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结核手术记录
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体会

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体会
在两个月前,我接受了一次胸腰椎结核手术。
我接受了两周的检查,以确定手术的必要性。
一旦我的医生告诉我需要接受手术,我就开始为手术做准备。
在接受手术前不久,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因为我必须确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
它是行医的教训,手术并不总是有效,患者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尽管这么多挑战,但我和家人最终都耐心地进行了磨合,以确保大家都能做出充分准备。
经过两周的准备,手术终于到来了。
在手术当天,我被送进了手术室,我可以感觉到当时的脉搏,胆大勇敢的心理非常重要,但是还要多吃一些有抗菌功效的药物。
在接受手术期间,我被放入了昏迷状态,在那个时候,我只能依靠麻醉药物来帮助减轻疼痛。
经过完整的检查和治疗,我从手术室出来后已经见到了巨大的变化,疼痛减轻了很多。
但是,尽管感觉改善了许多,我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康复治疗,以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为了有效地加快康复,我开始每天早晚运动,即使在做运动的时候也很累,我也会坚持下去,以保持身体的状态。
同时,我还每天服用一些药物,以缓解疼痛,缩小脓肿,保持身体健康。
两个月过去了,现在我已经可以恢复了,疼痛已经减轻。
感谢外科医生和药物的治疗,我终于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了,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和幸福。
总而言之,我的治疗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会我要面对困难,明确目标,努力实现目标,坚持不懈,努力挽回健康。
每一个人都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多多注意身体的状况,做一个良好的习惯,坚持适当的运动,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
腰椎手术记录

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

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
方法28例住院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随诊12~36个月,平均随诊25个月,无结核复发,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Frankel分级显示神经功能均有恢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Cobb角平均(11.5±4.8)°。
结论采用一期前路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临床治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后路手术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呈上升趋势,致残率也大幅度上升。
但传统手术单纯病灶清除卧床时间长,后凸畸形矫正不完全,神经功能恢复不佳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本院收治了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胸椎8例,胸腰椎13例,腰椎7例;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17例。
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1],B级4例,C 级14例,D级10例。
1. 2 术前准备入院后行胸部CT排除开放性及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正规四联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3周,体温正常,血沉下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正常后行手术。
1. 3 手术方法1. 3. 1 前路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胸椎采用病变侧经胸腔或胸膜外入路,胸腰段采用胸腹联合入路,腰椎采用腹膜后间隙倒八字切口。
先清除椎旁或腰大肌脓肿,显露病灶及上下各一正常椎体,把坏死的椎间盘,终板及骨组织彻底切除,然后用刮匙及干纱布反复刮除和擦拭,对脊髓及马尾神经充分减压。
反复冲洗创面,于上下椎体植入螺钉,撑开,测量选择合适的钛笼其内填入适量的肋骨或髂骨颗粒,安放连接棒加压固定,放入链霉素1 g,放置胸腔闭式或腹膜外引流管。
手术记录模板腰椎结核

Operative Report
Operation date:
Pre-op diagnosis: Tuberculosis on L3-4 vertebral body with abscess.
Post-op diagnosis: Same as above.
Operation done: Lesion curettage of L3-4 vertebrae and abscess.
Surgeons:
Anesthesia done: General anesthesia.
Anesthesiologists: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仰卧位,适当垫高左侧躯体,常规消毒、铺巾。
2.作左侧倒八字切口约18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壁各肌层,在
腹膜外作钝性分离,将腹膜连同腹内脏器牵向右侧,显露左侧腰大肌及椎体前方。
见L3水平椎前软组织水肿增厚、粘连。
用注射器刺入腰大肌脓肿,抽吸出黄色脓液,遂作纵形切开,吸除脓液及干酪样物质,刮除脓肿壁肉芽组织。
见有肉芽组织突破椎体左侧前方骨皮质,将破口扩大,取部分送结核杆菌培养及药敏,其余予以吸除,其内还刮出肉芽组织和死骨。
3.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腰大肌脓肿腔内注入异烟肼针剂1.0,缝合腰大肌
筋膜。
4.再予冲洗,清点器械、纱巾无误,逐层关腹。
予以包敷。
5.经PACU复苏,平稳后安返病房。
6.病灶内物送常规病检。
一期前后路联合治疗腰椎结核26例分析

