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七岁作诗的故事

合集下载

【名人故事】骆宾王七岁作诗

【名人故事】骆宾王七岁作诗

【名人故事】骆宾王七岁作诗骆宾王,字玄成,唐代文学家。

他生于庆历二年(1042年),世居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出身世家,其祖父和堂兄弟都曾任相国,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骆宾王小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只有7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作诗了。

那一年,他正好患上了一场重病,躺在床上无法下床。

这个时候,他的祖母走了进来,见他正在床上无精打采的样子,就问他:“孩子,你病得这么严重,有没有想要的东西?奶奶可以帮你实现一个愿望。

”骆宾王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奶奶,我想写一首诗。

”听完骆宾王的请求,祖母有些惊讶。

虽然骆宾王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他才七岁,能够写一首完整的诗歌吗?不过,祖母还是点了点头,说:“好吧,孩子,奶奶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你可以想一下,写一首什么样的诗呢?”充满激动的骆宾王闭上了眼睛,思考良久后,他又睁开了眼睛。

他郑重地说:“奶奶,我想写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

我喜欢春天的阳光、夏天的雨水、秋天的枫叶,还有冬天的雪花。

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我想把它们写在诗里。

”祖母听后,点点头,笑着说:“孩子,你的诗一定会很美丽。

你可以开始写了。

”于是,骆宾王拿起了笔,开始写起了他的第一首诗。

他描绘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场景,夏天里农田里丰收的景象,秋天里金黄的枫叶慢慢飘落,还有冬天里银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还表达了骆宾王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写完诗后,骆宾王递给了祖母。

祖母接过诗,仔细地阅读了一遍,不禁流下了眼泪。

她感叹道:“孩子,你的诗写得真好啊!你的思维是如此敏捷,你的表达是如此准确。

你这七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才华,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自那以后,骆宾王的诗才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在唐代文坛上,他的作品广为流传,被誉为“少年诗神”。

他的诗歌以形象生动、语言简练而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骆宾王《咏鹅》的故事

骆宾王《咏鹅》的故事

骆宾王“咏鹅”的故事
标签:杂谈
骆宾王写这首诗那天,正是他七岁的生日。

当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也给骆宾王带来了很多好吃的。

骆宾王看见好吃的就嘴馋,他望着那些好吃的,心里想着怎么才能尽快让父亲同意他吃那些东西。

骆宾王的心思自然瞒不过他的父亲,于是父亲决定考考儿子。

正在这时候,一个丫环端了一大碗汤过来,正是骆宾王最喜欢喝的八宝银耳莲子汤。

父亲就说:“儿子,你要是能够以门前池塘里的那群鹅为题做出一首诗,我就把汤奖励给你,如果做不出来,你就回书房读书去。


骆宾王见父亲很严肃,生怕父亲真的让他回书房去读书。

他转过头看看那些正伸长脖子朝天叫着的鹅,又抬头望着那碗冒着热气的汤,想着要是汤凉了就不好喝了。

他正盘算着,突然灵机一动,望着那碗汤说:“鹅,鹅,鹅。

”父亲一听:“饿,饿,饿。

”有些生气,摇了摇头。

接着骆宾王又说:“曲项向天歌。

”这时池塘里的鹅正好伸着脖子朝天叫着,于是父亲点点头,让丫环把汤端到儿子面前,并对儿子说:“先让你看着,还不能喝。

”骆宾王看看汤,只见里面有几片白色的银耳漂在泛着绿色的汤上面,就接着说:“白毛浮绿水。

”父亲一听,称赞道:“好,好!”骆宾王听父亲说好,以为可以喝了,急忙用那红扑扑的小手去舀汤,可是马上被父亲阻止了。

骆宾王一着急,赶快接了最后一句:“红掌拨清波。

”父亲这才明白了儿子做这首诗的含义,禁不住笑了起来,就让他把汤喝了。

骆宾王七岁咏鹅的小故事

骆宾王七岁咏鹅的小故事

骆宾王年少才高, 很小就喜爱文学。

他善於从一个天真活泼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抓住特征去描绘。

他童年时的诗歌, 天真率直, 很富灵性, 素来脍炙人口。

一天, 骆宾王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玩耍, 他又看到了那一群司空见惯的鹅.它们像几位绅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着。

