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作业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题库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1.在运用完整治疗法开展心理辅导时,下列哪种语言运用是不恰当的?(C )10-195A.鼓励使用第一人称B.鼓励使用现在时C.多问“为什么”D.鼓励使用陈述句2.指导性游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B )12-234A.人本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发展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3.当今心理健康的主要着眼点是( C )1-5A.心理疾病的治疗B.精神病患者待遇的改善C.健康人的心理保健D.心理缺陷的矫治4.造成学前儿童挫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B )2-25A.自然环境因素B.个体自身内在因素C.家庭因素D.社会因素5.人本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A )7-148A.罗杰斯B.卡克赫夫C.班杜拉D.弗洛伊德6.心理学家阿德勒把自己创立的理论称为( D )8-156A.完整心理学B.情感心理学C.动力心理学D.个体心理学7.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发源于上世纪初,其倡导人是( B )1-3A.皮耐尔B.比尔斯C.詹姆士D.迈耶8.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 A )1-9A.正常的智力水平B.适度的情绪反应C.融洽的人际关系D.统一协调的行为9.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B )4-69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10.下列哪一种表述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 D )11-210A.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B.注重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C.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D.主要由专业辅导员来实施心理辅导11.完整治疗法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创立的?( C ) 10-185A.艾利斯B.阿德勒C.皮尔斯D.波纳12.谁的职业指导运动是心理辅导的开端?( A ) 6-109A.帕森斯B.罗杰斯C.皮尔斯D.艾利斯13.下列哪一个概念不属于精神动力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B ) 7-131A.动力概念B.自我概念C.结构概念D.发展概念14.皮尔斯的人性观不包括下列哪一点?( C ) 10-185A.人的自主性B.感官知觉性C.人的非理性D.自我觉察性15.下列哪一种表述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 D ) 11-210A.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B.注重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C.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D.主要由专业辅导员来实施心理辅导16.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是( A ) 1-4A.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B.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委员会C.美国全国心理健康委员会D.美国国际心理健康联合会17.妊娠期妇女的情绪状态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个方面起作用?( B )2-22A.遗传因素B.先天素质C.机体损伤D.生化改变18.儿童在遇到惊恐或不如意的事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大哭大闹之后发生呼吸暂停,这属于( B )A.恐惧不安B.屏气发作C.暴怒发作D.夜惊梦魇19.欲了解某班幼儿(3岁左右)的言语和动作能力,我们可选用( D ) 4-81A.丹佛发育筛选量表(DDST)B.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C.瑞文推理测验(RPM)D.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20.某儿童常有缺乏内在动机、缺乏对行为的控制和社会行为的技巧等具体表现,他应该属于( D ) 13-264A.学习困难儿童B.品行障碍儿童C.情绪和行为异常儿童D.弱智儿童21.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发源于上世纪初,其倡导人是( B ) 1-3A.皮耐尔B.比尔斯C.詹姆士D.迈耶22.遗传因素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如导致儿童患黑蒙性白痴的就是由于( A ) 2-19A.单一突变基因异常B.染色体异常C.间接遗传D.轻微遗传23.口吃中最为多见的类型是( B ) 3-61A.发展性语言障碍B.发展性语言不流畅C.良性口吃D.慢性口吃24.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B ) 4-69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25.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本能、最难接近的部分是( A ) 7-131A.本我B.自我C.超自我D.超我26.学前儿童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就说:“老师,我今天头疼,没听清楚。

(完整版)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12353====

(完整版)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12353====

(完整版)1学前⼉童⼼理健康指导与辅导12353====⼀、填空1. 婴幼⼉⼼理健康的核⼼是与⽣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化背景相适应的(情绪)和(社会能⼒)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婴⼉的⼤脑发育具有很⼤的(可塑性)和(修复性),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对⼉童⼤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童分离焦虑的⾼峰期时(14-18个⽉),以后随着独⽴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数和(强度)都逐渐降低。

4.根据⼉童⽓质维度如活动⽔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关系较⼤的维度的特点,可以将⼉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中间型)。

5.⼉童⼼理⾏为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教育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6.⼉童的⾃我调控是对⾃⼰(情绪)和(⾏为)的调节控制能⼒。

7.孤独症⼜称(⾃闭症),多发病于3岁前,是⼀种较为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童⼼理健康发展监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是(⼼理的发展程度),⼆是(⼼理的问题或障碍)。