一期前后路联合治疗腰椎结核26例分析【摘要】目的评价一期26例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手术疗效。
方法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 采用该术式治疗腰椎结核26例。
结果全部26例患者完成植骨融合, 无局部复发, 与术前相比,术后平均Cobb 角为3.0°,通过手术纠正了20.6°。
通过V AS 评分为2.4分,术后患者的腰痛症状得到改善。
手术12 个月后,23 例患者的神经功能Frankel为E 级, 2 例由术前Frankel C级恢复至D级, 1 例Frankel A 级,复查术后血沉正常。
随访9~41个月, 26例患者全部治愈, 无复发。
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病灶清除术;腰椎结核;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近几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保守疗法可以治愈大部分脊柱结核患者, 但后凸畸形和迟发性神经损伤时有发生[1]。
脊柱结核一旦发生常常侵犯单个椎间盘及相邻椎体,椎体前、中部是发生骨质破坏的主要部位, 而椎板、椎弓根、棘突等后结构常常完好[2,5]。
目前, 下腰椎结核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有较多种可供选择。
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对26 例腰椎结核患者实施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方式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 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16 例,女10 例, 平均年龄35.8 岁(21~65 岁),平均病程为10 个月(6~30个月)。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 线片、CT 和MRI 明确病变节段、椎体塌陷及骨质破坏的程度, 并排除其他疾病。
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病变节段椎体及椎间盘损坏明显, 塌陷椎间隙变窄, 椎体后凸畸形及脊髓受压,椎旁及死骨脓肿形成。
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 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 AS)进行评分,平均得分7.6分(6~10分)。
手术讲解模板:腰骶段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手术资料:腰骶段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手术步骤:
,难以经窦道清除病灶。遇此情况,只能 在脓肿外面进入病灶;即将腹膜及其内容 牵向对侧,显露腹膜后大血管,分离腹主 动脉(或下腔静脉),结扎、切断腰动脉 后,拉开大血管,工形切开及剥离骨膜和 前纵韧带,以显露病椎[图2 ⑸]。在切开 椎体骨膜前,首先要肯定病灶部位。大多 数窦道部位即为病椎,定位
手术资料:腰骶段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手术步骤:
行手术。先分离、结扎、切断骶中动、静 脉[图3 ⑴],穿刺证实为脓肿后,工或 “士”形切开脓肿壁[图3 ⑵];如有腰大 肌脓肿,可于清除该脓肿后,用手指伸入 脓腔,经大血管的后侧,在分叉下三角地 区顶出,然后在该处切开脓肿壁,即可显 露和清除病灶[图3 ⑶]。如窦道口不大, 可作骨膜下剥离,扩
手术资料:腰骶段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注意事项:
1.腰大肌脓肿常与腹膜粘连,分离时应注 意勿撕破腹膜。如有撕破,应立即缝合, 然后再继续手术,以免切开脓肿后脓液流 入腹腔。
手术资料:腰骶段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注意事项: 2.腹壁切口下端靠近精索,切开时要注意 保护,以免损伤。
手术资料:腰骶段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手术资料:腰骶段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手术步骤:
但遇下列情况,则不宜用上述窦道扩大法: ①窦道位于椎间孔附近者,如顺窦道口向 上或向下切开,即有可能损伤腰神经根。 ②在窦道口周围如有肌腱样索状物(可能 为腰神经根)存在时,不应随便切断,而 应避开,另选他处切开。③有时窦道沿腰 肌腱束下行破出,距病椎较远,不宜经窦 道清除病灶。④窦道小而曲折
手术资料:腰骶段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概述:
过腹腔操作,对腹腔扰乱较大,对盆腔刺 激也较重,术后易产生腹胀、尿潴留等, 甚至可能引起肠粘连或腹腔内结核感染。 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术是经腹旁侧切口,推 开腹膜,在腹膜后显露及清除病灶。其缺 点是一个切口不能清除两侧病灶,需在对 侧另作切口进行手术或分次手术。另外, 切口偏居侧方,处理椎体病灶不
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病例选择和临床疗效。
方法:对1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行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
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8个月。
随访18~36个月,平均21.8个月。
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48~256 min,平均182 min。
术中出血400~2000 ml,平均650 ml。
术后均获随访18~26个月,11例在抗结核治疗后6~18周血沉和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
1例出现耐药,6个月后窦道形成,予更换抗结核药治疗,术后8个月后降到正常,13个月窦道愈合,未造成机体残余损害。
本组X线片显示病灶植骨融合,未见钉棒折断,无神经根压迫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根据骨结核治愈标准评价,均获得治愈,未出现复发,后凸角度得到不同程度矫正。
结论:胸腰椎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灶的位置及累及范围而定,选择适合病例行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可避免前路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手术入路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
标签: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经椎弓根入路胸腰椎结核传统手术方法是前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
近年同时一期前路固定或后路固定手术。
但前路或前外侧入路出现胸腔或腹腔干扰,需要胸外科医生或泌尿外科医师协助显露,可能出现盆腔及后腹膜血管,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4年10月选择适合病例行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1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7~63岁,平均27.5岁。
病程8~36个月,平均8.3个月。
X线片、CT及MRI检查显示病灶累及的椎体数目和范围。
病灶部位:T8 1例,T11~12 3例,L1~3 5例,L14~S1 3例。
选择病例病灶部位为单个椎体,或病灶在相邻椎体上下缘,腰大肌脓肿范围局限。
腰椎结核手术

