技术要点,
掌握了炉内温度、气氛、时间等参数的调节方法。

3.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开始参与实际的
热处理操作,包括将工件放入炉内、控制炉温、观察工件的变化等,通过实际操作,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热处理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热
处理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学
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与同事们一起协作完成了一些热处理任务,
增强了自己的团队意识。

四、实习总结。

这次热处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还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会将这次实习中
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为
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热处理厂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
指导和帮助,让我度过了一次难忘的实习经历。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心得(3篇)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学校度过了愉快的实验学习时光。

在这段时间里,我参加了各种工程材料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对工程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工程材料实验的心得体会。

一、实验目的工程材料实验旨在帮助我们掌握工程材料的性质、应用及加工工艺,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同时,熟悉实验器材和仪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老师沟通,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我们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改进措施。

通过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了解材料性能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实验的基础,而实验则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补充。

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2. 观察与思考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思考原因。

这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 团队合作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4. 安全意识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这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保障。

5. 创新意识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探索新的材料性能。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四、实验总结通过参加工程材料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工程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实验使我掌握了工程材料的性质、应用及加工工艺,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热处理实验报告

热处理实验报告

热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热处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分析,深入理解热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掌握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一)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用的材料为 45 号钢,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 042% 050%、Si 017% 037%、Mn 050% 080%、Cr ≤ 025%、Ni ≤ 030%、Cu ≤ 025%。

实验前将材料加工成尺寸为 20mm×20mm×10mm 的试样若干。

(二)实验设备1、箱式电阻炉:用于加热试样,型号为_____,最高工作温度为1000℃。

2、硬度计:用于测量试样的硬度,型号为_____,可测量洛氏硬度(HRC)、布氏硬度(HBW)等。

3、金相显微镜:用于观察试样的金相组织,型号为_____,放大倍数为 100× 500×。

4、砂轮机、抛光机:用于试样的预处理。

5、热电偶:用于测量炉内温度。

6、冷却水槽:用于试样的淬火冷却。

三、实验原理(一)热处理的定义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方法。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提高其使用价值。

(二)热处理的基本过程1、加热:将试样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发生相变或组织转变。

2、保温:在加热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相变或组织转变充分进行。

3、冷却:以不同的速度冷却,获得不同的组织和性能。

(三)常见的热处理工艺1、退火:将试样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残余应力等。

2、正火:将试样加热到 Ac3 或 Accm 以上 30℃ 50℃,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较细的珠光体组织,提高硬度和强度。

3、淬火:将试样加热到 Ac3 或 Ac1 以上 30℃ 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通常为水淬或油淬),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强度。

热处理实习报告

热处理实习报告

热处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

实习地点,某某热处理厂。

实习内容:
在本次热处理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热处理工艺的学习和实践
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入了解了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技术要点。

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热处理的基
本知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随后,我跟随老师和工程师进行了实际操作,学习了热处理设备的使用方
法和操作技巧。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控制加热温度、保持时间
和冷却速度等关键参数,确保金属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获得理想的
组织结构和性能。

通过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热处理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掌握了
实际操作的技能和经验。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热处理工艺的优
化和改进工作,通过分析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了一些改
进方案,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热处理实习,我对热处理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
仅掌握了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还学会了实际操作和问题
解决的能力。

在实习中,我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
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实习期间给予我
的指导和帮助,我会珍惜实习经历,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热
处理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车辆工程10-1 班
实验者:
陈秀全学号:10047101冯云乾学号:10047103高万强学号:10047105
一实验目的
1区别和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
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 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 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 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 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 20#、中碳钢45#、高碳钢 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 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 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6、
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 分析碳钢成分一组织一性能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
(1) 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 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3)测试硬度。

9、进行热处理。

10、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五实验报告:
、总结出碳钢成分一组织一性能一应用之间的关系
图1工业纯铁图2工业纯铁图3亚共析钢
图6过共析钢图5共析钢调质处理
图8共晶白口铸铁
图7 亚共晶白口铸铁
图10 20#正火(加热到860C +空冷)图9过共晶白口铸铁
图11 45#调质处理图12 T10正火处理
20#钢:碳质量分数为0.20% (万分之二十)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含碳量为0.20% (万分之二十)为亚共析钢,加热到860C后,达到AC3线以上,铁素体转化为奥氏体,再经过空冷后,20#钢的过冷A在高温是将有一部分转化为铁素体。

