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落叶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落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落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落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理解诗歌《落叶》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朗读诗歌。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能理解诗歌《落叶》的意义,并能正确朗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1. 诗歌《落叶》的教学课件或贴纸。

2. 诗歌《落叶》的录音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诗歌《落叶》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落叶的诗歌,大家猜猜这首诗说了些什么?”2. 讲解诗歌:教师呈现诗歌《落叶》的课件或贴纸,引领幼儿观察。

教师读一遍诗歌,让幼儿跟读。

与幼儿一同分析诗歌的意义,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

3. 认读诗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读诗歌,注重节奏和语调。

逐句逐句教授发音和意义,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含义。

4. 听读训练:教师播放诗歌《落叶》的录音,让幼儿跟读或合唱。

通过多次听读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5. 创作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落叶,让他们想象自己是一片落叶,写一段自己的故事。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在风中起舞的场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6. 表演展示:让幼儿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作品,可以唱歌、朗诵、舞蹈等形式。

通过表演展示,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

7. 总结回顾: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询问他们对诗歌《落叶》的理解和感受。

8.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幼儿回家观察落叶,写下自己的感受。

可以画画、写字或口头记录。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和方式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例如创作画作、合唱等。

2. 可以组织幼儿实地观察落叶,进行户外教学和亲子活动。

3. 可以引导幼儿欣赏其他与大自然相关的诗歌,扩大他们的文学背景。

【教案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歌《落叶》的含义,感受其中的美与哀伤。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感悟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5篇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5篇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5篇一、教案简介每个教师在备课阶段都会制定教案,这是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

今天,我将为大班学生准备15篇语言落叶教案,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案一:发现不同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教师将各种形状、颜色的落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不同的叶子。

步骤:1.教师给学生展示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落叶。

2.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不同叶子。

3.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处。

三、教案二:词语大比拼目标: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能力活动:教师将一些落叶上写上不同的单词,让学生将这些单词分类。

步骤:1.教师在落叶上写上各种单词,如动物、水果、家具等。

2.将落叶放在桌子上,要求学生将单词分类。

3.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的分类原则和思路。

四、教案三:拼叶子成句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句子构建能力活动:教师将一些落叶上写上单词,让学生用这些单词组成句子。

步骤:1.教师将一些单词写在落叶上,如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2.将这些落叶混在一起,要求学生将它们拼成句子。

3.学生可以用语言将句子读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五、教案四:找朋友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交流能力活动:教师将一些特殊的落叶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用语言找到同样的叶子。

步骤:1.教师将一些特殊的落叶分发给学生。

2.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手中的叶子,寻找到同样的叶子。

3.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语言找到自己的“朋友”。

六、教案五:谁是唱歌的落叶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活动:教师将几个不同的音频录下来,并让学生通过听音识别出哪个音是唱歌的落叶。

步骤:1.教师录制几个不同音频,包括风声、鸟叫声和落叶唱歌声。

2.播放音频,要求学生通过听音来找出哪个音是落叶唱歌的声音。

3.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特点,并解释为什么这是唱歌的落叶声。

七、教案六:落叶秧歌目标:培养学生的舞蹈感知能力和动作表达能力活动:教师将一段落叶秧歌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要求他们模仿其中的动作。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秋天的故事》中的章节《落叶》。

内容包括:理解儿歌《落叶》的内容和情感,学习使用形容词描述落叶,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秋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儿歌《落叶》的意义,感受秋天的美好。

2. 培养幼儿用形容词描绘事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形容词描绘落叶的特征。

重点:理解儿歌《落叶》的内容,感受秋天的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儿歌《落叶》的录音、树叶模具。

2. 学具:画纸、彩笔、树叶(真实)。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幼儿到户外收集落叶,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等特征,让幼儿亲身感受秋天的氛围。

2. 新课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树叶模具,引导幼儿回忆刚才的实践活动。

(2)播放儿歌《落叶》,让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儿歌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落叶》,逐句解释歌词中的形容词。

(2)幼儿跟读儿歌,加强记忆。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片树叶,用形容词描述其特征,如:“这片树叶是黄色的,形状像小手,飘落下来像一只蝴蝶。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片树叶,用形容词描绘树叶的特征,其他幼儿倾听并评价。

