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性格发展分别有哪些特点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怎样进行培养和教育

合集下载

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本文将从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四个阶段来探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一、学龄前儿童(3-6岁)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

在生理上,他们的骨骼和肌肉系统逐渐完善,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他们的免疫系统也在逐渐建立起来,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在心理上,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发展。

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模仿和探索。

此外,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较为直接,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二、小学生(7-12岁)小学生是学习能力迅速提高的阶段,他们的身体也在逐渐稳定。

在生理上,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逐渐增长,器官系统逐渐成熟。

此外,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心理上,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发展成为逻辑思维。

他们开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不断增强。

此外,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他们开始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三、中学生(13-18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生理上,中学生的身高迅速增长,性征逐渐显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此外,他们的代谢率增加,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

在心理上,中学生的情感波动较为剧烈。

他们开始对自我身份和价值进行探索,对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产生兴趣。

此外,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抽象化,开始具备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大学生(19岁及以上)大学生是成年人,身体已经基本成熟。

在生理上,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稳定,身高和体重基本定型。

此外,他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较强。

在心理上,大学生具备了更高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对学习和社会经验都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心理发展特点汇总

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心理发展特点汇总

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心理发展特点汇总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1.童年期【小学学段】又称学龄初期。

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特点:(1)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言语逐步过渡到书面言语;(2)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3)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4)通过集体活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已有一定的评价。

(5)尽管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容易脱节,但对道德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

2.少年期这一时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特点:(1)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2)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3)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4)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5)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6)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3.青年初期【中学学段】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17、18岁的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小学、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学生特点

小学、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学生特点
小学、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学生特 点
枣庄瑞捷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
小学分年级概述
小学生学习特点
非智力特点 • 学习态度: 以兴趣为主,1、2年级在玩中学,3、4年级 在学中玩 • 学习方法——逐步渗透,基本技能 • 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 学习能力——4年级以后出现差异
小一
学生特点:充满新鲜,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特别信 任老师。很难专心听讲,成绩问题不是很突出。 关注点:注意力、时间安排、适应问题、语文的逻辑顺序。
高三胜利四步
1.重视第一轮复习。重视基础,重视性价比高的科 目。那科提分块补哪科。重视优势科目。
2.认识高原期。
3.压力调节,情绪管理。 4.确定的目标,稳定的步伐。扎实复习,加速冲刺。
小学
兴趣 各阶段五大关注点 习惯 方法 奥数 小升初
初中
知识点 分数 习惯 方法 青春期
高中
知识点 成绩 目标 学习动机 叛逆期
谢谢!
4.重视暑假。
高三
1.压力大。 2.高三学生的社会意识已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更多 的开始考虑个人前途的问题,这一特点使高三学生做事的盲 目性减少,计划性增强,特别是表现在学习上。 3.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 4.高三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了,心理和思维上都具有更强的 独立性。他们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他们自己能很好 的处理。他们不愿意家长、教师过多的过问自己的学习。
策略: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平等的讨论问题。整体知识框架 的综合性梳理和灵活运用,同时提高应试能力。
分年级概述 ------苦读12载,浑身解数,只为理想。
圈养教学,确定培养方向
放养,释放个性
优者放养 中者圈养 确立目标高校

初一到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各个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初一到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各个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初一到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各个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从初一到高三各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家长与其的沟通方式,给正在处于该阶段和即将面临某阶段的家长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方法。

初中一年级心理特征: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和紧张感的统一,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

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

加强养成教育,注意心理辅导自我意识的教育,情绪辅导,青春期教育。

开展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时间分配等。

还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问,不要严管不解决问题。

年级特点:从六年级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很多学生还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有些孩子会出现上课跟不上老师进度,明显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有些力不从心。

总述:从小学进入到中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老师、同学,对于“新”的适应速度将会对初一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新年级的初一新生,对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心态比较放松。

科目增多了,知识难度也比小学有了较大提高,已经不能再用小学或者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定要及时调整,学习时间分配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沟通方法:1. 关注适应性——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教学的方法、生活的节奏都需要适应,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各年级(一年级~高三)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汇总

各年级(一年级~高三)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汇总

各年级(一年级~高三)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小学一年级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

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

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学生一年级到初三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学生一年级到初三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从一年级到初三不同的学生时期,学生的心理会随着成长而变化,各个时期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心理,会让师生间、亲子间沟通更顺畅,更有效。