腰椎结核⼿术重庆市万州区⼈民医院⼿术、特殊检查同意书科室:⾻科床号:住院号: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因患:1、腰2/3椎结核伴椎旁脓肿形成并不全瘫2、右肾结核需要施⾏经前路病灶清除脓肿引流腰3椎次全切除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术(检查),因此⼿术或检查可能出现⽣命危险及并发症,或预想不到的其他情况等,预患者或家属谈话如下:1.⿇醉意外。
2.术中可能根据情况改变⼿术⽅案。
3.术中出⾎,需要输⾎;⼤量出⾎可能导致病⼈死亡。
4. 术后肋间神经痛5. 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及肺栓塞危及⽣命6.因应激反应术中、术后可能突发急性溃疡,急性胃粘膜出⾎,⼼、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
7.由于如果脊髓受压导致脊髓变性,减压后症状及体征改善可能不明显,甚⾄因⼿术后脊髓⽔肿、再灌注损伤或其它原因导致症状加重。
8.术后因椎管内疤痕形成,脊髓、神经根粘连、受压⽽出现脊髓功能损伤或神经根损伤症状。
9.术后感染、伤⼝不愈合及窦道形成需多次⼿术或长期换药。
10 术后因长期卧床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栓⾏成等并发症。
11.术后植⾻可能不融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脱出,造成脊髓压迫。
12.脊髓⾎管栓塞⾄脊髓缺⾎坏死出现瘫痪13.术后再次外伤,不恰当的体位或功能锻炼可能导致内固定物可能松动、脱落或断裂。
14.术后椎体融合,致脊柱功能可能受限或部分丧失,并可能出现疼痛、畸形。
15.术后结核复发,再燃。
16.患者要求内固定物⽤(进⼝或国产)材料。
17. 结核加重及结核播散致相应器官损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重则危及⽣命18. 脑脊液漏需脊柱膜修补重则需⼆次⼿术修补,更甚⾄脑脊液感染危及⽣命19 病灶清除后需植⾻,患者要求并同意⽤(同种异体⾻、⾃体髂⾻)20. 植⾻排斥反应需长期换药21 取⾻后取⾻区疼痛,遗留⼤腿外侧⿇⽊。
22 其他难以预料的严重情况或预计到但⽆法避免的意外情况出现,导致病情加重。
23 患者年龄较⼤并右肾结核病史,术中和术后易出现肺栓塞、⼼脏栓塞、脂肪栓塞、脑⾎管意外、⼼衰及呼衰危等及⽣命,还易出现肾功能损害危及⽣命,并有可能出现对侧肾结核及全泌尿系结核若发⽣将进⼀步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手术时间: 2011年6月3日
麻醉方式:全麻
术中诊断: 1.腰椎结核(L2-3) 2.听神经瘤术后
手术方式:结核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植骨椎板融合术。
手术简要经过:
患全麻生效后,取俯卧位,术区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单巾,C型臂透视下定位明确后,以L2椎体为中心,取腰部后正中纵行切口,长约18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沿椎板向两侧剥离止血显露L1-4及相应后方结构,保留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取L1、L4椎弓根两侧分别拧入4枚椎弓根钉(6045两枚,6050两枚),C型臂透视效果满意,位置佳,咬除小关节突内缘,将椎板打磨成毛躁面,将咬除后骨质置于椎板间,予以椎板融合。
置脊柱钉棒系统,位置确切,无微动,冲洗,彻底止血,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
患者取左侧卧位,术区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单巾,取肾外切口,“L”形长约25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层,由腰背肌进入,电刀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见腰大肌色泽及性质良好,未有脓肿形成,钝性进入,显露病灶,见L2-3间盘变性,L2椎体下缘及L3椎体上缘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未见明显干酪样坏死,清除变性间盘及骨质,探查见后纵韧带及硬膜囊完整,骨质缺损处高度约1.0cm,前后径约1.0cm,术中陈勇主任医师决定,可以不需植骨及钛笼内固定治疗。
冲洗,彻底止血,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
包扎。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安返病室。
书中失血约1150ml,补充悬浮红细胞800ml,血浆400ml。
术后处理措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阳益气,抗炎抗结核对症治疗。
患肢被动
按摩,创面换药。
术后注意事项:观察术创皮温皮色,末梢血循,渗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