9.常⽤的⼉童⼼理矫正术可⼤致分为强化、消退与(⾏为塑造)。

10.⼉童的健康,包括⼼理健康,是(教育)的前提。

⼉童⼼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1.对⼉童⼼理问题进⾏家庭⼲预,可以是(发展性)⼲预,也可以是(矫正性)⼲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13.1岁半以后,⼉童经常喜欢咬玩具、吃剥落的墙⽪、头发、黏⼟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为不符合当地饮⾷习惯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障碍,称为(异⾷癖)。

在睡眠过程中起床活动或⾏⾛,可能患有(睡⾏症),俗称梦游。

14.新⽣⼉期起⽗母就过渡保护或溺爱孩⼦,使孩⼦的⾃主性发展受到影响,容易造成(易感⼉童综合征)现象。

1岁以内的婴⼉,看到其他孩⼦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情)现象。

15.为培养幼⼉良好的⾏为习惯,最常⽤、最有效的⼿段就是正性强化法,⼜称(阳性强化法),⼜称(⿎励强化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复习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复习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复习题题目: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3.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对健康的态度与其社会化过程的关系?4.健康习惯的定义是什么?5.简述学前儿童健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三者的关系。

6.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特点是什么?7.托幼机构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8.试论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9.在托幼机构中妥善安排作息时间的原则有哪些?10.课程式评估的优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经验和学习活动,促进他们的健康。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让学前儿童获取有益于健康行为和减少有害于健康行为的知识和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会认同自身对维护健康的责任性;(2)儿童会认同与健康有关联的自身需要;(3)儿童会比较安全的行为和有危害的行为;(4)儿童会初步获取改进或保持自身健康的策略和方法;(5)儿童会初步学会预防受伤害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方法;(6)儿童会初步运用处理紧急事件的技能。

3.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对健康的态度与其社会化过程的关系?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所持的一种具有持久的而又有一致性的行为倾向,态度对行为能起直接的干预作用。

态度是情感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学前儿童对待自身、他人以及社会健康问题的态度,是促使知识转化成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

学前儿童对待健康问题的态度和信念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并能对其行为起直接的、持久的影响作用。

态度和信念的形成常与儿童社会化的过程是分不开的,社会化的过程促进了儿童与健康有关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同时,该过程也促使儿童产生与价值观有联系的知识和信念,以支持这些价值观抵御外来的干扰。

4.健康习惯的定义是什么?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的、完成自动化动作的行为方式。

健康行为通过反复实践,持久积累,自然地就形成了健康习惯。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235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试题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235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试题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试题
课程代码:123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4~5岁儿童每日睡眠时限为()。

A.10小时
B.11~12小时
C.12~13小时
D.14小时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追求的是幼儿人格的认识、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协调的发展,这体现了()。

A.差异性原则
B.渗透性原则
C.整体性发展原则
D.多样性原则
3.以下不属于4~5岁儿童个性及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是()。

A.个性初具雏形
B.开始建立主动性
C.性别意识逐渐稳定
D.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4.父母操纵子女的一切,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从自己主观意志代替子女考虑。

这属于()。

A.权威型家庭教养
B.专制型家庭教养
C.溺爱型家庭教养
D.忽视型家庭教养
5.下列不属于选择性缄默幼儿的情绪或行为方面问题的是()。

A.焦虑
B.害羞
C.依赖
D.易生气
6.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
A.鼓励强化法
B.消退
C.惩罚法
D.代币法
7.与5~6岁幼儿语言发展指导要点不吻合的是()。

A.创设积极的阅读环境
B.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C.注重图文并茂的阅读方法
D.注重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示范
8.下列属于强迫症典型表现之一的是()。

A.反复说一句话
B.产生错觉
C.出现幻觉
D.好动
9.幼儿的情绪障碍不包括()。

A.焦虑障碍
B.适应障碍。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作业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作业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作业两次作业:1、请运用代币强化法对一名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干预,并说明具体的干预过程和效果。

2、请评述沟通分析理论及其辅导方法。

幼儿进入中班后,随着其生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及社会、家庭和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负面影响的日益增强,使其攻击性行为显著增多。

我们班的王坤小朋友就是一个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幼儿。

自本学期开始,我就和班里的两位教师一起运用代币制的方法对王坤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研究。

所谓代币制,就是一种用代币做强化物来进行的行为矫正程序。

我们矫正王坤攻击性行为所使用的代币制以小苹果印章为代币,当幼儿达到预定的行为目标后就得到一个印章,得到3个印章后就会获得一朵小红花,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后,就得到后援强化物---让妈妈到他到儿童乐园玩一次,通过代币、强化物及后援强化物的激励来实现矫正王坤的攻击性为的目的。