而且此过程属于过冷A的高温转变,有索氏体产生。

在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

硬度较高。

20#钢冷冲压性与焊接性能良好,可用作冲压件及焊接件,经过热处理(如渗碳)也可以制造轴,销等零件。

热处理方式:加热至880C,保温30分钟左右后,正火处理。

得到的显微组织:P (珠光体)+F (铁素体)。

其中图中层片状的是P (S)珠光体;白色块状的是F (铁素体)。

正火后,组织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提高了钢的强度,硬度与韧性。

正火提高其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实验分析与讨论:由上图可知,(1)P (珠光体,为黑色块状)较明显的可以看出;而F (铁素体,为白色块状)显得有点黑,呈灰色。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抛光后的过度腐蚀或使用稀硝酸腐蚀不均匀导致,晶面受损,致使不能观
察到易损的珠光体组织,并且亮度有点暗,不十分清晰;手工磨制不够精细,还有可能是由于加热温度不够所致;(2)画面不清晰,原因是没有将被观察物体放平。

实验者:高万强
45#钢:是含碳质量分数为0.45% (万分之四十五)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在热处理前的显微组织是珠光体和铁素体,其硬度为HRC7.5;经过热处
理后,显微组织转变为回火索氏体,其硬度为HRC27。

由于45#钢经调质处理后得到的是回火索氏体,其渗碳体为粒状,硬度也相应提高,使它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即强度、塑性和韧性都比较好,它广泛适用于各种重要的机器结构件,特别是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如:齿轮、轴类、套筒等零件。

热处理方式:先淬火使其加热到880C,保温25min后,再进行高温回火, 使温度为600E左右,保温25min。

图像分析与讨论:
整体图象比较暗,可能是由于光源亮度不够所造成;结构区分不十分明显,可能是由于热处理时未达到淬透要求致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不彻底所造成;图象有
很多沟壑,说明在磨制时有力过猛,最后没能将沟壑磨平,在磨制是不是十分的成功。

实验者:冯云乾
六实验分析:
T10:碳质量分数为1.00% (千分之十)的优质碳素工具钢,硬度高,韧性适中。

热处理方
式:淬火+低温回火
热处理后组织为:黑色的粗针状马氏体+白亮的残余奥氏体+ Fe3C 粒。

硬 度为
54HRC
性能:低温回火降低了淬火应力,提高了工件的韧性,减少钢的脆性并 保 持钢的
高硬度,可制造钻、刨刀、丝锥、手锯条等刃具及冷作模具等
图像分析:整体图像较暗,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照相时光亮不足所 造成;抛光后的过度腐蚀或使用稀硝酸腐蚀不均匀导致,试样表面有太多沟壑, 可能是在磨制的各个阶段没有磨好磨平, 还有就是抛光时间太短,使得材料没有 磨出像镜面那么光滑那么平。

实验者:陈秀全
样品
显微组织
性能(硬度)
20# :白色颗粒为铁素体,黑色块状为珠光体(F+P) 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 45#
灰黑色区为细片状及粗片状珠光体,沿晶界析 出白色条状铁素体。

(F+P)
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 综合机械性能
1 •三种材料在退火状态下显微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异同; 2•每种材料在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异同;
由上表可以看出,20号钢在正火后的组织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正火后得 到的是更细化的晶粒,从而提高了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45
号钢在经过淬火和高温回火调质,其显微组织由以前的( P+F ),变成了 回火索氏体,其综合机械性能最好,即强度、塑性和韧性都比较好。

T10钢在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组织由以前的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变为回火 马氏体、残余奥
氏体和二次渗碳体。

低温回火后,淬火应力降低,工件韧性提高, 淬火后的硬度和耐磨性高。

3 .总结出碳钢成分一组织一性能一应用之间的关系。

20号钢(含碳量0.17%—0.23%)是亚共析钢,在完全退火状态下得到的组 织是F+P o 45号钢(含碳量0.42%—0.50%)也是亚共析钢,在同样的状态下得到的组 织是和20号的一样(F+P ),碳量的增加,钢的性能也在提升,所以 45号钢的 性能(硬度)高于20号钢。

T10钢:(含碳量0.42%— 0.50%)是过共析钢。

退火后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 渗碳体,其
性能(硬度)较退火前有所降低,但是其塑性和韧性均有提高。

它的 性能(硬度)还是高于亚共析钢(20、45)的。

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可知:随着碳钢含碳量的增加,其组织的变化过程 为:铁素体+珠光体(亚共析钢)-珠光体十二次渗碳体(过共析钢)。

硬度增 大,塑性降低。

对于强度,亚共析钢的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过共析钢的 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大而减小。

低碳钢可用来制造桥梁,机械,建筑物的构件。

高 碳钢可用来制造量具,刀具等。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使我们学会鉴定材料牌号的方法,巩固了根据材料成份,掌握了热处理工艺方法,学会了是用硬度计测量材料性能的方法,了解了通过制备金相试样,观察金相组织,判定材料判定和热处理工艺选择的正确性。

进一步明确了材料成分、金相组织、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材料让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使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了,并激发着我们对《工程材料》这门课的兴趣与爱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