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四桥北锚碇工程锚体及锚固系统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型钢锚固系统施工技术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型钢锚固系统施工技术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型钢锚固系统施工技术徐洲;王胜利;唐蔚东;谭永安【摘要】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是悬索桥的生命线工程,其设计、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桥梁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为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官山大桥隧道式锚碇锚固系统首次采用型钢锚固系统,定位系统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重点介绍了型钢锚固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关键技术,解决了在空间受限的锚碇洞室内系统锚梁及锚杆安装施工技术难题。

%The anchorage fastening system is a lifeline engineering to a suspension bridge,for it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may decide 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bridge to a great ext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sreliabilityanddurability,thetunnelanchoragefasteningsystemofGuanshanbri dgeisdesignedasan innovative formed steel fastening system,which requires a high accuracy in location.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anchor beam and anchor rod installed and constructedin the cramped and tilted tunnel anchorage cave.【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4页(P132-135)【关键词】悬索桥;锚碇;型钢;锚固系统;施工;关键技术【作者】徐洲;王胜利;唐蔚东;谭永安【作者单位】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2;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2;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2;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8.25官山大桥位于浙江省岱山县牛轭岛至官山岛之间,为一座主跨580 m的钢箱梁悬索桥,其中一侧锚碇为隧道式锚碇,并首次将刚性锚固系统运用于隧道式锚碇。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引桥部分结构设计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引桥部分结构设计

长江第四大桥引桥部分结构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1 .长江第四大桥是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之一,位于二桥下游约10公里处。

主桥采用双塔三跨悬索桥方案,引桥为50m跨和52m跨预制拼装混凝土连续梁。

图1 桥位图平立面总图、主桥上部结构一般构造图、梁段构造图及钢筋图、预应力钢束布置图、施工步骤图等。

第二节设计基本资料1 原始条件及数据1.1 桥梁概况该桥为连续梁体系,分为上下行两幅桥。

每座桥宽16.5m,桥梁总宽33m。

平面线形:位于直线上桥面纵坡:3%;桥面横披:2%主梁: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截面桥墩墩身: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墩高35m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要的施工工艺:预制节段拼装施工1.2 箱梁的基本构造箱梁梁高2.9m,顶板宽16m,底板宽7.2m,设置2%的单向横坡;截面的主要尺寸为:顶板厚28cm,底板厚25~70cm,腹板厚36~56cm,悬臂板长度3.9m,根部厚50cm;各支点位置设置横隔梁。

横断面布置如下图所示:图2 标准横断面布置图3 箱梁截面尺寸(单位:cm )1.3 主要材料混凝土:C50混凝土;普通钢筋:钢筋直径大于10mm 者为HRB335钢筋,小于10mm 者为R235钢筋; 钢绞线:主梁纵向采用体束和体外束相结合的预应力体系。

体、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均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20.15s φ,MPa f pk 1860=,MPa E P 51095.1⨯=,体外预应力钢束采用环氧涂层无粘结钢绞线;锚具:采用OVM 型或性能相近的群锚体系; 波纹管:采用桥梁用塑料波纹管;节段拼装粘结剂:采用符合国际预应力协会标准FIP 的节段拼装桥梁粘结剂。

1.4 其它桥面铺装:9cm 沥青铺装,防水层; 伸缩缝:400型梳齿板伸缩缝; 支座:采用减隔震支座;防撞护栏:钢-混凝土组合式护栏;1.5 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方法示意图图4 预制节段拼装施工-逐跨施工3 技术要求(1)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2)设计行车速度:100km/h;(3)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锚碇基础介绍

锚碇基础介绍

第5章锚碇基础5.1悬索桥及其锚碇悬索桥,是指以悬索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由主缆、主塔、加劲梁、锚碇、吊索、桥面、等部分组成,如图5-1所示,是跨越能力最强的桥型,目前跨度1000m以上的桥几乎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图5-1悬索桥结构示意图悬索桥的主缆是柔性结构,为对其两端进行约束,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将两端锚于悬索桥的加劲梁上,成为自锚式,这种方式适用于跨度较小的桥。

另一种是地锚式,即通过锚碇将主缆固定于桥头岸边的岩石或土层中,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

因此,锚碇也是悬索桥的主要承载结构之一。

锚碇的形式与桥位区的地形及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当桥头的岸边有坚固的岩层时,主缆可通过隧道式锚碇或岩锚的方式锚固在岩石中。

图5-2所示为乔治华盛顿大桥新泽西侧的隧道式锚碇。

M IL. A-A图5-2隧道式锚碇(乔治华盛顿大桥新泽西侧)如果岸边没有合适的锚固岩层,则可采用重力式锚碇,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锚体、散索 鞍支墩、锚室和基础等。