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青枝绿叶般的水, 红红的鹅掌, 慢慢地拨动着清亮的水波。

突然, 一只鹅伸长脖子, 脆亮的叫一声”鹅”, 紧接着其他的鹅也都对天歌唱起来, 骆宾王看到这情景, 内心怦然一动, 他凝神地注视着鹅群, 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诗: 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反复吟诵这首诗, 不仅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画面, 而且仿佛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 孩子的唤鹅声, 鹅儿引颈高歌声、戏水声。

我们读了会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机, 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宁静和甜美。

“孤灯课读含苦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母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这是宋朝《寇母课读图》中的一首诗。

宋朝寇准,幼年丧父,母彻夜纺织助子攻读,无灯油,进山采松香以助之,风寒病故。

后寇准高官,做寿大摆宴席,其家女佣人刘婆深明大义,十分焦虑:“如此豪华,倘若上行下效,焉能清廉自守?”于是寻机取出《寇母课读图》劝寇准。

寇读后领悟,乃辞宾客,停歌舞,罢宴停觞。

寇准听说家乡有旱情,可是从地方官的奏折里,却看不出灾情的严重程度。

听说后方知,顿感自己失职,愧对乡里。

他安排舅舅住下,急忙回到大厅,吩咐撤了宴席,并以此为戒,永不夜宴。

第二天早朝,寇准将故里旱情如实奏给太宗,并请旨回陕西督赈和询察民情。

他回陕西后,为家乡办了一些好事,还把关中的赋税免征三年。

王维十七岁那年,决定上京去考状元。

父母为他准备好了行李,兄弟、朋友们闻讯后纷纷赶来为他送行。

在一片祝福声中,王维踏上了通往京城赶考的路。

王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京城。

王维被京城的繁华惊呆了,街上那川流不息的车辆,密密麻麻的人群,让王维大开眼界,以为到了人间仙境。

名人故事:骆宾王七岁作诗

名人故事:骆宾王七岁作诗

名人故事:骆宾王七岁作诗1945年4月16日4时,朱可夫下令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发起进攻;4月18日晨攻克泽劳弗高地,打开了这把“柏林之锁”;4月20日,突破柏林近郊的德军防线;次日,朱可夫的三个集团军突入市区;4月30日15时50分,朱可夫下属的两名军士将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

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以下为大家提供名人故事:沙漠之狐隆美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巴顿随约翰·潘兴将军深入墨西哥镇压农民起义军,1917年初以中尉的身份凯旋归来。

当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派往法国,在圣米歇尔会战中表现非凡,被提升为上校,同时因为作战英勇和训练坦克部队有功获得嘉奖。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从小就才思敏捷。

七岁时,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

一家人忙着招待客人,骆宾王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

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小虫子跳来跳去。

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

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

骆宾王捉了几只小虫子朝水里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像一团团白絮在水面漂浮。

红红的脚掌像小船桨一样划水,清清的水面上扩展着扇形的涟漪。

骆宾王最喜欢大白鹅了,他捡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画起了白鹅游水图。

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

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

于是灵机一动,想考考这孩子,因为他早就听说这孩子聪明异常。

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

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袁世凯上“谢恩折”的同时,附带有“应行筹办各事清折”,声言自己“无兵无饷,赤手空拳,何能办事”,向朝廷提出“节略八条”。

骆宾王七龄咏鹅名人故事

骆宾王七龄咏鹅名人故事

骆宾王七龄咏鹅名人故事骆宾王,字观光,是我国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他出生于公元640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卒年不详。

骆宾王因七岁能作《咏鹅》诗而被称为“神童”。

骆宾王之所以七岁就能写出震惊后世的《咏鹅》诗,当然和他的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后天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的结果。