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一、研究对象情况分析1、研究对象情况简介王坤小朋友是一个健康、开朗、外向、聪明、好动的小男孩。

在班中他的年龄偏大。

身体偏高,语言、智力、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发展较好,比较引人注意。

由于年龄、身高、能力等方面较有优势,使他有些骄傲情绪,经常推搡、击打同伴。

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或家长反映王坤打人。

2、研究对象行为表现对王坤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的第一步,我们先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做了前测,发现其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为1)推同伴。

2)拍打同伴头部、背部。

3)拉扯同伴的胳膊、衣服。

4)与同伴争抢玩具。

5)经常有言语攻击。

6)攻击行为每天都会发生,平均每天达两次以上。

3、分析其攻击性行为的动机、目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王坤的攻击性行为的目的与动机主要是:(1)受到他人攻击时还手。

(2)维持班级纪律与常规,如洗手时拉扯争抢水龙头的小朋友等。

(3)与同伴争抢玩具。

(4)打抱不平,如男孩沈嘉乐抢陆奕的图书,他发现后就用力把沈嘉乐推到一边,还拍打他的手。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试题及答案重点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试题及答案重点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真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88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在运用完整医治法开展心理辅导时,以下哪种言语运用是不恰当的〔C 〕10-195A.鼓舞使用第一人称B.鼓舞使用现在时C.多问“为什么〞D.鼓舞使用陈述句2.指导性游戏疗法的理论根底是〔B 〕12-234A.人本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开展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3.当今心理健康的主要着眼点是〔 C 〕1-5A.心理疾病的医治B.精神病患者待遇的改善C.健康人的心理保健D.心理缺陷的矫治4.造成学前儿童挫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B 〕2-25A.自然环境因素B.个体自身内在因素C.家庭因素D.社会因素5.人本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 〕7-148A.罗杰斯B.卡克赫夫C.班杜拉D.弗洛伊德6.心理学家阿德勒把自己创立的理论称为〔 D 〕8-156A.完整心理学B.感情心理学C.动力心理学D.个体心理学7.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发源于上世纪初,其倡导人是〔 B 〕1-3A.皮耐尔B.比尔斯C.詹姆士D.迈耶8.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根本心理条件是〔 A 〕1-9A.正常的智力水平B.适度的情绪反响C.融洽的人际关系D.统一协调的行为9.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B 〕4-69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10.以下哪一种表述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 D 〕11-210A.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B.注重激发儿童自觉接受辅导的心愿C.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D.主要由专业辅导员来实施心理辅导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自考真题 (14)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自考真题 (14)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试题课程代码:0088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心理健康发源于本世纪初,倡导人是美国的( B ) 1-3A.皮耐尔B.比尔斯C.詹姆士D.迈耶2.屏气发作主要发生在儿童( B ) 3-53A.1岁以前B.2岁以前C.3岁以前D.4岁以前3.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有两个特点,( C ) 4-64A.一是过程简单,二是难度较大。

B.一是过程复杂,二是难度较小。

C.一是过程复杂,二是难度较大。

D.一是过程简单,二是难度较小。

4._________将心理辅导广义地解释为: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辅导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

这里的A就是咨询者,B就是来访者。

( D ) 6-108 A.罗杰斯 B.仓石精一C.张小乔D.威廉森5.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模仿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的理论是( C )7-142A.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6.班杜拉等(1967)曾用_________治疗3-5岁儿童怕狗的问题。

( A ) 12-252A.示范治疗法B.系统脱敏法C.矫枉过正法D.消退法7.下列“接触游戏”中不属于...用来增强自信的有( D ) 10-201A.“团体坐下”游戏 B.“双人同站”游戏C.“信任跌倒”游戏D.“相互击掌”游戏8.在沟通分析理论中,强调从心理游戏转至生活脚本的心理学家是( B ) 9-169A.艾利克森B.波纳C.阿德勒D.皮尔斯9.根据鲍尔比关于依恋的研究,在出生后的_________,婴儿对人表现出各种反应,但这些反应是无选择的。