6. 创作环节(10分钟)幼儿在画纸上用彩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落叶,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儿歌《落叶》的歌词。

2. 描述落叶的形容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片你喜欢的落叶。

答案要求:用形容词描绘树叶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 作业示例:题目:我喜欢的落叶答案:我喜欢的落叶是红色的,形状像一颗心,飘落下来像一只红色的蝴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儿歌学习、创作环节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落叶》教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落叶》教案三篇

【导语】落叶是⼀种⾃然现象,⼀般秋天,⼤部分落叶植物、树⽊开始落叶,叶⼦枯黄、卷曲,从树上落下,随风飘舞,也代表深秋后,冬天即将到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幼⼉园⼤班语⾔《落叶》教案 活动⽬标: 1.初步理解散⽂的内容,感知散⽂温情的基调,并⽤语⾔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2.感知、探究、表演散⽂的内容,加深对散⽂的理解。

3.感受⼩树叶和⼤树妈妈相互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落叶》。

2.优美、抒情的背景⾳乐。

3.道具:⼤树头饰⼀个,树叶⼿环若⼲。

活动过程: (⼀)歌曲《⼩树叶》导⼊活动。

教师组织幼⼉在活动室门外,播放歌曲《⼩树叶》,幼⼉随着教师的动作、语⾔的暗⽰做树叶状“飘”进活动室。

⾳乐结束前⼣,教师提醒幼⼉“飘”到⾃⼰的座位上。

(⼆)教师和幼⼉共同欣赏配乐散⽂。

教师播放配乐散⽂,教师做出被散⽂的内容陶醉的样⼦,感染幼⼉⽤⼼地去倾听配乐散⽂。

(三)教师帮助幼⼉回忆散⽂的内容。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对幼⼉的回答⽤点头、竖⼤拇指的动作加以肯定,⿎励更多的幼⼉说⼀说。

) (四)利⽤教学挂图,教师和幼⼉再次欣赏配乐散⽂。

1.教师随着配乐散⽂的播放,⽤⼿指到相应的画⾯与⽂字,帮助幼⼉把握散⽂的内容与顺序。

2.教师:现在我们边看图画,边听散⽂,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样的感觉? (五)⿎励幼⼉提出问题,集体探究,加深对散⽂意境的理解。

教师:这篇散⽂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说⼀下⾃⼰的感觉。

) 1.⿎励幼⼉⾃由地发表⾃⼰的感受。

对表述不清楚的幼⼉,教师可以⽤征询的语⽓说:你是不是觉得……(注意保护幼⼉的⾃尊⼼) 教师:以前都是⽼师提问题。

今天要请⼩朋友来当回⽼师,请你们来提问,好不好?那听完这篇散⽂,你还想知道什么都可以提出来。

2.教师根据幼⼉提出的问题,以反问的⽅式引导幼⼉思考、寻求答案。

(六)随配乐散⽂教师和幼⼉共同表演,进⼀步理解散⽂。

1.教师扮演⼤树妈妈,幼⼉扮演⼩树叶,跟随配乐散⽂,⽤动作表达出各⾃的理解,以及对⼤树妈妈的关爱。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6篇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6篇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6篇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为教师提供教学的指导和支持,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语言落叶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篇1教学经验: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

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

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

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

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设计意图: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

”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

”……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

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

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大班语言教案《落叶》附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落叶》附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落叶》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拓展阅读》第四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为《落叶》。

通过描述秋天落叶的景象,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理解自然的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语言描述秋天的落叶。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秋天的落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落叶、画纸、画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落叶景象,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落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3)教师示范用语言描述落叶,如“金黄色的落叶像一把小扇子,轻轻地飘落下来。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落叶。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4. 创作环节(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创作一幅落叶画。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大班语言教案《落叶》2. 内容:(1)秋天的落叶(2)观察、描述、创作(3)金黄色的落叶、扇子、飘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最喜欢的秋天景象。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秋天景象是金黄色的落叶。

秋天的落叶像一把把小扇子,轻轻地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外衣。

我还喜欢秋天的果实,红彤彤的苹果、黄橙橙的橘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尝一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观察、描述和创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落叶9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落叶9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落叶9篇落叶 1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