骆宾王出身于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是一个诗赋爱好者,熟读《诗经》和《汉赋》;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善于作诗习文。

特别是他的父亲骆一度,虽然主读经史,但也喜欢赋诗写文章。

骆宾王出生后,祖父见他生得皮肤如脂,眼睛有神,便预测他将来是一个做诗人的材料,对他格外注重培养。

从他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没有先教他识字,而是教他背诗;他的母亲虽然知道应该先教字后教诗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但她不愿意扫老人的兴,便乘老人不在时,偷偷地教他识字。

骆宾王在长辈的影响和教育下,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祖父教给他背的诗歌,只要祖父教一遍,他自己背一遍,再用母亲私下教给他的字默写一遍,便能记住,而且再也不会忘记。

开始,祖父每天教他一首诗,他能记住;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两首诗,也能记住;再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三首、四首、五首诗,他仍能记得住。

父亲见儿子一天能学会四五首诗,仍精力充沛,便又夹杂着让他学古文,读经书,骆宾王同样兴趣浓重,学习刻苦,并且开始模仿着写诗、精选作文章。

当他五六岁的时候,因为他善于观察,喜欢动脑,不仅掌握了上千首诗和几百篇古文,而且写出的诗歌也意新词美,作出的文章气势豪迈,成了当地远近有名的小才子。

公元647年七月,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选拔人才。

来浙江义乌县选才的官员独出心裁,在正式举行考试之前,要召开一次赛诗大会,以进行初选。

骆宾王听说后,也非要去参加不可,可是他的父亲骆一度却不同意。

他认为,这次赛诗会是朝廷所派官员举办的,一个刚刚学会写诗精选作文的孩子也去,岂不是胡闹?万一朝廷怪罪下来,自己如何担当得起?后来,在骆宾王的反复要求下,他的爷爷发话了:“你父亲就是这样胆小怕事。

骆宾王写《咏鹅》的故事

骆宾王写《咏鹅》的故事

骆宾王写《咏鹅》的故事
骆宾王写《咏鹅》的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村里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见7岁的骆宾王聪明伶俐,就想出了一道难题来考他。

客人走到池塘边,指着正在池塘里游着的白鹅对骆宾王说:“你能够以池塘里的白鹅作一首诗吗?”骆宾王略微思索后,回答道:“当然没问题!”于是他缓缓地吟出了这首《咏鹅》。

《咏鹅》的内容: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用寥寥数笔就描绘出了白鹅游水时的优雅形态,表达了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的创作背景:
骆宾王在7岁时写下了这首诗,以池塘中的白鹅为题材,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天赋。

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名人故事】骆宾王七岁作诗

【名人故事】骆宾王七岁作诗

【名人故事】骆宾王七岁作诗骆宾王,字子玉,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生于唐朝安史之乱的时期,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那年就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这一天,骆宾王正和母亲玩耍。

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中有一只鸟儿栩栩如生地站在树枝上。

骆宾王停下了手中的玩具,仔细地端详着画中的鸟儿。

他突然心生诗意,一首诗如泉涌般涌上心头。

他脑海中闪过一些字句,他迅速取过一张纸和笔,开始写作。

"白兔捣药处,青蛇斗雀多。

升天入地计,平地雪投河。

"这不到一会儿的功夫,七岁的骆宾王竟然写出了一首充满了诗意的诗,令人震惊。

母亲看到这首诗后也大为惊讶,她知道儿子天赋异禀,但没想到他在如此幼小的年纪就表现出了如此出色的才华。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它展示了骆宾王早熟的思维和深邃的见解。

这四句诗描绘了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比如白兔捣药,青蛇斗雀等等。

这些画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充满了想象力和韵味。

骆宾王的这首诗传遍了他们所在的村庄,人们称之为"七岁童诗"。

消息很快传到了朝廷,皇上对骆宾王的才华大为惊叹,决定将他收入皇家,提拔他为官。

骆宾王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施展的机会。

骆宾王长大后在文学和政治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以文采出众和胆识过人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道理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政治理念也是创新的,主张富国强兵,注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他曾多次担任要职,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骆宾王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无论年龄大小。

