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必备古诗及注释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上课外必背古诗十二

人教版六上课外必背古诗十二

人教版六上课外必背古诗十二首1、《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山尖:山峰。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赏析】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2、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

2、屠苏:美酒名。

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

4、桃:桃符。

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3、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1、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护田:保护园田。

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将:携带。

绿:指水色。

3、排闼:推开门。

闼:宫中小门。

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

3.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5.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2019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20首(带 译文 注释)

2019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20首(带 译文 注释)

1、天净沙·秋思【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1)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2)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2、清平乐·村居【朝代】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1).清平乐(yuè):词牌名。

(2).村居:题目。

( 3).茅檐:茅屋的屋檐。

( 4).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 6).翁媪(ǎo):老翁、老妇。

(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 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10).卧:趴。

3、长歌行【作者】汉乐府【朝代】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和古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和古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和古诗一、必背古诗。

-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解析:- 诗人孟浩然啊,坐着小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烟渚”就是烟雾笼罩的江中陆地。

你想啊,天快黑了,人在旅途,那种思乡的愁绪就像小虫子一样慢慢爬上来了。

“日暮客愁新”,这日暮时分,客居他乡的愁闷感觉又新添了几分呢。

- 再看后面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外空旷得很,感觉天都比树还低了,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视觉感受。

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江水里,好像离人特别近。

月亮这个时候就像是诗人的朋友,在他孤独的时候陪伴着他,这种描写很有意境,让我们好像能感受到诗人当时那种淡淡的忧愁。

-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解析:- 苏轼可真是个观察细致的人。

你看,他说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都遮住呢,这形容得多形象啊。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噼里啪啦地打进船里。

这雨下得又急又大,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捣乱。

- 可是呢,突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一下子就把乌云和雨都吹散了。

再看望湖楼下的湖水,平静得像天空一样。

这变化可真快啊,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苏轼把这西湖上的雨景描写得活灵活现的。

-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解析:- 辛弃疾在夜里走在黄沙道上。

月亮太亮了,把树枝上的喜鹊都惊飞了,清风一吹,半夜里蝉也开始鸣叫。

这画面感多强啊,就像我们也跟着他在那个夜晚的小路上走着。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青蛙也在旁边呱呱叫着,好像也在庆祝呢。

这是一幅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农村夜景图。

- 天边只有七八个星星,山前飘来两三点雨。

最后啊,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以前住过的那家茅草店就在土地庙旁边的树林边,转过溪上的小桥就看到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必背古诗十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必背古诗十首

1.送李端【作者】卢纶【朝代】唐朝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释】⑴《全唐》此诗题下有注:一作严维诗,题作送李端。

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⑵故关:故乡。

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⑶“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⑷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⑸风尘:指社会动乱。

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译文】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赏析】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

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

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

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

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2.咏风【作者】王勃【朝代】唐朝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释】⑴肃肃:形容快速。

景:一作“风”。

⑵加:给予。

林壑:树林和山沟,指有树林的山谷。

⑶驱:驱散,赶走。

寻:一作“入”。

涧户:山沟里的人家。

⑷卷:卷走,吹散。

雾:一作“露”。

楹:堂屋前的柱子。

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⑸固:本来。

迹:行动留下的痕迹。

一作“际”。

⑹动息:活动与休息。

⑺松声:松树被风吹动发出I斑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译文】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

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

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可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

当红日西下,大地山川一片寂静的时候,它又自松林间吹起,响起一片松涛声。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注释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注释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注释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六年级学生需要必背的古诗词及其注释: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明月和霜的比喻,诗人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2. 《望岳》- 作者:杜甫-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对泰山的壮丽景色的赞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3.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通过春眠、啼鸟、风雨和花落,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4.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注释:这首诗通过与李龟年的重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 《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杜甫-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漫步寻找花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 《赠汪伦》- 作者:李白- 注释: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友人汪伦的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离别的不舍。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注释:这首诗通过登楼远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 《绝句》- 作者:杜甫- 注释: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六年级上册必备古诗及注释

六年级上册必备古诗及注释

六年级上学期背诵[20篇(段)]1.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1.选自《樊川文集》。

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2.笼:笼罩。

3.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4.《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

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译文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3.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4.漫卷:胡乱卷起。

5.白日:白天。

6.青春:春天的景色。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8.襄阳:今属湖北。

9.妻子:妻子和儿女。

10.洛阳:今属河南。

11.却看:回过头来看。

12.纵酒:尽情的喝酒。

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5.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6. 愁:忧愁。

17.涕泪:流泪。

译文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

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

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1.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唐)内容: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简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应朋友的邀请到农村做客的情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2. 《春日》作者:朱熹(宋)内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简析:诗人通过描绘春日里寻芳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3. 《江南春》作者:杜牧(唐)内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繁华景象,以及南朝时期寺庙的众多和烟雨蒙蒙的景致。