学前健康教育作业

学前健康教育作业

学前健康教育作业
《学前健康教育作业》
学前健康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健康素养教育的过程,旨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而学前健康教育作业则是通过作业的形式,巩固和延伸学前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学前健康教育作业的内容一般包括生活习惯养成、食物营养知识、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让幼儿了解蔬菜水果的重要性,并要求他们每天吃一些蔬菜水果的作业;还可以通过制作小海报、观看教育视频、画图、玩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如何预防受伤、如何保护自己等。

在评价上,学前健康教育作业更注重的是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如绘画、手工制作、游戏、访问活动等,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作业表现、听取家长反馈等方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确保学前健康教育作业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学前健康教育作业既是学前健康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学前幼儿全面发展重要的一环。

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学前健康教育作业,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为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平时作业要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2、选择一个自己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行为的案例,写出自己的辅导计划。

要求:(1)所选案例应该可以使用行为疗法,选择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辅导。

(2)辅导计划应该有详细的步骤,具有可操作性。

.实用文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大班教案:夸夸自己设计意图:现在的很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身上有的优点和缺点孩子们可能都没有清楚的概念,通过今天这个教学,我们以动物关于优点和缺点的认识引发幼儿对自身优缺点的关注。

通过自己找优缺点和同伴相互找优缺点,引导幼儿正确看待优点和缺点,同时引发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缺点等正确人生观。

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开展,首先是从幼儿看图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讲讲这些动物的特点,了解动物都有各自的特性,其次是通过故事帮助幼儿感受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第三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让幼儿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同伴间相互找优点,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优点,改正缺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知道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3、引导幼儿发现和学习同伴的优点,宽容对待同伴的缺点。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幼儿知道不光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难点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优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活动准备:猴子、狗熊、大象、鳄鱼卡片5——6套。

活动过程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1、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2、今天老师这有很多的动物,请你们小组讨论:喜不喜欢这些动物,为什么?3、每组幼儿派一个代表说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二、听听动物夸自己1、刚才你们说了自己喜欢这些动物的哪些地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2、教师讲述故事,并按故事情节中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呈现在黑板上。

3、这些动物夸自己有什么特点?它们看别人呢?4、你喜欢这个故事的动物吗?为什么?(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时不能把别人说得.实用文档什么都不好)三、夸夸自己和别人1、请幼儿夸夸自己的优点,夸夸别人的优点幼儿说自己的优点,引导其他幼儿仔细倾听。

孩子相互说说别人的优点,引导幼儿捕捉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2、说说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缺点,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缺点不断的改变,优点要做的更好,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乖。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上下来,孩子们的表达表现很出色。

一开始就让幼儿合作小组讨论,直接使得活动氛围很火热。

第二环节教师讲述故事的时候,穿插了儿歌的形式使得幼儿对动物的特征和本领有更加方便的记忆。

为帮助认识他人的优点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发幼儿认识了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

但是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上,只是让幼儿找自己和别人的缺点过程有点乏味,需要改进。

能不能融入一些可操作的环节,比如游戏我和别人不一样,让幼儿开火车玩,每个人必须找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不能重复。

2.中班教案:心“晴雨”报设计思路:在中班幼儿身上时常会看到孩子们为争抢玩具,或一个游戏脸上露出不同的表情。

但是他们碰到和同伴发生矛盾以后就不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时常求助老师在幼儿园里朋友多主题的开展下,我们预设了很多区域游戏如:好朋友的照片、小舞台等。

根据平时对他们游戏的观察,发现他们偶尔会发生矛盾,就再次设计了这个活动。

旨在让幼儿学会认识每个人都有情绪,并学会初步调节情绪,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目标: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了解几种基本的情绪。

2、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要调节自己的情绪。

3、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1、三个情绪面具(快乐、悲伤、愤怒)。

2、每组一个情绪脸谱转盘。

3、自制电视机三台。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基本的情绪。

1、请幼儿欣赏表演《变脸》。

(1)请配班老师(或自己也行)表演变脸。

.实用文档(2)请幼儿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3)观察脸谱的各种表情,并说出是什么表情。

你认为他心里的感觉是怎样的?(4)请幼儿说说除了快乐、悲伤、愤怒之外,人还有哪些情绪?2、游戏:玩转盘。

(1)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玩转盘,背对着小朋友,转到什么情绪就做出相应的表情,让小朋友猜他转到的是什么表情。

(2)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玩转盘,一个人转动指针,指针指到一处情绪时,其他小朋友就要试着做出这种表情,并说说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这种情绪的。

