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好读书 读好书》
读好书 好读书活动案例

读好书好读书活动案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有关阅读方面的目标定得很细也比较具体,但是比较多的是强调阅读的能力培养和阅读的方法指导,没有将“养成读书习惯”这一核心素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为了更好落实这一目标,我班组织了“读好书好读书”的活动。
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养成读书、爱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
2、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网络等资源读书。
3、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接受信息,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4、通过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品牌。
二、活动主题:爱读书读好书三、活动口号: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四、活动内容:(一)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1、启动读书活动。
2、打造“书香氛围”。
设计读书标语,贴于班级的墙上;开辟图书角,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力量,将自己家中看过的书集中起来,作为学校图书馆藏书不足情况下的补充,并设立“图书管理员”,制定借阅制度;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3、做好读书笔记本。
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阅读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栏目。
(二)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1、设立“好书推荐”。
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开展师生共读一本好书的活动。
2、“畅游书海齐分享”。
阅读课和中午到校时间为师生的读书时间,老师和同学可以一同阅读,分享读书乐趣。
3、“我为孩子诵经典”。
老师利用语文课等时间为同学们朗读经典作品。
4、“诵读经典,诗话人生”背诵活动。
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响到正式上课的几分钟组织学生背诵诗词或名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好读书,读好书》

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好读书,读好书》教材分析:本次综合性学习,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与书籍结伴而行三个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与书为友,让学生开阔眼界,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一、成立合作小组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4~6人(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
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
(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做好笔记并整理。
二、活动步骤(一)课外合作学习部分活动一:名人与读书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
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访问身边的亲戚朋友中爱读书的人,并做好采访录。
好读书 读好书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一、教学目标: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喜欢读书,勤于读书习惯。
2、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
3、阅读好的书籍,积淀文化底蕴,健全自身人格。
4、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树立远大的读书目标。
三、教学难点通过有目的的交流探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启发他们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准备搜集材料,广泛地从图书、网上或采访中搜集有关名人读书的名言,经验故事,并作好记录。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的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的一生……2、名人读书故事:囊萤映雪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
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凿壁借光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易》书的一则典故。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3、读书名言阅读不过是给大脑提供知识材料,只有经过思考,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变为自己的思想。
-----(英)洛克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好读书,读好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好读书,读好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主题好读书,读好书。
二、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欣赏能力。
3.能够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背景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孩子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
读书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读书中体会到书的无穷魅力!让书伴学生成长!努力融入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响应我们某某初级中学生本理念下“书香校园”的建设,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开展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1.明确任务。
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2.质疑解难。
计学生提出此次活动的疑难问题,并进行解答。
3.小组合作。
我们某某中学,自从实施生本教学以来,班里的所有学生已经以4人为一组,分成数组。
本次活动为便于沟通交流,个别同学稍有调整,每个小组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且男女生搭配。
并且小组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
4.落实任务。
让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二)、活动开展我们以三周为一个时间单位,开展下列活动。
1、活动一:名人与读书搜集。
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种种信息,并将它们分门别类整理好。
搜集的渠道:家庭图书、学校图书室、书店、网络、街道访问(如图书室负责人、书店负责人、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
好读书 读好书教案

好读书读好书教案教案标题:好读书读好书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好读书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好读书的重要性和益处。
2.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并学习如何选择好书。
3. 教授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总结等。
4.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 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撰写读后感、书评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一个有趣的场景,如一个神秘的图书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好读书有什么好处?”探究:3.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对个人成长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性。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提供一些选择好书的指导原则。
实践:5. 教授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总结等,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6.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巩固:7. 提供写作指导,教授如何撰写读后感、书评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观点。
8. 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或书评,进行互评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总结:9. 回顾教学内容,总结好读书的重要性和阅读技巧。
10.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并提供建议和指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好读书的理解和阅读兴趣的激发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在课堂结束时进行一个简短的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组织阅读俱乐部或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推荐好书。
2. 鼓励学生参加阅读比赛或写作比赛,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教学顺利!。
【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好读书,读好书》