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品味本文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

3.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3难点:目标2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以下材料:1.贾平凹简介2.法桐的有关知识3.描写落叶的诗文词句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二)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地点拨和补充1贾平凹,陕西人。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等,著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多部作品,著有诗集《空白》等。

其中《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全国短篇小说奖,《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废都》获法国费米那文学奖。

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当代作家。

2.法桐学名悬铃木,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

由于最初由法国人种植于中国的上海法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

法桐株型高大,蔚为壮观,花期4——5月,果实9——10月成熟。

伟岸、雄奇、实用性和观赏性极强。

有着“行道树”的美称。

3.有关写落叶和梧桐的诗句例如:闾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梧桐、对落叶倾注了诸多感情,那么作家贾平凹又对落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散文《落叶》。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想知道对于散文,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你应该带着哪些问题去读呢?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初读的要求:(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2)这篇散文写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交流学习结果(1)生字:绰约妩媚忌妒憧憬婀娜凋落寒伧嶙嶙生词:寒伧风姿绰约妩媚婀娜停滞憧憬以上生字老师用一小黑板的方式出示,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填写注音,其余学生在下面注音。

大班语言教案《落叶》附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落叶》附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落叶》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的“秋季”章节,详细内容为《落叶》。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感知季节变化,了解落叶现象,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落叶的原因,知道不同树木的叶子在秋季会发生哪些变化。

2. 学会表达对落叶景象的感受,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落叶的原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落叶的感受。

教学重点:观察落叶现象,学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树叶标本。

2. 学具:画纸、彩笔、树叶贴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捡树叶,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让幼儿亲身体验落叶现象。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课件,讲解秋季的特点,引导幼儿关注落叶现象。

2)观看视频,了解不同树木的叶子在秋季的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树叶标本,讲解落叶的原因,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树叶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用学到的词汇描述落叶现象,进行小组讨论。

5. 创作表达(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树叶。

2)用树叶贴画材料创作一幅关于秋季的画作。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画作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落叶》2. 内容:1)秋季特点:天气凉爽,树叶变黄,落叶现象。

2)落叶原因:气温下降,树木进入休眠期,减少水分蒸发。

3)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树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家附近的树木,记录下落叶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落叶现象,提高了幼儿对季节变化的感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教案:落叶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作品所体现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诵,理解并掌握词汇"飘落"。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按照散文的句式结构,大胆仿编。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组织幼儿户外拾落叶。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
通过看.听.说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尝试仿编。

活动过程:
一、看落叶,做树叶飘落的动作,引出课题。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出示落叶,让幼儿观察落叶的颜色。

师: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
让幼儿运用肢体学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师:大家想一想,这些美丽的小树叶会飘到哪里去呢?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二、师配乐朗诵,让幼儿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1.师:树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的名字叫《落叶》,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散文里的树叶飘到哪儿去了?(教师有表情地配乐朗诵散文一遍)
2.提问:
⑴小朋友,散文听完了,谁来说说这篇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⑵散文里说的树叶都落到哪里了呢?(幼:树叶落在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


⑶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小虫.蚂蚁.小鱼.燕子)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完整播放课件一遍。

师:小树叶落在了不同的地方,小动物们看见了,把它当作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问:你知道树叶落在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句式:树叶落在(),()看见了,把它当作()。

●师:你最喜欢散文诗里的是哪一句话呢,大胆地说一说。

2.分段播放课件,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播放课件①:
⑴提问:秋风吹来了,天气怎样了,树上的树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呢?
⑵师解释"飘落"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飘落。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丰富词汇:飘落)
●播放课件②:
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播放课件③:
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播放课件④:
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播放课件⑤:
⑴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是怎么说的?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
⑵提问: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3.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四、仿编散文。

●组织幼儿讨论:
1.小朋友们念得真好,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落叶还会落在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呢?
2.请小朋友们模仿我们刚才学习的散文里的句式:"树叶落在(),()看见了,把树叶当作()。

"编出一句完整话。

看看谁最聪明,说得最好?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如:树叶落在草地上,小兔跳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沙发……)
附散文内容:
《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