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指引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必读六、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使用与维护管理1、职业病防护设施包含有哪些?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作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发生职业危害的一切技术措施。
包括:a. 防尘、b. 防毒、c. 防噪声、振动、d. 防暑降温、防寒、防潮、e. 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f. 防电离辐射、g. 防生物危害、h. 人机工效学。
一般常见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有:2、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经费应列入哪方面预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都包含哪些内容?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阶段,企业应委托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专篇应包括的内容有:(1)概述(任务来源及目的、编制依据、设计任务及设计范围等);(2)项目概况(基本情况、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3)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预测;(4)防护设施设计及控制性能和预期效果;(5)预评价报告对策、建议的落实情况;(6)防护设施投资概算;(7)附件和附图。
4、职业病防护设施临时停用,拆修,需要报告哪些部门?根据《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第十条,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
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
经工艺改革已消除了职业病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护设施的,应当经所在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并在职业病防治档案中做好记录。
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技术档案,包括哪些内容?企业应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技术方案、技术图纸、技术参数等);(2)防护设施的检测、评价、验收材料和文件;(3)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4)设计、购置安装、运行维护、检维修、拆除报废等系列环节记录等。
GBZT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精心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25-2010)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日期:?2010-01-22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3608高处作业分级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44.1—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4.1.14.1.24.1.2.1法定代表人是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最高责任人,全面负责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4.1.2.2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可在最高决策层任命一名或几名人员作为分管职业卫生工作的负责人,其职责是:—建立、实施、定期评审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绩效;—组织并推动全体劳动者参加职业卫生管理活动。
4.1.2.3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由:法定代表人、管理者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职4.1.34.1.4用人单位应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用人单位应明确工会、人事及劳动工资、企业管理、财务、生产调度、工程技术、职业卫生管理等相关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4.1.5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用人单位应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
用人单位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配备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职工人数少于三百人的用人单位至少应配备一名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精选)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精选)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精选)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病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用人单位有义务制定和实施职业病防治措施。
本指南将以常见的几种职业病为例,为用人单位提供有关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二、职业病防治指南2.1 职业性视力损害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工作环境要求的光线,并保障良好的照明设施。
- 工作场所必须安装合适的防护屏障,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 对从事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并提供眼保健操等视力保护的培训。
2.2 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害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开展噪声检测,确保工作环境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 采取技术和工程措施控制噪声,如合理布局、声屏障等。
- 为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如耳塞、耳罩等。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3 职业性尘肺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定期清理和更换工作环境中的粉尘,确保空气质量。
- 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口罩、防尘服等。
- 对从事尘肺危险工作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上岗培训,并定期进行体检。
- 加强劳动卫生知识宣传,让劳动者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4 职业性化学中毒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建立明确的标志和警示语。
- 配备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护目镜等。
-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管理,确保安全使用和防止泄漏事故。
- 对从事与危险化学品接触的劳动者进行岗位培训,并定期进行体检。
2.5 职业性骨关节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长时间单调重复动作,减少关节负荷。
- 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工作工具和设备,减轻劳动者的身体负担。
- 加强劳动者身体素质的培养,推广预防骨关节病的锻炼方法。
三、总结与建议本指南提供了几种常见职业病的防治指导,但并不能穷尽所有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用人单位应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方案。
GBZ_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日期:2010-01-22实施日期:2010-08-01提出单位: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2023年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2023年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2023年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职业病是长期从事某种工作所产生的疾病,由于职业病的特殊性质,它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是被公众普遍关注的。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用人单位必须严格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监测与管理,务必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本文将在此为2023年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提供一些对应措施。
1、必须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层级管理制度1.1 员工职位和工种分类用人单位必须根据员工职位和工种分类,制定具体的职业病控制计划。
例如地下矿工、射线防护员、钢铁工人、化学工人等,他们各自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不同,从而导致出现的职业病也不同。
1.2 职业病防护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职业病也随之出现,如电磁辐射、化学毒物、噪声等。
因此,对于工作环境特别复杂的现代化行业,建立职业病防护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必须对这些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和维护进行全程跟进。
1.3 健康检查和诊断用人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职业病筛查项目和操作规范,以便在员工有不适症状时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诊断。
这样能够大大降低职业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2、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管理2.1 全面排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必须全面排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有害物质、辐射、噪声、粉尘、高温等因素,对于已有的职业危害因素,建立详细的清单。
同时根据危害程度不同,对员工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
2.2 建立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在排查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后,用人单位也必须共同确定相应的职业病监测方案,以便在一旦员工受到危害时,能够及时进行干预。
通过职业病监测,用人单位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对初步筛查出的员工可能患职业病的情况,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减少职业病所造成的损失。
2.3 职业卫生知识宣传通过开展职业卫生知识的教育普及活动,让员工了解职业病的基本常识、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帮助员工树立职业健康意识和正确的保健行为,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GBZ-T225-2011年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发布日期:2010-01-22提出单位: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1、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组织机构和职责。