小学一年级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

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

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孩子成长间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特征及教育方法

孩子成长间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特征及教育方法

孩子成长间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特征及教育方法小学一年级心理特征: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对小学内容既感到新鲜,又有些不习惯;好奇、好动、喜欢模仿。

教育方法: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学会愉快的学习。

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期,但是情绪容易不稳定,且自控力不强。

教育方法:家长要对其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变得内控、深刻、自觉。

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

教育方法:由于孩子交往范围扩大,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家长需要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纠正孩子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

小学四年级心理特征:10-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孩子的学习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育方法: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演算、书写、检查的习惯。

通过正确的教育,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

小学五年级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对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

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

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接触社会对孩子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小学六年级心理特征: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会对老师、家长的干涉进行反抗抵制,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

教育方法: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发展。

逐步为小升初做准备,对心仪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多做了解。

各年级(一年级~高三)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各年级(一年级~高三)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各年级(一年级~高三)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小学一年级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

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

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性格发展分别有哪些特点?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
怎样进行培养和教育?
小学生性格的发展与性格教育
(1)小学生性格发展趋势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速率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的特点。

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呈缓慢发展状态,处于发展的稳定时期。

小学四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发展较快,处于性格的快速发展期。

六年级是小学生性格发展的关键期。

(2)小学生性格特征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总体发展是不稳定的,在对社会、对集体、对学习、对劳动或是对自己与他人的态度上,还很容易受暗示,模仿性很强,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宽慰的能力。

小学生的情绪特征还是处于比较稳定发展阶段,而且在各年级之间,情绪的稳定性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

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真正发展。

在果断性发展上比较缓慢,小学生基本上还缺乏适时、果断做出决定的能力。

在性格的理智特征发展上,均处于较低水平。

(3)小学生性格教育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初步的发展时期。

性格特征发展不成熟,性格类型也未形成。

在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中,首先要进行适度的理性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但教育要具体形象,不宜过分抽象笼统。

教育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选择小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

其次,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

要注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

第三,教师自身的言行及性格,对学生的性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仿效样式。

第四,进行性格教育要根据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规律,有针对性。

初中学生性格的发展与性格教育
(1)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趋势
在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学生性格的发展处于一个缓慢状态,出现一个相对停滞期。

从初二开始,各种性格特征又相继进入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期。

(2)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一般特点
初中生的性格发展呈现一种剧烈、动荡的状态。

即从原来较和缓、平静逐渐进入高速发展变化的态势。

他们的性格特征发展的速度和性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最不稳定的时期。

初中学生的性格情绪特征是情绪情感变化很大,很不稳定,激情在初中生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他们容易激动,好走极端,情绪表现比较强烈,起伏大,急躁,做事鲁莽。

在行动中常常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在一起,常常不能深思熟虑,沉稳地处理问题。


时激情胜于理智,以情绪来代替理智的思考。

(3)初中学生的性格培育
首先,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的性格形成逐渐由外在因素起较大作用向内在的自觉行动转化。

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

对他们的某些不良习惯要和善地进行指导、帮助。

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第三,注重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其良好性格。

对初中生,只靠说教不行,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

第四,要因“材”施教。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

高中学生性格的发展与性格培育
(1)高中学生性格发展的一般趋势
从高一年级开始各种性格特征仍在继续发展,到高二、高三年级,性格特征发展基本成熟并日趋稳定。

性格的类型基本定型。

(2)高中学生性格发展的一般特点
高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成熟,其性格的发展也相应地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高中学生已开始形成比较稳固的态度和观念。

他们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我形象趋于稳定,要求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需求很强烈。

高中生的情绪、情感特征表现已经基本稳定。

他们出现了主导心境,情感带有一种含蓄特点。

高中生的意志力有了较大提高,能够比较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使其性格的内在结构关系和外在的行为方式日趋一致,形成较稳固的行为方式或行为习惯。

(3)高中学生的性格教育
首先要抓紧在高中一年级,做好性格特征成熟前的培养和教育。

其次,对高中生进行性格培育,要从提高其认知水平入手。

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冲突矛盾,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三,由于高中生的性格类型和特征表现已基本定型,要改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教师要有充分的爱心和耐心。

对学生既要讲清道理、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更要注意理性教育和情绪感染的相互配合,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改变自身不良性格的需求和动机去调控自身的行为。

另外,性格培育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去进行,要因人而异,把握好关键时机,促使其良好性格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