其中,基础可采用沉井、桩、地下连续墙等形式。

这将在下节详细介绍。

隧道式I 岩锚式 「扩大式 沉并〔箱)式 桩式 •地下连续墙式 无论采用何种锚固形式,都需通过散索鞍座或喇叭形散索套将原来捆紧的钢丝索股分开,然后逐股锚固。

图5-4为散索鞍座示意图,一般置于主缆锚固体之前,除可将主缆分散为索股外,还能使分散后的主缆转角。

图5-4散索鞍分散主缆示意图 若主缆分散后不需要转角,则可采用喇叭形散索套,如图5-5所示。

喇叭形散索套的内 表面适应主缆从捆紧状态逐渐变化到分散状态,其本身依靠置于散索套小口端的摩擦套箍固[亠定位置。

i 建根据上述介绍,锚碇的锚固形式可归纳为:(岩右锚固地整式Y〔土层锚固(重力式)i?nG i 邹ymm -评小累卜"嘟产传递方式有5种:图中(a)所示是早期采用的方式(20世纪前半叶)。

索股的拉力通过数节眼杆形成的眼杆链传至锚固块后方的后锚梁。

眼杆链与锚固块之间的是分离的,以保证拉力全部传至后锚梁。

南京四桥索鞍吊装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南京四桥索鞍吊装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 起重运输机械》 2 1 1 ) 0 1( 2
1 A A D MS中刚柔耦合 动力学仿真 的实现
运用 A A S D M 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 的过程 主要分成以下部分 :1 )数据的输入 ;2 )数据 的 检查 ;3 )机构 的装配及过约束 的消除;4 )运动

直接 利 用 刚性 体之 间的
吊装过程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并将 分析 的数 据成功地应 用到索 鞍 吊装 系统的设计 优化 中,为 随后索
鞍顺利 吊装就位打下 了坚实 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索鞍 吊装系统 ;虚拟样机 ;刚柔耦合 动力 学仿 真
中图分类号 :U 4 .8 4 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8 (0 1 2— 0 2— 4 0 1 75 2 1 )1 0 6 0
t e r t a a i o t r u c sf ls d l i i g h o ei l b ssf rf u e s c e su a d e l t . c u fn
Ke wo d : sd l iigs s m ;vr a rttp ; r - e il o pig d n missmuain y r s a delt y t fn e iu lpooy e i f xbec u l y a c i lt t dl n o
南 京 四桥共 有主 索鞍 、散索 鞍各 4套 。 如 图 1所 示 ,南 京 四桥 索 鞍 吊装 系统 由起 重 提升卷 扬 机 、起 重 小 车 、索 鞍 吊 具 、滑 轮 组 及 各
1 .起重小车 2 .索鞍吊具 3 索鞍 . 4 .吊装 门架
转向机构组成。其 中索鞍 吊具 由索鞍 吊架和索鞍
吊板组 成 ,起 重 小 车 由起 重 横 梁 和 运行 台 车 组 组 成 。索鞍 吊装 系统 的 主要 功 能是 完 成 塔顶 主索 鞍 、 锚碇 散索 鞍及 附属构 件 的安装施 工 。 本 文利 用 动 力 学 仿 真 软 件 A a s建 立起 南 京 dm 长 江 四桥 索 鞍 吊装 系 统 的 虚 拟样 机 ,对 其 进 行 刚 柔耦 合 动 力 学仿 真 分 析 ,输 出索 鞍 吊装 系统 的 动 应 力 、位移 等相关 参数变 化 曲线 。

锚碇施工专项方案

锚碇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狮子洋通道主桥锚碇施工项目,位于珠江口狮子洋水域。

锚碇作为固定悬索桥主缆索股的承力构件,由基础和锚体组成,对大桥百年安全耐久至关重要。

本工程采用圆形重力式锚碇方案,结构体量大、施工周期长。

二、施工目标1. 确保锚碇基础和锚体结构安全、稳定;2.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3. 确保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4. 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效率。

三、施工准备1. 施工队伍:组建专业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2. 施工材料:选用优质混凝土、钢筋等原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设备:配备足够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混凝土泵车、运输车辆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施工技术:研究并掌握锚碇施工关键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锚碇基础开挖、锚体安装等。

四、施工工艺1. 锚碇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严格控制开挖尺寸和精度,确保基础轮廓符合设计要求。

2. 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确保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规范。

3.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连续浇筑等方式,确保混凝土密实、无裂缝。

4. 锚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锚体安装,确保锚体位置、倾斜度等符合规范。

5. 施工监测:对锚碇基础和锚体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等数据,确保结构安全。

五、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确保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过程控制: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