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好读书,读好书》教材分析:本次综合性学习,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与书籍结伴而行三个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与书为友,让学生开阔眼界,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一、成立合作小组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4~6人(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
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
(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做好笔记并整理。
二、活动步骤(一)课外合作学习部分活动一:名人与读书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
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访问身边的亲戚朋友中爱读书的人,并做好采访录。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教案设计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读书的好处,包括扩大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丰富情感等。
分享一些优秀的书籍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分享等形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二章:阅读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分析阅读对于学习、思维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和阅读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第三章:写作与阅读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阅读对于写作的启发和帮助,包括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
分享一些有效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技巧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写作与阅读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口语交际与阅读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阅读对于口语交际的积极影响,包括语言表达、思维敏捷等方面。
讲解如何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
4.3 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实践口语交际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的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第五章:阅读计划与分享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的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包括选择书籍、设定目标等。
分享一些有效的阅读心得和体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好读书,读好书综合实践案例Word文档

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案例横县马岭中心学校雷小锋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面对新的目标任务,通过综合性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获得读书的乐趣,得到体验,习得读书方法,养成“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学习习惯。
二、活动目标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和经验。
3.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读书观。
4.了解网上阅读的重要性。
5.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水平。
三、课前准备1.老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阅读,分组查找收集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跟学生说说有关电视上应聘工作的条件是每天坚持读书10分钟以上。
说明读书的重要性。
所以希望同学们“好读书,读好书”(板书课题)让学生正确读准课题字音。
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师小结:读书如此的重要,怪不得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二)不动笔墨不看书1.读书有三种:朗读、默读、浏览(快速阅读)2.在学校里,你什么时候用到朗读?什么时候用到默读?3.本学期新增的阅读课,你是怎么读书的?谁是一边阅读一边摘抄的?能把你们摘抄到的选取一些与同学们分享吗?在写作中,你用到了哪些你摘抄的词句?4.这种读书方法让我想到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5.老师介绍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看书。
意思是看书就要6.除了摘抄,如果书是自己的,还可以怎样做?(边读边写感受)7.教给学生分类摘抄的读书方法。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阅读摘记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既是阅读方法的交流,也是对阅读效果的检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的课外阅读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书中自有颜如玉1.通过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谁能做到每天坚持读书?一般什么时候读?怎么读?读些什么书?做不到天天坚持的,一般你几天开始读书?哪一本或哪一篇文章给你印象最深?你觉得阅读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课件打出问题)谁能用几句话说说自己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来的读书情况?2.小结:把阅读课延伸到课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与书籍结伴而行三个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与书为友,让学生开阔眼界,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
一、成立合作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4~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
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
(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做好笔记并整理。
二、活动步骤
(一)课外合作学习部分
活动一:名人与读书
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
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访问身边的亲戚朋友中爱读书的人,并做好采访录。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
3.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活动二:读书大家谈
讨论话题包括:怎样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怎样理解“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
1.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
2.学生参与活动的步骤是:
(1)联系实际,研究、提出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观点,(可以引用名人包括身边名人的言论证明自己的观点);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兴趣、方法、习惯、对书籍的选择)。
(2)在小组内开展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智慧。
(3)认真听取同样的意见、观点。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份代表小组意见的材料,并选择一名组员准备参加班级内的交流。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思考、解释、倾听、综合和分析,并领悟一些读书的心得)活动三:与书籍结伴而行
读:小组成员以自主选择或同伴推荐的形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教师可建议学生选择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开展组内阅读,以有利于产生共同的话题)听、说:与小组成员交流,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写: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摘录、体会、改写、缩写、部分内容扩写、文章续写等),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表达,同时要求他们的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并经过小组内1~2位组员的校订(包括错别字、词语的使用、病句等的订正,对文章构思、材料的选择等的建议),并在文后签下校阅同学的名字。
建立相对固定、较为长期的读书小组:确定成员、拟订保障制度。
(二)课堂活动部分
导入:Flash音乐画面──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显示几则关于“书”的名言: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收获:1.开卷有益;2.有益之书“多读”“广泛读”。
引用培根的《谈读书》中名言:照应此主题──喜好读书,读有益之书。
板块一:名人与读书
1.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2.听故事、说感受。
(有可能的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事──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3.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完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
形成班级的合作学习氛围。
(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板块二:读书大家谈
1.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怎样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流。
2.同学们向被邀请的教师、家长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板块三:我们怎样读书
1.小组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2.读书的故事(学生作文展示)。
3.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的中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小结:
1小组活动小结:(同学的自评或互评)
2、商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展示学生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