3、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与控制,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
4、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做好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和职业病病例报告工作。
5、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6、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档案,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的档案管理。
7、加强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建设,开发和应用职业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8、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引进和推广现代职业病防治技术,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9、加强职业病防治科研和人才培养,加强职业病防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养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
10、加强职业病防治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职业病防治合作,提高我国职业病防治水平。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离退休人员定期健康监护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应急救援设施完好 • 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卫生培训
•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管理者代表、管 理人员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卫 生培训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 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 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
评价并提出整改措施 •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 检测、评价结果定期向所在地职业卫生行政管理
部门报告
履行告知
• 在醒目位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 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 —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
—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 —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 —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设置岗位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
制度; —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前期预防
• 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
设施设计和审查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验收
材料和设备管理
• 应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 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 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源储存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 核设施、辐照装蓝、放射治疗、工业探伤等使用 强辐射源的工作场所设置安全连锁和超剂量报警 装置
• 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警示 标识的设置
• 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车间淋浴间
• 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更衣室
• 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
• 不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架止使用的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 企业使用的主导原材料供应商应符合《职业病防 治法》要求
• 对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和材科不隐瞒其危害 •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应有中文说明书
• 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和中文警示说明
• 使用、生产、经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应有 中文说明书
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 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齐全 • 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 • 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台账 • 制定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计划并组织实施 • 按标准配备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职
业病防护用品
• 建立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制度 • 及时维护并定期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 • 及时维护并定期检测应急救援设施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 225-2010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健
防治原则
•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
流动劳动者。
通用要求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材料的,应有中文 说明书
• 不应将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嫁给不具备 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 不得接受不具备防护条件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 有毒物品的包装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工作场所管理
•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 卫生标准
• 生产布局合理 • 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 •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
置报警装置 •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
置现场急救用品
•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 置冲洗设备
•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 置应急撤离通道
•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 配置必要的泄险区
其后果 • 签订的劳动合同应载明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 在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 • 在醒目位置公布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
施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结果告知 •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 • 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告知
• 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进行工伤、工伤申报 和工伤保险待遇告知
• 建立符合要求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
• 如实、无偿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 件
• 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 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 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 不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其本 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 禁止使用童工
• 给予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适 当岗位津贴
• 及时维护并定期检测职业病个人职业病防 护用品
职业健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护
• 按规定组织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 按规定组织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 按规定组织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 禁止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
的作业 • 调离并妥善安置有职业健康损害的劳动者
• 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得解除或者终止 劳动合同
群众监督
• 工会组织职业卫生职责 • 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 • 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 •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 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档案
• 企业法定代表人承诺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规、政策 、标准的承诺文件
• 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目录 ,有关文本及适应性分析报告
• 对上岗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 定期对在岗期间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
训
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
• 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职业病病人 • 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疑似职业病病人 • 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 积极安排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和鉴定 • 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的职业病诊断 • 安排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定期检查和康复 • 调离和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 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