3. 检测与验收:对锚碇基础和锚体进行检测与验收,确保结构安全、稳定。

六、安全管理1. 施工人员安全: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施工现场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 施工设备安全: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 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七、施工进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与施工方案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与施工方案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与施工方案简介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公路和铁路双层复式桥梁,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连接南京市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原理、施工过程和相关工程技术。

设计原理南京长江大桥采用了双塔单索面结构,主要由两座主塔、主梁和索面组成。

设计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同时兼顾美观和航道通行要求。

具体设计原理如下:主塔设计主塔是支撑整个桥梁结构的关键部分,需要考虑承载力、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主塔选用了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材料,并使用斜向加固结构增加稳定性。

此外,还设置了防风挡板来降低风载效应。

主梁设计主梁作为负责传递荷载的部分,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为了减小自重对荷载产生的影响,主梁采用了空腹箱形截面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主梁要经过严格的预应力张拉和调整工序,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索面设计索面起到承载桥梁自重和外部荷载的作用。

为了满足南京长江大桥的跨度要求,采用了双索受力结构。

索面选用高强度钢丝进行制作,并通过精确计算确定索距和张力。

施工过程南京长江大桥的施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桩基施工首先需要进行桥墩的基础建设,这包括打桩、灌注浆液和钻孔注浆等工序。

通过这些施工步骤,确保桥墩与地基之间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连接性。

主塔施工主塔是整座大桥最显著的部分之一,也是施工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

主塔的建设需要借助大型起重机械、模板支撑系统等辅助设备进行。

首先是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消模等工序,然后进行加固和施工条匹配等作业。

主梁安装主塔完工后,需要进行主梁的制作和安装。

主梁的制作一般在临时码头或施工场地进行,通过模块化工艺逐段组装。

随后将主梁运至预埋好的支座上进行精确定位和固定。

索面张拉和调整完成主梁安装后,需要对索面进行张拉和调整。

首先是根据设计要求在主塔之间架设张拉龙门架,并使用液压系统逐段张拉索面。

完成张拉后,还需要进行索距调整等工序。

工程技术应用南京长江大桥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用了许多重要的工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分析与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桥梁结构进行计算和评估。

国内大跨径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比较研究

国内大跨径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比较研究

国内大跨径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比较研究李海;鲜亮;姚志安【摘要】The anchor system for anchorage of suspension bridge plays an important controlling role in overall safety of structure . The paper mainly compares the different anchor system for anchorage of domestic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 and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durability 、reliability and economy,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on adoption for future anchor system for anchorage of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在保证结构整体安全上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主要对我国目前大跨径悬索桥锚固系统不同体系作了比较,并对各种体系的耐久性、可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大跨径悬索桥锚固系统体系的采用提供了借鉴.【期刊名称】《公路工程》【年(卷),期】2011(036)006【总页数】5页(P97-101)【关键词】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比较研究【作者】李海;鲜亮;姚志安【作者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8.25悬索桥锚碇锚固体系是悬索桥的生命线工程,其设计、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桥梁的安全与耐久。

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的体系基本上可分为型钢锚固体系和预应力锚固体系两种类型。

悬索桥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关键技术

悬索桥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关键技术

i t路交通 |ROAD TRAFFIC摘要:文章通过对温州瓯江北大口桥锚固系统拖工方案对比研究,提出逐层安装支架、跟进浼筑砼、锚固系统安装及张拉的新 理念,取得较好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悬索桥: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技木悬索桥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关键技术■文/金圣权锚碇锚固系统是悬索桥重要部分,施工精度要求高。

锚 囿系统和锚块的施工按“分层浇筑、分层支撑、分段接管、实时监控”的方案实施,S|]:分层浇筑锚块混凝土、分节拼 装定位支架、分段接长预应力管道、测量管道方向,采用 80°C的油脂进行密封防护方案。

1.工程概况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南锚碇锚体为本项目控制性工程,为 高效完成锚体施工工作,采用先进工艺、设备,达到工艺成 熟:通过快捷的工艺,为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工程为“三塔 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高速公路位于上层,大桥南锚碇 共有锚体2个,南引桥S03#墩下部与锚块相交。

前锚室与 锚块形成完整的空间受力结构,前锚室由底板构成封闭空间。

锚块顺桥向长37.0m,高30.25m。

锚块内部后锚面后锚 室侧墙设置有进入后锚室的人孔,人孔高1.8m。

锚室与支 墩横桥向尺寸相同。

支墩底面平面尺寸11.11 X12.4m;侧墙 及底板厚度为lm。

顶盖由预制横梁及现浇混凝土层组成,顶盖板置于横梁上,横梁长10.94m,盖板厚0.15m。

为避免 锚体砼浇筑施工后出现收缩裂缝,锚体设置后浇段。

南锚碇 锚固系统采用多股成品索预应力锚固系统,索股锚固连接构 造由拉杆、连接平板组成;预应力锚固构造由管道等组成。

南锚碇位于灵昆岛上,锚碇四周设置有环形施工便道,西侧距离项目部搅拌站90m,锚碇施工区域交通便利。

工程 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建筑气候区划属III A区,具有 季风显著、台风灾害频繁的气候特点。