只要我们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潜能,用心去做,就会取得出色的成就。

骆宾王七岁能够作诗,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天赋,更因为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和观察的热情。

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通过观察和思考,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发掘自己的才华,并为之努力奋斗。

骆宾王七龄咏鹅的名人故事

骆宾王七龄咏鹅的名人故事

骆宾王七龄咏鹅的名人故事骆宾王七龄咏鹅的名人故事骆宾王,字观光,是我国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他出生于公元640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卒年不详。

骆宾王因七岁能作《咏鹅》诗而被称为“神童”。

骆宾王之所以七岁就能写出震惊后世的《咏鹅》诗,当然和他的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后天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的结果。

骆宾王出身于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是一个诗赋爱好者,熟读《诗经》和《汉赋》;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善于作诗习文。

特别是他的父亲骆一度,虽然主读经史,但也喜欢赋诗写文章。

骆宾王出生后,祖父见他生得皮肤如脂,眼睛有神,便预测他将来是一个做诗人的材料,对他格外注重培养。

从他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没有先教他识字,而是教他背诗;他的母亲虽然知道应该先教字后教诗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但她不愿意扫老人的兴,便乘老人不在时,偷偷地教他识字。

骆宾王在长辈的影响和教育下,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祖父教给他背的诗歌,只要祖父教一遍,他自己背一遍,再用母亲私下教给他的字默写一遍,便能记住,而且再也不会忘记。

开始,祖父每天教他一首诗,他能记住;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两首诗,也能记住;再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三首、四首、五首诗,他仍能记得住。

父亲见儿子一天能学会四五首诗,仍精力充沛,便又夹杂着让他学古文,读经书,骆宾王同样兴趣浓厚,学习刻苦,并且开始模仿着写诗、作文章。

当他五六岁的时候,因为他善于观察,喜欢动脑,不仅掌握了上千首诗和几百篇古文,而且写出的诗歌也意新词美,作出的文章气势豪迈,成了当地远近有名的小才子。

公元647年七月,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选拔人才。

来浙江义乌县选才的官员独出心裁,在正式举行考试之前,要召开一次赛诗大会,以进行初选。

骆宾王听说后,也非要去参加不可,可是他的父亲骆一度却不同意。

他认为,这次赛诗会是朝廷所派官员举办的',一个刚刚学会写诗作文的孩子也去,岂不是胡闹?万一朝廷怪罪下来,自己如何担当得起?后来,在骆宾王的反复要求下,他的爷爷发话了:“你父亲就是这样胆小怕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宾王七岁作诗的故事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从小就才思敏捷。

七岁时,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

一家人忙着招待客人,骆宾王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

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小虫子跳来跳去。

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

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

骆宾王捉了几只小虫子朝水里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像一团团白絮在水面漂浮。

红红的脚掌像小船桨一样划水,清清的水面上扩展着扇形的涟漪。

骆宾王最喜欢大白鹅了,他捡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画起了白鹅游水图。

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

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

于是灵机一动,想考考这孩子,因为他早就听说这孩子聪明异常。

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

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客人听了非常赞服,夸骆宾王是小神童。

这首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儿童中像歌谣一样流传着。

骆宾王不仅小时候聪慧异常,就是到了老年也仍才思敏捷。

骆宾王曾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斗争,兵败后,他逃到了杭州,削发为僧。

有一天,诗人宋之问月夜游灵隐寺,在长廊下吟诗道:“鹫岭郁苕峣,龙宫隐寂寥。

”可是竟一时想不起下面的句子。

这时,寺
内一老僧正在打坐参禅,听得廊下有人吟诗,于是问道:“年轻人不睡,为何还苦苦吟诗?”宋之问回答说:“我想在这里题首诗,可是下两句想不出来了。

”老僧笑着说:“何不接上‘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连声说好。

第二天又去拜访老僧,老僧已不在寺内,据说乘船出海了。

这老僧便是隐姓埋名的骆宾王。

2015年9月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