二、记录自己的情绪。

1、我们的情绪就像气温一样,有时好有时不好,天气的好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天气预报)2、(出示电视机)今天我们要办一个“心晴雨报”节目,小朋友可以坐在电视机后把自己今天的或是这几天的心情告诉大家,还要说出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样有不开心的事小朋友才可以帮助你。

3、幼儿自己坐到电视机后说说自己的心情。

4、幼儿分三组自由进行心晴雨报的活动。

三、听故事,了解情绪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刚才我听到有的小朋友说自己今天很伤心,有的小朋友说自己今天很生气,那这些心情对我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请小朋友来听一个《小熊快乐生病》的故事。

1、教师讲故事。

2、讨论:(1)小熊快乐怎么会躺在床上起不来的?它真的得了很重的病吗?(2)后来它的病是怎样变好的?(3)教师小结:悲伤、害怕、生气的情绪对身体都不好,有时候会使自己生病,起不了床,而快乐能使我们的身体变的很健康。

3、刚才我们听了故事都知道,伤心、生气都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当我们有这些坏心情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起来?4、幼儿自由讨论。

5、请个别幼儿说说使自己变得快乐的方法。

6、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然后请幼儿自由的看一看,说一说。

7、请幼儿用小电视机播报“我得开心法宝”。

活动反思:首先活动目标的达成性较高,第一环节就让幼儿认识了几种基本情绪。

基本部分教师又通过玩转盘游戏使孩子体会到了不同情绪对人的影响。

环节把握的很流畅,最后在聆听故事小熊生病的基础上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比较合理。

只是在时间控制上需要把握的更准确。

生生互动很明显,对于目标2上网达成性较高。

.实用文档3.己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行为的案例,写出自己的辅导计划。

选择行为疗法中的所选案例应该可以使用行为疗法,)要求:(1 一种或几种进行辅导。

)辅导计划应该有详细的步骤,具有可操作性。

(2对一个胆小幼儿心理孤僻的矫正辅导一、被矫正幼儿的情况分析:1、幼儿的一般情况:刘宇翔:男,5岁半,幼儿园大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一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2、问题行为的表现:该幼儿刚入园时较胆小、性情比较孤僻、不合群,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在老师及同伴的带动和鼓励下参加一些活动,在语言方面,该幼儿基础较好,对音乐也较感兴奋,但是近来该幼儿经常哭泣或不肯来园,有时,不知在想些什么,坐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

3、可能的原因:1)该幼儿出生后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不太关心自己的儿子,据调查,该幼儿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带着呆在家里,极少出去玩,更难与其他幼儿交朋友,现在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工作很忙,父亲较孤僻,即使有空全家聚在一起也很少讲话,这就造成了家庭气氛沉闷,缺少轻松、愉快的氛围。

2)由于幼儿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时,想加入到他们的游戏行列,但是没有人主动地请她,每一次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入游戏,比较被动,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

3)只要该幼儿不顺她母亲的意,她妈妈就会批评幼儿,造成幼儿心理紧张。

二、矫正前准备:1、设计编制教育内容。

故事:亮亮和默默,兰兰哭了,兰兰懂事了。

.实用文档游戏活动:出鼓传手帕,谁念得好,找朋友。

2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在矫治前,家长明确,并积极支持配合教师进行矫治。

>教师通过家庭将矫治计划、方案告诉家长。

使三、矫正过程: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三周)等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默默,勇敢、主“亮亮和默默”通过谈心和故事动地和小朋友一起元,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师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幼儿有时能主动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第二阶段:(第四周至第八周)等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愿望,击鼓传手帕、谁念得好,找朋友”通过游戏活动“该幼儿的脸上出现了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多次活动,充分发挥该幼儿的语言、音乐才能,配家长笑容,也能主动来幼儿园了,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我又一次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

合,协同教育第三阶段:(第九周至第十三周)在日常生活中,请该幼儿多做一些工作,诸如:午餐汇报员、检查员、值日生等,多给从而奠定她一些锻炼的机会。

在幼儿讲故事比赛中,该幼儿有声有色的讲述赢得了第一名,心目中的地位。

了她在其他幼儿第四阶段:(第十四周至学期结束)幼儿在自然情境中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减弱强化行为,使黎××逐渐巩固良好的行为,教师形成活泼开朗的性从而使幼儿努力克制自己,改变教育方法,家长自由和幼儿交往,并教育格并乐于和同伴交往。

四、矫正结果: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

现在,孩子情绪稳定,乐×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黎×反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教老师为此他们多次感谢的关心、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使孩子健康成长。

育.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