新建江堤坝后方为全固单元由2根拉杆和单索股联结器构成,双索股锚固单元由4根拉杆和双索股联结器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年 6 月上 第 41 卷 第 366 期
施 工 技 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3
南京长江四桥北锚碇工程锚体及 锚固系统施工技术
1 2 3 葛文璇 , 徐贵娥 , 陈 静
( 1.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 2.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200092 )
( 1 .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 Jiangsu 2 .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 Jiangsu 3 .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26019 ,China ; 210096 ,China ;
[收稿日期] 201201 03 [作者简介] 葛文璇, 南通 大 学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讲 师, 江苏省南通市啬 E-mail : ge. wx @ ntu. 园路 9 号 226019 , 电 话: ( 0513 ) 85012655 , edu. cn
半径 2m 圆 弧 。 横 桥 向 上 下 游 两 锚 体 中 心 距 34m 。 北锚碇锚体主 要 由 5 部 分 构 成: 锚 体 底 板 ( 沉 井 基 础顶板) 、 上锚块 、 散 索 鞍 支 墩、 锚室顶 板 及 前 墙、 锚 室侧墙 。 1. 2 北锚碇锚固系统( 见图 1 ) 北锚碇锚固系 统 采 用 钢 筋 混 凝 土 榫 锚 固 系 统, 通过钢筋 混 凝 土 榫 剪 力 钢 筋 将 索 股 上 的 荷 载 逐 次 相对均匀 地 传 入 锚 体 混 凝 土 中 。 钢 筋 混 凝 土 榫 剪 剪力钢筋通过定 力连接键钢筋居于 钢 板 开 孔 中 心, 位桁架进行定位, 以保证剪力连接键充分发挥其性 能 。 单侧锚体共 9 块锚固板, 锚固板厚 28mm , 采用 Q345D 材质 。 其 中, B1 分 4 个 单 元 块, B2 , B3 均 分 3 个单元块, B4 分 2 个单元块, B5 分 1 个单元块, 北 最大单元块重约 27. 8t , 整个锚 锚碇共 44 个单元块, 固系统锚固钢板共重约1 130. 3t 。
南京
210096 ;
3.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
[摘要] 悬索桥的锚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位, 以南京长江四桥北锚碇工程为背景, 介绍了锚体及锚固系统的施工 以提高结构的可 靠 性 和 耐 久 性 。 从 锚 体 的 分 层 分 工艺 。 南京长江四桥锚碇锚固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榫锚固系统, 块、 模板施工和混凝土浇筑工艺方面介绍了锚体施工工艺, 并从锚固钢板的加工 、 起吊、 安装、 精确定位等方面介绍 了锚固系统的施工工艺 。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悬索桥; 锚; 锚碇;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452 ; U448. 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498 ( 2012 ) 11001304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nchor and Anchor System for North Anchorage Engineering of the Fourth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Ge Wenxuan 1 , Xu Guie 2 ,a )
Abstract : The anchorage caisso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suspension bridge.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nchor and anchor system of north anchorage of the Fourth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The mortise-tenon anchor system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s adopted in the anchor system of north anchorage of the Fourth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nchor from anchor of hierarchical blocks , formwork and concrete pouring technique. From the anchor plate processing , hoisting , installation and precise positioning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nchor system. Key words : bridges ; suspension bridges ; anchor ; anchorage ; construction 南京长江第四 大 桥 位 于 南 京 市 栖 霞 山 附 近, 距 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约 20. 5km , 是南京市规划建设 “二环 ” 线 路 中 的 过 江 通 道。 主 桥 采 用 双 塔 3 跨 连 续钢箱梁悬索桥方案, 大桥主缆由 5 跨组成, 由北往 北 边 跨、 中 跨、 南 边 跨、 南 锚 跨。 南依 次 为 北 锚 跨 、 成桥 跨 径 组 成 为: 20. 726 + 576. 200 + 1 418. 000 + 481. 800 + 19. 966 = 2 516. 692m 。 1 1. 1 工程概况 北锚碇锚体 北锚体地面以 上 部 分 ( 地 面 高 程 + 4. 300m ) 顺 桥向全长 70. 3m , 高 28. 7m , 地面以 下 高 13. 8m 。 横 桥向前趾宽 10. 0m , 后趾宽 23. 6m , 后趾与侧壁间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