4. 《书湖阴先生壁》(节选)作者:王安石(宋)内容: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简析:诗人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的洁净和花木的繁茂,以及远山的青翠,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5.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唐)内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简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畔的情景,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表达了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

6. 《浪淘沙》作者:刘禹锡(唐)内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简析: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和想象中的银河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7.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唐)内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简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感慨和思乡之情,通过描绘与儿童相遇的情景,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节选)作者:辛弃疾(宋)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简析:诗人通过描写夏夜的明月、清风、惊鹊、鸣蝉以及稻花香和蛙声,展现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期待。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一年级一、经典诵读篇目:《三字经》二、必背古诗词篇目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清明节。

②纷纷:形容多。

③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怀疑,以为。

举头:抬头。

【诗意】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夜来:夜里。

【诗意】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项:颈的后部。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诗意】鹅,弯弯的脖子对天唱着歌。

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一对红掌拨起清水波。

5、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意】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

6、悯农(一)【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悯:怜悯。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诗意】太阳高照的时候,农民在田地里面耕地,汗水都滴在脚下的土里。

说明了农民耕作时环境很苦,农民生活艰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学期背诵[20篇(段)]1.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1.选自《樊川文集》。

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2.笼:笼罩。

3.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4.《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

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译文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3.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4.漫卷:胡乱卷起。

5.白日:白天。

6.青春:春天的景色。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8.襄阳:今属湖北。

9.妻子:妻子和儿女。

10.洛阳:今属河南。

11.却看:回过头来看。

12.纵酒:尽情的喝酒。

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5.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6. 愁:忧愁。

17. 涕泪:流泪。

译文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3、《秋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1]。

此夜曲中闻《折柳》[2],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1]春风:一本作“东风”。

[2] 《折柳》:即《折杨柳》,曲名。

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

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

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译文: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笛吹奏着“折杨柳”的曲子,那充满伤感、思念的声音,又有谁听了不会油然兴起怀乡之情呢?沦落异乡的浪子,原本就思念故园,何况又在寂寞的深夜里,听到伤感的曲调,自然更加深了怀乡情愁。

4、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1.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

泛指南方的方言。

4.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5.翁媪:老翁,老妇。

6.媪:音(奥)上声,老之韵。

于老妇之敬称。

7.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译文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

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5.秋日宋秦观月团新碾瀹花瓶,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释1.月团:指茶饼。

碾(niǎn):宋代喝茶先要经过碾磨。

瀹(yuè):用沸水煮茶。

花瓷:指瓷制的茶具。

2.课:学习功课。

楚词:即《楚辞(cí)》,一部古代诗歌总集,收录屈原等人的作品。

3.小轩(xuān):堂前屋檐(yán)下的平台。

译文前两句写他在秋日里一边碾泡新茶,一边教孩子读书。

后两句写他静静地欣赏园中的秋景,看着一对青虫吐丝。

6.长江万里图明杨基我家泯江更西住,正见泯江发源处。

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它乡。

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注释长江:中国第一大河流译文诗从长江上游的岷山写起,江水滔滔,沿江而下,一泻千里。

诗人由此又想到自己的身世,江水日夜奔流,自己也如江水一样飘流不定,作客万里之外的吴地,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故乡呢?凝视着画面,画中迷蒙的江波、迷离的春草,不由得牵起一阵阵辛酸,他仿佛又听出了三峡的风声、雨声、猿声,不禁触目断肠。

这首诗表达了漂泊他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怀念之情。

7.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1.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雁南度:大雁南飞。

2.襄水:指汉水,流经孟浩然的家襄阳(今属湖北)。

曲:曲折隐秘处。

3.楚: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云端:云的尽头。

4.天际:天边。

5.津:渡口。

迷津:迷失路途。

《论语·微子》载有孔子让子路向长沮、桀溺问路的事情。

6.平海:指长江水。

漫漫:形容水势很大。

译文秋风起,树叶飘落,大雁南飞,诗人在长江之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想象远处云彩之下也许就是襄水边的家乡。

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他乘船返乡的念头。

但江水漫漫,到哪里去找渡口呢?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返乡的愿望一时还难以实现。

8、《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 年。

[2]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3]吟鞭:诗人自己的马鞭,这里吟鞭指向,指诗人所去的方向。

[5]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6]落红:落花。

[7]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9、《月下独酌》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题解]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注释】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酌:喝酒。

3.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4.解:懂得。

5.将:偕、带。

6.行乐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7.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8.无情游:《庄子·德充符》:"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

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朱谏注:"无情者,月与我虽曰三人,然月与影本无情也。

"9.相期:相约。

邈:高远。

云汉:银河。

10.我歌句:月亮似乎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1.云汉:银河。

此指天上的仙境。

译诗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10.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砌:台阶。

4.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5.应犹:一作“依然”。

6.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7.君:作者自称。

8.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东流。

1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1.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3.风骚:本指辞藻。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4.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5.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6.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有用射雕来称赞人武艺高强。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